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2.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________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4.宋太祖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_______,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5.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________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6.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下令取消________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
7.宋朝把___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8.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_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9.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________地位。
10.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02 辨析改错
11.北宋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960年,后梁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当了皇帝。
改正:
【】(2)在中央,宋太宗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改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提高了进士的地位。
改正:
【】(4)宋朝的尚武轻文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
改正:
03 单项选择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2.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李渊 B.李世民 C.赵匡胤 D.赵构
13.据史料记载,1 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14.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有()
A.分化事权 B.重武轻文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15.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
A.副宰相 B.通判 C.节度使 D.转运使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16.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17.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②设置副宰相 ③知州三年一换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19.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下列对这一国策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B.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C.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20.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 B.全国读书风气浓厚 C.藩镇割据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4
04 材料解析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分)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4分)
组合列举
1.赵匡胤 2.宋太祖 3.先南后北 南方 4.兵权 5.宰相 6.文臣 节度使 7.中央集权 皇权 8.文臣 文臣统兵 9.科举制 进士 10.重文轻武
辨析改错
11.(1)× “后梁”改为“后周”。(2)× “宋太宗”改为“宋太祖”。(3)√ (4)× “尚武轻文”改为“重文轻武”。
单项选择
12.C 13.C 14.A 15.B 16.C 17.C 18.B 19.D 20.B
材料解析
21
4
.(1)960年。(1分)陈桥驿。(1分)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1分)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分) (3)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分)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1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