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单选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
A. 夏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2.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下面这组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唐朝经济繁荣
B.明朝科技成就
C.经济重心南移
D.对外友好交往
3.“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 B. 万里长城 C. 隋朝大运河 D. 赵州桥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赞的是(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5.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 )
A. 隋朝的大运河 B. 秦朝的万里长城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汉代的丝绸之路
12
6.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 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 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7.被唐太宗比喻成“镜子”的著名的谏臣的是( )
A. 房玄玲 B. 姚崇 C. 杜如晦 D. 魏征
8.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 永济渠 B. 通惠河 C. 通济渠 D. 广通渠
9.唐朝在统一西域后,设置了军政管辖机构。下列发生在唐朝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统一天山北路
②设置安西都护府
③统一天山南路
④设置北庭都护府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10.我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 )
A. 三国时期 B. 唐朝 C. 元朝 D. 隋朝
11.“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 魏征 B. 皮日休 C. 房玄龄 D. 李白
12
1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古代对外交往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科学技术进步 D. 中央集权加强
13.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 唐太宗统治时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14.“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装,普度众生苦”,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奘西游 B. 册封达赖 C. 鉴真东渡 D. “和同为一家”
15.对比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
A. 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 钱币上都有汉字 C. 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 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16.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以亲身见闻写成的一部重要书籍是( )
12
A. 《马可·波罗行纪》 B. 《金刚经》 C. 《大唐西域记》 D. 《西游记》
17.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议政王大臣会议
18.小明在学习古代都市时,收集到下边方框内的资料。与资料相关的都市是( )
A. 长安城 B. 东京城 C. 临安城 D. 大都城
19.《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 玄奘 B. 鉴真 C. 法显 D. 晁衡
20.隋朝一位余杭先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有( )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③② D. ①③④
12
二、材料分析题
21.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文成公主 图2回纥贵族 图3渤海灯塔 图4千寻塔
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是什么民族?他们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
(3)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可以参观图3中的建筑古迹的地区序号。并用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一诗中的一句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4)写出图4在材料三地图上的地区序号。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着哪一民族?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什么封号?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二则材料与唐朝历史上哪位著名皇帝有关?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试举一例说明“朕”对“夷狄”是怎样爱之如一的?
2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古往今来两国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在被动遭遇世界时,面对的都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文明强盗。两国国人几乎都是带着茫然与困惑来面对坚船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然而,痛定思痛后,日本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终于走向强盛。而中国却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中,百孔千疮,日益衰弱。雪上加霜的是,新近加盟到列强阵容的日本,骤然挥来屠刀,回手给原本同样命运的中国以致命一击。
——人民网《日本是如何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
12
材料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 人民日报 》
材料三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二次大战中的表现,以及在战后的重新崛起,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近距离的强烈刺激作用,这无疑将使中国这只雄狮永远不敢再睡过去,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
——《日本,雄狮身边的闹钟》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的典型史实两例,并指出两国“被动遭遇世界”的共同原因。
(2)材料一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其历史影响。
(3)今年9月3日,我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纪念活动?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三,指出“闹钟”强烈刺激过“雄狮”的史实。你认为,“闹钟”在战后的重新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12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秦朝是很多伟大制度的创造时期,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等;隋朝也是,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等;秦朝和隋朝几乎都是在100年之内灭亡的,时间很短,它们短暂,但是它们影响深远,而且非常精彩,光芒四射。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类似与隋朝的朝代。
2.【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经济文化的交流,这组资料体现的主题是对外友好交往。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本题中提到的四件对外交往的事件。
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4.【答案】C
【解析】【分析】这是郭沫若先生对武则天的评价。【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5.【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同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到余杭叫江南河。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答案选择A。
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隋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隋炀帝为了游玩享乐而决意开凿大运河来看,大运河的开凿具有偶然性,但只要结合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来看,大运河的开凿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南北经济的差距在缩小,到隋朝时这种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南北差距的缩小,这要求加强南北的联系,而但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加强南北联系的主要是通过水路来沟通的,在这种形势下大运河的开凿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故材料中说的“新形势”是指江南经济得到发展,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12
【解析】【分析】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魏征的知识。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是史实。从余杭到洛阳,一定要经过通济渠,通济渠:又称汴水、汴渠、汴河,全长650公里。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共历现今三省十八县(市),顺序为:河南省的荥阳、郑州、中牟、开封市、开封县、杞县、睢县、宁陵、商丘、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壁、泗县;江苏省的泗洪、盱眙。它是于公元六0五年开掘的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西安到扬州,作为中华帝国最鼎盛时期的交通大动脉,历经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八个朝代,通航了720年。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高宗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统一天山南路;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统一天山北路。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②③①④,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学生要掌握唐朝在新疆设立的两个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0.【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文帝统治时期,故选D。
【点评】关于科举制度,学生还要知道,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僵化,选拔的只是皇帝的忠实奴仆;戊戌变法废除了“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11.【答案】A
【解析】【分析】唐太宗虚心纳谏,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A项魏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
12.【答案】A
【解析】【分析】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开通的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体现的主题是对外交往。A符合题意,因此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12
13.【答案】C
【解析】【分析】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所以武状元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期。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相关内容的掌握。准确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
14.【答案】C
【解析】【分析】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题目中的“东瀛”是指的日本,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促进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识记和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日两国货币的认识,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珎”早88年。总之,日本“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A,B,C正确,D项错误,历史上日本不曾隶属于唐朝,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
16.【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C符合题意,而A是意大利人所著,B是玄奘的翻译本,D是明清小说,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代制度”“……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三省六部”制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三省六部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三省六部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内容“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可知,该城应为宋朝以前的城市,因为宋朝都城东京称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都已打破市坊界限,故B、C两项排除。大都城为元朝都城,也是著名的大都市,但也没有严格市坊限制。唐都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城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云集于此。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安城。
19.【答案】A
【解析】【分析】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
12
A。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和《大唐西域记》。
20.【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三点四段的具体位置,从北到南依次为: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余杭,由此可见,唐朝这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需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②;吐蕃、藏族;“和同为一家”
(2)维吾尔族;①
(3)④;“车书本一家”
(4)⑤;六诏;云南王
【解析】【分析】(1)问题的信息: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文成公主;知道“拉萨布达拉宫”在西藏,依据材料二地图,应填②;文成公主生活时期的民族是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关系更加密切。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② 吐蕃 藏族 “和同为一家”。(2)题文信息:图2回纥贵族生活在今新疆一带。“回纥”是团结、联合、协助的意思。唐贞元四年(788年),自请改汉字译音为“回鹘”。天宝三年(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回纥各部,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可汗被杀,政权瓦解,大部分回鹘人西迁:一支迁葱岭以西;一支迁河西走廊;一支迁西州。迁到西州的回鹘人曾建立高昌回鹘政权,后被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所降服,西州回鹘也改称“畏兀儿”,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人。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维吾尔族 ①。(3)题文信息:图3渤海灯塔。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派郎将崔忻,以摄鸿胪卿的身份,敕持节宣慰使的名义,前往震国,册封大祚荣为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渤海在政治上接受唐的封号和官职,成为唐廷藩臣,有不少人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有的考中进士。他们之中很多人,后来在渤海政府担任要职,大力传播中原文化。从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的著名诗篇也可以看出,渤海与唐的亲密关系。诗中说:“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渤海政权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东北各族和汉族的融合,都有推动作用。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④“车书本一家”。(4)题文信息:图4千寻塔。唐朝时候,云南一带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主要有白蛮和乌蛮,白蛮是白族的祖先,乌蛮是彝族的祖先。唐初,乌蛮不断向洱海地区侵入,征服了当地的白蛮,先后成立了六个诏。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城西北崇圣寺内。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根据要求即可回答:⑤ 六诏 云南王
【点评】(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了与藏族相关的知识点。(2)此题考查了与维吾尔族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了与渤海郡王相关的知识点。(4)此题考查与隋唐时期云南六诏相关的知识点。
22.【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汉族;少数民族
(2)开明的民族政策
(3)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二则材料与唐朝历史上唐太宗有关;
12
他为帝时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汉族;少数民族,充分说明了唐太宗对带少数民族和汉族平等、开明、宽容的态度,促进了民族的融合。(2)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曾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以天下为家。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朕”对“夷狄”是爱之如一的典型事例是唐太宗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两族的联系,形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局面。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2)本题主要考查开明的民族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和同为一家。
23.【答案】(1)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共同原因: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列强的侵略。
(2)日本明治维新。影响: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或从落后走向强盛);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69周年。性质:正义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4)史实: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战后的重新崛起。借鉴: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等。
【解析】【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准确认识,解答本题要进口中日“友好往来历史悠久”,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古代隋唐时期中日的友好交往的史实有遣唐使、鉴真东渡;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晚晴与日本明治维新前的背景分析可知两国“被动遭遇世界”的共同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日本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或从落后走向强盛);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3)问,主要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据此今年是可知抗战胜利69年;依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解放战争”等信息可知其性质是正义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胜利的历史意义为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4)问,主要考查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相关史实,材料中的“闹钟”指的是日本,而“雄狮”是中国,由此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日本刺激过中国的史实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战后的重新崛起;战后日本的崛起原因可以从重视科技、注重教育人才、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国际条件等。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鉴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24.【答案】(1)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藉。
(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殿试和武举。
(4)玄奘。《大唐西域记》。
12
【解析】【分析】(1)材料一里的“开元全盛”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故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熟悉吏治的姚崇等为相;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注重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藉。所以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创造的有两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图片中的左图是曲辕犁。右图是筒车。(3)材料三的唐诗《及第谣》反映的是我国的科举制。因为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故金榜和科举制有关。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她创设了殿试和武举。(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故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玄奘回国后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点评】(1)本题考查唐玄宗的有关知识。(2)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3)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