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时空观第 7 课时 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
的救亡图存
PART TWO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与虎门销烟
(1)鸦片走私
①鸦片贸易: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
鸦片走私。
②鸦片输入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鸦片流毒成为
此后百年中国最难医治的社会恶疾之一。考点知识回扣
(2)虎门销烟
①经过: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收缴的237万余斤鸦片在虎门海滩
被当众销毁。
②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
严的决心。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既定的方针,林
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
借口,即使中国没有进行禁烟运动,
英国发动对华战争不可避免。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
片战争爆发。
(2)结束:由于清军装备低劣、和战不定等原因,清军连连失
败。1842年8月,英战舰攻入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虎门“销烟“而不是“
烧烟”;《南京条约》赔
款单位是银元(西班牙)
而不是人民币单位(元);
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而不是割占整个香港。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
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④协税: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
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
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
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
史的沉沦;“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
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实
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3)附件:1843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获
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4)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
《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
权。
(5)影响:《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
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
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硝烟再起
(1)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不但不满足于在华所攫取的种种权益,而且蓄谋扩大,甚至不惜在必要的时刻再次发
起战事。
(2)战争爆发
①借口: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
②目的:这场战争完全是为了扩大鸦片战争的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天津条约》的签订
①议和签约:1858年5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主要内容: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
400万和200万两白银。考点知识回扣
2.火烧圆明园
(1)北京沦陷: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扑北京。不久,守城的清军主力溃败,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今
河北承德),侵略军攻破了北京城门。
(2)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开始争先恐后地抢夺奇珍异宝。在疯狂劫掠之后,英法
联军纵火烧毁了这座历时150多年才建成的艺术文化宝库。
(3)影响: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近代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
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北
京条约》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
《天津条约》规定各国公使常驻北
京,《北京条约》加开天津为商埠。
近代割占中国领土的最多的国家是
俄国,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瑷珲条约》。
3.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
各800万两。
(2)沙俄趁机强签条约: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
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考点知识回扣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危害:通过诉诸武力,缔结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相
比鸦片战争,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
(2)客观作用:在火烧圆明园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强烈刺激下,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认识对手、
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太平天国
1.金田起义
(1)背景:1843年,洪秀全与好友冯云山等一起创立了特殊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拜
上帝会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成为组织民众起义的工具。
(2)金田起义:①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自称天王,起义军称“太平军”。
②建制:洪秀全在永安分封重要将领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为
王。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都城,
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
平军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
达到全盛。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走
向衰落。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
2.定都天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
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1856年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
走向衰落。
(2)天京陷落: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包围天京。1864年7月,湘
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历史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波及大半个中国,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
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
【易混易错】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洋务运动
开始的标志,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
没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1.洋务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2)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
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3)开始标志: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中国设
立的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考点知识回扣
2.“自强”与“求富”
(1)军事工业
①口号:“自强”。
②代表:自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工企业。
③特点:这些企业的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直接调拨给军队。
(2)民用工业
①口号:“求富”。
②代表:70年代后,洋务派又创办了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一批民用企业。
③作用:一些民用工业由于经营得法,占据了部分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考点知识回扣
(3)创办近代海军
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4)其他活动
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他们还创办了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
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考点知识回扣
(5)历史影响
①进步性: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了机
器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是其旨
在维护腐朽的清朝专制统治,同时洋务企业缺乏科学的整
体规划,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贪污浪费严重。
【特别提示】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
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只学
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即只“布
新”而未“除旧”。考点知识回扣
3.民办工业的艰难起步
(1)产生:在洋务企业的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劳动的民办
新式企业。
(2)初步发展
①特点:19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热潮。
②代表:江苏南通人张謇,以状元身份回乡办厂,一生创办了包括大生纱厂在内的20多家企业,成为名重一
时的“东南实业领袖”。
(3)曲折发展
①特点:与洋务企业相比,民办工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曲折;中国民办工业的生存空间格外狭小。
②原因: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甲午战争
1.海战与陆战
(1)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这一年为农历甲
午年,史称“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不做战备,
战争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不利局面。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是
甲午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腐朽落后
是战败的根源。
(2)黄海战役:1894年9月,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展开决战。
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互有损伤。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
队退守山东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3)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攻占威海卫,包围了
军港内的北洋海军。孤守无援的丁汝昌、刘步蟾等清军将领
拒不投降,“以死报国”。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考点知识回扣
2.《马关条约》
(1)签约:1895年4月,双方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2)主要内容:①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
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通商: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等。 【图解记忆】
(3)抗割台斗争:《马关条约》使国人感到空前的震惊和屈
辱。台湾人民群情激愤,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
拱手而让台”。考点知识回扣
2.瓜分危机
(1)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欲独占辽东半岛,让俄国感到势力范围受到威胁,就与法、德一起进
行强力干涉,日本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因此向日本多支付了3 000万两白银的“
赎辽款”。
(2)甲午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俄、德、法以干涉还
辽有功为名,向清政府提出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要求,中国陷入了空前严重的
民族危机。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六 戊戌变法
1.维新派
(1)维新派的形成
①背景: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认识到仅凭技术的变革无法救亡,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②形成:以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代表,聚集了一批志士仁人,形成了“维新派”。
(2)维新运动的兴起
①概况:为了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成功地扩大了社会影响,对推动维新运动
起了很大作用。
②表现: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吸引了部分开明官员加入。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
创办《时务报》。
③影响: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考点知识回扣
2.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光绪帝下令
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
(2)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这一
年是农历的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3)变法内容
①经济上: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
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②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③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特别提示】
维新派主张“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文”,而不是“废除
科举制度”,它是废除科举考
试中呆板的文体形式,直到
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除
科举制。考点知识回扣
3.戊戌政变
(1)原因:①变法求速求全,改革措施未经认真讨论便匆忙推出,激化了各种矛盾,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
激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因而遭到抵制和反对。②实际掌控权力的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她个人的权力和
满洲亲贵权益受损,开始反对变法。
(2)过程: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瀛台。接着,下令搜捕维新派。康有为、
梁启超逃往国外。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
戌六君子”。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变法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不敢触动封建统
治的基础;不敢发动群众,依靠
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实现变
革;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
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
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被袁世凯
出卖等。
(3)结果: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4)历史意义: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
变法本身,它所开启的制度改革以及思想启蒙并未中断。考点知识回扣
4.京师大学堂
(1)背景:政变发生后,除京师大学堂外,各项变法措施随之被取缔。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对晚清新式学
堂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办学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它的课程分成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大
类。
(3)地位: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新式教育的最高学府,而且是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七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数省的贫
苦民众,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民间组织——义和团。
(2)爆发: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
运动的序幕。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打着“扶清灭洋”旗号,
大批涌入京津地区。考点知识回扣
2.八国联军侵华
(1)侵华战争:为了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匈等国组成
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2)义和团反帝斗争:①廊坊阻击战:中国军民与八国联军展开血战,迫使敌人退回天津租界。②大沽口抗
战:八国联军舰队遭到大沽炮台守军的顽强阻击。③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和清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
租界,痛击外国侵略者。
(3)斗争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4)义和团运动历史影响: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
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考点知识回扣
3.《辛丑条约》
(1)签订:1901年9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
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多两。
②外交上:在北京划定使馆区,列强可驻兵。
③军事上: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
社会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
难;甲午战争暴露了中国的虚弱,
《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
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3)历史影响:①社会性质:《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民族危机:列强不但直接控制了
中国的财政,还将清政府置于它们的政治控制和武装监督
之下,致使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重难拓展
拓展一 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
战争 原因 时间 挑起国 主要事件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为了打开中国
市场,推销工
业品,掠夺工
业原料
1840年—
1842年 英国
虎门销烟、关天培虎
门抗战、三元里人民
抗英、英军占领香港
岛、南京议和
《南京条约》及其
附件;《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为进一步扩大
侵略权益
1856年—
1860年
英国、
法国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
园、强签不平等条约;
俄国侵占我国领土达
150多万平方千米
《北京条约》《天
津条约》《瑷珲条
约》等条约
列强攫取了更多的
侵略权益,中国的门
户被进一步打开拓展一 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
战争 原因 时间 挑起国 主要事件 条约 影响
甲午战争
日本制定了以
朝鲜为跳板向
中国扩张的计
划
1894年—
1895年 日本
黄海海战、攻陷大连、
旅顺惨案、威海卫战役
等
《马关条约》
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为了镇压义和
团运动,维护帝
国主义在华利
益
1900年—
1901年
英、美、
俄、日、
法、德、
意、奥
廊坊阻击战、天津抗战、
列强洗劫北京城等 《辛丑条约》
惊人的天价赔款和严
重的主权沦丧,使国家
和民族蒙受了巨大的
灾难,中国彻底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感悟
近代前期几次侵华战争相同的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清政府腐朽落后,对外
妥协;帝国主义实力强大
(续表)拓展二 晚清时期的抗争与救亡图存
阶级 事件 背景 主张、口号、
纲领 活动 结果 影响 相同
农
民
阶
级
太平
天国
运动
列强侵略加深;
清政府黑暗统
治;自然灾害
《天朝田亩
制度》
金田起义、永
安建制;定都天
京;北伐西征
被中外反
动势力绞
杀
严重动摇了清朝的
统治,对中国近代产
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农民阶级不是生
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
理论指导;缺乏强有力
的领导核心;都被中外
反动势力绞杀义和
团
运动
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反教会斗
争兴起
扶清灭洋
赵三多率众攻
打教堂;廊坊、
天津等地抗战
被中外反
动势力联
合绞杀
客观上打乱了列强
企图瓜分中国的步
骤拓展二 晚清时期的抗争与救亡图存 (续表)
阶级 事件 背景 主张、口号、
纲领 活动 结果 影响 相同
地
主
阶
级
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
争后陷入内
外交困
以“自强
”“求富”
为口号
创办军事工
业、民用工
业、新式海
军等
没有使中国
富强起来;北
洋海军全军
覆没
刺激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从而启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
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
有触动封建统治根基
资
产
阶
级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学习西方政
治制度,实行
君主立宪
创办报刊、
学会、学堂、
百日维新
变法运动被
镇压
开启制度改革和
思想启蒙先河
改革触犯了顽固派利益而受
阻
结论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无法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标;不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禁烟的正义立场,沉重打击了英国繁荣
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战争。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
发生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企图拓展殖民地和商品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
的工业原料。
拓展三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1)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战争影响相同,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扩大: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长、订约国和条约增多。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通
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拓展四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内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
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2)外因:政治上,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装备先进,蓄谋
已久,准备充分。
(3)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拓展五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我们能吸取哪些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