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八中2018-2019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衡阳八中2018-2019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衡阳市八中2019年上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 一 地 理 命题人:蒋 利 审题人:陈友良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33道小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1-2题。 ‎ ‎1.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A. 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2.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崩塌 C. 干旱 D. 台风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3-5题。 ‎ 玉门市 玉门老城 玉门油田 ‎3.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B. 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 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 D. 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4.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 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C. 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D. 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5.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6-7题。  6.该地区的聚落 A. 规模较大 ‎ B. 多呈团块状 ‎ C. 多呈带状    ‎ D. 多沿陆路交通分布 ‎7.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 ‎ ‎①水运②取水③商贸④旅游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 ‎8.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1963年~1972年       B. 1975年~1986年 C. 1985年~1990年      D. 2000年~2010年 ‎9.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城市人口比重大 C.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人口老龄化严重 根据下列两个北京市人口数字表,完成10-11题。‎ ‎10.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 人口基数较大 ‎1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 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 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C. 环境人口容量为1961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男)‎ ‎(女)‎ 下图中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2002—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乙为该区2015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 ‎       甲                         乙 ‎12.有关该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 B.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污染严重 C. 位于城市边缘,受教育水平高 D. 位于市中心周围,商贸活动频繁 ‎13.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当地政府最应该做的是 A.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B. 完善交通,缓解交通压力 C. 发展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力 D. 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学习及创新环境 ‎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春节“空城”指数。读图完成14-15题。‎ ‎14.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15.图示十大“空城”城市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主要是因为 ‎①就业机会多 ②环境质量好    ③工资水平    ④公共设施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半 岛 普 开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16-18题。 16.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矿产资源丰富 B. 气候温和湿润 ‎ ‎ C. 地理位置优越 D. 商业贸易发达 ‎17.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A. 城市高级住宅区 B. 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 城市核心功能区 D. 城市生态功能区 ‎18.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B. 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 C. 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 D. 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 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读图回答19-20题。 ‎ ‎19.图中商业区 A. 主要从事商品批发活动 B. 主要沿河分布 C. 位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会处 D. 位于市中心,呈带状分布 ‎20.下列拟建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是 A. 甲: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B. 乙:旅游休闲中心 C. 丙:仓储物流中心 D. 丁:化学工业中心 读图“1985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示意图”,完成21-22题。 ‎ ‎21.图中直接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表现有 ‎ ‎①城市数量增多        ②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③城市规模扩大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其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    ‎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出现“热岛”现象  ‎ ‎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大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珠三角九个核心城市,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明确了定位,要求其他城市发挥各自优势。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及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据此回答第23-24题。‎ ‎23.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优化、区域发展协调。其主要支撑是 ‎①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入②积极发挥港、澳特区的作用③城市功能发挥④交通轴带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港澳大湾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国 D.服务人口 下图为“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5-26题。 ‎ ‎25.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 B. B. 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最髙 C. 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C. D. 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6.目前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 P,N B. N,P ‎ C. M,N D. P,M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27-28题。‎ ‎27.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 男性比例降低 B. 青壮年比例降低 C. 女性比例降低 D. 村中心人口减少 ‎28.“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主干道不断拓宽,路面不断改造,干道中央隔离带和两侧路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道中央隔离带由原来的钢筋栅栏隔离带逐渐被现在的绿色植物隔离带取代,路面也由原来的水平路面逐渐被中央略微凸起的斜面代替。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主干道隔离带和路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 ‎29.与钢筋栅栏隔离带相比,绿色植物隔离带的主要功能有 A. 美化城市环境 B. 增强通风效果 ‎ C. 改善城市水质 D. 增加城市湿度 ‎30.现在城市干道路面多采用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有利于 A. 排除雨季路面积水 B. 拓宽车辆行驶视野 C. 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D. 减少路面扬尘污染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共16分)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该地北部是山区,南部是平原濒临大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d城市坐落在______________(地貌名称)上。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填“bd”或“bce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山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__________为主,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交通线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选择填空)。(6分)‎ A.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3) 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4分)‎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4分)‎ (3) 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4分)‎ ‎33.(共12分)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分别对应图中数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对应的区域。(6分)‎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分)‎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佳地点应选在_______。(2分)‎ 衡阳市八中2018年下期期高一联赛参考答案 高 一 地 理 一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D B C A C D B B C D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D C B B D A C A B D A A 二 综合题 ‎31.(1))三角洲  bced  连接村镇较多,运输效益好 ‎(3)公路 ② C ‎(4)b  b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且有便利的交通 ‎ ‎32.(1)自然: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航运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2分)‎ 社会经济: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商品粮、棉基地,农业基础好;省会城市。(2分) (2‎ ‎)特点:省内迁入人口占的比重大,省外迁入人口占的比重小;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为主。 (3)利: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弊: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管理等。‎ ‎33.(1)②   ③   ①‎ ‎(2)b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3)甲地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