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21套含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21套含答案解析)》 共有 2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第 4 篇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 10 课;◎语文八下第 23 课;◎苏教九上第 21 课。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 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 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 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 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ɡ)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上了。它连接着远方的山 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 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至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 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 不同吧?   ③若夫淫(霪)语、苏 雨霏(fēi)霏,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隐曜(yào)(耀)苏 ,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qiánɡ)倾楫(jí)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矣。 (有时)连绵不断的雨雪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天气不放晴,阴 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芒,山岳隐 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 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 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 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 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zhǐ)汀(tīnɡ)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 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 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 息,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 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 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 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起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 欢乐啊。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 2 - 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 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 担忧。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 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 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教参段层】 【文章中心】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写作特点】(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 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2)句式骈散结合。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3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给 (3)薄暮冥冥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与“厚”相对 (4)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 (5)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风景 (6)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忧谗畏讥 原意为:谗言,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4 (2)名词作状语 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原意为:北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南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意为:时间上在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时间上在后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①百废具兴 原意为:荒废,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原意为:贤明,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1)通:①政通人和           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北通巫峡 _______________ ③中通外直(《爱莲说》)_______________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_______________ ⑤才通人(《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 ⑥阡陌交通(《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 (2)和:①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 ②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_______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 ④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 (3)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_______________5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_______ (4)阴:①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_ ②阴风怒号 _______________ ③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_ (5)极:①南极潇湘 _______________ ②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 ③此乐何极_______________ ④初极狭(《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 (6)空:①浊浪排空_______________ ②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 ③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 (7)一:①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_____ ②一碧万顷 _______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_ (3)百废具兴 兴:_______________ (4)乃重修岳阳楼 修:_______________ (5)增其旧制 制:_______________ (6)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_______________ 状:_______________6 (7)衔远山 衔:_______________ (8)吞长江 吞:_______________ (9)横无际涯 际涯:_______________ (10)朝晖夕阴 朝:_______________ 晖:_______________ (11)前人之述备矣 述:_______________ 备:_______________ (12)得无异乎 异:_______________ (13)连月不开 开:_______________ (14)浊浪排空 排:_______________ (15)日星隐曜 隐:_______________ 曜:_______________ (16)山岳潜形 潜:_______________ (17)樯倾楫摧 倾:_______________ 摧:_______________ (18)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_______ (19)波澜不惊 惊:_______________ (20)沙鸥翔集 集:_______________ (21)宠辱偕忘 宠:_______________ 辱:_______________ 偕:_______________ (22)把酒临风 把:___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___ (2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_______________7 ①增其旧制 ②其必曰 求:_______________ (24)不以物喜 物:_______________ (2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_______________ 忧:_______________ (26)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_______________ (27)微斯人,吾谁与归 斯:__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__ 6.文言虚词 (1)乃重修岳阳楼_______________ (2)其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_______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 (4)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_________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_______________ (5)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 (6)然 ①满目萧然 1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_______ (7)而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8 (8)或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何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此乐何极 ②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9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内容理解 1. 第②段“衔远山,吞长江”中“衔”“吞”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第⑤ 段 “ 不 以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 简 洁 的 八 个 字 , 富 有 启 示 性 。 (  ) 2. 第⑤段“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虽遭贬谪,但依然心忧国家,反映了古仁人 对 君 王 的 愚 忠 思 想 。 (  ) 3. 第⑤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 兴 亡 为 己 任 的 政 治 理 想 。 (  ) 4. 第⑤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  ) 5. 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而悲喜的 乐 观 精 神 。 (  ) 6. 本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 7. “古仁人”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面对不同 的 自 然 景 物 则 会 引 发 不 同 的 感 触 , 即 “ 悲 ” 与 “ 喜 ” 两 种 不 同 的 心 境 。 (  ) ◆写作特色 8. 本文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层层深入。从表达方式看,本文第①段以记叙为 主 , 第 ② 段 以 描 写 为 主 。 10 (  ) 9. 第②③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喜的两种 心情。(  ) 10. 文章第③④段以描写为主,兼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第⑤段则以议论为主,同时抒发了作 者 心 忧 天 下 的 情 怀 。 (  )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1. 下 列 句 子 加 点 词 意 思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连月不开     诚宜开张圣听 C. 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D. 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2. 下 列 句 子 加 点 词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然则北通巫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 览物之情     期年之后 C. 感极而悲者矣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 3. 下 列 对 文 章 理 解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第③④两段通过描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一虚一实”两种不同的景色,衬托出“迁 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心情。 B. 第⑤段“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写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1 C. 本文用词洗练,如“浊浪排空”,用一“排”字,便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狂风大作的 景象,突出其磅礴的气势。 D. 全文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记事简明,写景铺陈,抒情真 切,议论精辟。由景入情,因情入理。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1. 下 列 句 子 加 点 词 意 思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政通人和        久而乃和 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 忧谗畏讥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下 列 句 子 加 点 词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乃重修岳阳楼  乃石性坚重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躬耕于南阳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乃记之而去 D. 其喜洋洋者矣   独行其道 3. 下 列 对 文 章 理 解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文章描绘岳阳楼的景色时,将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叙写滕子京遭贬,描写岳阳 楼之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提出“先忧后乐”的观点。12 B. 第③段中“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连 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美丽景象。 C. 第④段作者以极简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湖光春色图。其中“而或”一句进一步扩展 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 D. 本文语言形式变化有律,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使 文章节奏鲜明,文气流畅,情景相生,极富感染力。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1. 下 列 句 子 加 点 词 意 思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百废具兴      若无兴德之言 B. 然则北通巫峡   才通人 C. 浊浪排空      空谷传响 D. 登斯楼也      斯是陋室 2. 下 列 句 子 加 点 词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A. 览物之情     录毕,走送之 B. 则有去国怀乡   思而不学则殆 C. 此乐何极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其必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下 列 对 文 章 理 解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13 A. 本文详写巴陵胜状,略写览物之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说明一个人应心忧天 下,并以此劝勉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第③段以“若夫”起笔,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C. 第⑤段中,作者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呼喊,曲终奏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 作者在描写洞庭湖景物时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 这些骈句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虚词样板文 用法 1: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用法 2: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则:①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②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那 么”;③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④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⑤连词, 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⑥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 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14 用法 3: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2.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用法 4: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法 5:连词,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 1. 则有去国怀乡/则有心旷神怡(《岳阳楼记》) 2. 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用法 6: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第 4 篇 岳阳楼记 知识梳理 一、1. (1)具 俱 全、皆(语:都,全) (2)属 嘱 嘱托(语:托付) 2. (1)第二年 (2)我 (3)迫近 (4)国都 (5)日光 (6)如果没有(语:无,没有;苏: 非,如果没有) 3. (1)说坏话 (2)①向北 向南 ②在……之前 在……之后 (3)①荒废了的事业 ② 贤明之人 4. (1)①顺利 ②通向 ③贯通 ④通晓 ⑤通过 ⑥相通 (2)①和乐 ②和煦 ③和睦, 协和 ④暖 (苏:暖和) (3)①看 ②景象 ③浏览,阅读 ④观赏 (4)①阴暗,没有阳光 ②阴 冷,寒冷 ③绿 荫 (5)①至、到达(语:尽,直到尽头) ②极点 ③尽头 ④非常,很 (6)①天空 ② 消散 ③使…… 贫穷 (7)①数词,一 ②一片 ③全15 5. (1)因罪贬谪流放(语:特指贬官或流放) (2)到(苏:及,到) (3)兴办 (4)修建 (5) 规模 (6)美好景色 (7)连接 (8)吞吐 (9)边际(语:际、涯,都是“边”的意思) (10) 早晨 日光 (11)记述 完备,详尽(苏:完全,详尽) (12)不同 (13)指天气放晴(语、 苏:放晴) (14)冲向 (15)隐藏 光芒 (16)隐没 (17)倒下 折断 (18)离开 (19) 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20)停息(语:鸟停息在树上;苏:群鸟停息在树上) (21)荣耀  屈辱 一起(苏:一起;一作“皆”) (22)持、执 迎着 (23)曾经 探求 (24)外物 (25)处在 忧虑,担心 (26)快乐 (27)这 一道(语:归附) 6. (1)于是,就 (2)①代词,代指岳阳楼 ②代词,他们,指“古仁人” (3)介词,在  (4)①代词,代指 “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②结构助词,的 ③定语后置的标志,不 译 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5)①介词,用来,来 ②介词,因 为 (6)①……的样子 ②与“则”连用,表示“既然这样, 那么……” (7)①与“或” 连用,可译为“有时候” ②连词,表顺承,相当于“才” (8)①与“而” 连用, 译为“有时候” ②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9)①哪,哪里 ②为什么 ③什 么 (10)两 种表现[苏: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二、1.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 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无边。 3.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 4. 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5.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6. 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 7.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8.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9.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1. √ 2. × 【解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的是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并非是愚忠思想。 3. √16 4. × 【解析】古仁人仍有悲喜,他们为国家和百姓担忧,只是不为外物和自己的处境而 悲喜。 5. √ 6. × 【解析】《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的“乐”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的“乐”是 “天下人的乐”, 后者的乐是“滁州百姓的乐”,可以说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思想境界更高。 7. √ 8. √ 9. × 【解析】文章第②段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全景,第③段描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 物之悲”,形成对比的是文章第③④段,表述有误。 10. √ 金题演练 一、1. (2 分)C 【解析】A 项中“具”,前者同“俱”,意思是“全、皆”;后者意思是“详 细的”。B 项中“开”,前者意思是“天气放晴”;后者意思是“扩大”。C 项中“去”意 思都是“离开”。D 项中“归”,前者意思是“一道”;后者意思是“聚拢”。 2. (2 分)D 【解析】A 项中“则”,前者是副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后者是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B 项中“之”,都是助词,前者译为“的”;后者用在“后” 之前,表示对时间的限制,不译。C 项中“而”都是连词,前者表顺承,不译;后者表 转折,译为“却”。D 项中“以”都是连词,表因果,译为“因为”。 3. (2 分) A 【解析】 第③④两段均为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他通过描写洞 庭湖“一阴一晴,一明一暗”两种不同景象,衬托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两种心情, A 项中“一虚一实”的理解有误。 4. (1)(2 分)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息,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 (2)(2 分)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二、1. (2 分)C 【解析】A 项中“和”,前者意思是“和乐”;后者意思是“暖”。 B 项中 “薄”,前 者意思是“迫近”;后者意思是“轻视、看不起”。C 项中“畏”意思都是“惧怕”。D 项 中“求”, 前者意思是“探求”;后者意思是“要求”。17 2. (2 分)B 【解析】A 项中“乃”,前者是连词,表顺承,译为“于是,就”;后者是副 词,表肯定,译为“原来是”。B 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C 项中“之”,前者是结 构助词,译为“的”;后者是代词,代指“游小石潭这件事”。D 项中“其”,前者是指示代 词,相当于“这、那”;后者是 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 (2 分)B 【解析】“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在文章第③段,该段 主要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悲。所以这几句描写的应是凄楚的景象。B 项中“写出了洞庭 湖上阴雨连绵的美丽景象”理解有误。 4. (1)(2 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上了。 (2)(2 分)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三、1. (2 分)D 【解析】A 项中“兴”,前者意思是“兴办”;后者意思是“发扬”。B 项中 “通”,前者意思是“通向”;后者意思是“通过”。C 项中“空”,前者意思是“天空”; 后者意思是“空旷的”。 D 项中“斯”意思都是“这”。 2. (2 分)B 【解析】A 项中“之”,前者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后者是代词,代指 “书”。B 项中“则”都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C 项中“何”,前者译为“哪,哪 里”;后者译为“什么”。D 项中 “其”,前者是代词,代指“古仁人”;后者是代词,代 指“千里马”。 3. (2 分)A 【解析】文中作者略写巴陵胜状,详写不同天气下洞庭湖的景色,以及迁客 骚人因此产生的或悲或喜的心情。A 项中“本文详写巴陵胜状,略写览物之情”,理解 有误。 4. (1)(2 分)(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2)(2 分)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