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共24套遵义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共24套遵义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 4 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时 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选择题 1.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C ) 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用铁钉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 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2017,枣庄)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 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3.下列为“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D ) 4.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 119 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5.(2017,邵阳)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17,青岛)每年的 4 月 15 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2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8.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 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9.(多选)(2017,遵义汇仁中学期末检测)“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 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10.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11.(2017,娄底)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 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 12.在户外烧火时,为使木柴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柴架空起来,而不平放在地面上燃烧。这是因为 ( C ) A.加快空气流动 B.使木柴的着火点升高 C.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柴不是可燃物 二、非选择题 13.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_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隔绝氧气(或 空气)_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 =====点燃 2H2O__。 14.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 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 灭火的原理。3 灭火原理之二:__隔绝氧气(或空气)__; 灭火原理之三:__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 15.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小刚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和水下的白 磷没有燃烧__。 (2)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4P+5O2 =====点燃 2P2O5__。 (3)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的现象,小刚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着火点__。 (4)小刚通过实验发现,这个探究实验有很大的不足,经过仔细思考,他改进了装置,如乙图所示,改进后的 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_可将产生的 P2O5 收集于气球中,不会污染空气__。 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 2)与图 1 相比,其优点是__可减少污染(或更环保)__。欲使图 2 中的红磷着火,可将 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擦干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 3 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 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氧气(或空气等)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 水生成 H2 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__ 放热__(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2K + 2H2O===2KOH+H2↑__。 17.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4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 ①__隔离可燃物__。 ②__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水的密度比 油大下沉__,__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__,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 用锅盖盖灭(或倒入青菜等)__。 课时 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判断,下列错误的是( A ) A.Cu+2HCl===CuCl2+H2 B.Na2CO3+CaCl2===CaCO3↓+2NaCl C.2Fe2O3+3C =====高温 4Fe+3CO2↑ D.CO2+Ca(OH)2===CaCO3↓+H2O 2.(2017,河南)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B ) A.N2 B.NO2 C.NH3 D.SO2 3.(2017,遵义十六中期末考试)FeS2 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 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 =====高温 2X+8SO2,则 X 的化学式为( B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O4 4.(2017,青海)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神舟号”系列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 肼,其化学式为 C2H8N2,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C2H8N2+2X =====点燃 2CO2+4H2O+3N2,则 X 的化学式是( D ) A.NO B.NO2 C.N2O D.N2O4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 A.C+O2 =====点燃 CO B.NaOH+H2SO4===Na2SO4+H2O C.CaCO3+2HCl===CaCl2+CO2 D.C+2CuO =====高温 2Cu+CO2↑5 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 11∶14 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t2 时各 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4 8.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 8 g 物质 A 完全反应生成 11 g 物质 C 和 9 g 物质 D。若 A 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 32,则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B ) A.16 B.32 C.48 D.64 9.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 M 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一定含有 C、H 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 B.只含有 C、H 元素 C.含有 C、H、O 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0.图中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 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11.将 40 g 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35.6 g,再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 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理论上可得到固体氯化钙的质量为( B )6 A.无法确定 B.44.4 g C.33.3 g D.35.6 g 12.(2017,六盘水)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1∶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60∶224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 框中的物质属于__②③__(填序号)。 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S+3O2 =====点燃 2SO2+2H2O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分 子__。 14.(2017,青岛)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 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 的指针__向右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__稀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去 了,使天平左侧质量减少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B 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不变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密闭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①③⑥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质量;⑤分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 15.(2017,德州)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 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2Mg+O2 =====点燃 2MgO__。7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大量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 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 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 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__ __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由红色变 蓝色;黄色固体是 Mg3N2__ 【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3__价。 ②空气中 N2 的含量远大于 O2 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MgO 却远多于 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__。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__。 16.200 g 某硫酸恰好与 26 g 锌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26 g  y x 65 26 g= 98 y = 2 x x=0.8 g y=39.2 g;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9.2 g 200 g ×100%=19.6%; (3)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00 g+26 g-0.8 g=225.2 g。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8 g;(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3)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为 225.2 g。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