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共3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 B.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主要矛盾 ‎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即列强的掠夺和侵略 ‎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3.到1914年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材料说明的是(  )‎ A.美国参战的过程 B.美国参战的原因 ‎ C.美国参战的目的 D.美国参战的结果 ‎4.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引发了一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威胁,这告诉我们(  )‎ A.只有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就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出现是战争的根源 ‎ C.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中国应该与俄罗斯结盟共同对抗美国 ‎ D.应依靠大国的保护,维护自身利益 ‎5.欧洲火药桶指的是(  )‎ A.马来半岛 B.迈锡尼 C.巴尔干半岛 D.意大利半岛 ‎6.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  )‎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运动 ‎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7.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 14‎ 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8.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 B.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 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9.到1933年,在四年多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上述成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农奴制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一五”计划 D.斯大林模式形成 ‎10.“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  )‎ 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 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 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 ‎ 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2.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14‎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3.普京曾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 ‎14.“它向全世界宣告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追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这评价的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5.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省略的文字是(  )‎ A.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C.西方的“混合经济 D.美国的“新经济”‎ ‎16.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模式(  )‎ A.缺乏民主法制保障 ‎ B.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C.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 D.优先发展轻工业比例失调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但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这两股政治力量是指(  )‎ ‎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无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③英法掌控的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14‎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它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它”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19.如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20.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在“斯大林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 B.轻工业优先于重工业发展 ‎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1.根据下面内容,可知该条约是(  )‎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22.下列条约中,明显体现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意图的是(  )‎ 14‎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 ‎23.“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长久维持,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 A.暂时调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 B.建立在对战败国的严厉惩治上 ‎ C.依据各国当时的实力而确立 ‎ 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25.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结合社会背景看,该漫画反映的情况是(  )‎ A.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 B.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嘲讽 ‎ C.反对“尊孔复古”,颂扬新文化运动 ‎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美国政府的政策中经常出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方针,却是在威尔逊的利他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而此前,西奥多。罗斯福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旗帜,号召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却没能奏效。‎ 一一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大体上有两种评价。①理想主义认为它是高瞻远瞩的国际合作 14‎ 的结果,并指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复苏和增长;②而现实主义则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频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 ‎﹣﹣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威尔逊打着“利他主义的旗帜”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您更支持哪一种评价,并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7.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材料二:苏联的“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材料四: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请指出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请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 14‎ 三个阶段。‎ ‎28.【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1)分析图一,说明 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图二,说明 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C。‎ ‎2.【解答】1916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屠宰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答案:A。‎ ‎3.【解答】由材料“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中的关键信息“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可知,材料说明了美国参战的原因。‎ 答案:B。‎ 14‎ ‎4.【解答】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出现是战争的根源表述正确。‎ 答案:B。‎ ‎5.【解答】一战爆发前,欧洲巴尔干半岛。矛盾错综复杂,成为了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 答案:C。‎ ‎6.【解答】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7.【解答】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答案:B。‎ ‎8.【解答】由材料“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知,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为此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 ‎9.【解答】到1933年,在四年多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上述成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一五”计划。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答案:C。‎ ‎10.【解答】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材料中“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 14‎ 视民生建设,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1.【解答】据“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B。‎ ‎12.【解答】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放弃原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余粮可自由买卖,退还部分国有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答案:B。‎ ‎13.【解答】由材料“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可知,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下,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 答案:C。‎ ‎14.【解答】据“它向全世界宣告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追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评价的是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 答案:D。‎ 14‎ ‎15.【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描述。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答案:B。‎ ‎16.【解答】据“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该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题干说“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不能得到纠正,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答案:C。‎ ‎17.【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使得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答案:D。‎ ‎18.【解答】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前的世界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十月革命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十月革命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 答案:B。‎ ‎19.【解答】从图中可知,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有很小的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了,而且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小。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14‎ 答案:C。‎ ‎20.【解答】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在“斯大林模式”下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答案:D。‎ ‎21.【解答】据题干“‘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循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为美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答案:D。‎ ‎22.【解答】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3.【解答】1919年,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C符合题意。‎ 答案:C。‎ ‎24.【解答】因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因而这个新秩序极不巩固,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答案:D。‎ ‎25.【解答】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 14‎ 一切权益等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日本继承。据题干“20世纪前期”和图片中“公道待遇,玩弄于股掌之上”“山东省”等信息,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该漫画反映的情况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D。‎ ‎ ‎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解答】(1)据材料一“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方针,却是在威尔逊的利他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而此前,西奥多。罗斯福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旗帜,号召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却没能奏效”并结合所学可知,威尔逊打着“利他主义的旗帜”参战的原因是理想主义在美国政府的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孤立主义传统根深蒂固;战前美德关系已经趋于紧张;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为捞取战利品和谋求战后的世界霸权。‎ ‎(2)据材料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大体上有两种评价。①理想主义认为它是高瞻远瞩的国际合作的结果,并指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复苏和增长;②而现实主义则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频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我更支持①,因为理想主义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或我更支持②,因为现实主义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大小与认缴股金份额成正比,因此美国有着很大影响力;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故答案为:‎ ‎(1)理想主义在美国政府的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孤立主义传统根深蒂固;战前美德关系已经趋于紧张;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为捞取战利品和谋求战后的世界霸权。‎ ‎(2)侧重①: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或我更支持②,因为现实主义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美元获得“等同黄金”‎ 14‎ 的特殊地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大小与认缴股金份额成正比,因此美国有着很大影响力;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27.【解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足以抵抗经济危机,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计划经济体制的短期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许多弊端,几次改革都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政治经济模式,最后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 ‎(3)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是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包括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故答案为:‎ ‎(1)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足以抵抗经济危机,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计划经济体制的短期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 ‎(2)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 ‎(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28.【解答】(1)由图一可知,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由图二可知,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第二位,这主要得益于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 故答案为:‎ ‎(1)持续增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4‎ ‎(2)第二位;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