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有答案成都外国语学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有答案成都外国语学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 一 文 科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 郑运春 审题人 郑运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 子贡)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 C. 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2.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 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 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 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C. 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 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 ‎4.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 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A. 劳动力极其缺乏 B. 社会等级森严 C. 徭役比较繁重 D. 厉行抑商政策 ‎5.下面是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地点统计表。从表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出土省区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汉墓、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两幅壁画)‎ 江苏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A.汉代时开始出现牛耕技术 B.汉代时南方无开发迹象 C.北方牛耕普及程度领先南方 D.农具获得技术上的突破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6.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时期 经济政策 汉文帝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汉景帝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 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C. 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 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 ‎7.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 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 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 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 ‎8.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B. 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 西汉王国问题已解决 D.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9. 唐初,“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代中后期,士人经商已成为一股潮流。地方上的军政大吏,‎ 如节度使、观察使等也多经商。唐宪宗元和八年,允许赐给王公、百官等人的庄宅、店铺等进 行典卖。唐代中后期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社会奢靡现象严重 C.官商勾结吏治腐败              D.商业地位有所提高 ‎ ‎1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1 唐三彩 图2 司(后)母戊鼎 图3 素纱禅衣 图4 水排 A. 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B. 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 C. 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D. 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 ‎11.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 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A. 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 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 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 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12.《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13.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谕知;晓谕之意)海禁的记载。如,在洪武14‎ 年、17年、20年、23年、27年、30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 A. 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 B. 闭关锁国已经形成 C. 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 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14.有学者曾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 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 息。”结合右侧图片,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太湖地区的丝织业始终居全国之首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C. 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海港集聚地 D. 该地区已经成为新的经济贸易中心 ‎15.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 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 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主 要反映了 A.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 B.西方列强入侵缓和了南北经济差距 C.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格局的变迁 D.经济重心南移淡化了东西经济差距 ‎16.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 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 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17.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 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 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 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 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18.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奕䜣、曾国藩、左宗 棠、李鸿章等,确是封建制度的忠贞不 二的卫道者。他们发起“洋务”事业的 初衷,在援西洋之长,以扶封建统治大厦之将倾。但是,“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 觉地把机换(1ie)拧拨了一下,当机换一旦转动,……,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下来”。这样评价洋务运动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 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D. 洋务运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19.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 开始大量种植。“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当时中 国 A.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B. 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 C. 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 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0.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1. 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 企业性质 工人人数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 ‎34000人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 ‎9000至10810人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500至6000人 近代采矿业 ‎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 ‎27250人 总计 ‎91750至98060人 据上表可知,中国无产阶级 A.分布在近代企业 B.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 ‎22.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这些法规 ‎ 年代 法律法规 ‎1904年 ‎《商人通例》‎ ‎《公司律》‎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1906年 ‎《破产律》‎ ‎1907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A. 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 促成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C. 限制了外国在华企业的发展 D.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23.民国初期的农村农产品市场,交易以农民之间的生活必需品交流为主,是一种农产品的余缺、‎ 品种调剂,是从一个农家流向别的农家,流出本区域的很少,更不要说流到外县、外省甚至国 际市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造成的市场阻隔 B. 国内军阀割据的局面 C. 传统经济模式的顽固 D. 政府对农村管理失控 ‎ ‎24.1917年12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案由海关征收每百斤 出口正税银l两外,其应纳50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免。”这一规定旨在 A. 促进自然经济瓦解 B. 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 C. 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D. 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 ‎25.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 时间 ‎ 织布机(台) ‎ 纱厂(家) ‎ 缫丝厂(家) ‎ 新建面粉厂(家) ‎ ‎1913年 ‎ ‎2016 ‎ ‎32 ‎ ‎170 ‎ ‎ 84家 ‎ ‎1920年 ‎ ‎4310 ‎ ‎ 69 m]‎ ‎433 ‎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B.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26.1919年8月,为对付英美烟草公司的压迫,简氏兄弟登报招股,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组,于 上海、香港两地共设5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并在烟叶产地设收购处、焙叶场。简照南任公司 总经理,简氏家庭仍占股份的60%以上。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年年盈利。这反映了 A. 一战期间烟草产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B.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创现代企业制度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勇于革新应对挑战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分工日益细密 ‎27.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 ‎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 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C. 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28.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 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 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 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忽视建设 C. 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D.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29.下面是美籍华裔学者章长基估计的1928〜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的统计表。导 时期 增长率 ‎1928〜1936年 ‎8.4%‎ ‎1937〜1942年 ‎6.7%‎ 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B. 美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C. 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 ‎ ‎30.1938~1940年,中国西南五省新设银行8家,分支行355处。‎ 其中,四川176处,云南43处,贵州15处,广西51处,西康25处,到1945年8月,西南 五省的银行业发展至总行255家,分支行1320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开展 B. 西南地区政治环境日益改善 C. 银行业内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D. 政府大力扶持金融业的发展 ‎31.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 业。这说明抗战 A.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32.重庆美钞每元的黑市价格,1943年12月854元,1944年12月为542.2元,1945年6月为1410‎ 元,8月为2400元。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商品的倾销 B. 官僚资本的操控 C. 通货膨胀的刺激 D. 法币政策的破产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6分,第34题21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唐朝时,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地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商人也不绝于途。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缘边之地设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数量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按照唐朝模式改造本国社会,日本“大化革新”就是由回国留学生策划的。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出玉门关西行,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海上交通,从广州出发,过马六甲海峡可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而到达波斯湾沿岸各国。‎ ‎ ——摘编 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国际交流所呈现的特点。(4分)‎ ‎ ‎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它与元代并处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历史曲线的最高段。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大致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相对自成体系的区域,各区域中大小港口并存,形成多层次结构。与这种结构上多层次相适应的是市舶机构从市舶司、市舶务到市舶场的设置。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商人贩运的规模、朝贡往来的数量、政府的抽买数额都显著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常达上十万斤,价值数十万贯。宋代以后,与中国交往最为频繁的国家都是中国的主要海上贸易国,……对外贸易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南海上,西北丝路独占鳌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6分)‎ ‎ ‎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材料三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6分)‎ ‎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 材料一 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宋代的民间手工业比前代有所发展。……宋代取消了束缚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宋代大部分行业的手工业者都是亦工亦商,手工业的经营者就是商人,手工作坊和工场就是商店,以印书手工业为例,书店兼有编辑、印刷、书店的性质,以卖书为主要任务,……同时,官营手工业在整个社会手工业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3分)‎ ‎ ‎ 材料二 在1895年后,私人民族企业设厂数量猛增,截止到1913年,新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私人民族企业是官办企业的5.5倍,总投资额也远远超过了官办企业。在 1895—1913 年这一阶段,随着外国在华投资的大幅增加,民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1914年以后,受一战影响,部分外资撤出中国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腾出了空间。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企业开始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继而在清末民初之际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荣氏集团、大生集团等。 ‎ ‎——据于素云、张俊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整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民初之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 ‎ ‎ ‎ ‎ ‎ ‎ 材料三 ‎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从1922年开始,上海棉纺织企业率先进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穆藕初留学美国,引进泰罗制管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1922年,南洋华侨郭氏兄弟新建立的永安纱厂,凭借技术优势和经营管理,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兼并发展。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开始出现产业集团化。荣氏的申新棉纺织企业和无锡面粉业连续兼并扩张。孙氏面粉集团、郭氏永安集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规模。……有些企业实现兼并和联营,如火柴制造业,开始是4厂合并,后来组织联营,共同议定产销数额、共同议价、联合推销,打败了瑞典、日本的火柴厂。后起的化学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范旭东的永利公司,天津制碱厂成功后,永利又办制氮厂,陆续又增建了5个新厂。到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纺织、面粉、火柴、橡胶、水泥、酸碱燃料等化工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6分)‎ ‎ ‎ 材料四 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货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辛丑条约》的签订,无疑是将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政府推向内外矛盾危机的边缘.“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是开明大臣和民间实业家暗藏于心的救国方略,清政府发谕商议从西方采购器物,确定经济改革制度。1902年,清政府派遣庆亲王之子、贝子载振等人到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对国外商务管理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回国后,载振奏请朝廷筹划并建立了中国商部街门。商部在1903年10月获得在各省开设矿政调查局的资格,出台了《矿政调查局章程》。1904年,清政府的《商会简明章程》公布于众,在遍及全国的商务贸易区和通商口库,都依据会章程建立商会。1904年,私人投资铁路的行为日益增多,在《铁路简明章程》颁布后,曾有18家民营资本出资兴办铁路,在民办铁路斥资中,共募集六千万元左右股款,是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制度改革中民间资本发展的一个巅峰。 ——摘编自赵丽英《清末民初经济制度改革及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请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作用。(5分)‎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文科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5CCBDC 6—10CDDDD 11—15CBCBA 16—20ACAAA 21—25ADCBA 26—30CDDDC 31—32AB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6分,第34题21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特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各个领域;地域范围空前广泛;政府加强管理引导;对外交通发达,陆路和海路并重。(4分)‎ ‎(2)表现:贸易港口增加,对位贸易重心转移;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更细致;海外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3分)‎ 背景:西北陆路受阻,海路成为对外贸易唯一通道;政府支持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和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农业和手工业发达。(3分,任答3点)‎ ‎(3)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政府开放海禁。(2分)‎ 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4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 ‎(1)宋代取消了束缚商业发展的政策;手工业经营方式灵活;官营手工业比例下降,民营手工业有生存发展空间。(3分)‎ ‎(2)特点:私人民族工业规模超过官营工业;民族工业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动向紧密联系;出现了一批企业集团。(6分) ‎ ‎(3)原有的轻工业继续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实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产业集团化或兼并联营,实力增强;与外商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新兴的化学工业发展迅速;都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6分,任答3点)‎ ‎(4)措施: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4分,任答4点)‎ 积极影响:这些措施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提供了经济上保证,又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2分)‎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特点:向西方国家学习;成立商部;建立商会;颁布规章制度。(8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面临统治危机。(2分)‎ ‎(2)作用:社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推动国内实业发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对后世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其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制度改革并不能使其摆脱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5分,答出1点2分,答出2点4分,答出3点5分)‎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高一文科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