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z c s》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认读生字、学习普通话上。其阶段目标为:学习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读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有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苏教版教材在编排教材上考虑到这一因素,设计了帮助学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刺猬学字母教学情境图及z、C.s的写法;第二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拿着数字2,“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2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仙人掌上的“刺”提示C.ci的音,仙人掌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丝瓜藤上接着丝瓜,丝瓜的“丝”提示s、si的音,丝瓜的瓜蔓提示s的字形。)第三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ɑ、u的拼音练习以及看图拼音节词“cūx씓zǔfù”;第四部配有情境图的音节词
zācāsǎ。
学习目标
1.学会z、C.s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i、ci、si 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重难点
1.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z、C.s的发音是难点。
三、情境创设
1.借助教材情境图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四只小刺猬
3
,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其中“字母”的“字”“刺猬”的“刺”“四只”的“四”与声母z、C.s音相似,突破教学难点。
2.合理利用课本表音、表形情境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拿着数字2,“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2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仙人掌上的“刺”提示C.ci的音,仙人掌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丝瓜藤上接着丝瓜,丝瓜的“丝”提示s、si的音,丝瓜的瓜蔓提示s的字形。
3.教学看图拼读音节词环节创设生活情境说话。利用“zǔfù”这一音节词引导学生说话,发展学生自然语言。
四、教学过程(教学片段)
片段一: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
A.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回答:
生1:刺猬们在森林里。
生2:刺猬老师教字母。
生3:四只小刺猬跟老师学。
生4:我看到了大树、小草、蘑菇、野花……(说的很全)
生5:我看到了刺猬身上有野果子(你观察的真仔细!)
B.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图意。
2.出示语境歌,学会语境歌
A.出示语境歌:“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B.教师范读语境歌、领读语境歌、直至熟读成诵
C.用多媒体给“四只”“刺猬”“字母”标注,指导读熟,强化字音。
片段二:教学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1.教学声母z、整体认读音节zi
A.读音:读音与“2字”的“字”相似,教师范读、告诉学生读音方法、教师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利用表音情境图)
B.
3
字形及书写:看字形,编口诀(像个2字zzz)观察占几格,几笔写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利用表形情境图)
C.教学zi及其四声
出示音节zi,告诉学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后面的i不说话,只要将声母z读得长一些就行了。教师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出示zi的四声调,学生自由拼读、组词。
2.教学声母C.s整体认读音节ci、si(教学方法同上)。
3.做找朋友游戏
教学片段三:教学zǔfù
A.出示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
B.学生自由练习拼读、教师领读、齐读。
C.用zǔfù一词说话。
五、教学反思
1.充分使用“情境图”、“语境歌”,帮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2.合理利用笔顺图以及表音表形图,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学习字形笔顺图、描红以及表音表形图编排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便于教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龄初期的儿童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堂上应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活动。练习拼读音节,找朋友、夺红旗等方式。
4.发展学生自然语言。用“祖父”一词说话练习,有的同学说出了:“爸爸陪祖父去买衣服”(教师评价:你的爸爸真孝顺。百善孝为先)还有的说出:“妈妈陪祖父买衣服”(虽是同样地句式,但我给予正面的评价,因为模仿是说话、习作的开始)还有的说出:“祖父正在查资料。”(我用上谚语评价: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桩没学到。意在要求学生终身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自然语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