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共5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 ‎(2)仿佛若有光(      )‎ ‎(3)阡陌交通(      )‎ ‎(4)咸来问讯(      )‎ ‎(5)便扶向路(      )‎ ‎(6)诣太守(      )‎ ‎(7)欣然规往(      )‎ ‎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B.来此绝境 C.遂与外人间隔 D.无论魏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中/往来种作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6.按原文填空。‎ ‎(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 ‎ ‎(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           。”②“           ,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 ‎7.文学文化常识。‎ 7‎ 本文作者      ,一名潜,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 并序》《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 ‎ ‎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桃花源记(节选)‎ ‎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复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具答之(      )‎ ‎(4)此中人语云(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7‎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饮其水皆寿(      )‎ ‎(2)或至百二三十岁(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花源说成神仙居住的境地的。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 ‎1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妙笔生花 ‎16.假如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结果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又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桃花源的故事。‎ 7‎ 􀳇体验中考 ‎17.(2017湖北宜昌中考)清朝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句写出对句。‎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①枯叶带虫飞”,其一为“②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 所选句:    ‎ 对句: ‎ ‎18.(2017陕西中考)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谈笑有鸿儒 ‎【活动二: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 ‎【活动三:分享之思】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 倡议书 ‎ ‎ 亲爱的朋友们:‎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 ‎ 倡议人:×××‎ ‎ ‎ ‎2017年6月28日 ‎【活动四: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艾叶清香扑鼻来。‎ 乙:粽子香甜惹人爱。‎ 丙:龙舟激越江上赛。‎ ‎              。 ‎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1)繁多的样子 (2)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3)田间小路 (4)全,都 (5)先前的 (6)拜访 (7)打算,计划 ‎2.C 解析A项,“交通”的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运输事业”。B项,“绝境”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D项,“无论”的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3.A 解析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4.B 解析正确停顿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5.(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村中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6.(1)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①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7.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8.A 课内品读 ‎9.(1)又、再 (2)整齐的样子 (3)详细 (4)告诉 ‎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解析结合景物描写和对桃花源中人的言行的描写来概括。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 可以看出桃花源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乐。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淳朴好客。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参考答案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课外拓展 ‎12.(1)长寿 (2)有的人 ‎13.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 ‎14.多过其实 ‎15.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 ‎16.解析注意想象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要紧密结合文章主旨及写作背景,并力求有新意。‎ 示例 桃花源殇 话说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当初桃花源人嘱托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四处炫耀自己的离奇经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竟把线索卖给了太守,并带着太守一行一百多人踏上了寻访桃源之路。‎ 依旧是沿溪行,穿过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缤纷落英被无数只脚践踏,终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秦朝遗民的后代。桃花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太守来到这后,发现这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心中便想:如果把这儿改造得更漂亮,建成皇上在宫外的休息场所,一定会得到一大笔奖赏,兴许能因此升官。于是太守下令把长期居住在桃花源的人赶出了村子,并禁止他们今后再进入桃花源境内。第二天太守就带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正要动工时,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一个炸雷霹伤了太守,改造工程不得不停止。可是当隔天再到桃花源时,“鸡犬相闻”不复存在,“良田、美池”无影无踪……‎ ‎17.解析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征: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然后分析题目提供的上联的结构特点和意思,拟出与上联相对的下联。本题对联的上句均为主谓结构,第一句主语是“枯叶”,谓语是“带虫飞”;第二句主语是“乡月”,谓语是“大于城”。据此结构特点和两句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下联。对初中生而言,意境勿苛,宽对即可。‎ 示例① 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 ② 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 ‎18.【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1)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加父母为好友,就会多一种渠道,让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关系更融洽。‎ ‎(2)我不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我们长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如果加父母为好友,就会时刻受父母的关注,对我们个性发展并不利。‎ ‎【活动三】示例大家的分享多是娱乐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倡议:‎ ‎(1)少关注游戏娱乐信息,少追逐明星八卦。‎ ‎(2)多介绍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7‎ ‎【活动四】示例(1)香包玲珑身上戴 ‎(2)屈原忠贞史册载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