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湖南邵阳)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 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 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故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落脚点是“促成的‘变化’”,即西安事变的历史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西安事变的背景;C项属于西安事变的经过。
答案D
3.〔2018·江苏无锡(改编)〕“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B
4.〔2018·云南(改编)〕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后,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5
解析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答案D
5.(2018·北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 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贡献。①明显合理;②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的抗战奠定基础,符合题意;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敌后抗战,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③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不直接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6.(2018·山东烟台)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时间“1945年8月”和地点“渝州(今重庆)”及“弥天大勇”等,可知此诗称颂的是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故选C项。
答案C
7.(2018·山东东营)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解析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转战陕北是在1946年;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
答案B
模拟预测
1.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5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大学被迫迁入关内。
答案D
2.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历史意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C.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解析A、B、D三项属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C项属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答案C
3.下面材料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平津危机”“1937年7月8日”“1937年7月17日”等信息可以确定国共两党宣言发表于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之后。
答案C
4.“月自壬子,四十二天,杀我同胞,三十万人。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以上祭文是为了公祭哪一事件中罹难的同胞(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答案C
5.某历史小组准备做一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的黑板报,他们选取的以下内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武汉会战
5
C.豫湘桂战役 D.台儿庄战役
解析A、B、D三项属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的典型战例;豫湘桂战役属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的典型战例。
答案C
6.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的是( )
①平型关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万家岭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台儿庄战役和万家岭战役属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不属于八路军领导的战役。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都是八路军指挥取得的重大胜利,①③是正确的。
答案C
7.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彭(德怀)”“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可判断与百团大战有关。
答案C
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绝对平均分配土地
D.减租减息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答案D
9.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中共七大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分析四个选项,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方针,B、C两项属于中共七大的内容,D项属于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由此确定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A
5
10.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答案C
11.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解析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都属于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答案D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一共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
(1)具体列举四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举例即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3)分析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任写四个即可)
(2)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