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2019学年河南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24.中国古代的私营商业立法主要集中在对集市的管理上,具体表现为集市的设置和日常管理、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严禁欺诈和欺行霸市等方面。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 .政府力图保护私营商业 B .私营工商业超过官营
C.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立法 D.用法律规范商业行为
25.据宋代《文房四谱•纸谱.己载,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剡溪以藤为纸。……浙人以麦茎稻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藁、油藤为 之者尤佳。”这反映出
A.宋代造纸技术日臻完善 B.格物观推动造纸业发展
C.各地纸张颇具地域特色 D.造纸业在当时地位凸显
26.据考古发现,宋代一些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铺等多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产的商 品或包装上,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钱家干果铺”等。这反映了当时
A.工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 B.商品产销注重提高知名度
C .民间贸易出现垄断性经营 D .民间手工业走向了专业化
27.明代“内阁在权力地位上有迫使六部就范的天然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内阁现实的宰相角色取代了吏部的宰相梦想”。由此可知明代
A.内阁已成为法定宰相 B.吏部隶属于内阁管辖
C.皇权专制得到了扩张 D.内阁与吏部争权激烈
2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革命运动说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流观点,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中国民主革命序幕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C.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史料的大量发现
D.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受到时局影响
29. 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这表明当时政府
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 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
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 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
30.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人民政协
A.主要履行制宪职能 B.有参政议政的职能
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32.16世纪初,马丁•路德在欧洲以大众化的德语翻译《圣经.,使得众多的平民百姓可以直接 阅读《圣经》。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意义在于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推动了欧洲民主意识的觉醒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从神学角度肯定了人的独立性
33. 16世纪前期,英国呢绒向德、法、意、尼德兰等国家与地区输入,英国在与这些国家的呢绒贸易中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据此英国获得了部分大陆金银。同时,英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海盗活动。这种状况
A.加速了英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B.造成西欧大陆贵金属的短缺
C.实现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推动了全球探险活动的兴起
3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是复杂的民主,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如下图所示。下列各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启蒙思想对德国影响较深 B.封建残余势力仍然起作用
C.君主立宪制明显不切实际D.民主化进程没有充分体现
35.苏联从1947年至1950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 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
C.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D.政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 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 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指出二者的思想缘由。(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 受的共同原因。(8分)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新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 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 的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
——摘编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英国曾表态,如果中国采取任何不利于德国利益的行动,英国将考虑中国要求延期偿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确保给予其他的财政援助。
由于日本的阻挠,直到1918年8月,中国才正式对德、奥宣战。中国给协约国送去大量粮食和枪炮,有近20万中国劳工到欧洲和中东为协约国服务,有数千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国在一战参战问题上经历波折和屈辱,但最终实现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的抗争有着非凡意义。巴黎和会后,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尽管中国为战争做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 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
野蛮的掠夺”。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入场券,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摘编自《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其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抗争的意义。(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地人。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凤,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 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
(1)根据材料,指出周瑜能够成为一代“人杰”的原因。(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瑜巩固东吴政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