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
第3课马克思传
弗兰茨·梅林(1846—1919),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和理论家,历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866年毕业于柏莱芬伯格中学,1866年10月进入莱比锡大学哲学系,1868年又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70年起他在一家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雅科比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魏斯等人主办的民主报纸《展望》编辑部工作。1871年该报被查封后,他又成为魏斯博士主编的《平衡》周刊的工作人员。大学毕业后他以一个民主主义者的面目出现在新闻工作舞台上,曾为《法兰克福报》撰稿。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
本文选自《马克思传》第12章,有改动。关于本书的背景,弗兰茨·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有这样的文字:
关于这本书的来历,有一段小小的掌故。有人提出要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法格夫人表示同意(这件事必须得到她的同意)这个建议,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我作为她的代理人参加该通信集的编辑工作。1910年11月10日,她从德拉伐尔写了一份委托书来,全权委托我作一些我认为必要的注释、说明和删节。
- 14 -
但是,在编辑该通信集的很长一段时期中,由于以往多年研究而在我脑海里已经成型的卡尔·马克思的形象,变得更为鲜明、突出了。因此,不由地想写一部传记来刻画这个形象。而且我知道,这个主意一定会使劳拉·法格夫人非常高兴。我之所以获得她的信任和友情,绝不是我在她心目中是她父亲的最博学、最贤明的学生;而是,在她看来,我比别人更了解他的为人,因而也就能够在这方面描写得更为真实。她会不止一次地写信并且口头告诉我,说一些几乎忘怀的关于她父母在世时的家庭往事,她在看到我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一书中特别是马克思遗著中的描述以后,又重新回忆起来了;还说她当年常听父母提到的一些人名,她因为我而跟具体事例联系起来了。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①舐犊之乐(shì) ②孕育(yùn) ③浩瀚(hàn)
④卓越(zhuó) ⑤诅咒(zǔ zhòu) ⑥梦魇(yǎn)
⑦琐碎(suǒ) ⑧噩梦(è) ⑨阐述(chǎn)
荒谬(miù) ⑪秽物(huì) ⑫愤懑(mèn)
⑬缄默(jiān) ⑭媲美(pì)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①症 ②校
③柏 ④藉
2.一言辨异
⑤雇佣(yōng)人要付佣(yòng)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⑥尽管过去了几十年,雷锋的英名也没(méi)有被埋没(mò)。
二、写准字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三、近义辨析
(1)增殖 增值
填一填
①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历年来对渔业增殖放流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
②过去的一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辨一辨
两者都有“增加”之意。
“增殖”是增生、繁殖之意(殖,繁殖,指动植物产生新个体);“增值”指资产或商品价值增加。
(2)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填一填
①2月9日,16名科学家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共同署名文章,称“
- 14 -
全球变暖”的说法耸人听闻,因为有强有力的证据否定这一说法。
②这个“官二代”因女大学生拒绝与其交往而对其毁容,简直骇人听闻。
辨一辨
两者都有“使人听了吃惊”之意。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四、成语释义
1.词语理解
(1)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2)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3)一贫如洗: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4)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5)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6)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2.辨析正误
他这个人做事低调、认真,现在他又煞有介事地学起乐队指挥,虽然他天赋不是很高,但大家相信只要他不遗余力,一定会卓有成效的。
辨析:“煞有介事”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与语境中的“低调”相矛盾。
- 14 -
一、阅读P29~P30从开头到“他的情况变得更糟了”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1.文中“没有一部这样的著作是在比这更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一再推迟著作完成的期限,“在1851年是‘五个星期’,在1859年是‘六个星期’”,这些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马克思在完成这部巨著过程中的艰苦探索和认真、严谨的态度。
2.就在马克思要“从这批浩瀚的草稿中去粗取精,把《资本论》第1卷加工成为一件精美的‘完整的艺术品’”时,他害了一种很厉害的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细节?
参考答案:这既说明《资本论》第1卷的最后工作完成不易,也说明马克思为精益求精不惜牺牲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健康。
3.马克思去探望“朋友库格曼”,这个情节写得真实、生动,说明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反映了生活中的马克思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的普通人。
二、阅读P36~P37“在阐明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后……却都是建立在这种表现形式上的”一段,回答问题。
- 14 -
4.工人或资本家的一切法律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骗局,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诡辩,都是建立在什么表现形式上的?
参考答案: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为工资的形式。(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白白的劳动)
5.在奴隶制度下和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在表面上看来有什么不一样?
参考答案:在奴隶制度下,奴隶的全部劳动都是无偿的;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劳动表面看来是有偿的。
6.根据上面文字的内容,简要概括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参考答案: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使工资的形式掩盖了有偿劳动和无偿劳动的区别,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阅读P40~P41从“在第1卷完成之后”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7.本节选部分第2段末“同时在第一国际的运动走上健全的轨道以前,他不能也不愿意放弃对它的精神领导”中“不能也不愿意”说明了什么?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不能”是客观需要,“也不愿意”是内在意愿,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了马克思对第一国际的运动的思想和精神的统帅作用。
8.“这段话里所流露出来的焦急情绪虽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毕竟并不完全正确。”“焦急情绪”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中?为什么说“不完全正确”?
参考答案:“我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像我们这些只能活一次的人,也许会等不及就死去的”。因为“在这样短的期间里是不能写出什么内容充实的评论的”,所以作者说“不完全正确”。
9.马克思既焦急地关心“他的书能否成功”,但又不愿意在报刊上刊登“耸人听闻的广告”,这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学者、思想家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具有科学和求实的精神。
1.“阵痛”部分主要通过引用书信的方式,表现马克思在完成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生活磨难。采用这种表现方式有什么好处?
提示:引用书信,塑造真实可信的传主形象。
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为了说明传主在写作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所遭受的磨难,作者在记述中引用了传主和他的朋友的有关书信。这些书信既体现了传记作品“真实性”
- 14 -
的特点,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的伟人形象。在这两部分中,作者侧重写马克思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从马克思从汉诺威库格曼家里等待初校期间,他与恩格斯通信的信件中,可以了解有关他们生活、思想等诸多真实的情况,如马克思生活的窘困,恩格斯的经济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甚至还流露出他们对自己所作出这样人生选择的矛盾心态……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的生活经历。读之,不仅感到真实可信,而且觉得十分亲切。
2.选文是如何展示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学术体系和远见卓识的?请理清作者转述的具体思路。
提示:选文第二部分是通过对《资本论》第1卷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转述来展示的。作者转述时,从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分析入手,得出雇佣工人的生产产生剩余价值,由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提出资本积累及其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转述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不仅集中体现了《资本论》第1卷理论内容的丰富和深刻,而且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学术体系和远见卓识。
1.大量的引述
文中大量引用马克思书信中的内容和他《资本论》中的理论,让人真切感受到马克思在完成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所遭受的生活磨难,给人真实可信之感,同时让人容易理解马克思的内心世界和他创建的理论。
2.运用比喻、拟人、类比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阐明观点、态度
如将《资本论》的完成和出版比喻为“阵痛”,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的生活磨难;而“这种想法是荒谬的,正像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凭借一知半解把封建生产方式的解体说成是工人的解放,而不说成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一样”用类比的手法揭穿了庸俗经济学家想法的荒谬。句子“另一方面,周期地从新的构成再生产出来的旧资本,却越来越多地把它以前所雇佣的工人一脚踢开”则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资本积累的残酷。
[素材1]
马克思把自己写出作品喻为婴儿的出生,他曾一再为自己的著作定下完成的期限,但这些期限往往都被打破了。原因是他的“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和“无比的认真态度”,“不断地驱策他去做新的探索”。他的最忠实的朋友也曾劝过他不要这么执着,但他仍然坚持己见。他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完《资本论》的。
- 14 -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做事要精益求精”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2]
《资本论》写完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马克思不得不为此书的出版到处奔波。有些人给马克思出了怪招,想到资产阶级报纸上刊登书籍出版的简讯或者转载序言,甚至迎合时尚,准备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广告,但是马克思本人要求他们不要开这样的“玩笑”,认为这样有弊而无利,并且有损科学工作者的尊严。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不要哗众取宠”“酒香也怕巷子深”“要靠实力说话”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3]
革命的友谊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对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做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应用角度:无私的友谊是最可贵的。
一、马克思名言
1.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3.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 14 -
4.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5.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6.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7.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8.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9.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10.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二、轶事典故
1.答问轶事
某次,有个绅士问马克思,在将来的国家里谁来擦皮鞋。马克思愤怒地回答他:“你来擦!”那位冒失的绅士困惑地哑口无言。这大概是马克思失去耐性的唯一的一次。
那位绅士走后,我母亲直爽地说:“博士先生,我不想为那位提出愚蠢问题的先生辩护,但是,在您回答他的时候,我想,他默不作声还比较好,如果他说自己不适宜于擦皮鞋,那就更糟。”马克思也认为是这样,我母亲接着又说:“我不能想象您能在彻底平等的时代中生活,因为您完全具有贵族的情趣和习惯。”马克思回答说:“我也有同感,但这时代必将到来,不过那时我们肯定已不在人世了。”
(摘自弗兰起契斯卡·库格曼《伟大的马克思的二三事》。该文应苏共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之约写于1928年)
2.戒烟轶事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段时间吸烟很厉害,经常烟不离口,边工作边吸烟。
他曾对拉法格说过:“《资本论》的稿酬甚至不够付我吸的雪茄烟钱。”
他吸烟就像干别的事情一样,又快又猛。由于经济条件不宽裕,他总是挑比较便宜的雪茄来吸。他吸烟的时候还有个习惯,常将一半烟放在嘴里咀嚼,说这样可以提高烟的作用。
由于大量吸烟,他的身体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后来,他的家庭医生不得不采取行动,严格限制了他的吸烟量。
1881年至1883年,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和长女的相继去世,使他的精神遭受了两次致命的打击,长年累月的过度疲劳和吸烟,使他的身体垮掉了。
他身患多种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胃病和肝病,医生禁止他再吸烟。
戒烟,对马克思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牺牲,但是为了身体和工作,他还是毅然下决心戒烟。在那一段时间里,他的确没有吸过一次烟,连他自己似乎也不大相信,他如此嗜烟成癖,竟成功地戒掉了烟。
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了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健康,他终于克制住了自己,告别了烟斗和雪茄。
- 14 -
马克思之墓(节选)
南 帆
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做阿尔勃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太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太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二十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
- 14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赏析】 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主题。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文章基调略显苍凉: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连自己的墓地也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他们甚至迎合时尚,准备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广告:预告要在《凉亭》杂志上刊登关于马克思的传记性文章和马克思的肖像。
C.广场舞“大妈打鬼子”可谓独出心裁,在北京的一个小广场内,每天傍晚路过都能看见广场大妈扮演起抗日打鬼子的角色,这种“极致”引来了种种争议。
D.对于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我们一定会说明真相的,大家不必再放在心上煞有介事了。
解析:选C A项,“别无二致”,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文中只有一场茶话会,谈不上“两者”,属于前后矛盾。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应用“耸人听闻”。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意味着所说的事是事实。C项,“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使用正确。D项,“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B.中国人民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面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C.由于有力地综合了历史、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成为19世纪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
- 14 -
D.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马克思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寻找解决……破解之道”杂糅,应为“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寻找……破解之道”;B项,中途易辙,改为“自从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D项,搭配不当,“清晰的思路”与“感染”不搭配。
3.下列诗句与“天香月色同僧室”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魏国山河半夕阳 B.花间觅路鸟先知
C.叶落猿啼傍客舟 D.寒林空见日斜时
解析:选C 解答此题,考生可根据对仗的原则采用排除法。所给诗句中“天香月色”是一个并列短语,A项中“魏国山河”是一个偏正短语,对仗不工整。B项中“鸟先知”和“同僧室”对仗不工整。D项中“空见”是动词短语,“月色”是名词,对仗不工整。C项中“叶落猿啼”也是并列短语,对“天香月色”,“傍客舟”对“同僧室”,因此选C项。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________________。
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B.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
D.推其原因,是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
解析:选B 从上文“唯独”“至今依然生气如故”等表述的肯定语气来看,宜保持语气的一致性,也用肯定语气的表述,A、C两项中“似乎”“恐怕”不妥当。“如故”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不是“在民间流传”,排除D项。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
- 14 -
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却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选自《南方都市报》)
5.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 14 -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解析:选B B项,恰恰是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作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看待。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解析:选CD C项,原文“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D项,文章将马克思的名言与“9·11 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
7.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2)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三、语言表达
8.用“马克思”作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他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 14 -
9.下面名人的墓志铭各有特色,但都符合名人的身份。请给马克思拟一则墓志铭,注意抓住马克思的特点。(不超过30字)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穷毕生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是当时世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 592 653 589 793 238 462 643 383 279 502 88。”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名叫“班伯本山下”诗作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马克思的墓志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
10.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冷水澡的水温一般在10 ℃到20 ℃之间,热水澡的水温在38 ℃到40 ℃之间,洗冷水澡和洗热水澡各有好处。用冷水洗澡能缓解人的抑郁情绪,因此洗冷水澡必定对抑郁症患者有好处。而一个人如果在40 ℃ 的水里泡上一个小时,不仅可以消耗大量热量,还能改善血糖水平,所以洗热水澡对Ⅱ型糖尿病这样的代谢疾病有治疗作用。所以,选择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要看自己的喜好。
①洗冷水澡未必对抑郁症患者有好处,只能说可能有好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要求指出文段逻辑推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时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切入,也要特别注意一些结论过于绝对、武断的地方。洗热水澡“能改善血糖水平”,并不等于“对Ⅱ型糖尿病这样的代谢疾病有治疗作用”。文段讨论的是洗澡和身体疾病的关系,而结论是“选择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要看自己的喜好”,显然不合逻辑,应该是要看自己的身体状况。
答案:②洗热水澡对Ⅱ型糖尿病这样的代谢疾病不一定有治疗作用,只能说可能有帮助 ③选择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不是看自己的喜好,而是看身体状况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