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二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如图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李渊
D. 嬴政
2.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 余杭、洛阳 B. 洛阳、涿郡 C. 涿郡、余杭 D. 余杭、涿郡
3.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A. 灌溉 B. 泄洪 C. 运输 D. 饮水
4.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
5.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6.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7. 武则天死后,为自己留下“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当代不少史学家对武则天做出正面评价,他们的依据主要是( )
A.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武则天使唐朝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武则天是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子
D. 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深受宠爱
8. 为了解读唐朝的陶瓷业的发展状况,小明在网上搜集了四幅文物图片,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白瓷 B. 青花瓷
C. 唐三彩 D. 青瓷
9. 唐朝时,既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是( )
A. 成都 B. 洛阳 C. 广州 D. 长安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
A. 杜甫 李白 B. 白居易 韩愈 C. 杜甫白居易 D. 杜牧 李白
11. 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11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1. 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 安禄山 B. 史思明 C. 郭子仪 D. 黄巢
2.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朱温建立后梁 B. 安史之乱的发生
C. 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 D.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3.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主人公是( )
A. 石守信 B. 赵构 C. 赵匡胤 D. 赵光权
4.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5.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宰相
6. 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辽 B. 西夏 C. 金 D. 蒙古
7.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赵匡胤 B. 耶律阿保机 C. 完颜阿骨打 D. 元昊
8.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并立 B. 国家统一 C. 三国鼎立 D. 和平共处
9.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10.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金统治者 B. 辽统治者 C. 西夏统治者 D. 元统治者
11.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12.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3. 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朝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早市”“夜市”“草市”。他介绍的“商业贸易繁荣”是指(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
A. 交子 B. 会子
C. 开元通宝 D. 光绪通宝
11
1.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统一六国 B. 建立唐朝 C. 统一蒙古 D. 建立明朝
2. 下面是小红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西晋 D. 唐朝
3. 大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 )
A. 党项族 B. 女真族 C. 契丹族 D. 蒙古族
4. 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填入( )
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枢密院 D. 御史台
5.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元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渭南文集》材料二:汉至宋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简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哪一优良稻种的推广种植?
根据材料二,概括出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11
1.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松赞干布)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名称。
材料三反映了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2. 材料论述题。
材料:玄奘(602-664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有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
-摘编自张娟《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
高僧玄奘和鉴真都生活于哪个朝代?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宣政院,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以上的表述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1
1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由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可知,题目中已明确指出了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故选:A。
本题以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建立者。
2.【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故选:D。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为切入点,考查隋的大运河。
本题考查大运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C
【解析】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运输功能,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的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4.【答案】B
【解析】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
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及影响。
5.【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称魏征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注意识记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史实,同时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6.【答案】C
【解析】
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1
7.【答案】B
【解析】
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武则天的统治在历史应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对武则天的评价。
8.【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除了唐三彩以外,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是了为有名。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所以B选项不是唐朝的陶瓷业的内容。
故选:B。
本题以四幅文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
9.【答案】D
【解析】
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D。
本题以唐朝时,既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10.【答案】A
【解析】
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生动感人,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11.【答案】A
【解析】
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12.【答案】D
【解析】
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
故选:D。
本题考查黄巢起义,知道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唐末农民起义。
11
13.【答案】A
【解析】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的标志是朱温建立后梁。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灭亡。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14.【答案】C
【解析】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故“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主人公是赵匡胤。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
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太祖赵匡胤的有关活动.
15.【答案】B
【解析】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B。
本题考查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16.【答案】C
【解析】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转运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转运使的职责。
17.【答案】C
【解析】
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选:C。
本题以北宋灭亡为依托,考查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
【解析】
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故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契丹政权的建立,知道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本题考查契丹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A
【解析】
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辽、宋、夏、金时期,这个时期两宋政权与辽、夏、金的并立,双方和平与战争交替上演。
故选:A。
本题以阶段特征为切入点,考查辽、宋、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与金的对峙.
本题以辽、宋、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与金的对峙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辽、西夏和金并立的知识。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
故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以及南宋和金的并立。
本题注意把握辽、宋、金的对峙形势图。
21.【答案】A
【解析】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金统治者。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22.【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边境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宋夏最后议和双方贸易兴旺;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故“大散关”至淮水是南宋与金的分界线。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与辽金夏关系的掌握,知道“大散关”至淮水是南宋与金的分界线。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的解析理解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3.【答案】B
【解析】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制瓷水平大大超过前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北宋时期。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景德镇。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制瓷水平大大超过前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4.【答案】C
【解析】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超过宋朝时期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11
,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以至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来往不绝,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早市”、“夜市”,他介绍的应该是宋代的市民生活。
故选:C。
本题以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朝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早市”“夜市”“草市”为切入点,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25.【答案】A
【解析】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交子。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交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6.【答案】C
【解析】
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他统一了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理解和把握成吉思汗铁木真。
27.【答案】D
【解析】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故①对应的朝代是唐朝。
故选:D。
本题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相关史实。
注意对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解读,识记唐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28.【答案】D
【解析】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大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蒙古族。
故选:D。
本题以大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为依托,考查元朝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9.【答案】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
11
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元代,御史制度空前发达,御史台直接在地方设立行御史台,与行枢密院、行中书省并立,是监察事务的机构。据“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填入中书省。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中央机构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史实。
30.【答案】D
【解析】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元朝。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元朝设宣政院。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设宣政院的意义。
31.【答案】【小题1】(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中国历史上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在宋朝。
(3)分析材料可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变化最终在南宋时完成。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这个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材料二与材料一是因果关系。
故答案为:
(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2)占城稻。
(3)北方人口急减(北方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南方人口剧增(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
(4)材料二与材料一是因果关系。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
本题以陆游《渭南文集》、汉至宋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简表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32.【答案】【小题1】(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据材料二可知,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名称分别是曲辕犁、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创制了曲辕犁,还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农业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3
1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兴盛的原因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贤才;工具创新;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民族关系融洽等。
故答案为:
(1)以民为本;贞观之治。
(2)曲辕犁、筒车。
(3)文成公主入藏。
(4)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贤才;工具创新;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民族关系融洽等。
【小题2】
【小题3】
【解析】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3.【答案】【小题1】(1)唐朝时,前往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朝同天竺的交往也很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2)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故答案为:
(1)唐代。
(2)观点:对外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论述:材料中,玄奘回国后,译佛经1300多卷,促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也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佛学建筑、医学、艺术、饮食等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交往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34.【答案】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故题干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
不正确。理由: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是澎湖巡检司。宣政院是直接统辖西藏地区的机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史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