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重庆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重庆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秘密★启用前 ‎ 历史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省李峪村战国墓中出土了一具青铜牛尊,该牛尊的鼻子上穿有一鼻环。《吕氏春秋》有载: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而让一个五尺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却乖乖地走了。这可以说明战国时期 A.使用畜力耕田已成为可能 B.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C.人们野蛮地对待家中牲畜 D.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 ‎2.东汉初年,光武帝因“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于是下令进行“度田”,即在各州、郡丈量土地和清查户口。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B.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C.打击地方豪强地主 D.为实施均田制做准备 ‎3.右图是唐代“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局部图。该文物发现于今印尼勿里洞岛海域的阿拉伯沉船“黑石号”上。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A.景德镇瓷器烧制工艺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D.大运河沿线商业贸易 ‎4.下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 贞观十三年(639年)‎ 天宝十二年(753年)‎ 地区 户数 占总数之百分比(%)‎ 地区 户数 占总数之百分比(%)‎ 北方道 ‎1370569‎ ‎45.1‎ 北方道 ‎4922183‎ ‎55.0‎ 南方道 ‎1671302‎ ‎54.9‎ 南方道 ‎4051451‎ ‎45.0‎ 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 B.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 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 ‎5.中唐诗人王建在寄居汴州(今开封市)时描述当地“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而当他到达扬州后也有“如今不似时日平,犹自笙歌彻晓闻”的记载。这说明当时 A.市场交易不受官府监督 B.商业发展已突破时间限制 C.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D.江南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6.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材料中描述的情景是 A.使用耒耜进行耕作 B.操作脚踏三锭纺车纺纱 C.利用翻车进行灌溉 D.控制曲辕犁进行耕田 ‎7.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这反映出元代 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 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8.明初曾严禁民间商人出海贸易。1567年,明穆宗颁令,民间商船在领取官府颁发的“引票”后,可经福建海澄县月港出洋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这种变化反映出明朝 A.取消“海禁”政策 B.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 C.有条件的开放海禁 D.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 ‎9.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也改为征银,至此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趋于一致。这种变化 A.加速了纸币的广泛流通 B.刺激了土地的兼并买卖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0.下表是不同书籍中对于玉米的记载,据此可以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著作 成书年份 记载内容 ‎《滇南本草》‎ ‎1436年 玉麦须,味甜,性微温 ‎《留青日札》‎ ‎1522-1620年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农政全书》‎ ‎1628-1639年 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 A.迟至明中后期玉米已经来华 B.玉米原产地是西欧 C.传入之初玉米专供宫廷使用 D.云南最早出现玉米 ‎ ‎11.清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成为重要产粮区,而江浙一带多以植桑、养蚕为主,粮食需从外地输入。于是大量稻米沿江而下,折入运河,经苏州米市输往江浙其他地区。这表明当时 A.经济重心向长江下游移动 B.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 C.南北方的经贸往来频繁 D.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活跃 ‎12.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 A.农业生产走向衰落 B.经营方式出现变化 C.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D.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13.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 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B.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汉文化 C.中外交流存在政策障碍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缓慢 ‎14.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15.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销售日广。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主要表明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16.1888年,总长2000米的“紫光阁铁路”落成,但是慈溪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这说明 A.封建思想束缚科技传播 B.等级制度阻碍近代社会发展 C.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D.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均衡 ‎17.1894年,汉阳铁厂开工投产,户部奏折称其为“中国制造之权舆,亦为外人观听之所系”。时人则将其视为国家的“强弱转机”,并称其为张之洞“生平第一盛业”。这反映出 A.国人对提高国力的愿望 B.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扭转 C.政府积极应对中日冲突 D.洋务运动重心发生转移 ‎18.19世纪末,清政府一方面允许外国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同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些举措 A.推动官办军用企业大量出现 B.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浪潮 ‎ C.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19.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20.1914年,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 20 万元以上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 5 厘或 6 厘。这一措施旨在 A.鼓励私人投资实业 B.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C.打压中小工商企业 D.扩张官僚资本势力 ‎21.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22.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推动 D.革命根据地进行不懈的建设 ‎2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评论:“近数十年来,新兴的工业,亦非少数,惜乎兴起之初,未有通盘计划,而任企业之家,人自为战,大多数偏于沿江沿海。民国二十六年战事起后,‎ 被破坏的,竟达70%。”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B.国家工业布局应考虑均衡性 C.沿江沿海不适宜发展工业 D.工业被战争破坏的非常严重 ‎24.14、15世纪欧洲的一些封建贵族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也有一些人干脆把土地租给他人经营,以收取地租。还有一些人从大贵族那里租来土地,雇用领取工资的劳动者进行耕种。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A.土地买卖盛行 B.资本主义在农村兴起 C.政府管理失控 D.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 ‎ ‎25.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 A.改变了欧洲的贸易格局 B.证明地圆学说的准确性 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6.“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据此可知,这些公司 A.由政府建立且垄断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27.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兴起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认为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这体现出 A.经济理论决定政府政策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C.工业化改变了英国面貌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28.有人这样描述:大自然的昼夜节律不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律,人类从此得以征服黑夜,他如同为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可能是 A.蒸汽火车 B.电灯 C.飞机 D.内燃机 ‎ ‎29.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 ‎30.下表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统计名单,据此可知 时期 做出重要贡献者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织工哈格里夫斯、纺纱工克伦普顿、理发匠阿克莱特、发明家瓦特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家爱迪生、化学家李比希、物理学家西门子、物理学家法拉第等 A.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B.科学与技术逐步结合 C.英国是工业革命的中心 D.工业革命发展不平衡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两个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24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汉初,工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暴露了工商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至武帝时,引起了许多矛盾。“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被时人誉为“素封”的富商大贾,不仅经济生活侈靡,甚至真正的封君亦要“低首仰给”。更为严重的是商贾“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兼并土地,称霸一方,越出了封建政权的规范。同时,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将汉初六、七十年来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因此,经济改革,势所必行。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实行盐铁官营,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募人煮盐,产品由官府统一收购发卖……“笼天下盐铁之利,以排富商大贾”。‎ ‎——摘编自刘凌:《西汉初期的工商业政策及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既有的盐业官运官销体制,开支大,弊病多。刘晏就任盐铁使后, 对此前的盐法进行系统改革, 其核心是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 在榷(专卖)盐法中引入商人与商业机制,即如《资治通鉴》中记载:“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卖)于商人,任其所之。”在这一体制下,政府和盐商同是榷盐的受益者,二者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刘晏榷盐法是切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对后代的禁榷制度及商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我国古代商业政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马林涛:《刘晏榷盐法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之转型》‎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刘晏榷盐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作用。(8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统治者调整工商业政策的认识。(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1580年以后,西班牙人开辟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新航路,将运至马尼拉的生丝、丝绸等中国商品以大帆船装载,直接输往墨西哥。随着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马尼拉的生丝价格迅速上涨。因此,东南沿海的中国商人纷纷移民马尼拉,聚居从商,形成著名的“生丝市场”。市场上的中国生丝绝大部分由大帆船运往美洲,所以马尼拉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与美洲之间远程贸易的中转站,而“马尼拉大帆船”也往往被视为装载中国货物的商船。然而,西班牙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弥补这种贸易逆差,他们不得不支付作为硬通货的白银。因此,在持续两个世纪之中,形成独特的丝、银对流格局。‎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1852年美国培里舰队奉命前往日本要求开国,作为美国前往中国的太平洋航路上的中继站,以便将美国产业革命期间生产的棉制品输往中国。1854‎ 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至此中日美三国被北太平洋航线稳定的串连在一起,中美交通更加便利。19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蒸汽机和锅炉的不断改进,蒸汽机船的动力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蒸汽机船的远洋航行成为可能。1867年美国成立太平洋邮船公司,经营加利福尼亚至上海、横滨航线。这是1887年以前横贯太平洋唯一的定期航线。19世纪末,美国将对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太平洋和东亚,更加重视和需要广阔的中国市场,以利于美国对华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通过在太平洋的殖民扩张,美国开辟了到达中国的新航路,即美国西海岸—夏威夷—关岛—菲律宾—中国。‎ ‎——摘编自祖俊:《18—19世纪中美太平洋航线的发展》‎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美太平洋航线与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12分)‎ 历史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1—5:ACCBB 6—10:DBCCA 11—15:BBABC 16—20:AACDA 21—25:DCBBA ‎26—30:DDBAB ‎31.(16分)‎ ‎(1)原因:商人资本的发展破坏了封建等级制度;商人兼并土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武帝的统治使国库空虚,出现了财政危机。(6分)‎ ‎(2)主要内容: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官商分利(引入商人与商业机制,官商分利)。(2分)‎ 主要作用:减少政府开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适应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专卖制度及商业政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3)认识:统治者采取的工商业政策(抑商政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统治的现实需要进行调整。(2分)‎ ‎32.(24分)‎ ‎(1)历史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6分)‎ 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推动了东南沿海人口向海外移民;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加速了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6分)‎ ‎(2)变化:贸易主要参与国家:中国、西班牙墨西哥的间接贸易变为中国、美国间的直接贸易;贸易的主要内容:出现工业制成品和资本交易;贸易中中国所处的贸易地位:中国失去贸易优势地位;贸易中使用的交通工具:蒸汽机船逐渐代替了木制帆船;贸易具体路线:19世纪太平洋航线不断发展变化。(6分)‎ 原因:西班牙的衰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美国的逐渐崛起。(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