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数学解答题型强化训练及答案八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中考数学解答题型强化训练及答案八

ID:223017

大小:424.0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题型训练及答案八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A,BC 交⊙O 于点 D,点 E 是 AC 的中点. (1)试判断直线 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O 半径为 2,∠B=6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1)直线 DE 与⊙O 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 OD,OE,AD, ∵AB 是⊙O 的直径,∴∠ADB=∠ADC=90°, ∵点 E 是 AC 的中点,∴AE=DE, ∵A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A,∴∠OAE=90°, ∵OA=OD,OE=OE,∴△OAE≌△ODE(SSS), ∴∠ODE=∠OAE=90°,即 OD⊥ED,∴直线 DE 与⊙O 相切. (2)∵⊙O 半径为 2,∠B=60°,∠BAC=90°, ∴AC=4 ,∠AOD=2∠B=120°,∴AE= AC=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 2.如图 1,抛物线 y=x2+(m﹣2)x﹣2m(m>0)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A 在 B 左边),与 y 轴交于点 C.连 接 AC、BC,D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D 在 B、C 两点之间),OD 交 BC 于 E 点. (1)若△ABC 的面积为 8,求 m 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 的最大值; (3)如图 2,直线 y=kx+b 与抛物线交于 M、N 两点(M 不与 A 重合,M 在 N 左边),连 MA,作 NH⊥ x 轴于 H,过点 H 作 HP∥MA 交 y 轴于点 P,PH 交 MN 于点 Q,求点 Q 的横坐标. 【解答】解:(1)y=x2+(m﹣2)x﹣2m=(x+m)(x﹣2) 令 y=0,则(x+m)(x﹣2)=0,解得 x1=﹣m,x2=2 ∴A(﹣m,0)、B(2,0) 令 x=0,则 y=﹣2m∴C(0,﹣2m)∴AB=2+m,OC=2m ∵S△ABC= ×(2+m)×2m=8,解得 m1=2,m2=﹣4 ∵m>0∴m=2 (2)如图 1,过点 D 作 DF∥y 轴交 BC 于 F 由(1)可知:m=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4 ∴B(2,0)、C(0,﹣4)∴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2x﹣4 设 D(t,t2﹣4),则 F(t,2t﹣4) ∴DF=2t﹣4﹣(t2﹣4)=﹣t2+2t,OC=4 ∵DF∥y 轴∴ = = = 当 t=1 时,∵ ,∴ ,此时 D(1,﹣3). (3)设 M(x1,kx1+b)、N(x2,kx2+b)联立 ,整理得 x2+(m﹣2﹣k)x﹣2m﹣b=0 ∴x1+x2=2+k﹣m,x1x2=﹣2m﹣b 设点 Q 的横坐标为 n,则 Q(n,kn+b) ∵MA∥PH 如图 2,过点 M 作 MK⊥x 轴于 K,过点 Q 作 QL⊥x 轴于 L ∵△MKA∽△QLH ∴ = 即 ,整理得 kx1x2+b(x1+x2)+kmn+bm﹣bn=0 ∴k(﹣2m﹣b)+b(2+k﹣m)+kmn+bm﹣bn=0 ∴(km﹣b)(n﹣2)=0 ①当 km﹣b=0,此时直线为 y=k(x+m),过点 A(﹣m,0),不符合题意 ②当 n﹣2=0,此时 n=2,Q 点的横坐标为 2. 3.如图,已知 P 是正方形 ABCD 边 BC 上一点,BP=3PC,Q 是 CD 的中点, (1)求证:△ADQ∽△QCP; (2)若 AB=10,连接 BD 交 AP 于点 M,交 AQ 于点 N,求 BM,QN 的长.【解答】证明:(1)∵正方形 ABCD 中,BP=3PC,Q 是 CD 的中点 ∴PC= ﹣BC,CQ=DQ= CD,且 BC=CD=AD ∴PC:DQ=CQ:AD=1:2 ∵∠PCQ=∠ADQ=90°∴△PCQ∽△ADQ (2)∵△BMP∽△AMD∴BM:DM=BP:AD=3:4 ∵AB=10,∴BD=10 ,∴BM= 同理 QN= 4.如图,BD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BC=2,边 BC 在其所在的直线上平移,将通过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 PQ,连接 PA、QD,并过点 Q 作 QO⊥BD,垂足为 O,连接 OA、OP. (1)请直接写出线段 BC 在平移过程中,四边形 APQD 是什么四边形? (2)请判断 OA、OP 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在平移变换过程中,设 y=S△OPB,BP=x(0≤x≤2),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y 的最大 值.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 PQ,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答案;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可得 PQ 与 AB 的关系,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 ∠PQ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 AO 与 OP 的数量关系,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 AO 与 OP 的位置关系;(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OE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 数的性质,可得到答案. 【解答】(1)四边形 APQD 为平行四边形; (2)OA=OP,OA⊥OP,理由如下: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BC=PQ,∠ABO=∠OBQ=45°, ∵OQ⊥BD,∴∠PQO=45°,∴∠ABO=∠OBQ=∠PQO=45°,∴OB=OQ, 在△AOB 和△OPQ 中, ∴△AOB≌△POQ(SAS),∴OA=OP,∠AOB=∠POQ, ∴∠AOP=∠BOQ=90°,∴OA⊥OP; (3)如图,过 O 作 OE⊥BC 于 E. ①如图 1,当 P 点在 B 点右侧时, 则 BQ=x+2,OE= , ∴y= × •x,即 y= (x+1)2﹣ , 又∵0≤x≤2,∴当 x=2 时,y 有最大值为 2; ②如图 2,当 P 点在 B 点左侧时, 则 BQ=2﹣x,OE= , ∴y= × •x,即 y=﹣ (x﹣1)2+ , 又∵0≤x≤2,∴当 x=1 时,y 有最大值为 ; 综上所述,∴当 x=2 时,y 有最大值为 2. 5.如图,以 AB 为直径作半圆 O,点 C 是半圆上一点,∠ABC 的平分线交⊙O 于 E,D 为 BE 延长线上一点, 且∠DAE=∠FAE. (1)求证:AD 为⊙O 切线; (2)若 sin∠BAC= ,求 tan∠AFO 的值. 【分析】(1)先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圆周角定理证明∠4=∠2,再利用 AB 为直径得到∠2+∠BAE=90°, 则∠4+∠BAE=90°,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得到 AD 为⊙O 切线; (2)先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则 sin∠BAC= = ,设 BC=3k,AC=4k,所以 AB=5k.连 接 OE 交 OE 于点 G,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 OE⊥AC,所以 OE∥BC,AG=CG=2k,则 OG= k,EG= k,再证明△EFG∽△BFC,利用相似比得到 = ,于是可计算出 FG= CG= k,然后根据正切的 定义求解. 【解答】(1)证明:∵BE 平分∠ABC,∴∠1=∠2, ∵∠1=∠3,∠3=∠4,∴∠4=∠2, ∵AB 为直径,∴∠AEB=90°, ∵∠2+∠BAE=90°∴∠4+∠BAE=90°,即∠BAD=90°, ∴AD⊥AB,∴AD 为⊙O 切线; (2)解:∵AB 为直径,∴∠ACB=90°, 在 Rt△ABC 中,∵sin∠BAC= = ,∴设 BC=3k,AC=4k,则 AB=5k. 连接 OE 交 OE 于点 G,如图, ∵∠1=∠2,∴ = ,∴OE⊥AC, ∴OE∥BC,AG=CG=2k, ∴OG= BC= k,∴EG=OE﹣OG=k, ∵EG∥CB,∴△EFG∽△BFC, ∴ = = = ,∴FG= CG= k, 在 Rt△OGF 中,tan∠GFO= = =3, 即 tan∠AFO=3. 6.△ABC 中,BC=12,高 AD=8,矩形 EFGH 的一边 GH 在 BC 上,顶点 E、F 分别在 AB、AC 上,AD 与 EF 交于点 M. (1)求证: ; (2)设 EF=x,EH=y,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设矩形 EFGH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 S 的最大值. 【解答】解:(1)∵四边形 EFGH 是矩形,∴EF∥BC,∵AD 是△ABC 的高,∴AD⊥BC,∴AM⊥EF, ∵EF∥BC,∴△AEF∽△ABC, ∴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2)∵四边形 EFGH 是矩形,∴∠FEH=∠EHG=90°, ∵AD⊥BC,∴∠HDM=90°=∠FEH=∠EHG, ∴四边形 EMDH 是矩形,∴DM=EH, ∵EF=x,EH=y,AD=8,∴AM=AD﹣DM=AD﹣EH=8﹣y, 由(1)知, ,∴ , ∴y=8﹣ x(0<x<12); (3)由(2)知,y=8﹣ x, ∴S=S 矩形 EFGH=xy=x(8﹣ x)=﹣ (x﹣6)2+24, ∵a=﹣ <0,∴当 x=6 时,Smax=24. 7.某书店老板去图书批发市场购买某种图书,第一次用 1200 元购书若干本,并按该书定价 7 元出售,很快售 完.由于该书畅销,第二次购书时,每本书的批发价已比第一次提高了 20%,他用 1500 元所购该书的数 量比第一次多 10 本,当按定价售出 200 本时,出现滞销,便以定价的 4 折售完剩余的书. (1)第一次购书的进价是多少元? (2)试问该老板这两次售书总体上是赔钱了,还是赚钱了(不考虑其他因素)?若赔钱,赔多少;若赚 钱,赚多少? 【解答】解:(1)设第一次购书的单价为 x 元,根据题意得:+10= . 解得:x=5. 经检验,x=5 是原方程的解, 答:第一次购书的进价是 5 元; (2)第一次购书为 1200÷5=240(本), 第二次购书为 240+10=250(本), 第一次赚钱为 240×(7﹣5)=480(元), 第二次赚钱为 200×(7﹣5×1.2)+50×(7×0.4﹣5×1.2)=40(元), 所以两次共赚钱 480+40=520(元), 答:该老板两次售书总体上是赚钱了,共赚了 520 元. 8.如图,AN 是⊙M 的直径,NB∥x 轴,AB 交⊙M 于点 C. (1)若点 A(0,6),N(0,2),∠ABN=30°,求点 B 的坐标; (2)若 D 为线段 NB 的中点,求证:直线 CD 是⊙M 的切线. 【分析】(1)在 Rt△ABN 中,求出 AN、AB 即可解决问题; (2)连接 MC,NC.只要证明∠MCD=90°即可; 【解答】解:(1)∵A 的坐标为(0,6),N(0,2), ∴AN=4, ∵∠ABN=30°,∠ANB=90°,∴AB=2AN=8, ∴由勾股定理可知:NB= , ∴B( ,2). (2)连接 MC,NC ∵AN 是⊙M 的直径, ∴∠ACN=90°, ∴∠NCB=90°, 在 Rt△NCB 中,D 为 NB 的中点, ∴CD= NB=ND, ∴∠CND=∠NCD, ∵MC=MN, ∴∠MCN=∠MNC, ∵∠MNC+∠CND=90°, ∴∠MCN+∠NCD=90°, 即 MC⊥CD. ∴直线 CD 是⊙M 的切线. 9.如图,已知抛物线 y=﹣x2+bx+c 与一直线相交于 A(1,0)、C(﹣2,3)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N,其顶点 为 D.(1)求抛物线及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 (2)若 P 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 AC 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 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P 的坐标; (3)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ANM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 M 点的坐标和△ANM 周长的 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点 A,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及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 (2)过点 P 作 PE∥y 轴交 x 轴于点 E,交直线 AC 于点 F,过点 C 作 CQ∥y 轴交 x 轴于点 Q,设点 P 的 坐标为(x,﹣x2﹣2x+3)(﹣2<x<1),则点 E 的坐标为(x,0),点 F 的坐标为(x,﹣x+1),进而 可得出 PF 的值,由点 C 的坐标可得出点 Q 的坐标,进而可得出 AQ 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 S△APC=﹣ x2﹣ x+3,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 (3)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N 的坐标,利用配方法可找出抛物线的对称轴,由点 C,N 的坐标可得出点 C,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令直线 A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点 M,则此时△ ANM 周长取最小值,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 M 的坐标,以及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结合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求出△ANM 周长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将 A(1,0),C(﹣2,3)代入 y=﹣x2+bx+c,得: ,解得: ,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x2﹣2x+3; 设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为 y=mx+n(m≠0), 将 A(1,0),C(﹣2,3)代入 y=mx+n,得: ,解得: , ∴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为 y=﹣x+1.(2)过点 P 作 PE∥y 轴交 x 轴于点 E,交直线 AC 于点 F,过点 C 作 CQ∥y 轴交 x 轴于点 Q,如图 1 所 示. 设点 P 的坐标为(x,﹣x2﹣2x+3)(﹣2<x<1),则点 E 的坐标为(x,0),点 F 的坐标为(x,﹣ x+1), ∴PE=﹣x2﹣2x+3,EF=﹣x+1, EF=PE﹣EF=﹣x2﹣2x+3﹣(﹣x+1)=﹣x2﹣x+2. ∵点 C 的坐标为(﹣2,3), ∴点 Q 的坐标为(﹣2,0), ∴AQ=1﹣(﹣2)=3, ∴S△APC= AQ•PF=﹣ x2﹣ x+3=﹣ (x+ )2+ . ∵﹣ <0, ∴当 x=﹣ 时,△APC 的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 ). (3)当 x=0 时,y=﹣x2﹣2x+3=3, ∴点 N 的坐标为(0,3). ∵y=﹣x2﹣2x+3=﹣(x+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1. ∵点 C 的坐标为(﹣2,3), ∴点 C,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令直线 A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点 M,如图 2 所示. ∵点 C,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MN=CM, ∴AM+MN=AM+MC=AC, ∴此时△ANM 周长取最小值. 当 x=﹣1 时,y=﹣x+1=2,∴此时点 M 的坐标为(﹣1,2). ∵点 A 的坐标为(1,0),点 C 的坐标为(﹣2,3),点 N 的坐标为(0,3), ∴AC= =3 ,AN= = , ∴C△ANM=AM+MN+AN=AC+AN=3 + . ∴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 M(﹣1,2),使△ANM 的周长最小,△ANM 周长的最小值为 3 + . 10.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 y=ax2(a≠0)与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相交于 A(﹣1,﹣1),B(2,﹣4) 两点,点 P 是抛物线上不与 A,B 重合的一个动点,点 Q 是 y 轴上的一个动点. (1)请直接写出 a,k,b 的值及关于 x 的不等式 ax2<kx﹣2 的解集; (2)当点 P 在直线 AB 上方时,请求出△PAB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 (3)是否存在以 P,Q,A,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P,Q 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得出 a,k,b 的值,进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2)过点 A 作 y 轴的平行线,过点 B 作 x 轴的平行线,两者交于点 C,连接 P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解答即可;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坐标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解:(1)把 A(﹣1,﹣1),代入 y=ax2 中,可得:a=﹣1, 把 A(﹣1,﹣1),B(2,﹣4)代入 y=kx+b 中,可得: , 解得: , 所以 a=﹣1,k=﹣1,b=﹣2, 关于 x 的不等式 ax2<kx﹣2 的解集是 x<﹣1 或 x>2, (2)过点 A 作 y 轴的平行线,过点 B 作 x 轴的平行线,两者交于点 C. ∵A(﹣1,﹣1),B(2,﹣4), ∴C(﹣1,﹣4),AC=BC=3, 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m,则点 P 的纵坐标为﹣m2. 过点 P 作 PD⊥AC 于 D,作 PE⊥BC 于 E.则 D(﹣1,﹣m2),E(m,﹣4), ∴PD=m+1,PE=﹣m2+4.∴S△APB=S△APC+S△BPC﹣S△ABC = = = . ∵ <0, ,﹣1<m<2, ∴当 时,S△APB 的值最大. ∴当 时, ,S△APB= , 即△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 ) (3)存在三组符合条件的点, 当以 P,Q,A,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 ∵AP=BQ,AQ=BP,A(﹣1,﹣1),B(2,﹣4), 可得坐标如下: ①P′的横坐标为﹣3,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 解得:P'(﹣3,﹣9),Q'(0,﹣12); ②P″的横坐标为 3,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解得:P″(3,﹣9),Q″(0,﹣6); ③P 的横坐标为 1,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 解得:P(1,﹣1),Q(0,﹣4). 故:P 的坐标为(﹣3,﹣9)或(3,﹣9)或(1,﹣1), Q 的坐标为:Q(0,﹣12)或(0,﹣6)或(0,﹣4).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AB 与 x 轴交于点 B,与 y 轴交于点 A,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在第 二象限交于点 C,CE⊥x 轴,垂足为点 E,tan∠ABO= ,OB=4,OE=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 D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上的点,过点 D 作 DF⊥y 轴,垂足为点 F,连接 OD、BF.如 果 S△BAF=4S△DFO,求点 D 的坐标. 【分析】(1)由边的关系可得出 BE=6,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 CE=3,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点 C 的 坐标,再根据点 C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 m,由此即可得 出结论; (2)由点 D 在反比例函数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出点 D 的坐标为(n,﹣ )(n>0).通过解直角 三角形求出线段 OA 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出 S△BAF,根据点 D 在反比 例函数图形上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 k 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 S△DFO 的值,结合题意给出的两三角形的面积 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 n 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 n 值,从而得出点 D 的坐标. 【解答】解:(1)∵OB=4,OE=2, ∴BE=OB+OE=6.∵CE⊥x 轴, ∴∠CEB=90°. 在 Rt△BEC 中,∠CEB=90°,BE=6,tan∠ABO= , ∴CE=BE•tan∠ABO=6× =3, 结合函数图象可知点 C 的坐标为(﹣2,3). ∵点 C 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 ∴m=﹣2×3=﹣6,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2)∵点 D 在反比例函数 y=﹣ 第四象限的图象上, ∴设点 D 的坐标为(n,﹣ )(n>0). 在 Rt△AOB 中,∠AOB=90°,OB=4,tan∠ABO= , ∴OA=OB•tan∠ABO=4× =2. ∵S△BAF= AF•OB= (OA+OF)•OB= (2+ )×4=4+ . ∵点 D 在反比例函数 y=﹣ 第四象限的图象上, ∴S△DFO= ×|﹣6|=3. ∵S△BAF=4S△DFO, ∴4+ =4×3, 解得:n= , 经验证,n= 是分式方程 4+ =4×3 的解, ∴点 D 的坐标为( ,﹣4).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是⊙O 的弦,点 F 是 DA 延长线的一点,AC 平分∠FAB 交⊙O 于点 C,过 点 C 作 CE⊥DF,垂足为点 E. (1)求证:CE 是⊙O 的切线; (2)若 AE=1,CE=2,求⊙O 的半径. 【分析】(1)证明:连接 CO,证得∠OCA=∠CAE,由平行线的判定得到 OC∥FD,再证得 OC⊥CE,即 可证得结论; (2)证明:连接 BC,由圆周角定理得到∠BCA=90°,再证得△ABC∽△A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即可证得结论. 【解答】(1)证明:连接 CO, ∵OA=OC, ∴∠OCA=∠OAC, ∵AC 平分∠FAB, ∴∠OCA=∠CAE, ∴OC∥FD, ∵CE⊥DF, ∴OC⊥CE,∴CE 是⊙O 的切线; (2)证明:连接 BC, 在 Rt△ACE 中,AC= = = , ∵AB 是⊙O 的直径, ∴∠BCA=90°, ∴∠BCA=∠CEA, ∵∠CAE=∠CAB, ∴△ABC∽△ACE, ∴ = , ∴ , ∴AB=5, ∴AO=2.5,即⊙O 的半径为 2.5. 13.如图,已知抛物线 y= x2+bx+c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其中点 A(0,1),点 B(﹣9,10),AC∥x 轴,点 P 是直线 AC 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 P 且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l 与直线 AB、AC 分别交于点 E、F,当四边形 AECP 的面积最大时,求 点 P 的坐标; (3)当点 P 为抛物线的顶点时,在直线 AC 上是否存在点 Q,使得以 C、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设点 P(m, m2+2m+1),表示出 PE=﹣ m2﹣3m,再用 S 四边形 AECP=S△AEC+S△APC= AC× PE,建立函数关系式,求出极值即可; (3)先判断出 PF=CF,再得到∠PCA=∠EAC,以 C、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分两种情 况计算即可. 【解答】解:(1)∵点 A(0,1).B(﹣9,10)在抛物线上, ∴ ,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2x+1, (2)∵AC∥x 轴,A(0,1) ∴ x2+2x+1=1, ∴x1=﹣6,x2=0, ∴点 C 的坐标(﹣6,1), ∵点 A(0,1).B(﹣9,10),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1, 设点 P(m, m2+2m+1) ∴E(m,﹣m+1) ∴PE=﹣m+1﹣( m2+2m+1)=﹣ m2﹣3m,∵AC⊥EP,AC=6, ∴S 四边形 AECP =S△AEC+S△APC = AC×EF+ AC×PF = AC×(EF+PF) = AC×PE = ×6×(﹣ m2﹣3m) =﹣m2﹣9m =﹣(m+ )2+ , ∵﹣6<m<0 ∴当 m=﹣ 时,四边形 AECP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此时点 P(﹣ ,﹣ ); (3)∵y= x2+2x+1= (x+3)2﹣2, ∴P(﹣3,﹣2), ∴PF=yF﹣yP=3,CF=xF﹣xC=3, ∴PF=CF, ∴∠PCF=45° 同理可得:∠EAF=45°, ∴∠PCF=∠EAF, ∴在直线 AC 上存在满足条件的 Q, 设 Q(t,1)且 AB=9 ,AC=6,CP=3 ∵以 C、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①当△CPQ∽△ABC 时, ∴ , ∴ , ∴t=﹣4 或 t=﹣8(不符合题意,舍) ∴Q(﹣4,1) ②当△CQP∽△ABC 时, ∴ , ∴ , ∴t=3 或 t=﹣15(不符合题意,舍) ∴Q(3,1) 14.如图,已知⊙O 的直径 AC 与弦 BD 相交于点 F,点 E 是 DB 延长线上的一点,∠EAB=∠ADB. (1)、求证:AE 是⊙O 的切线; (2)、已知点 B 是 EF 的中点,连接 BC,求证:△EAF∽△CBA. (3)、已知 AF=4,CF=2,在(2)的条件下,求 AE 的长.15.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C=8,BC=6,CD⊥AB 于点 D.点 P 从点 D 出发,沿线段 DC 向点 C 运 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A 向点 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当点 P 运动 到 C 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①求线段 CD 的长; ②求证:△CBD∽△ABC. ( 2) 设△CP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 求出 S 的最大值. ( 3)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得△C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 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资料: 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