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变长
B.β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
C.α、 β 和 γ 三种射线中,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D.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80 个,经过 2 个半衰期后一定只剩 20 个
15.在离水面高 h 处的跳台上,运动员以大小为 v0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起跳,重力加速度大 小为 g,为估算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的时间 t,可用下列哪个方程
A.h = v0t - g t 2 B.h = - v0t + g t 2
C.h = v0t + g t 2 D.-h = v0t + g t 2
16.如图,ΔABC 中∠B 为直角,∠A = 60°,AB = 4 cm。空间中存在一匀强电场,其方向 平行于 ΔABC 所在的平面,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0 V、2 V、8 V,则该电场的电
场强度为
A.50 V/m B.50V/m
C.100 V/m D.V/m
17.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受水平恒力 F 作用,其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物体在 P 点的速度方向与 PQ 连线的夹角 α = 60°,从 P 点运动到 Q 点的时间为 1 s,
经过 P、Q 两点时的速率均为 3 m/s,则恒力 F 的大小为
A. 6 N B.6 N
C. 3 N D.3 N
18.如图,足够长的水平虚线 MN 上方有一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与纸面平行);下方 有一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 A 点以水平初速度 v0 向 右运动,第一次穿过 MN 时的位置记为 P 点,第二次穿过
MN 时的位置记为 Q 点,PQ 两点间的距离记为 d,从 P 点 运动到 Q 点的时间记为 t。不计粒子的重力,若增大 v0,则
A.t 不变,d 不变 B.t 不变,d 变小
C.t 变小,d 变小 D.t 变小,d 不变
19.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斜面。带电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对物
体做功 24 J,电场力对物体做功-12 J,摩擦力对物体做功-8 J,则物体的
A.动能增加 4 J B.电势能增加 12 J C.机械能增加 4 J D.重力势能增加 24 J
20.如图,L1、L2 为地月系统的两个拉格朗日点,卫星位于这两点时,会在地球引力与月
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 几乎不消耗燃料而保持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若 有两颗质量相同的卫星分别位于 L1、L2,则
A.在 L2 处的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在 L1 处的
B.在 L2 处的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在 L1 处的
C.在 L2 处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 L1 处的
L1 L2
地球 月球
D.在 L2 处的卫星受到的地球引力大于在 L1 处的
21.如图甲,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左端接电阻 R,金属棒 ab 垂直于导轨放置。现给棒 ab 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同时对其施加一 个水平向右的外力 F,F 与棒 ab 的速度 v 的关系如图乙。棒 ab 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
良好,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则棒 ab 运动的 v - t 图像可能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74 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 32 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 33 ~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5 分) 某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他将细绳一端固定在
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力传感器、重物相连。实验中,小车在细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 止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力传感器记录细绳对小车的拉 力大小。
(1)下列措施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B.实验前调节长木板的倾角以平衡摩擦力
C.使小车质量远大于重物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2)某次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为 M,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F,打出的纸带如图乙。将打 下的第一个点标为 O,在纸带上依次取 A、B、C 三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 隔为 T,测得 A、B、C 三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 x1、x2、x3。则从打 O 点到打 B 点的过程
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 W= ,小车动能的增加量△Ek= 。(用 M、F、T、x1、
x2、x3 表示)
23.(10 分) 为测量某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小明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用到的器材有:待测
电源 E,定值电阻 R0 (阻值等于 9 Ω),定值电阻 R1 (阻值等于 9 kΩ),电阻箱 R2(阻值 范围 0~9999 Ω),电压表 V(量程 0~3 V,内阻等于 3 kΩ),开关 S,导线若干。
(1)小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S 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电阻箱,电压表的指针都不
偏转。他怀疑电压表发生故障,因此拿来一个表盘中央电阻刻度为“30”的多用电表,用电 阻挡进行检测,操作如下:
①保持开关 S 闭合;
②对多用电表进行机械调零后,将选择开关置于×100 Ω 挡,再进行欧姆调零;
③将多用电表的红表笔接电压表的正接线柱,另一只表笔接电压表的负接线柱,观察多 用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以上操作存在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 S,将电阻箱的阻值由零开始逐渐增大,记录若干组电阻 箱的阻值 R2 和对应的电压表读数 U。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该示数为 V, 此时电路中的路端电压为 _V。
(3)小明将得到的数据在 U﹣R2 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丙的曲线,其中虚线 U
= 2.80 V 为曲线的渐近线,可得待测电源的电动势 E = V,内阻 r = Ω。
(4)若以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则可使根据本实验数据作出的图线变为一条直线。
24.(12 分)
如图,小球 A 用两根等长的绝缘细绳 a、b 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两绳之间的夹角为 60°。 A 的质量为 0.1 kg,电荷量为 2.0 × 10-6 C。A 的正下方 0.3 m 处固定有一带等量同种电荷的 小球 B。A、B 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 k = 9 × 109 N·m2/C2,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
求:
(1)细绳 a 的拉力大小; a b
A
(2)剪断细绳 a 瞬间,细绳 b 的拉力大小和小球 A 的加速
B
度大小。
25.(20 分)
如图,n+1 个质量均为 m 的小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对最左侧的木块 1 施加一 大小为 F、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使木块 1 开始向右运动,并依次引起一系列的碰撞。木块
1 从开始运动到与木块 2 发生碰撞、木块 2 从开始运动到与木块 3 发生碰撞、木块 3 从开始 运动到与木块 4 发生碰撞、……、木块 n 从开始运动到与木块 n+1 发生碰撞的时间间隔依 次为 t、2t、3t、……、nt。所有碰撞均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时间忽略不计,求:
(1)开始时木块 1 和木块 2 之间的距离;
(2)开始时木块 n 和木块 n+1 之间的距离;
(3)整个过程中因碰撞而
损失的机械能。
可能会用到的数学公式:
1 + 2 + 3 + …… + n =,12 + 22 + 32 +LL + n2 =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
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 3-3](15 分)
(1)(5 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必定有其他物体对它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C.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因而是不可能实现的 D.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E.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10 分)如图,两个导热活塞 A、B 将 I、II 两部分理想气体封闭在导热汽缸内, A、B 间有一劲度系数 k=100 N/m 的轻质弹簧。A、B 的质量均为 2.0 kg,面积均为 10 cm2, 外界大气压强恒为 1.0×105 Pa。初始时刻,环境温度为 300 K,气体Ⅰ的压强为 1.1×105 Pa, A、B 间的距离和 B 到汽缸底部的距离均为 1.0 m。不计活塞与汽缸之间的
摩擦,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求:
(i) 弹簧的原长;
(ii)当环境温度缓慢上升到 330 K 时,活塞 B 与汽缸底部的距离。
34.[物理——选修 3-4](15 分)
(1)(5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质点 a 正向上运动。
由此可知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
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B.此时质点 c 正向上运动
C.从此时刻起,质点 a 比质点 b 先到达平衡位置
D.从此时刻起,质点 b 比质点 c 先到达平衡位置
E.质点 a 振动一个周期的过程中,波传播的距离为 0.8 m
(2)(10 分)如图,真空中有一半径为 R 的透明介质球,MN、BC 为它的两条直径。
光线 AB 平行于 MN 射到介质球上的 B 点。
(i)试判断光线 AB 进入介质球后,第一次再到达界面时能
否发生全反射,并说明理由;
(ii)若 AB 与 MN 的距离 H = R,光线 AB 经介质球内表
面一次反射后从 C 点射出,求介质的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