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2018 级高一下期 5 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
1.(3 分) 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
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这两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都远
不如汉末魏晋六朝”于文无据。故选 C。
2.(3 分) 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
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全面真实地还原了魏晋的历史真
实”错,原文是“离真象不远”。故选 A。
3.(3 分) B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
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由标题“论与晋人的美”可知 AC 错,D 项,
“文章后五段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错误,后五段是一种总分结构,第④⑤段是总说,后三段是分说。
故选 B。
4.(3 分) C 【解析】(A“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诧异和兴奋”不准确,从高锟的语言课出,是有一些
惊讶、激动的,只是很快归于平静。B“高锟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却不爱惜”错,综合全文来看,并非
不爱惜,而是高锟淡泊名利。D“面对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质疑”错,应是对高锟科学构想的质疑。)
5.(3 分) C 【解析】黄美芸的话并没有突出高锟在科研领域的贡献。
6.(6 分)①热爱科学,潜心科研,信念坚定:面对研究中的重重困难,高锟坚信激光通信的巨大潜
力,花费大量时间潜心研究;面对各种质疑,高锟四处奔走,游说制造商,并积极推广自己的构想。②
有创造力:幼年时期高锟就有创造力闪现,如热衷化学实验,迷上无线电等。③深受中西方优秀教育影
响:少年时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教育,后来又在国外读书工作。④淡泊名利:对奖杯、奖牌
等不在意;退休后继续科研工作,名片上不写荣誉称号。(1 点 2 分,概括 1 分,具体说明 1 分;答对 3
点即 6 分)
7. (3 分) C 【解析】(“比喻”有误,应为“拟人”。)
8.(6 分)①写了山区人顾家、恋家,很多人一辈子都未走出山区,始终过着传统的生活。(2 分)
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山区的人和炊烟相依为命,引出下文我和炊烟的故事。(2 分)③为后文写村人
的冷嘲热讽作铺垫,为后文我对家乡的思念做铺垫。(2 分)
9. (6 分)①借代手法,“炊烟”代指故乡,“背叛炊烟”是指“我”走出贫穷封闭的山区到城市寻
求新的生活,也指现代文明逐渐替代传统的生活。(2 分)②表达了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代
文明逐渐替代传统的生活的伤感。(2 分)③统领全文,文章围绕标题(线索),展开行文。(1 分)④具
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吸引读者。(1 分)10.(3 分) A (原文为“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
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11.(3 分) C(错在“‘宰’为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根据语境“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
选”,这里的“宰”与“守”相同,属于地方官员。这里说“百官之长”,属于错误理解为“宰相”之
意。)
12.(3 分) C(错在“陈敏进犯后”和“最终击退陈敏的进犯”,原文是“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
上”和“敏竟不敢窥境”)
13.(1)(5 分)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
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 】安抚梅乾、雷绪。(实词“造”“南”“怀”,虚词
“既”各 1 分,语意 1 分。)
(2)(5 分)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
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实词“叙”“铨”“随”“补授”,虚词“乃”,句式“为论者
所称”,各 1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馥字元颖,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196),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领部众
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后来孙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
攻打杀害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几万人马(攻掠州县),各郡县残破不
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
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
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 】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间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著),百姓对
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
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
于)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
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
靖,黄初年间(220~226)出任河南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
亲刘馥的遗风。后来,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
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
田,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254),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太安
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都护,牙门
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荆
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
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
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
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于是解除(自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候蒋
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
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
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陶侃让自己的儿子
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
呢!”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当时
人没有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14.(3 分) A 【解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
细辨析。题中 A 项,“心情悠闲”说法错误。“身世悠悠”是在慨叹自己的为官经历,心情并不轻松。
故选 A。
15.(6 分)①关心民生疾苦。诗人联想春雨充足,将给茶农带来丰收的喜悦,希望百姓生活富足。
②远离官场争斗,坚持自我,保持高洁志向。诗人身处“乱山深处”,远离官场,而 “长官清”既有
生活的清闲、惬意,也暗喻了保持清正的品行。③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
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
(每点 2 分,概括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16.(共 6 分,每句 1 分,错漏字,该句不得分)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3 分) D 【解析】①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保持正直的品格。②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情的
变化而发生改变。这里应该用“时过境迁”;③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时间没过多
久。④信誓旦旦:誓言诚挚可信。⑤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⑥戛然而止:形容
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18.(3 分) B 【解析】A 项介宾夺主,删去“随着”;C 项句式杂糅,“停止施工罚”改为“停止施
工,且给予处罚。”,去掉“所”;D 项语意不明,“美国、日本和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
的”有歧义)
19. (6 分)(1)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2)颁布了禁酒令《酒诰》(3)酒与文学艺术相
连,形成酒才文化(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 (4 分)参考示例:《巴黎圣母院》,既塑造了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纯洁善良的钟楼人卡西莫
多,与他对照也塑造了面孔阴森,灵魂邪恶透顶的副主教弗罗洛;
21. (4 分)参考示例:饮酒易引发肝硬化、胃癌、胰脏炎、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在得知饮酒
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饮酒,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