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试卷全套(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试卷全套(含答案)

ID:213030

大小:1.5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4-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要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   ) A.可选用量程大的刻度尺 B.应选用量程小的刻度尺 C.认真估计毫米下一位数字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下列全是时间单位的是(  ) A.小时、分钟、秒 B.年、光年、月 C.天、小时、米 D.小时、年、光年 3.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 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4.敦煌曲子词中国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 中“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河岸和行船 B.行船和河岸 C.都是行船 D.都是河岸 5.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蜡烛燃烧 B.月亮升上天空 C.一杯开水变凉 D.铁生锈了 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 s-t 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 20〜30s 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 0〜40s 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8.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 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 察它的 、 和 ,读数时视线应于刻度尺 . 10.如图甲的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被 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如图丙所示,物体 A 的长度为 cm。 图甲 图乙 图丙 11.下图秒表的示数: min s. 12.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这种说法是以 为参照物的;夜间看见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 朵里穿行,这又是以 为参照物的。 13.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 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1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 对于河岸是 的.他不懂得 的物理知识。 15.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   (选填“西”“东”)行驶的. 16.一辆旅游大巴正在开往贺州市区,车上的乘客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不断往后运动,此时乘客是以 为参照物的;汽车才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 h. 17.体育课时,李明同学用 40s 的时间沿 200m 的运动场跑步一圈,他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1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 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   c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4)vBC      vAC(填“>”“<”或“=”) 四、计算题(共 16 分) 19.(5 分)一列火车以 54km/h 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山洞,耗时 40s,已知这列火车长 100m,则山洞长为 多少米? 20.(5 分)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 108km.一列火车约用 1.5h 从北京到达天津.这列火车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 km/h?是多少 m/s?   21.(6 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10min 内前进 6km,停车 10min 后又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20min,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 A 错误.航天员和飞船 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此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 B 正确;航天员随飞船、火箭一起运动,所以航天员 和火箭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 C 错误.航天员随飞船、火箭一起运动,所以飞船和火箭 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 D 错误.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 动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解:“山走”意思是说“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 “是船行”指船在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 【点评】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 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 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5.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据此进行判断. 解: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不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月亮升上天空,月亮的位置 发生了改变,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一杯开水变凉,是温度的变化,与机械运动无关,不合题意;铁生 锈了是化学变化,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不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的物体发生了物理位置的变化,解题要从概念入手. 6.A 7.D【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 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 (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 10s 内的路程分别是 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 内,甲车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观乙车在每个 10s 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 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由图示可知,在 30~40s 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v=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 度都比乙车的小.故 B 错误;由图示可知,在 20〜30s 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 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v=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 C 错误;由图示可知, 在 0~40s 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v= 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车的速度变化、速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由图示求出车的路程与 对应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8.C 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选项 C 正确。 二、填空题 9.零刻线 量程 分度值 垂直 【解析】据分析可知,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且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垂直,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度尺使用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每一项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都要认 真学习,熟练掌握. 10.米 刻度尺 【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刻度尺的用途和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等,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11.1mm 1.59 【解析】(1)图示刻度尺 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2)末端刻度值为 8.59cm, 物体长度为 8.59cm﹣7.00cm=1.59cm.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 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5 37.5 【解析】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5”和“6” 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 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3.2.00 1mm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长度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被测物体的 长度是 2.00cm。考点:长度的测量 14.3.4 15.地球 云朵 【解析】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指的是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情况,所以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指的是月亮相对于云朵的运动情况,故以云朵为参照物. 【点评】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有两种题型: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②告诉 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运动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第一种情况. 16.静止的 流水 【解析】 试题分析: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以小桥为参照物,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 运动的。 考点:参照物 17.运动 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 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以船为参照物,桥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会有一座桥迎面而来; 河岸和桥之间没有位置移动,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船是向东 运动的. 【点评】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取,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9.汽车 0.2 【解析】(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此时乘客是以汽车为参照物时,公路旁的树木和汽车的位置不断 发生变化,所以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不断往后运动;(2)如图表示:此处距贺州市 s=8km,汽车最大速度 v 不能超过 40km/h.t= = =0.2h,所以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 0.2h. 【点评】(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静止一定选择和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做参 照物,物体运动一定选择和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 的物体做参照物. (2)根据速度公式及推导公式进行速度、距离、时间的计算.正确识别标志牌的含义. 20.【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知道前 200m 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平均速度 v= = =5m/s. 21.3.5 140 三、实验探究题 22.(1)40.0 25.0 (2)小 (3)同一位置 (4)>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 AB 段的距离,运用公式 v= 求出 AB 段的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4)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解答】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物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 C 点用时较长,方便测量时间.(1)小 车运动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 =25.0cm/s;(2)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v=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 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4)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 BC 段的 速度大于 AC 段的速度,即 vBC>vAC. 四、计算题 23.(1)87.88km/h (2)0.22h 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出此车的平均速度 v= =87.88km/h;(2)根据 可知轿车通 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 t= = =0.22h.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掌握速度公式的同时,要注意代入数据时,数据的对应及单位的 统一. 24.500m 解:v=54km/h=15m/s,设山洞长为 L,由公式 v= 得 s=vt,即 S 车+L=vt,100m+L=15m/s×40s,解得山洞长 L=500m 25、20m/s 解:由题意可知,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 s=108km,运动时间 t=1.5t,平均速度公式 v= = =72km/h;72km/h=72× m/s=20m/s. 26. (1)10m/s (2)12.5m/s 解:(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v1= = =10m/s;(2)停车后走的路程 s2=v2t2=72km/h× h=24km=24 000m,总路程 s=s1+s2=6 000m+24000m=30000m,总时间 t=10min+10min+20min=40min=2400s, 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 = =12.5m/s。 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每题 8 分,共 64 分) 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 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 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 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5.医用的 B 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6.钢琴与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辨 别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7.如果一个人终生没有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鼓膜损坏 B.听小骨损坏 C.听觉神经损坏或不健全 D.半规管损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噪声能影响植物生长 B.噪声能影响奶牛产奶数量C.噪声能影响河水流动 D.噪声能影响环境质量 二、填空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9.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 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10.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它可以使交通和生活被部分的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 静,这是在减弱噪声。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中后,可以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 音具有________。 三、简答题(共 16 分) 11.观察如图情景,喇叭放上小纸屑(图甲),“土电话”(图乙). (1)(图甲)喇叭放音时,纸盆上纸屑“翩翩起舞”,说明__________. (2)(图乙)用细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细线,能实现 10 m 间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表 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 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唱歌说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液体中的传播 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B 解析:在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说明装入不同量的水 后,声音的音调在发生变化。医生“叩诊”就是利用这一道理来检查病情的。 3.D 解析:A 实验可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 说明液体能够传声;C 说明琴弦发出的乐音的音调跟琴弦张紧的 程度有关,而 D 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A 解析: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到远处,使客船上的人听到。由于不同的物体所发出 的声音的品质(音色)不同,客船上的客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是钟发出的声音的。 5.D 解析:超声波是振动频率大于 20 000 Hz 的波,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20 000 Hz,因而人耳听不到超声 波。 6.C 解析:此题若你关注了“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也就明白了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声的声调一定相同, 不言而喻,和音调关联的频率也一定相同,所以不选 A 和 D。演奏中,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响度也有相同 的可能,故不选 B,显然,人们之所以能辨别它们的声音,是因为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选 C。 7.C 解析:如果一个人终生没有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听觉神经损坏或不健全,故选 C。 8.C 解析:噪声能影响植物生长,能影响奶牛产奶数量,还能影响环境质量,但是噪声不能影响河水流动。 9.振动频率  音调 解析: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是在放音时使喇叭的振动频率加快,由于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我们听起来好像是小孩发出的声音。 10.噪声传播过程中能量 解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植树造林是采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方法。声波可以碎石,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11. (1)发声体在振动  (2)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3)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4)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 也就不能传声了 解析:物体发声的条件是振动,纸屑的振动说明纸盆在振动.用“土电话”时,声音依靠棉线作介质传播. 相同条件下改用金属丝连接,响度变大,说明能量损失少,即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当用手捏住棉线 时,棉线无法振动,也无法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没有传播过去,即它不能传声了.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 时=5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在 BC 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min[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5℃ 4.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 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熔化后凝固 5.“2014 年太原的冬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冬姑娘显得十分吝啬,只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才使些许雪花含羞 带臊地从天空飘下,本以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怎知刚落地的雪花瞬间熔化……”下列对对这段话理解 不正确的是( ) [来源:Z。xx。k.Com] A.冬天气候干燥的原因之一是气温较低,蒸发现象不显著,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少 B.雪花的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晶体 C.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升高了雪的熔点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6.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 1 个标 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 )A.煤油 B.水 C.酒精 D.无法确定 7.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 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来源:网]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 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8.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 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到火焰上烤一下 C.这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医生这样做,使水蒸气不会在平面镜上液化,能看清病情 9.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 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液化   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   D.汽化,液化 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②夏天,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③ 秋天,浓浓的白雾慢慢散去;④冬天,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2.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 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 0℃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13.还记得电影《终结者》中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的金属终结者吗?那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虚构物,而是 真实存在的。如图所示这种金属叫做镓,托在手心里就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液体,在这 一过程中,它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__________ 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_________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如图,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 3D 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 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 16.香蕉也能钉钉子吗?如图所示,在香蕉上浇上适量的液氮,由于液氮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而从香蕉中 (选填“吸收””或 “放出”)热量,导致香蕉结构发生变化,坚硬无比。 17.2012 年 12 月下旬全国平均气温为近 28 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 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冰挂的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冻雨是过冷水 滴落到温度 0℃(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形 成的。 18.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 入上面实验的沸水 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 A 和 B 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 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在第 7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 10min 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 止”)。 19.2014 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20.白炽灯泡中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用久的灯泡灯丝 变细,是因为钨受热__________(填物态 变化);在南极考察时,测气温不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 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1.如图是给金属锡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锡熔化经历的时间为 分钟.锡常常被用 来焊接金属.譬如锅或壶穿孔后就可以用锡来焊接堵住小孔.但是这样焊接好的锅具只能用水来煮东西而 不能用油来炸东西.因为沸腾的油会使锡熔化,也就是说油的 点高于锡的 . 22.从冰箱冷藏室取出一瓶矿泉水,会看到瓶的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冻肉,会看到冻肉表面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 变化名称) 23.每年三四月份,珠海都会出现了“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因为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_________,但暖湿气流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___,极易发生液化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都是湿的。 而液化石油气是用 的方法液化的。 三、综合题(6 分+8 分,共 14 分) 24.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 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 你运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 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 如图所示。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这究竟是一 种什么 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 的效果? 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 12.5℃,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通常 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压强较大的金属罐中。在喷出来的一刹那,压强减小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氯 乙烷立刻变成气体,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 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 (1)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 态。储存在金属罐中的氯乙烷是 态。 (2)氯乙烷喷到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在这个过程中氯乙烷从皮 肤上 大量热量。[来源:m] 四、实验探究题(第 26 小题 6 分, 第 27 小题 8 分, 第 28 小题 10 分,共 24 分)26.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以后,小明要在家里自制一支温度计能够测量水的沸 点,他应选用表 中的液体____ __ ___做测温物质.他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 下 , 把 温 度 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 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 他 又 将 自 制 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_. 在 实 验 室 里 , 三 个 实验小组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 度分别是 98 ℃、95 ℃、103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小组的温度计有 偏差,请你设计一 个 简 单 的 方 法 验 证 这 个 猜 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 因素有关.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展在凉爽的室内、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 地面变干的时间(砖的大小均相同). 室内 阳台 半杯水] 1 块砖 2 块砖 1 块砖 2 块砖 变干时间 2.5h 1h 45min 20min (1)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 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与 、 、 等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实验是 (填“是”或“否”)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在随州农村,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玉米苗一尺多高,为抗旱、节水、保墒, 在下列措施中,应向张爷爷推荐的措施有: . A.早、晚气温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时浇水 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蔸附近浇水 E.在植株间的空地处可用些秸秆、树叶作简单覆盖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2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 如图甲所示。 (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 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______(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象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_______℃,熔化用了_______min,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图中的_____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总体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C 6.A 7.D 8.D 9.D 10.C 11.B 12.C 13.熔化 吸收 14.液化 汽化 15.吸收 熔化 16.汽化 吸热 17.凝固 放出 低于 18.固液共存态 停止 19.升华 吸 20.高 升华 低 21.17 沸 熔点 22.液化 凝华 23.较低 较高 压缩体积 24.产生:车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消除:吹暖气提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速,可加快水蒸发成水蒸气 25.(1)气 液 (2)汽化 吸收 26.水银 25 ℃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 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27.(1)蒸发;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 是 (2)ADE 28.(1)使试管中的固体碎末均匀受热 (2)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试管中装有固体碎末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 (3)非晶体;熔化 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 (4)0℃ 4 BC 吸收 变小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折射形成的是( ) A B C D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B.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 C.白色光是单色光 D.太阳光可以分成七种颜色色光 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守反射定律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 C.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是红的.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 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近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 C.墙上手影 D.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了 6.如图所示,入射光线 SO 以 45°入射角从空气射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中,折射角为 32°,玻璃砖的 CD 面上镀有不透明的反光金属薄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经 CD 面反射后循原路返回 B.光线经 CD 面反射后从 AB 面上发生全反射 C.光线经 CD 面反射后从 AB 面射出,折射角为 45° D.光线经 CD 面从 AB 面射出,折射角为 32° 7.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8.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森林火灾红外监控 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获知信息.这个系统获知火灾信息的依据是( ) A. 对起火点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 B. 监测起火点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火灾的发生 C. 监测着火点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着火点 D. 监测着火点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着火点 9.某些动物(如响尾蛇)靠红外线来捕食,它们是根据猎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猎物的位置.下面哪个 是人们模仿响尾蛇的这一特点而发明出来的( ) A.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宇宙飞船 B.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的导弹 C.红外线照相机 D.红外线夜视仪 10.以下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 A.红光 B.白光 C.绿光 D.蓝光 二、填空题 11.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在暗室中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____颜色的字,如果 用红光照射它,看到的字将 (填“更清晰”或“ 不清晰”). 12.“鸟巢”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采用网架结构,但并非简单地把结构暴露在外, 从体育场里面看,结构的外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如同中国的纸窗”.这种设计不需要为体育场再另外 加上像玻璃幕墙那样的表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用这种半透明材料的另一个好处是,射进体育场内的阳 光经透明膜 ______(选填“漫反射”或“漫折射”)进入后,使光线更加柔和,解决了强烈光影带来的麻 烦,有效地防止了______污染.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13.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郁金香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却是黑叶红花,那 么滤色镜玻璃颜色可能是______色. 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 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是______的,平面镜是______的. 1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 这个现象叫光的 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 彩光带. 16.人们把红、 ______ 、 ______ 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阴 影部分),可以形成 ______ . 17.小明到海滨浴场游泳,刚到海边时他看到悬挂着彩带的巨大气球漂浮在海面上空.当他潜入水中时, 从水中仍能看到这个“气球”,此时看到的“气球”是气球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在水中 看到的“气球”高度比在海边看到的气球高度要________. 18.今年 6 月 6 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 动.(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原理来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介 质.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 ______ 凌日现象. 19.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为 30°,若折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折射角为 度. 20.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 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前方出现的情况是,你判断的依据 是 . 三、简答题 21.篝火晚会上小强发现,隔着燃烧的火堆看对面的同学或其它物体,看到他们在晃动,他以为自己的眼 睛花了,他将眼睛闭上一会儿,再认真去看,还是感觉到他们在晃动,小明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他解释 这一现象的原因?自然界中,与此相似的现象还有哪些,请举一例? 22.小张同学和小王同学都在亮处,他们之间有屏风隔着,互相看不见,但小张能通过镜子看到小王的眼 睛,想一想,小王能通过镜子看到小张的眼睛吗?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3.某宾馆大厅的水平地面和墙壁都贴有大理石,地面较光滑,墙壁较粗糙.小明将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斜 射向地面,如图所示.他看到地面和墙壁上各出现一个光斑,并且墙壁上的光斑比地面上的光斑亮.请解 释这个现象.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 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发生折射,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 色散现象,该选项正确;耀眼幕墙是由于光线照在光滑的幕墙上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该选项错误;林间 光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 以分解成七种色光,所以太阳光是复色光,而七种色光混合后成为白光. 3.【答案】B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故 A 错误;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光 路是可逆的,故 B 正确;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C 错误;发生反射时,反射 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 D 错. 4.【答案】D 【解析】暗室里的灯是红灯,发出红光,暗室内的有些物体能够反射红光,暗室看起来红色的,温度计的 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而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不能够反射红光,所以看到的是黑色, 这样看得更清楚. 5.【答案】B 【解析】小孔成像、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白云在水中飘动”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近 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是凹透镜的应用,属于光的折射. 6.【答案】C 【解析】过入射点 A 画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作出反射角,由几何知识可知,入射光线 SO 以 45°入射角从空气射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中,折射角 为 32°,则折射光线射到反光金属薄膜时的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 32°,则其反射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 气中时的入射角也为 32°,又因为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 SO 以 45°入射角从空气射入两 面平行的玻璃砖中,折射角为 32°,那么,入射光线 AB 以 32°角从空气射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中,折射 角就为 45°.如下图所示. 7.【答案】D 【解析】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 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8.【答案】D 【解析】因为照片拍摄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无法通过照片直接看清着火点、烟雾,也不能通过颜色来准确判断着火点;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森林火灾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是利用感 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 9.【答案】B 【解析】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动物辐射的红外线,进 行捕捉猎物.人类模仿动物的这些本领,研制出雷达、响尾蛇导弹等先进武器. 10.【答案】B 【解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是单色光.白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 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11.【答案】黑 不清晰 【解析】绿光照在白纸上被白纸反射,白纸看起来是绿色的;绿光照在红字上,绿光被红字吸收,红字上 没有光发生反射,没有光线进入眼睛,字看起来是黑色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黑颜色的字;如 果用红光照射它,红光照在白纸上被白纸反射,白纸看起来是红色的;红光照在红字上也被红字反射,故 看到的字将不清晰. 12.【答案】漫折射 光 【解析】这种半透明材料有一种磨砂的质感,太阳光经过它的折射光线是向着各个不同方向的,这种现象 就叫做漫折射,这样折射入人眼睛的光线是比较少的,不会形成光污染. 13.【答案】红 【解析】照片上的花为红花,说明只有红色光能通过,而其它色光被吸收,这样才会呈现黑叶红花,因此 滤色镜玻璃的颜色是红色的. 14.【答案】亮 暗 【解析】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 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 15.【答案】色散 不能 【解析】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红色光屏只反射红色光,所以只能看到红色光带. 16.【答案】黄 蓝 黑色 【解析】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红、黄、蓝等比例混合成黑色.故图中阴影部分应黑色. 17.【答案】虚 高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高一些.看到的 “气球”是气球的虚像. 18.【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 不需要 (2)水星 【解析】(1)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金星挡住了射向地 球的一部分太阳光,在地球上看,是一小黑点(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 (2)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 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19.【答案】120 30 【解析】如下图所示,因入射光线与介面夹角为 30°,所以入射角为 6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60°×2=120°;由题意可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故折射角为 180° -60°-90°=30°. 20.【答案】前方出现弯道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夜间行车出现弯道时,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汽车发出的灯由路面中间移到 路侧. 21.【答案】篝火燃烧时,上方空气密度不均匀,光在疏密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因此人眼看 对面的同学或其它物体在晃动;例子:海市蜃楼等. 【解析】篝火燃烧时,上方空气密度不均匀,光在疏密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因此人眼看对面 的同学或其它物体在晃动;例子:海市蜃楼等. 22.【答案】能 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小张能看见小王的眼睛,是小王反射的光线通过镜面的反射到达小 张的眼睛,那么小王也能通过镜子看到小张的眼睛. 【解析】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小张能看见小王的眼睛,是小王反射的光线通过镜面的反射到达小张的眼 睛.那么小王也能通过镜子看到小张的眼睛. 23.【答案】见解析 【解析】光在光滑的大理石表面反射时,既发生镜面反射,同时也发生漫发射,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 石照射时,光会发生镜面反射将大部分的光射向墙面,进入人眼的光线很少,从而在光滑的地面上看到一 个很暗的光斑;当平行光束被反射到粗糙的墙壁上时,发生漫反射,光会射向各个方向,有较多的光线能 够进入人眼,从而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 2.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   C.海边看海市蜃楼   D.看电影 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 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4.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家派飞机对青海玉树进行航拍,对灾后重建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若数码航摄 仪的镜头焦距为 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略大于 50mm D.恰为 50mm 5.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凸透镜,如果其焦点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6.物体在凸透镜 5 倍焦距以外,沿主光轴移到 1.5 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7.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使烛焰位于 a、b、c、d 四点,调整光屏的位置, 实验后,归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烛焰位于 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 b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 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8. 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采取的方法( ) A.照相机向人移近,增大底片到镜头距离 B.照相机向人移近,减小底片到镜头距离 C.照相机向人移远,增大底片到镜头距离 D.照相机向人移远,减小底片到镜头距离 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倒立放大虚像,目镜正立放大虚像 B.物镜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正立放大虚像 C.物镜倒立放大虚像,目镜正立放大实像 D.物镜倒立放大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实像 10.2 cm 的发光棒放在焦距为 5 cm 的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 4 cm 高的像,物距可能是( ) 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11.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 里放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 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2. 上海世博会监控摄像头,(如图)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 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13.把玻璃球分成五块,如图所示,将五块玻璃分别放在阳光下,那么光线发散的是 ( ) A.a B.b C.c D.d 14. 小星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如图所示。让透镜正对阳光,但没仔细调节纸与透镜距离,在纸上光斑 不是最小时,测出光斑到透镜中心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5.如图中 a、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 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16. 光学器件在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 A.近视眼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内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通过凸透镜点燃纸屑,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7.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字变大,产生这一现象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1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观察的物体.拿近视眼镜给 “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 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 19.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 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 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 A.倒立缩小实像 B.倒立等大实像 C.倒立放大实像 D.正立放大虚像 2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 a 点,调节 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 a 点滑到 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 晰的像变小.则(  ) A.凸透镜位于 a 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 b 点右侧 C.蜡烛在 a 点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 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21.如图所示,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课本时,又 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 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 区厚薄均匀,B 区可以矫正视力.张 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 区”或“B 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22.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 面”),需要配带对光线有   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 像. 23.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发散”“会聚”)作用;放大镜是______(“凸”“凹”)透镜。 24.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 9 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 小于两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                  25.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 ㎝;当把蜡烛 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填 “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26.如图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 “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 27.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 侧,这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 ________________处;如果 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三、作图题(27 题 3 分,28 题 3 分,共 6 分) 28. 在下面左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29. 在下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30.如右图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h 平面镜屏幕 投影片 凸透镜 图 7(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 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25cm 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 .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 他将 5cm 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 在 .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物高 l/cm 像高 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 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 “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32.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 4mm 圆环,将圆环在清水浸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 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 近一点,看到的像会 (填“变大”或“变小”).(2)小明猜想“水透镜”焦距与水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点水,再次观察, 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 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 新的探究问题: .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二 、 填 空题 21.远视 眼  A  22.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23.会聚 凸 24. 凸 实 大于两倍焦距 25.15 正立 26.放大 倒立实像 改变光路 20cm 27.光沿直线传播 大于二倍焦距处 靠近 三、作图题 28.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29. 在如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C D C C A A D D B A B A B D B B B C A A四、实验题 30.(1)下 (2)缩小 照相机 (3)靠近透镜 变小 31.(1) 同一高度 (2)①10 ② 小于 大于 ③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32.(1) 凸  变小 (2) 距离 (3) 水透镜成像性质与圆环内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知识回顾 (一)质量 1.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用_______表示,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常用的单位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1kg=_________t=__________mg=_________g。 2.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__,测量物体时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___。 3.使用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面上,把_________放到标尺的__________线处,若天平尚未平 衡,通过_________来调节,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物体放在______托盘,砝码 放在_______托盘(即______物______码),读数时应用________的总质量加上________在标尺上的刻度值, 测量完毕,_________应放回盒内,__________要归零。 (二)密度 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之比叫做物质的密度,用字母 来表示,单位 有 、________。1g/cm 3=_______kg/m3,公式是:ρ= ,水的密度ρ水=___________kg/m3, 冰的密度比水的________。 2.水的密度在 4℃时最_________,温度低于 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_________,温度 高于 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也越来越_________。 3.测量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一般量筒所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 二、练习巩固 (一)选择、填空1.一块石头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把石头加热 B.把石头磨小 C.把石头加工成石像 D.把石头运到月球上 2.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A.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 3.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 量最多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 4.有四个容量都为 500 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5.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以后,指针向右偏,那么,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应该(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调节游码 D.螺母游码同时调 6.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8.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 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 450mL,内有 0.2kg 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石块的 质量是____________。(石块密度为 2.6×103kg/m3) 9.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 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 4℃水的__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 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10.一瓶铭牌标有 5L 的“鲁花”牌花生油,密度为 0.94103㎏/m3,质量为________㎏。这瓶花生油用去一半 后,剩下花生油的密度为_______㎏/m3。 11.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 具有不同的 ________。 12.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 13.质量为 54g,体积为 20cm 3 的金属密度是_____ _____,将这块金属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是: __________kg/m3 14.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填“甲” 或“乙”), 甲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15.小桅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一金属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了一段时间,此时金属块的密度将__________(选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二)读数 1.6.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测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接 着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_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 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三)实验17.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18.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如图四甲所示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 3 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由图四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___g/㎝3 =________㎏/m3。 19.小明要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如图五,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应将 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调节平衡后,用该天平测量合金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指出其中的错 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 的方法称合金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 _________g;若量筒中原有 20mL 的水,则合金块的体积是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kg/m3。 (四)计算 20.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 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 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 g 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 ,ρ酱油=1.1×103kg/m3)参考答案 一、知识回顾 (一)质量 1.物质、m、kg、g、mg、t、10-3、106、103 2.天平、称量、镊子 3.水平、游码、零刻度、平衡螺母、左、左、右、左、右、砝码、游码、砝码、游码 (二)密度 1.质量、体积、ρ、kg/m3、g/m3、103、m v 、1×103、小 2.大、小、小 3.量筒、mL、L 二、练习巩固 (一)选择、填空 1.B 2.B 3.C 4.A 5.B 6.B 7.A 8.2.5×10-4m3、0.65 9.密度、0 10. 4.7、0.94×103 11.密度 12.不变、变大 13.2.7g/cm3、2.7×103 14.甲、1.5 15.变小 (二)读数 16.30、1.1×103 (三)实验 17.(1)平衡螺母 (2)62 (3)30 (4)2.1 18.(1)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 (2)BCA (3)40、1.125、1.125×10 3 19.左、用手加减砝码、 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20cm3、3.87×103(四)计算 20.解:(1)V=m ρ = 550 × 10―3kg 1.0 × 103kg/m3=550×10-6m3 (2)m 酱油=ρ酱油 V=1.1×103kg/m3×550×103m3=0.605kg=605g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