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小平 审题人:黄 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提到它们就意味着“天下”,格外有壮阔之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类的名句。
古代中国,水无疑是赖以立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水的清洁和滋生功能,使水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奈河”则是传说中幽冥间的界河。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古中国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举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举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作家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时时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诗经·大雅》即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警句,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君臣不勤于政则必失怙于天。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被毛宗岗父子置于《三国演义》卷首的杨慎《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选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水的象征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中国,水有清洁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民间为婴儿“洗三朝”就是此象征意象的体现。
B.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C.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讨论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唐代以后,流水的象征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人作家的作品中,流水有时候象征着执着进取,有时候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
B.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它常象征着事物的一去不复返,因此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抒发惜时叹逝之情。
C.陆游的“江声不尽英雄恨”和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反映了古代诗人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D.中国文人常常借流水意象表达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思想,而流水也能反映出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文学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明,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它们意味着“天下”。
B.水与古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关,人们常在上巳节这天在水边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就描写了与这一习俗相关的画面。
C.因为流水无往不在,具有持续性运动的特点,所以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也是运动的,并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
D.中国文人常借流水抒发感伤与忧患情怀,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去概括“悲慨”诗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槐树下的战争
老舍
①一号搬来了两家日本人,一共有两个男人,两个青年妇人,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自从他们一搬来,冠晓荷俨然自居为太上巡长,他命令白巡长打扫胡同,通知邻居们不要小孩子们在槐树下拉屎撒尿。他嘱咐倒水的“三哥”,无论天怎么早,井口里怎么没水,也得供给够了一号用的——“日东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别家的水可以不倒,可不能缺了一号的!”
②一号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小商人,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于——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早操的号令是广播出来的,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这时候操练身体,
③七点钟左右,那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像箭头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们的腿中拼命往电车上挤。他们不像走上车,而像两个木橛硬往车里钉。下学以后,他们赛跑,他们爬树,他们在地上滚,他们相打——打得有时候头破血出。他们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象他们生下来就是这一块槐荫的主人,他们愿意爬哪一家的墙,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们便马上去做,一点也不迟疑。
④他们家中的妇人永远向他们微笑,仿佛他们两个是一对小的上帝。就是在他们俩打得头破血出的时候,她们也只极客气的出来给他们抚摸伤痛,而不敢斥责他们。他们俩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将来的杀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胡同中,只有冠晓荷和一号来往。晓荷三天两头的要拿着几个香瓜,或一束鲜花,或二斤黄花鱼,去到一号“拜访”。他们可是没有给他送过礼。晓荷唯一的报酬是当由他们的门中出来的时候,他们必全家都送出他来,给他鞠极深的躬。他的躬鞠得比他们的更深。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种享受。鞠躬已毕,他要极慢的往家中走,为是教邻居们看看他是刚由一号出来的,尽管是由一号出来,他还能沉得住气!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好等着给他们鞠躬。
⑥邻居们讨厌那两个日本孩子,因为那两个孩子喜欢用头猛撞冠先生,也同样的撞别人。他们最得意的是撞四大妈,和小孩子们。他们把四大妈撞倒已不止一次,而且把胡同中所有的孩子都作过他们的头力试验器。他们把小顺儿撞倒,而后骑在他的身上,抓住他的头发当作缰绳。小顺儿,一个中国孩子,遇到危险只会喊妈!
⑦小顺儿的妈跑了出去。她的眼,一看到小顺儿变成了马,登时冒了火。在平日,她不是护犊子的妇人;当小顺儿与别家孩子开火的时候,她多半是把顺儿扯回家来,绝不把错过安在别人家孩子的头上。现在,她却想到了另一条路儿上去,她以为日本人灭了北平,所以日本孩子才敢这么欺侮人。她不甘心老老实实的把小孩儿扯回来。她跑了过去,伸手把“骑士”的脖领抓住,一抡,抡出去;骑士跌在了地上。又一伸手,她把小顺儿抓起来。拉着小顺儿的手,她等着,看两个小仇敌敢再反攻不敢。两个日本孩子看了看她,一声没出的开始往家中走。她以为他们必是去告诉大人,出来讲理。她等着他们。他们并没出来。她松了点劲儿,开始骂小顺儿:“你没长着手吗?不会打他们吗?你个脓包!”小顺儿又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哭!你就会哭!”她气哼哼的把他扯进家来。
⑧祁老人不甚满意韵梅惹日本人,但见孙媳妇真动了气,没敢再说什么,而把小顺儿拉到自己屋中,告诉他:“在院里玩还不行吗?干吗出去惹事呢?他们厉害呀,你别吃眼前亏呀,我的乖乖!”
⑨晚间,瑞宣刚一进门,祁老人便轻声的告诉他:“小顺儿的妈惹了祸喽!”瑞宣吓了一跳。他晓得韵梅不是随便惹祸的人,而不肯惹事的人若一旦惹出事来,才不好办。“怎么啦?”他急切的问。
⑩老人把槐树下的一场战争详细的说了一遍。
瑞宣笑了笑:“放心吧,爷爷,没事,没事!教小顺儿练练打架也好!”
韵梅也报告了一遍,她的话与神气都比祖父的更有声有色。她的怒气还没完全消散,她的眼很亮,颧骨上红着两小块。瑞宣听罢,也笑一笑。他不愿把这件小事放在心里。
可是,他不能不觉到一点高兴。他没想到韵梅会那么激愤,那么勇敢。他不止满意她的举动,而且觉得应当佩服她。由她这个小小的表现,他看出来:无论怎么老实的人,被逼得无可奈何的时候,也会反抗。在黑暗中,才更切迫的需要光明。正因为中国被侵略了,中国人才会睁开眼,点起自己心上的灯!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⑤段中冠晓荷给日本人送礼鞠躬,向邻居炫耀,甚至等着给他们鞠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奴性到骨子里的汉奸形象。
B.小说中用不少笔墨叙写两个日本小孩,突显了日本小孩子刻苦坚韧、野蛮好斗的性格特征。
C.小说结尾处“灯”指反抗精神,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发出这样的精神,作者从正在觉醒的人民身上看到民族希望。
D.作者以超现实主义的笔触,叙写槐树下的一群人,把生活、人物的复杂性,如实地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5.第⑦段写小顺儿妈护犊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标题“槐树下的战争”中的“战争”有哪几层深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材料二:“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可以理解成是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三:“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 “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怼”字因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再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很多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8.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战狼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D.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9.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特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史、二千石
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旁,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②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10.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B.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C.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D.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1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博: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成年取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B.孝廉: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孝廉”这个称谓也变成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C.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二千石:石为古代粮食重量单位,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此二千石亦指获此俸禄的相应官职。汉代三公亦称“万石”。
1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滂小时候就颇受州中民众推崇,曾在冀州饥荒时以清诏使身份巡查,他到职竟让当地太守及县令闻风而逃。
B.范滂任光禄勋主事时曾拜访陈蕃,陈蕃并不因范滂声名而作谦让,而是坦然接受,后在郭林宗开导下醒悟,并对郭林宗表示了感谢。
C.范滂外甥李颂被乡人误解,在唐衡推荐下,宗资欲任用他,范滂认为唐衡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于是未执行宗资任命。
D.建宁二年时,范滂被下诏逮捕,他为人考虑,自行投狱,甘愿受戮,县令闻讯很是吃惊,当即舍弃官职和他一起受死。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5分)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jī)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
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在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15.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 , 。”
(2)习近平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老子《有无相生》中认为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两句是“ , ”。
(4)孔子《论语》中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人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②人民币汇率风险、国内股债市场缺乏趋势性机会、美元升值,投资者希望资产配置全球化,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券应运而生。
③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④人的善行要是这么自然而然,那就真是从善如流了,但在道德学步的阶段,搞点“吾日三省吾身”,还是极为必要的。
⑤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
,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⑥陈老先生长期致力于国内民俗学研究,如今他已80岁高龄,还亲临一线调查研究,苦心孤诣,这种精神令人感佩。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长期以来,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为提高我国规避、观测空间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间碎片的增加而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B.教育部要求,加强对高中学生军事训练情况、军事素养和国防意识的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档案。
C.在人们看来,“金砖合作”是一个创新,超越了政治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思路。
D.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孜孜以求,常人往往认为是苦,其实在顿悟和突破后能获得极大的快感。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
②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③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④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
⑤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
⑥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
A.①⑤③④②⑥ B.②⑥①③⑤④ C.①③⑤④⑥② D.②①⑥④⑤③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某国手在参加“环保杯”象棋公开赛决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上届公开赛的冠军,希望他在明天的比赛中能够承让。”
B.两位担任校长助理的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责成学校相关领导去落实。
C.小明对前来祝贺自己习作发表的小红说:“我续写的那篇《祝福》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续写的那篇《故乡》精彩!”
D.李强匆忙来到移动营业厅,正准备选择到哪个窗口去办理业务,此时移动营业厅里的服务员对李强说:“你来干什么?”
2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就叫做“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B.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C.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D.日中,表时间,中午十二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22.下面一则通告在表达上有三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6分)
通 告
为加强教学楼整体供电能力,本公司将对教学楼供电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该工程施工时间为2019年1月16日20时至17日8时,在此期间会切断校区所有供电系统。线路升级完成后,校区供电将及时恢复。如有疑问,敬请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66776677。
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省供电公司南昌分公司
2019年1月10日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四、 写作(内容50分+书写10分,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天里,树叶纷飞,松树、樟树耀武扬威,嘲笑着落叶树的胆怯,落叶树无言以对;冬天里,一场大雪,松树、樟树狼狈不坝,枝桠断裂,伤痕累累,低头丧气,看着昂首挺胸的落叶树,终于明白了生存的真谛。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联系先秦诸子观点和当今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抄袭,不套作。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解析】D项,流水“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并不是在唐代以后才这样的。
2.C【解析】C项,原文说的是“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
3.C【解析】C项,因果关系不当。
4. D【解析】(应为“现实主义”)
5.(6分)①塑造了韵梅外柔内刚的形象,体现了韵梅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与她平常的老实本分,与人为善的形象形成对照。②引出下文祁老人和瑞宣对韵梅举动的不同反应,祁老人不满韵梅向瑞宣告状,体现老人的隐忍;瑞宣满意佩服韵梅的举动,体现瑞宣内心具有反抗精神。③为下文写韵梅激动兴奋地向瑞宣描述事件,引发瑞宣内心震动作铺垫。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 (6分)①小孩子之间的战争:两个日本小孩和小顺儿的战争。由日本孩子的野蛮好斗,揭示日本军国主义对其国民的毒害;由中国孩子的懦弱胆小怕事,表现当时社会环境下,中国民众深受欺侮的现状。②一家人的“战争”:一家人对韵梅举动的不同反应,折射出当时社会民众对受到日本人欺侮后的不同心理,祁老人代表的是隐忍,韵梅代表的是被逼无奈后的激愤,瑞宣则有于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的高兴、欣慰。③中日的民族战争:小孩之间的战争是北平沦陷后社会环境的缩影,作者以小见大,表达对民族灾难的深层思考。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C 【解析】C项,“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故选C。
8.C【解析】C项,“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中的”“怼”是“怨恨”的意思,不是我们今天对“怼”理解的意义,是以前的意思;
9.(1)字意特点:与“怼”字最初的意思大不相同。(2)表达特点:表达直接,而且情绪饱满(3)语境特点:“怼”字所体现的意义与具体语境下双方的立场密切相关(4)深层价值:作为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也被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10.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建宁二年,朝廷大规模诛杀结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官府驿站中,伏床哭泣。
11.A【解析】A古代男子成年时方取字,仲博应为范滂的弟弟,我国自西周初年起就有为家中兄弟数人起名时以“伯(孟)仲叔季”为序的习惯。
12.A 【解析】B项中“谢”为“道歉”,陈蕃并未感谢郭林宗,而是向范滂道歉; C项“乡曲”为“乡人”,而非“误解”,范滂不任用李颂是他认为李颂不适合所荐之职;D项并非“一起受死”,而是要与其一起逃走。
13.(1)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清裁”,清明的裁断;“齿”,切;“笞”,受鞭打;“违”,改变。
(2)限制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使国家坚固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能靠兵器、甲胄的精良.(域:限制;固:使坚固\巩固;威:威行\威慑;兵革:兵器甲胄)
14.B 【解析】B项,“拟人”错误,没有“拟人手法”;
15.①亡国之痛。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兵临建康,作者面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②年华已逝之悲恨。“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16.(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B【解析】①“毁家纾难”意为捐献全部家产,解除国难,错误。③“十室九空”指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此处属望文生义。④望文生义,“从善如流”指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18.B【解析】A项,“规避、观测”语序不当,调整为“观测、规避”。C项,“建立新思路”搭配不当,可改为“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关系”。D项,“常人往往认为是苦,其实在顿悟和突破后能获得极大的快感”成分残缺或偷换主语,“在顿悟和突破后往往获得极大的快感”的主语是“科学家”,而不是“常人”。
19. C【解析】此题按着“上”“下”“中间”的空间顺序分析,然后抓住“滑冰运动员”和“舞动的线条”两个陈述对象分析。
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承让”,是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是在比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时说的话。此处不得体。B项,“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文件中,此处不得体。D项,顾客到移动营业厅办业务,服务人员应和蔼亲切,而“你来干什么”语气过于强硬,不得体。
21.D【解析】不是中午十二点,上午十一时正至下午一时正。
22.【答案】“加强”改为“提升”;“宣布”改为“公布”;“不安”改为“歉意”。
【解析】题中“加强”和“能力”搭配不当;“宣布”应该用于一些决定之类的内容,此题是“相关事宜”,不合语境;“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连续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都绝迹驱逐,不与他们交往。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刚从京城出发,汝南、南阳迎候他(回乡)的士大夫的马车就有几千辆。一起坐牢的同乡人殷陶、黄穆也都被赦免和他一起回乡,两人都在他身旁守卫服侍,接待宾客。范滂转头对殷陶等人说:“现在你们这么跟着,这是加重我的祸患啊。”于是范滂摆脱侍从悄悄回乡。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