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非常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病者的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近百年来,我们形成的这样一种观念: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直觉是不可靠的;理性的东西是清晰的、准确的,直觉的东西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片面。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
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医基于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认为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
B.中医选用药材强调地域的差异,这与“自然合理”理念中尊重自然的内涵不符。
C.中医通过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诊断疾病,以实现对病情的准确把握。
D.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阐释注重个性的理念,是建立在对尊重自然的理念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的。
B.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来论证中医体现了中国哲学强调的直觉思维的观点。
C.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多方面论证了中医对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
D.文章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包含了为中医正名的动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上,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
B.与中医尊重自然的理念相反,“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C.中医崇尚的“自然合理”的理念,也体现在了教育领域“因材施教”的做法中。
D.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四叶草”展馆内,展商云集,展品琳琅满目,参观者摩肩接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时说:“我衷心希望,参会参展的各国朋友都能广结良缘、满载而归!”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充分说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适应。这表明,中国正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扩大进口空间。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搭乘高速行驶的“中国号”列车:南苏丹参展商带来了非洲原产芝麻,俄罗斯搭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快车……诸多国外展商的故事,充分印证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合作是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首届进博会的举办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发展“大蛋糕”,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在开放中与世界共享发展“大蛋糕”》)
材料二:
外媒称,面临美国的贸易制裁,世界最大出口国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新形象——进口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已经承诺要让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并为经济全球化制定正确路线。
报道称,即将在上海举办的历时一周的盛会很火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租用了展位。这些企业包括谷歌公司、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霍尼韦尔国际公司、高通公司等。将有16万国内买家和很多中国官员出席展会。
报道指出,企业对该博览会的兴趣反映了中国对从先进工业生产系统到食品与服务等消费品的巨大购买力。中国国内外的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胃口可能很快会震动世界,就像此前它巨大的制造业产出震动了世界一样。
报道称,中国每年要主办像广交会那样的大约4000个贸易展,但此次展会将改变全球对中国的看法。
(摘编自《“中国胃口”或很快震动世界》,参考消息网2018.10.19)
材料三:
有8个风格各异的非洲国家馆将亮相上海,来自40多个非洲国家近200家企业的产品将亮相进博会,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和政府代表也将出席此次盛会。
本次进博会为非洲产品亮相中国和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此次的非洲展品以食品和农产品为主,像埃塞的咖啡、加纳的可可豆、肯尼亚的红茶、塞内加尔的花生等;另外还有埃及的地毯、坦桑尼亚的坦桑蓝,突尼斯的茶具,卢旺达木雕等手工艺品。
户旺达总理思吉伦特表示说;进博会给非洲和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还给我们向中国学习工业化、产业化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经验提供了机会。
肯尼亚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比沃特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畅通了全世界向中国出口的渠道,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将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位非洲商人说,在非洲,你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希望在此后再来中国时,能在北京买到一束肯尼亚鲜花,在广州喝上一口加了赞比亚蜂蜜的南非路易波士茶。
(摘编自《非洲国家和企业踊跃参加首届进博会》,央视网2018.11.5)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B.外国媒体认为,中国曾经是个制造业大国,其出口能力令世界吃惊,而此次进博会将证明,中国各方面的消费能力同样令世界吃惊。
C.有的外国政要认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使全世界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渠道变得畅通,也能让国际社会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D.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中国进博会给全世界提供了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的机会,还让非洲国家学习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固然有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扩大开放,愿意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B.在美国大搞经济制裁的情况下,我国扩大进口,欢迎包括众多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来中国展销产品,目的就是要重新打造国家的形象。
C.中国本着开放包容、真诚合作的原则举办进博会,因而参会的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高科技产品,也有农产品、手工艺品。
D.中国商品已经遍布非洲市场,但非洲产品在中国市场却寥寥无几,所以许多非洲商人是抱着将非洲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的目的在参加进博会的。
6.以上三则材料的观察视角和看法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祖先与小丑
雷默
父亲得了食道癌,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他指了指床边的橱柜,让我去拿上面的种子。我竟然不知道橱柜上还放着种子,那些种子都用旧报纸包着,包得很规整,打开后,种子光鲜亮丽,一颗颗都饱满而圆润。父亲语气低沉,不容商量,他说:“你仔仔细细,用手捋一遍!”我不明白,
他为什么让我这么做,他说那都是他留下的种子,活人的手不摸一摸,他担心来年发不了芽。
那时候,我挺沮丧的。母亲却出奇地顺从,我只好都依着做。捋完种子,我又重新用旧报纸包好,每一包都包得小心翼翼,那仿佛是我父亲全部的心血。
等做完这一切,他眼睛中的光变得微弱,仿佛隔着一层轻薄的雾气。他一直看着我和陈小秋,我想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认出我们了。悲伤的情绪如同轻柔的湖水,一寸寸地淹上来,淹没到脖子那里,让人难以呼吸。
葬礼上,在做法事的道士们写的一堆黄纸中,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张端木。我想了很久,也不清楚这个人是谁,但我又不敢轻易乱说,怕说错了,遭到他们责怪。我把堂哥叫到屋外。问他:“张端木是谁你知道吗?”堂哥摇摇头,他惊讶地说:“不会写错了吧?我去跟他们说!”我看到堂哥进了屋。跟领班的道士嘀咕了一阵,他又走出来跟我解释:“那是你未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是这样,小孩儿没出生,先写一个去,你们迟早会有的。”
当我告诉陈小秋这件事时,她惊异地问:“怎么会这样?”
“不知道,可能风俗就是这样的。”
“端木……端木。”她突然蹙了蹙眉头说:“这个名字好土!”
“我也这么觉得。不过以后真有了孩子,也不一定会用。”
“那写在灵位牌上干吗?”陈小秋说着,还惶恐地往父亲的遗体上瞥了一眼。
“写一个去,也是一种安慰吧。”
“如果以后有了孩子,不叫这个名字,那不是在骗爸爸吗?”陈小秋涨红了脸,似乎在摆脱可怕的念头。她赶紧摇头说:“这事不能随便,骗了谁都可以,不能骗爸爸!”
“那你想个好听的名字,我让他们去改!”
“是木字辈吗?”
“可能吧。”
“嘉木怎么样?”
“你说行就行,我无所谓。”
葬礼过后,少一个人的区别一下子凸显了出来。我们嘴上谁都没说,但我敢肯定,母亲和陈小秋都觉察到了。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说实话,一想起父亲,他的模样就开始往后退,像随风飘散一样。不由你控制地越走越远,想得越用力,他的样子就越模糊。我想起来就后悔,在他还活着的时候,没去拍个全家福。
屋前的梨树快枯死了,原来的根部附近却探出了一棵小树苗的脑袋。我把它移植到了屋后,陈小秋舀了一盆水过来,用手蘸着水,一下一下地淋。我和母亲在旁边看,虽然嫌麻烦,但谁也没阻止她这么做。母亲看了一阵,走开了,她去收拾屋前的杂物,那如同一地狼藉的心境,总得慢慢收拾起来,生活还得回归原本的模样。
父亲留下的种子,过完年后,我都播到了地上,春雨过后,它们大部分都活了,也有少量的没有发芽,地上的绿色疏密不均,一目了然。父亲走了以后,家里确实出现了转机。以前心心念念惦记的过年宰羊,在父亲过世后的第一个年关就实现了。
那年春天,陈小秋怀孕了,这让家里一下子有了生机。我每天都会把躺椅搬到屋子外面,看着陈小秋挺着个日益隆起来的大肚子,笨拙地晒着太阳。那个被写进父亲灵位牌的小东西在太阳的照耀下,像禾苗一样开始萌动,它的每一次游动,都会让陈小秋惊叫起来:“又动了,快看,看看!”
过完年后,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儿,我还是把他取名为嘉木。名字定下来时,我和陈小秋默契地相视一笑。母亲并不知情,她说,孩子的名字不能取得太洋气,于是又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小丑”。
母亲总在心满意足的时候叨唠父亲命薄,没有福气看一眼这么可爱的小家伙,但她很快又从失落中自己解脱出来,她说,谁知道呢?说不定是父亲去了那边,才换来了小丑。
我发现母亲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带着对父亲的复杂感受。有时候,她好像把小丑看作转世后的父亲,用戏谑的口吻调侃着他,短暂的迷失过后。她又回过神来,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荒唐。
小丑比别的孩子更早地表现出了语言天赋,他到三岁的时候,跟我们的交流已经没有什么障碍。每年的清明和冬至,我们都会去父亲的坟头,母亲说,小丑太小,不要去坟地。于是,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问我去了哪里。我说,去给爷爷扫墓。他又问我爷爷是谁。我说,就是他的祖先。于是,他吵着要去看祖先。
母亲只好把他领到屋后的那棵小梨树下,说:“这是你!”然后又把他领到屋前,指着那棵已经彻底枯死的老梨树说:“这是你爷爷!”说的次数一多,小丑就认定他爷爷就是一棵树。
那棵老梨树在白蚁的吞噬下,渐渐成了一段朽木,有的枝条纷纷剥落,朽成了粉末。母亲担心,小丑在树下跑来跑去危险。让我把它砍了。砍伐的当天,小丑抱住那棵老树,哭得伤心欲绝。
小丑五岁那年的清明节,我才带着他去看了他爷爷。他在他爷爷的坟墓土发现了一只黑色的蚂蚁,问我:“我们在地球上。是不是跟蚂蚁在爷爷的坟墓上一样?”
我笑了笑说:“应该是的。”
小家伙很开心,在下山的路上。他又问我:“爷爷一直住在山上吗?”
我愣了一下,说:“是的。”
“那老虎来了怎么办?”
“呃……他不怕,那是他养的小狗。”
“他一个人会孤单吗?”
我的喉咙口瞬间滚过一阵热流,我说:“每年的清明和冬至,我们就来看他。”说完这句话,我的眼泪竟然没忍住,“哗”地流了下来。
小家伙看到我流泪。惊呆了,他的两只小手在我的衣领上磨蹭着,过了一会儿,他大概想替我
把眼泪擦掉,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小手摸到了我的腮帮处又缩了回去。
我把儿子紧紧地搂进了怀里,我不能确定我有没有被父亲这么抱过。我搂得有点儿太用力,以至于儿子涨红了脸蛋儿,但他并没有激烈地挣扎,任由我抱着。那一刻,我想着,我失去的都已经回来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写父亲让“我”仔仔细细地捋一遍种子,侧面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牵挂,希望他走后家里的生活仍能过好。
B.“我”对在父亲的灵位牌上写什么名字无所谓,因为“我”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封建迷信的做法,比较反感。
C.儿子小丑的出生,为冷清的家里带来了生机,也让母亲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带着对父亲的复杂感受。
D.小说主要聚焦两极,爷爷与孙子,生命与死亡,来处与去处……其间的往返生息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艺术空间。
8.简要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9.小说结尾说“那一刻,我想着,我失去的都已经回来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含意及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出罪”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B.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C.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D.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了规定的年龄而离职。
D.刑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长官为刑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有请假;有人不能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的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C.乔执中疾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否则会引起疑心。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他认为不应该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5分)
(2)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833)预省试进士,下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于赵嘏为糊口远去岭表做幕府前。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勒出一幅秋意萧瑟、清冷凄惘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E. 尾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实写江边松菊犹存的景象,虚写八月长安的漫漫长夜。
15.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化用了《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写出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___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_____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_____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C.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20.下面是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知
各位用户:
为确保我市元旦期间用电正常,我公司决定对城区内的电路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强调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12月27日8时至29日16时施工。维护范围:市中区彭山路、嘉祥路、巴比伦花苑,通江精神病医院、仁和小区,柏杨西路、学堂山路。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愧疚。请务必给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拔打95598咨询。
市电力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26日
21.阅读下面的新闻,给它配一则“编者按”。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不超过100字。(6分)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上海的马路数量从1978年的1365条增至2018年的2311条。要说40年里新增马路最集中的区域,那一定是浦东。当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数条崭新的马路在这片热土上铺展开来,一笔一画书写下这个至今仍在持续的伟大历程。而同在上海西区的老外街和黄金城道步行街,则顺应了上海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之后对于居住休闲和商业消费功能的新需求。作为贯穿古北新区二期的中轴线,黄金城道步行街见证了上海第一个大型高标准国际居住区。老外街则是上海最早的海外风情一条街,不仅成为老外们的“客堂间”,更成为越来越多海外进口产品的展示窗口。分别位于徐汇滨江的龙腾大道和浦东滨江的滨江大道,与其说是马路,不如说是环绕黄浦江的两条江景休闲带。它们所在的地块都曾是工业生产用地,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起步与辉煌。
未来,还会有新的马路在上海出现吗?答案是肯定的。历史的巨椽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郑重地挥洒,而我们,则是书写历史的人。
【注】编者按,是报刊编辑对将要发表的消息、通讯文章所加的按语,表明某种观点、态度,给读者一些启示性的说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某人吃饭前,总是拿出手机对饭菜拍照,有人说她是让手机先“吃”菜,她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
一所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绝密 ★ 启用前
语 文 答 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这与‘自然合理’理念中尊重自然的内涵不符”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是基础,没有不符之意。故选B。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来论证中医体现了中国哲学强调的直觉思维的观点”论点和论据不符。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是为了反驳“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的观点。故选B。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上,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曲解文意,原文中第二段“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只是提到了两者的不同,并没有“超越了”的说法。B项,“‘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可知,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是现代人尊奉的,而非正确的,正确的理解是科学家说的“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D项,“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说法绝对,不是澄清了错误认识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中医传统理念的继承与坚守是需要多方的努力。故选C。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还让非洲国家学习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验”把未然当做已然,原文是说“还给我们向中国学习工业化、产业化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经验提供了机会”,有了学习经验的机会,不意味着学到了经验。故选D。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目的就是要重新打造国家的形象”曲解文意,结合材料一可知中国举办进博会的目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B。
6.
【参考答案】①中国方面是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谈进博会的意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②发达国家是站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视角上来看待进博会,认为进博会将改变中国的形象;③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进博会,认为进博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答案来源于材料,但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三则材料的观察视角和看法。材料一是新华社的文章,代表中国的角度,“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发展‘大蛋糕’
,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方面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进博会的意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材料二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文章,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的看法,“面临美国的贸易制裁,世界最大出口国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新形象——进口国”,站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视角上来看进博会,认为进博会将改变中国的形象;材料三是非洲国家和企业的看法,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本次进博会为非洲产品亮相中国和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是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进博会,认为进博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机会。综合一下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比较反感”错误,由原文“我也这么觉得。不过以后真有了孩子,也不一定会用”和“写一个去,也是一种安慰吧”可知,“我”并不反感,只是觉得是对父亲的一种安慰。故选B。
8.
【参考答案】①强调“被写进父亲灵位牌的小东西”暗含着“我”对父亲的怀念,表意含蓄。②“像禾苗一样开始萌动”通过比喻写出新生命的日渐长大。生动形象。③“在太阳的照耀下”具有象征意味。给人温暖之感,希望能抚平父亲的离世带来的伤痛。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像禾苗一样开始萌动,它的每一次游动,都会让陈小秋惊叫起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新生命比喻成禾苗,生动形象的写出新生命的日渐长大。“太阳”给人温暖之感,象征了父亲,就像父亲一样给“我”温暖,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9.
【参考答案】含意:①“我”失去了父亲的爱,又因自己孩子的出生而获得一份爱。②“我”失去父亲的悲伤因为儿子的到来得以缓解。“我”将对父亲的怀念寄托于对儿子的爱上。作用:点明小说的主旨,即生死的转换、生命的生生不息让人动容,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转换中不断得到和失去,引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然后再从主旨方面分析其作用。由原文“小家伙看到我流泪。惊呆了,他的两只小手在我的衣领上磨蹭着,过了一会儿,他大概想替我把眼泪擦掉,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小手摸到了我的腮帮处又缩了回去”可知,“我失去的都已经回来了”是指失去了父亲的爱,因为儿子的到来得以缓解,又因自己孩子的出生而获得一份爱。由“我把儿子紧紧地搂进了怀里,我不能确定我有没有被父亲这么抱过。我搂得有点儿太用力,以至于儿子涨红了脸蛋儿,但他并没有激烈地挣扎,任由我抱着”可知,“我”将对父亲的怀念寄托于对儿子的爱上。从而使“我”懂得生死的转换、生命的生生不息,点明小说的主旨。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其中“广武”是地名,专有名词,所以“广武”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项、D项。“众随之如蚁附”的意思是: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如蚁附”只是指“众人”,不包括乔执中,所以本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句子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故选B。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故选A。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否则会引起疑心”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分析可知,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故选C。
13.
【参考答案】(1)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
(2)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险绝”,极险,非常危险;“期”,日期、时间;“迫”,迫近、接近;“但”,只、仅、只是;“谕”,晓谕、告诉;“其”,代词,他们的;“即”,连词,就;“相率”,一个接着一个;“归命”,归顺、投诚。(2
)“屡”,多次;“典”,掌管;“狱”,官司、案件;“雪”,揩拭,此处是洗清罪名的意思;“活”,使动,使……活下来;“以”,介词,用;“数”,计算。
【参考译文】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订《熙宁条例》。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柘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交往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
14.
【答案】B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错误。“寂寞”写出了作者无人赏识的孤独与落寞,而非对朋友相伴的渴望。E项,“实写江边松菊犹存的景象,虚写八月长安的漫漫长夜”错误。“江边松菊”,指的是故园松菊,在漂泊途中,诗人回想故园的松菊,从中可以知道诗人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江边松菊犹存的景象是虚写,八月长安的漫漫长夜是实写。故选BE。
15.
【参考答案】①有志难骋的落寞,作者借“衰荷寂寞香”写自己空有才华、志向却无人赏识。②飘零无依的伤感。作者以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自喻,表现出四处漂泊的伤感。③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迷茫。作者即将远去岭表,前途未知,如断烟残月的苍苍之景。④对故乡的思念。作者用大雁、江边松菊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惦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解读,首先要知人论世,关注写作背景,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赵嘏写这首诗是在为糊口去岭表做幕府之前,他想以谋求功名实现个人的抱负,但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屡次考试的失意,无人问津的落寞,让他内心彷徨抑郁。其次,解读诗句。诗歌中选取的意象都是萧瑟凄凉的意象,这跟诗人的个人际遇和心境有关,草木的凋零即是作者内心落寞伤感的外化,意境的迷茫、阴沉即是作者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与忧虑。“寂寞”一词在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来描写衰败荷莲的余香,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寂寞,飘零无依的伤感。自己空有才华、志向却无人赏识。“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表明了诗人无人为伴的孤独,人生的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的伤感。大雁、江边松菊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惦念。
16.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啸”“辙”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
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结合段子的内容分析,选用“耳熟能详”。雷厉风行:像雷一样快,像风那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修饰“宣传”,结合“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分析,选用“大张旗鼓”。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侧重强调封闭,不开放。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结合“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分析可知,选用“抱残守缺”。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修饰“祝福”,应该是讲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没有变化的祝福,选用“千篇一律”。故选C。
1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A项,不合逻辑,“也被印证了”被动句使用不对;B项,语序不当,“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D项,语序不当,“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造成语言不连贯。故选C。
19.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从语境“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句叙述主体保持一致,排除A项、B项。将“同时”放到句子中间,语意不畅,排除A项、C项。故选D。
20.
【参考答案】①“强调”改成“通知”或“公告”;②“维护……施工”改成“维护……展开”(或“维护……进行”);③“贵用户”改成“您”(或者“用户”“各位用户”“大家”);④“愧疚”改成“歉意”;⑤删除“务必”,语气生硬。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考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题干中说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考生可有目的地从搭配不当、歧义、不合逻辑等角度去分析。“强调”不符合通知的格式,改成“通知”;“维护……施工”搭配不当,改成“维护……展开”;“贵用户”是第三人称,在直接与对方交流的时候应该使用第二人称,改成“您”;“务必”语气生硬,删掉。
21.
【参考答案】马路不仅是城市的经脉,也承载着历史。40年的时光留下无数故事,那些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时刻,都以自己的方式在马路上留下印记。我们梳理马路记忆,回望那些沧桑与巨变,为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简洁的能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写编者按,考生要注意试题中对编者按的陈述:编者按,是报刊编辑对将要发表的消息、通讯、文章所加的按语,表明某种观点、态度,给读者一些启示性的说明。考生要注意结合对题中所给的材料的主要对象是“马路”,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马路增多的现象进行评价,要从马路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概括和评价。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新材料作文。作文类型上,属于“社会生活型”和“理论观点型”的综合体。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现象,而在现象的呈现上又体现了一定的观点倾向。写作对象集中,关键词为“仪式”,此为题目的限制性,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在明确写作范围的基础上,材料又提供了由“仪式”而引发的观点,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参考立意:①生活需要有仪式感;②仪式感对人有激励作用;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仪式感。
【参考例文】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
外在的形式承载着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恰如《大学》所云:“诚于中,形于外。”
无论是那个吃饭前总要先让手机“尝”菜的姑娘,还是那所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张爱玲嫁给胡兰成时没有举办像样的婚礼,但依然走了一遍结婚的流程,即便婚礼现场只有新郎、新娘及证婚人三人。纵使婚书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承诺成了一纸空话,张爱玲依旧坚守着对仪式感的信仰。她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仪式感可以点亮生活,为我们明确每一个人生节点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自古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的礼仪,这种古老的礼节何尝不是一种仪式感?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学校为年满十八岁的学生们举行盛大的成年礼,这样的仪式可以让他们明确成年的意义,在仪式感中体悟肩头的责任。《周礼》中除了嘉礼,更有吉礼、凶礼、军礼以及宾礼,每一种“礼”,都诠释着仪式的重要性。虽然现代社会中许多繁文缛节早已退出历史,但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礼仪文化却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仪式感可以呼唤梦想,让人们更加信仰未来,于绝望的土壤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仪式感,在枯鱼涸辙的环境下更需要保留仪式感。逆溯民国岁月,我们看到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所学校坚持在炮火烽烟中保留学校的形式,时至今日,长沙及昆明依然流传着西南联大的传奇。八年的坚守,西南联大为国家保存了重要的科研力量,也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卓越人才。困厄之中,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璀璨于茫茫夜空的希望之星辉。
仪式感可以继往开来,让我们一面告别过去,一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总有一些时光节点的仪式,成为生命或民族的丰碑。七十年前,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彼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从此中华民族跨入了崭新的时代,那场盛大的仪式,曾令多少中华儿女热泪盈眶。从个人,到社会,乃至国家,都需要用仪式感来书写时光的轨迹,当许许多多的仪式连在一起,便构成了命运的广厦,也汇成了历史的星河。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许多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麻木的神经深陷物质世界的尘埃,而仪式感却是那尘埃中开出的花,以淡雅的芬芳呼唤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人预言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网店会取代实体店,甚至虚拟课堂会取代校园。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一天,因为仪式感不是柏拉图的精神乐园,它需要现实的阳光雨露去滋养,生活有了仪式感,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