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津市蓟州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首先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然后使用0.5毫米 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12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 宝砥宝地,“景、集、人”无不称奇。人们对宝址古八景——蓟界云山、潮河飞练、‎ 珉碣银钩、文阁瞻云等大都熟稔,但对宝砥在辽金时就号称“京东第一集”可能就陌生了。‎ 有史料记载,此地盐贸兴隆,商贾 ,货置丛繁,运艘鼓楫扬帆;凡近境者披星戴月,‎ 肩摹毂击,络绎不绝,日斜则人影散去,捆载而归。而又名宿迭出,群星璀璨。仅林亭口 的李氏家族,在乾隆五十四年至光绪三十年的百余年间, 就有70余人金榜题名,入 朝为官,民间遂有“李半朝”之 .李家一时人才济济,蜚声朝野,可谓“金玉满堂 笏满床”。‎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珉碣(jié) 瞻云 (zhān) 熟稔(niǎn) ‎ B. 货置 (zhì) 鼓楫 (jí) 肩摹(mó) ‎ C. 毂击(gǔ) 捆载 (zài) 名宿(sù ) ‎ D. 璀璨 (càn) 遂有 (suí) 笏满床(hù)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汇聚 先后 美誉 B.会聚 先后 美谈 C. 汇聚 陆续 美谈 D.会聚 陆续 美誉 ‎3.下列各句中发亩语病的一句是 A. “3个月,7个村的4379户全部顺利搬迁,这个速度在一开始是想都不敢想的。”‎ 本报记者在宝址区潮阳街道采访,提起搬迁工作,都作此感慨。‎ B. 在智慧微城市的打造中,项目按照“ 1+1+2+X”的建设思路,重在推进可拓展的 X项智慧应用,让居民能享受到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幸福方式。‎ C. 阿诺德是个特别“命硬”的人:两任丈夫死去,一个儿子出事身亡,自己又得了 乳腺癌,这些重创都没有把她击倒,她依然顽强行进在科研道路上。‎ D. 我国高铁、跨海大桥等之所以能名扬世界,…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坚持全国一盘 棋,坚持协同创新,最终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4. 下列对相关作家作品信息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六一居士、东坡居士、香山居士,都是北宋诗词作家。‎ B. 林黛玉、翠翠、科瓦连科,这些人物的性格一个比一个开朗。‎ C.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都选自“前四史”之中。‎ D.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春秋》《孟子》并称“四书"。‎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新时代是前一历史阶段的自然延续,更是伟大变革的新起点。对于中国文学而言,它 意味着文学创作者在新时代社会环境中,要关注新时代生活现实和精神需求,借助新时代 创作资源和传播手段,创作具有新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家需 要探寻文学发展的新领域,提升中国文学的精神高度。‎ 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群星璀璨,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各有各的耀眼,而在他们光芒的 最深处、奠定他们恒久价值基础的,无一例外是他们担起了文学净化灵魂、充实心智、提 升精神的重要职责。当代中国文学无论如何气象万千,对精神高度的坚守不能变,而且,‎ 要通过超越前人的艺术创造,把精神引领的价值发挥得更广更深远。‎ 不可否认,当今文学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鼓吹“去思 想化” “去价值化” “去历史化” “去中国化” “去主流化”的错误倾向。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深嵌于时代背景之中,于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社会现实,于润物细无声间传播着思想意蕴和价值追求。它当然需要表现个人生活和精神状态,当然可以抒发个人情绪和情怀,但是,绝不是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复杂人物关系的纯粹肉体、纯粹欲望、纯粹物质享乐的个人,更不是低俗、庸俗、媚俗的个人;它当然可以选择抒情、言志的不同路径,唯美、深奥的不同风格,通俗、高雅的不同趣味,但它作为精神产品的精神性不 能变,它在被阅读与接受过程中潜移默化发挥价值观健康向上的指引作用不能变。‎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作家、艺术家“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当代文学要想真正写出新气象,必须要有发掘时代精神、传达时代 精神、创造性弘扬时代精神的抱负,通过书写历史实践中的鲜活个人,彰显人物身上的道 德力量、精神力量,来提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背后的精神密码。近年来,《红楼梦》《平凡 的世界》等文学经典长销不衰,充分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饱含精神内涵和美学意蕴的优 秀作品的强烈喜爱和迫切需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在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的背后有光彩跃动的精神火花,要想表现它们,除了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宝贵艺术经验和理论资源,研究和总结中国特色文学艺术的普遍规律,更根本的是要有新时代的独特原创。文学创作的本质是创造,创造的内容不仅是艺术内容的创造,不仅是表现形式和技巧手法的创造,更是思想精神的创造——文艺高峰同时也是精神高峰。‎ ‎(节选自郝雨《打造当代文学的宽度和高度》,有删改)‎ ‎5. 下列对“中国文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学在新时代要创作具有新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就要关注新时代生活现实 和精神需求,并借助新时代创作资源和传播手段。‎ B. 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面临两个新的使命:探寻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提升中国文学的精神高度。‎ C. 中国文学历史上群星璀璨,而璀璨的群星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担起了文学净化灵 魂、充实心智、提升精神的重要职责。‎ D. 中国文学在当代对精神高度的坚守不能变,这是指的中国文学对价值追求的宗旨 和态度不能改变。‎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通过当今文学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更看清了文学的精神 追求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 B. 当今文学存在的很多问题是:“去思想化” “去价值化” “去历史化” “去中国化”‎ ‎“去主流化”等错误倾向。‎ C. 文学当然需要表现个人生活和精神状态和抒发个人情绪和情怀,但是,这都必须 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D. 文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路径、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趣味,但它必须发挥价值观 健康向上的指引作用。‎ ‎7. 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当今文学新气象体现在:能彰显出时代精神,彰显人物身上的道德和精神的力量,‎ 提炼出民族和国家背后的精神密码。‎ B. 《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文学经典之所以长销不衰,是因为它们不同程度地发 掘、传达、创造性弘扬了时代精神。‎ C. 当代文学创造出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无论多么丰富多样,都要体 现出''中国人民''这个核心。‎ D. 文学创作的本质包括多方面的内涵,但首先重要的是艺术内容的创造,其次是表 现形式、技巧手法和思想精神。‎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明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吴元年①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 事杨宪、傅珮,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谕之曰:“法贵简当,‎ 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 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每御西楼,‎ 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 恐小民不能周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 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名曰《律令直解》。太祖览其书而喜曰:“吾 民可以寡过矣。”‎ 洪武元年,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 属相容隐律②,六年夏,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其冬诏刑一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 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及成,翰林学士宋濂为表以进,曰:“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 月 受诏, 明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 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狱,曰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 律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九年,太祖览律条 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议,厘正十有三条。十六年,命尚书开 济定诈伪律条。二十二年,刑部言:“比年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 俾中外知用遵守。”遂命翰林院同刑部官,取比年所增者,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于 篇首.‎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九》)‎ ‎【注】①吴元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一年为自己建了一个字的年号“吴”。②亲属 相容隐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亲属可以相互包容隐瞒犯罪,法律不予制裁或减轻处罚。‎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恐小民不能周知 周:全都 B. 类聚成编 编:册子 C. 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掇:编辑 D. 取比年所增者 比: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颁之郡县 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着 B. 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 以弱天下之民 C. 俾中外知所遵守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D. 改《名例律》冠于篇首 不拘于时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否恰当的一项是 A. 令,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县令,文中指的是法令。‎ B. 宦官,宫中侍奉的官,意同《孔雀东南飞》里“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之“宦官”。‎ C. 表,这里是指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 狱,指案子,《曹刿论战》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之句的“狱”即是此意。‎ ‎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庆/亲加裁酌 B.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庞/亲加裁酌 C.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烷亲加裁酌 D.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下令朝中大臣二十人为议律官修订法律,并亲自召见诸臣,讲论律文要义,表明皇上对修订大明法律极为重视。‎ B. 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议律官们修成律令,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并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 C. 在《唐律》的基础上,刘惟谦等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十卷的《人明律》修成,但以后并没有停止增删,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算基本修定。‎ D. 选文简述了明太祖诏令修定人明律令的事情,所关涉的律文名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却写得清晰明了。‎ 第II卷 四、(23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2分)‎ ‎(2) 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3分)‎ ‎(3) 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3分)‎ ‎14.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和陈述古拒霜花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 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 吕诗用“ 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 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2)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3)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 ‎15.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我国古典诗文中,总是充溢着作者的各种慨叹。曹操在《短歌行》中悲叹人生短暂:‎ ‎“① ,②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抒发了乐中不觉人老去的感叹:“快然自足,③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④ ,⑤ ”两句来慨叹人生短暂、自然无穷。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借历史影射现实,悲叹不堪回首,国耻正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佛狸祠下,⑥ 。”从这些名句中,我们看到古人浓浓的情怀。‎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狗和乡土 李汉荣 ‎①狗是大地上的古典主义者,骨子里最喜欢古老的乡土。喜欢白墙青瓦、桃红柳绿、‎ 鸡鸣鸟叫的村庄,喜欢传统农业,喜欢四季分明的农事。狗虽然不解农事,但它一直试图理 解并想加入农事。我们经常看到农人后面跟着一只或数只狗,它们或走在田境,或卧于地畔,‎ 总是用尊敬、羡慕、求教的目光观察农人的耕作。虽然它的研究自古迄今似乎没有多少进 展,但这至少透露了狗对土地、农业和农人的宗教般的崇拜。被一些浅薄人、势利眼一向 瞧不起的朴素勤劳的农人,在狗的眼里却是真正的唯一值得崇拜的神灵:他们为什么就那 样千年如一日地不辞劳苦呢?他们为什么就那样能干呢?硬是无中生有地在土地里发明出 那么多好看的好闻的好吃的好喝的?它怎么花了千万年时间也看不懂学不会一点点呢?农 人不是神谁还能是神呢?可以想象,狗的内心里一定汹涌着对农人的原教旨主义般的狂热 崇拜。‎ ‎②狗不仅是坚定、虔诚的乡村古典主义者;也是热情、积极的浪漫主义者。它喜欢率 性散漫、自由自在;喜欢通俗的狂欢,只要发现哪里有什么动静,它都会赶去凑凑热闹,并 发表几句未必准确却也并非全然凌空蹈虚、不着边际的议论。在乡村的任何一个节日、聚 会,以及婚嫁丧娶的仪式上,都少不了狗的身影。狗其实早已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俗 风情里的一个鲜活诙谐意象和经典符号,天然地带着哲学和喜剧色彩。在许多场合,若没有 狗的参加,就少了许多情趣、气氛和意味。‎ ‎③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值得一说。多年前深秋的一天,我和亲人在故乡坡地上 安葬故去的父亲。当时云暗天低,我悲凄的心里也笼罩着无边的灰暗与虚无,觉得人活一世 真是徒然,父亲埋了祖父,我埋了父亲,我的孩子以后又埋我,世世代代就这样活下去也埋 下去,最终把地球埋成一座万古大坟包,这就叫生命的意义?这么想着,心就坠到一个深不 见底的黑窟窿里了,那个叫作“死”的东西正在将我平日里用文字和诗句极力捕捉和显现 的所谓生的意义全部捉拿走了,只剩下了存在的虚无和生存的徒劳……就在这时,我看见 了跟随出殡人群赶上山来的邻居家的那只名叫“黑黑”的黑狗,它从附近苞谷地里奔跑出 来,在我们身边刚成型的坟头转了一圈,低着头好像记起了什么,不时瞅瞅我们,显然比往 日阴沉得多的脸,然后,走到离坟不远的坡梁,蹲下来,很沉默的样子。忽然,它汪汪叫了几 声,又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妥而很快静下来。我于是开始留意它,心绪也渐渐从那个无底黑 窟窪里往上浮出。我首先看见了它那同情的目光,我同时看见了它身后那层层叠叠的大巴 山的峰峦,而在峰峦的上方,是云雾散去后渐渐亮开的无尽苍穹。苍穹之上,有一些鸟飞过 去,又有一些鸟飞过来,像在天上开运动会,或举办以云彩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而在鸟影 的右上空,一弯白昼的月亮现出淡银色的括弧状轮廓。月亮此时仍在为天空值班,那么,月 的后面,毫无疑问还排列着无数的星星和星河,等待着出场,或者它们无须出场,它们一直 都在现场,在它们的车间、田野、广场和书房里,一直都在那里注视和沉思,一直在分担着 什么,分担宇宙安排给它们的工作,也分享在分担中所体验的一切快乐和不快乐,以及生荣 死哀。想到这里,我竟然泪流满面了。啊,此时,我面对的这一切,这忧伤的狗、无言的远山、月儿出示的括弧以及那暂时隐逸于白昼后面的无尽星群、无穷时间和无限空间,这一切,‎ 都在分担着它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在分担着我的命运,分担着属于我的生的压力和死的 哀伤。是的,此时呈现的天地万物和苍穹宇宙,都在笼罩和帮助着小小的人间,都在帮助我 减轻灵魂的负担!想到这里,我流着泪的心里,竟有了 一种细微然而却来得很深的温暖,有 了 一种比死的背景更广阔的生的慰藉,有了一种比所谓的诗意更广阔深邃的、难以名状的 宇宙意识和生命况味。‎ ‎④是那只忧伤的狗,及时向我提醒了,在父亲新坟不远的地方,在我们头顶,还存在着 值得感念的这一切,这辽阔、永恒的一切 ‎ ‎(选自《散文》2017年第6期)‎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狗不解农事又试图理解、加入农事,是说它始终陪伴在农人的生活生产中,对农 人充满尊敬、羡慕甚至是崇拜之情。‎ B. 文中将一些浅薄人看待农人和乡土中的狗对待农人的态度进行对比,强调乡土狗 对朴素勤劳农人更理解,更尊敬。‎ C. 文中插入作者回忆的一段往事,目的只是为了突出狗的鲜活与诙谐,提醒人们不 能忽视它的存在。‎ D. “我”能悲伤中沉静下来,是感到了乡土狗及其身后的远山、月儿、星群等都在 分担着“我”的压力和哀伤。‎ E. 本文由叙到议、由虚到实,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外物苍穹的 感悟,是一篇情景理兼具的文章。‎ ‎17.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5分)‎ ‎18. 本文以《狗和乡土》这种关系型题目为题,有何作用?(6分)‎ ‎19. 在父亲的丧礼上,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进行简析。(6分)‎ 六、(1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给传承人“释义” 了几项内涵?请写出来。(4分)‎ 近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非遗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针对 老一辈非遗代表性“自然传人”逐渐逝去,而新一代传承人不断个体化、职业化、市场化 的趋势,冯骥才呼吁学界勇于承担,重新思考传承人的概念,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 传承。‎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同聚一堂,就传承人的“释义”展开探讨。冯骥 才表示,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主体,在时代转型时传承人对非遗的承上启下承担了重要责 任。目前我国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就已超过3000人。他呼吁,学界要从科学的立场检验 文化的现状,重新思考什么是传承人,因为传承人直接参与非遗的传承、沿袭,民间文化 的保护主要还是传承人来保护,.所以要弄清传承人的价值、功能、认定标准和管理方式,‎ 不断提出科学的主张。‎ ‎21.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然后写一则100字左右的微评,要求语言精练,议论深刻。(6分)‎ 国庆前夜,在武汉市读书的女儿急切想回441公里外的十堰,准备陪当警察的老爸两 天,因没买到坐票,只能缩在火车厢的角落里。在湖北十堰一派出所院子里,身着警服、‎ 疲惫不堪的父亲正因接到女儿回家的电话发愁,因为是国庆期间,女儿来到后他只能在所 里与女儿相见两个小时。‎ 七、(60分)‎ ‎22.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素”字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绢,后引申为本色、白色,颜色单纯、不华丽;无荤腥 的素食;语义有本来的、原有的,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平时、向来等义。庄子说:“朴 素而称美于天下。”英国的发明家列瓦特说:“真理往往非常朴素,以致人们不相信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素”又会有多种体会和理解。‎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稔读“r‡n”,肩摹—肩摩,遂读“suŒ”)‎ ‎2.B(会聚:聚集,多用于人;汇聚:聚集。先后:前后相继;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美誉:美好的名誉;美谈:指为人所乐道称颂的事,与“民间”照应紧密)‎ ‎3.C(A.成分残缺,末句前加“街道的人”;B.动宾不搭配,“方式”改为“生活”;D.“原因就是因为”句式杂糅,“原因就是”或“就是因为”)‎ ‎4.C(A.香山居士白居易是唐代人。B.“林黛玉”性格没有开朗的一面。D.《春秋》属于“五经”。C项.“前四史”包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苏武传》)、《后汉书》(《张衡传》)、《三国志》)‎ ‎5.B(原文意思那是一个使命。“探寻文学发展的新领域”与“提升中国文学的精神高度”是表里关系或目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的两个方面)‎ ‎6.B(当今文学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里“很多问题”包括“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倾向,但不等同于这些错误倾向)‎ ‎7.A(B.《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文学经典之所以长销不衰,是因为它们饱含精神内涵和美学意蕴。C.“都要体现出‘中国人民’这个核心”不当,原文说的还有更高的视野: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D.“首先重要的、其次……”推断不合文意)‎ ‎8.C(掇:采撷,选取)‎ ‎9.C(所:副词,……的。A代词,这些 / 助词,的;B介词,于、在 / 连词,来;D介词,在 /介词,被)‎ ‎10.B(文中的宦官指宫中侍奉的官,“承籍有宦官”之“宦官”是官宦,做官的人)‎ ‎11.D(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 ‎12.B(议律官们修的律令,删除礼乐、制度、钱粮、选法后,余下的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称为《律令直解》)‎ ‎13.(1)司法官吏能凭借机会谋私作弊,这不合法律的本意。(2分,关键点:因,句意等)‎ ‎(2)诸位全心比较研究,每天写出些刑名条目奏上来,我亲自斟酌思考。(3分,关键点:悉,日,具等)‎ ‎(3)有的删减,有的增补,有的沿袭其旧制,务求轻重适合恰当。(3分,关键点:或,仍,合或宜等)‎ 参考译文:‎ 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与臣下商议修律令之事。吴元年冬十月,太祖任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瓛(hu‚n),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告谕他们:“法律贵在简洁恰当,使人容易明白。若是条目头绪繁多,或者同一罪有两种判法,可轻可重,司法官吏得以凭借机会谋私作弊,这不合法律的本意。如果鱼网太密,则水中无大鱼;法网太密,则国内就没有不受刑的臣民。诸位全心比较研究,每天写出些刑名条目奏上来,我亲自斟酌思考。”太祖每次驾临西楼,都召见诸臣,赐给座位,悠闲舒缓与他们讲论律文要义。十二月,律书写成,共有法令一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太祖又怕小民不能都知道法律,命令大理卿周桢等取出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和选法之外,凡是与民间事务有关的条文,分类编辑成册子,解释其意义,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称之为《律令直解》。太祖翻阅此书,兴奋地说:“我的臣民可以少犯错误了。”‎ 洪武元年,太祖又命令儒臣四人同执法官讲习《唐律》,每天上奏二十条。五年,制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六年夏,刊印《律令宪纲》,颁发给各部门。当年冬天,太祖下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细制定《大明律》。每上奏一篇,皇帝就叫张贴于两边廊庑下,亲自加以裁夺。等律书修成,翰林学士宋濂写表进奏,说:“臣于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次年二月律书修成。篇目完全依《唐律》为标准,称作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和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作律文一百二十八条,将旧有法令改为刑律的有三十六条,根据事情的需要制定的律文有三十一条,并选取《唐律》作为补遗的有一百二十三条,总共六百零六条,分为三十卷。有的删减,有的增补,有的沿袭其旧制,务求轻重适合恰当。‎ ‎”九年,太祖发现律条还有不恰当的,命令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细讨论,改正了有十三条。十六年,又命令尚书开济定下诈伪罪的律条。二十二年,刑部官员说:“近年来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案失当。请求将律条按类编印颁行,使朝廷内外都知道应遵守的规则。”于是太祖又命令翰林院会同刑部官员,选取近几年增加的条文,按类附入《大明律》,定为《名例律》,放在篇首。‎ ‎14.(1)B(“夸张”错,应为拟人。D项,前者强调“独自芳”的高标独立,后者强调的是“着意红”的昂扬激进,起笔角度虽然不一,但是都写出了它的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骨气和勇力)‎ ‎(2)这两句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画面:满眼的树木被凛冽的秋风扫过,都变成了一番枯黄景象,只有那木芙蓉在独自开放。(3分)‎ ‎(3)例一:苏诗先从大范围、深程度上写树木在秋风吹来时,一夜之间变枯黄的颓势景象,反衬出木芙蓉凌霜开放、馨香独放的可贵气节,突出了拒霜花的勇气和骨气。(3分)‎ 例二:诗人将“无言、一生开落任东风”的桃李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寄寓着对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的不满,寓意深刻。(3分)‎ ‎15.①譬如朝露 ②去日苦多 ③不知老之将至④哀吾生之须臾 ⑤羡长江之无穷 ‎⑥一片神鸦社鼓 ‎16.CE(C.从插入的往事中,目的是深化乡土狗的文化意义:狗及天地万物以其同情与沉默分担了人的压力、哀伤,让我温暖而有了一种广阔深邃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况味;E.“由叙到议、由虚到实”不准确,应为“先议后叙、虚实结合”)‎ ‎17.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比拟)手法,(2分)赋予乡土中的狗以人的灵性,描述了它热情、积极等方面的特点,(2分)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1分)(5分,大意对即可)‎ ‎18.①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又点明了狗和乡土之间的密切关系。②狗是乡土文明创造与发展的见证者,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③乡土的狗带给我生命的启示,表达作者对它的赞美和感激。(6分。每条2分)‎ ‎19.①先沉重悲凄:埋葬父亲后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只感到存在的虚无和生存的徒劳。②又平和感动:看到黑狗同情的目光和背后的苍穹,感受到万物各自的责任命运,以及对我的压力和负担的分担。③最后温暖感念:感受到宇宙的辽阔深邃和生命的永恒,重新找到了生的慰藉。(6分。每条2分)‎ ‎20.①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主体;②在时代转型时对非遗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③直接参与非遗的传承、沿袭;④是民间文化的主要保护者。(共4分,每点1分。注意关键词:主体、承担……责任、主要保护者)‎ ‎21.示例:女儿跨越八百多里,车厢蜷缩多半天,只想陪伴父亲两天,亲情牵挂,让人泪奔!而父亲明知女儿此行不易,心情难舍,但岗位更重,必须坚守,此奉献精神更让人叹服。他们父女两个小时的相见,绘写出人间的真情,彰显平凡的伟大。(共6分。只要能概述清两方的事情,并围绕亲情不舍、责任重要来评即可。如果写父女这样做不值,则最多给4分)‎ ‎22.立意参考:‎ ‎(1)朴素是最纯真的美。‎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舍去铅华,追求本真。‎ ‎(4)于朴素中见伟大等。‎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