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八) 近代化的起步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 《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 )
2. 1895年,在京师应试的各省举人1 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 ( )
3.中山陵墓地全局呈“警钟型”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突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 ( )
二、综合题
4.[2018·岳阳]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国人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一时间,“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维新派则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力图推动统治者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新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学习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湖南籍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派力图推动怎样的“制度变革”?这场“制度变革”的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以上材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
5.[2018·安顺]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参考答案
1.F 2.T 3.T
3
4. (1)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3)谭嗣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改革过程中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4)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5.(1)《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
(4)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