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检测题(共7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这段话出自(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3.下列关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争霸斗争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 ‎②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 ‎③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 ‎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 ‎5.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属丁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  )‎ A.《联合国家宣言》 B.杜鲁门主义 ‎ C.欧洲共同体 D.经济全球化 ‎6.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A.“冷战”政策的提出 B.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 ‎ C.联合国的成立 D.欧盟与美国矛盾的加剧 ‎7.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年 印度独立 尼赫鲁 ‎1956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年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 B.两极格局的形成 ‎ 10‎ C.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8.非洲独立年指的是(  )年 A.1960 B.1990 C.1961 D.1991‎ ‎9.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10.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多方担忧此举将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依据材料判断影响中东问题的外部因素是(  )‎ A.民族问题 B.巴以冲突 C.资源问题 D.大国干预 ‎11.“巷战中的以色列士兵””反击中的巴勒斯坦青年”等场景画面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  )‎ A.印巴冲突 B.巴以冲突 ‎ C.科索沃危机 D.国际恐怖主义 ‎12.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3.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是(  )‎ A.美国、日本、西欧 B.美国、日本、韩国 ‎ C.美国、西欧、意大利 D.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14.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  )‎ A.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 ‎ 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 ‎ D.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15.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 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 ‎ C.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 ‎ 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16.“(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西欧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成立的“超国家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 C.华约组织 D.国际联盟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 10‎ 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  )‎ A.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 B.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 C.进入新经济时代 D.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 ‎18.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由关键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改革、企图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你能联想到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苏联建立 ‎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华沙条约组织 ‎19.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 ‎ 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 ‎20.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 B.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 C.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 D.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2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是一年里南所拉大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A.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 C.亚非拉的奋起 D.东欧剧变 ‎22.如图中手持玉米的是前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人物,此人是(  )‎ 10‎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3.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对于苏东剧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低 ‎ B.农业生产率低下 ‎ C.工业比例失调 ‎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5.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史料总结学者评论】‎ 材料二: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什么?‎ ‎【深入探究历史感悟】‎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推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 10‎ 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线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高。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 年份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石油 ‎3‎ ‎2‎ ‎1‎ ‎2‎ ‎1‎ 钢 ‎5‎ ‎5‎ ‎4‎ ‎3‎ ‎2‎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3)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演说的内容,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解答】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 10‎ 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所以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解答】据所学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表述错误,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而苏联处于攻势。‎ 答案:A。‎ ‎4.【解答】由材料中的时间“1950年”结合漫画可知,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美国,讽刺的是战后初期联合国被美国所操纵。‎ 答案:A。‎ ‎5.【解答】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因此B符合题意。‎ 答案:B。‎ ‎6.【解答】由材料“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可知,1943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是盟友关系,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由材料“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可知,1948年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所以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所以题中电影主题转变主要是由于冷战的进行。‎ 答案:A。‎ ‎7.【解答】“印度独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古巴革命”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反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的史实,因而表格内容所探究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答案:A。‎ ‎8.【解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答案:A。‎ ‎9.【解答】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题干材料强调了“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长期的斗争,1947年,原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但英国殖民者决定把原来的印度按不同的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答案:C。‎ ‎10.【解答】依据材料“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多方担忧此举将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关键信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可知,影响中东问题的外部因素是美国的干预,即大国干预。‎ 答案:D。‎ ‎11.【解答】“巷战中的以色列士兵””反击中的巴勒斯坦青年”等场景画面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巴以冲突。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有大国争夺,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及石油资源丰富,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该地区长期争角逐使矛盾更加复杂;历史因素,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种族和宗教因素,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民族信仰基督教;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10‎ 答案:B。‎ ‎12.【解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人民奋起抗争,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答案:A。‎ ‎13.【解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是美国、日本、西欧。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答案:A。‎ ‎14.【解答】据所学知,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A项表述错误,C项仅符合日本,D项仅符合美国。‎ 答案:B。‎ ‎15.【解答】据所学知,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BCD三项只是现象,没有涉及本质。‎ 答案:A。‎ ‎16.【解答】“(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西欧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成立的“超国家组织”是欧洲联盟。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答案:A。‎ ‎17.【解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此期间,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财政赤字减少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展国家前列,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答案:C。‎ ‎18.【解答】由关键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改革、企图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能联想到的是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答案:A。‎ ‎19.【解答】观察漫画“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可知其主题是 10‎ ‎“不平衡”。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漫画主题,故错误;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不符合史实,不合漫画主旨,故C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漫画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A。‎ ‎20.【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总而言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效仿此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答案:D。‎ ‎21.【解答】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事件被称为“东欧剧变”,题干中“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是一年里南所拉大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都是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 答案:D。‎ ‎22.【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中人物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他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评价: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答案:C。‎ ‎23.【解答】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故对于苏东剧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不能够得出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答案:D。‎ ‎24.【解答】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几次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D。‎ ‎25.【解答】据“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但改革没有受到预期的效果。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答案:D。‎ ‎ ‎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0‎ ‎26.【解答】(1)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苏联改革指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结局是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动荡,致使国家走向解体。‎ ‎(2)“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指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及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民族特色;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要以国家稳定为前提,采取稳定、有序的方式,稳步推进。‎ 故答案为:‎ ‎(1)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动荡,致使国家走向解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4)改革要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及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民族特色;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要以国家稳定为前提,采取稳定、有序的方式,稳步推进。(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7.【解答】(1)由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推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线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可知,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2)由材料二“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高。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可知,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是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其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由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有实行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故答案为:‎ ‎(1)特点: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2)措施: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历史现象: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答出一点即可)‎ ‎28.【解答】(1)由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可知,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杜鲁门 10‎ 主义。‎ ‎(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故答案为:‎ ‎(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 ‎(2)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冷战开始。‎ ‎(4)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 ‎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