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之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题(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之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题(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之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单选题 ‎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痛教训是(    ) ‎ A.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 A.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 “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兰考县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号召全党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他被誉为(     ) ‎ A. 解放军好战士                        B. 党的好干部                        C. 两弹元勋                        D. “铁人”‎ ‎4.(2017·龙东)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 ‎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5.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叙述错误的是(    ) ‎ A. 1958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 工业化起步于“一五”计划,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 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良好的开端 D.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严重破坏民主和法制的典型是 “刘少奇冤案”‎ ‎6.《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2‎ ‎7.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8.如图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9.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    ) ‎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0.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 A. 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1.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  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①土改的完成                   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国企的改革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2.“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节点,都高度重视总结经验。成功的就坚持下来,负面的就用来警示,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根据材料将下列图片进行分类(    ) ‎ 12‎ ‎               ①                                ②                                 ③                     ④ ‎ A. 负面①②、成功③④                                           B. 负面①③、成功②④ C. 负面①②③、成功④                                           D. 负面①、成功②③④‎ ‎13.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 A.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4.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 ‎ A. 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B. “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C. 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D. “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15.据悉,中央组织部计划在今年“七一”前夕,于全国范围内表彰一批优秀县委书记.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号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    )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16.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 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B. 进行土地改革        C. 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2‎ ‎17.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 A. 稳定物价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三大改造 ‎18.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的完成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 材料:我国1966—1968,1975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1966年 ‎2534亿元 ‎558.7亿元 ‎1968年 ‎2015.3亿元 ‎361.3亿元 ‎1967年 ‎2104.5亿元 ‎419.4亿元 ‎1975年 ‎3219亿元 ‎815.6亿元 请回答: ‎ ‎(1)1967,1968年连续两年,我国工业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1975年我国经济情况好转,各项经济指标回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 ‎20.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迈入新时代】 材料一:见下图 ‎ 12‎ ‎【国际新形象】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材料三: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每37卷) ‎ ‎(1)根据材料一的发展曲线,分析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这个时期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时期Ⅱ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2)材料二中第七件大事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我国成功收回港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92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 ‎(4)【强国党领导】综合上述探究,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应对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好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了!” 材料三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四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五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 ‎(3)材料三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 ‎(4)材料四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 ‎(5)材料五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 ‎22.《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2‎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1979年1月1日社论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12‎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 ‎【解析】【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他们都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因此给我们的共同教训就是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痛教训,符合题意; B项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是 “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不符合题意; C项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是 “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不符合题意; D项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惨痛教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痛教训。‎ ‎2.【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好官”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信息可知,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A项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和题干中的“好官”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铁人”王进喜和题干中的“好官”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符合题意;    D项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和题干中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识记能力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答案】B ‎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因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焦裕禄相关的知识点。‎ ‎4.【答案】C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57年”“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 12‎ ‎5.【答案】A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但还是取得一定成就的,故A项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与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有关;B项与1953年通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有关;C项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国家统一政策有关。故ABC项与题意不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由于急于求成,1958年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开来。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7.【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只是分析,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在处理国内外矛盾时采取的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对策,避免了当时矛盾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所以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照搬当时苏联的模式,不属于中国的创新。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新中国创立以来我国创新精神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 ‎【解析】【分析】通过观察图片及图片的文字“一个萝卜千金重、惊人麦穗玉米”可以发现此时期的农业生产出现了浮夸现象。故联系到课本所学知识,大跃进运动。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题干中两幅图片正是这一时期浮夸风盛行的反映。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两幅浮夸图片,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 ‎9.【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最长最左的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后又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十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了严重的内乱,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十年;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文革的知识。‎ ‎10.【答案】A ‎ ‎【解析】【分析】抓住关键词:“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改造的方式是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到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1.【答案】C ‎ ‎【解析】【分析】1952—1957年,我国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952—1957年的工农业发展。‎ ‎12.【答案】C ‎ 12‎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和成功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图片①②③分别是大跃进,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史实,这三个图片反映的内容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问题,属于探索的失误,是负面影响,图片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史实,因此,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它们的共同点是主观脱离客观,不从实际出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搞经济建设一定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不能过分夸大认定主观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主观不能脱离客观。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力,使国家和人民富裕起来,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13.【答案】B ‎ ‎【解析】【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是指当时的全民大练钢铁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建设的高速度,表现在工业上要求钢产量翻一番,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练钢铁运动,表现在农业上就是虚报农作物产量。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认识。‎ ‎14.【答案】A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内容是关于一五计划的,一五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重视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故选A ‎15.【答案】B ‎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战士雷锋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掌握情况。‎ ‎16.【答案】C ‎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17.【答案】D ‎ ‎【解析】【分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符合题干板书展示的内容,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 ‎18.【答案】C ‎ ‎【解析】【分析】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信息“1956年、主要成就”可以排除①“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这是左倾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底,排除④。所 12‎ 以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56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材料分析题 ‎19.【答案】(1)文化大革命动乱的破坏。 (2)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也出来工作,扭转经济下滑,形势有所好转。 (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 ‎【解析】【分析】(1)据材料《我国1966—1968、1975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1968年连续两年,我国工业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动乱的破坏。(2)据材料《我国1966—1968、1975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邓小平复出,采取全面整顿措施,恢复各方面工作,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我国经济情况好转,各项经济指标回升。 (3)据材料,回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1975年我国经济情况好转,各项经济指标回升,其主要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0.【答案】(1)稳步增长;原因: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或导弹实验成功) (2)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3)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中,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解析】【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发展曲线中显示的时期Ⅰ是在1953~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稳步增长;其原因是: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发展曲线中显示的时期Ⅱ是在1959~196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我国成功收回港澳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中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2)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3)本题主要考查1992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3)一五计划时期。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 12‎ 一个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成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 (4)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 (5)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材料三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成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4)材料四是1956年中共“八大”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5)材料五是1958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评价: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 ‎22.【答案】(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五年计划。成果: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工业体系。 (2)问题: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兴奋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前后重心:前面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后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遵循经济规律;③坚持改革开放。 ‎ ‎【解析】【分析】(1)材料一里讲“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以得知我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工业,促进国家工业化是它的重要内容,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从材料中“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可以得知问题出在了片面追求高速度和忽视客观规律。发展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例如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运动忽略客观规律,结果生产出来的都是劣质的无法使用的钢材,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影响了国家的正常发展。(3)根据材料中“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以看出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根据材料二、三可以得出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根据材料一、四可以看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故答案为:(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五年计划。成果: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工业体系。(2)问题: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3)兴奋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前后重心:前面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后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遵循经济规律;③坚持改革开放。 ‎ 12‎ ‎【点评】(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工业建设。(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时期的失误。(3)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