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24.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经济。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但在西周中后期确实存在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以土地买卖为标志的土地私有制,但却意味着传统“田里不鬻”的局面开始动摇,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各级贵族、平民,这可表明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B项正确。历史记载有其特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历史史实,A项错误;出土文物相对于文献记载更具有历史价值,C项错误;仅从材料说明土地国有制度只存在于西周前期过于绝对,D项错误。
25.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思想文化。材料主要表明汉武帝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思想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儒学成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百家争鸣和诸子学说的融合趋势,B、C两项错误。
26.B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选官制度。材料表明唐代选官标准较高,除科举考试合格外,还得参加吏部的测试,根据考查结果,分等授职,而宋代取得科举考试合格就可直接入仕,这表明宋代官员选拔标准有所降低,B项正确。A项表述材料并未体现;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没有体现;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27.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表明鱼鳞图册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这有利于征派赋役,A项正确;农业生产结构指的是农业中各生产部门或各生产种类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方面内容,B项错误;政府此举并不是为了肯定地租剥削的合理性,C项错误;鱼鳞图册本身并不能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D项错误。
28.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答本题要完整理解李鸿章所言的含义。材料认为欧洲各国都有商部保护商人,因为国家财政依靠税收,商业是立国之本,这表明国家开始维护和提倡商业发展,据此得出A项正确。B项“共同愿望”错误;C项“完全放弃”不符合史实;D项理解不准确且不符合史实。
29.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根据材料中“朝士皆耻言西学”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民族救亡意识凸显,B项正确;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A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与所学知识不符。
30.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民主是抗日的保证”并且付诸实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必然提高其声望,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抗日战争重心的调整,A项错误;日本侵华视线的转移不符合材料表述,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维护“工农武装割据”成果的问题。
31.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发展,D项正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是在新中国初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C两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32.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材料中“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和“都需要自己准备”等信息表明,在古代希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公民身份特权的信息,排除B项;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予以排除。
33.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科学。材料主要说明了欧洲公众对科学态度的变化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这表明当时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C项正确;“科技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这些表述在材料中均无法直接体现,故A、B、D三项可排除。
34. 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运用,A项正确;“西欧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能避免经济危机,也没有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C、D两项错误。
35.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B、C两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41.(25分)
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共2页)
(1)主要途径: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活动;沙龙、咖啡馆等公共场所的集会;提出科学理论并进行社会论证;论文与专著发表等。(4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社会转型等。(8分,任答4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之处: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加以崇尚;把科学传播与批判反思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以寻求救国强国之路。(4分)
主要原因:近代中国自然科学严重落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6分)
(3)科学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促进了科学的传播,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42.(12分)
【示例】:观点: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说明: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长期统一之后是分裂,分裂之后重归统一,纵观全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夏商西周、秦汉、隋唐、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时期,时间跨度很长,而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两宋是分裂时期,但分裂之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8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以魏晋南北朝为界的大致对称结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
【评分细则】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看法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看法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说明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看法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15分)
(1)特点:注重立法,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根本;注重通过法律改善民生;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9分,任答3点即可)
(2)简评:唐太宗的法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的发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净化社会风气,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46.(15分)
(1)表现: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国际社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相互依存;世界不同类型文明互动的加速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7分)
(2)历史意义: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国际社会政治生态和行为准则;一定程度上实现并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民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推动了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的形成。(8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47.(15分)
(1)历史背景:封建专制体制的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维新变法及清末新政的政治实践;辛亥革命的局限;军阀政权的黑暗统治。(8分,任答4点即可)
(2)评述:梁启超提倡国权与民权的二元维度,即平衡立法权和行政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分)其思想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顺应了建立民主政治的历史潮流,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