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
【历史坐标】
一、选择题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为缅怀革命先烈做出的决定是(A)
A.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采用公元纪年
2.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3.下面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落后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是(B)
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5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贯彻土地改革政策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4.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D)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6.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下面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B)
5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具有“文化大革命”时代特征的有(A)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造反有理” ④“自主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C)
A.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是(C)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合肥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岛于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
【挫折之路】
材料一 在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上,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之苦”指的是哪一事件?
“文化大革命”。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3)中国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