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市2019年中考历史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黄石市2019年中考历史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7分)‎ ‎1.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 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 D.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2.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 在这时期西欧乡村,最基本经济社会组织方式是(  )‎ A.城邦 B.庄园 C.市民政治 D.议会政治 ‎3.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4.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  )‎ A.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私有制的生产关系 ‎5.“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必备条件 C.主要过程 D.重要影响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当时的中国有洋务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民族企业同时并存的城市是(  )‎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 ‎7.科学技术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  )‎ ‎①煤炭的广泛使用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③石油的广泛运用④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  )‎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9.20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展,以下的表述中,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  )‎ A.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 B.纳粹党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 ‎ C.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 D.当时的主要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10.《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953年,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 B.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高峰 ‎ C.充分调动的农民的积极性 ‎ D.基本顺应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时代要求 ‎11.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该出现在哪两次列强侵华战争期间(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2.右图旗帜上是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 A.是科学的斗争口号 ‎ B.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16‎ C.消除了清廷的对义和团运动的敌视 ‎ D.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一片废墟的欧洲,美国释放了“善意”,制定了“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善意”的目的正确理解是(  )‎ ‎①控制西欧国家②援助西欧崛起③建立北约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右图“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形势”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建立 ‎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 C.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 ‎ D.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15.“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这种制度”的确立始于哪一文献的颁布?(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6.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发展困难。随后苏俄(联)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下的表述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 B.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 ‎ C.为了加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紧实行农业集体化 ‎ D.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7.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6‎ ‎18.1914年,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爆发了。关于这场世界大战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葫的结果 ‎ C.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D.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19.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了鼠首和兔首两件文物,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导致这两件文物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美国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0.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29年10月下旬,类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檨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 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资本金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 请回答:‎ ‎(1)从材料1可以看出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最先始于哪个国家的什么行业?‎ ‎(2)试结合材料说说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材料2: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筑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压倒优势击败共和党人候选人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在上台伊始,罗斯福总统就对金融体系进行整顿。他敦促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选行谈判的权利,确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遁过了《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采、机场、运动场等,为失业者创造机会。‎ 16‎ 请回答:‎ ‎(3)面对沉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采用什么方式应对?‎ ‎(4)美国采用应对措施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请试结合材料史实挑选一个“R”来说明其内容。‎ 材料3::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局部)‎ 时间 事件 ‎1929年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随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31年 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3年 A 出任德国总理 ‎1937年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 慕尼黑会议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请回答:‎ ‎(5)完成图中A处填写。‎ ‎(6)结合材料说一说,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和日本选择了什么方式来应对?这种应对方式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21.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因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1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2: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教育则归功于美国。‎ ‎﹣﹣选自《资本的时代》‎ 16‎ ‎(2)材料2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时与中国存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3: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 ‎(3)依据材料指出这两次改革给两国分别带来的不同影响。‎ ‎22.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等历史学习能力。右方根据教学目录所制作的“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完成未填写完成的内容。‎ ‎23.读图释史:读鸦片战争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1)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2)通过这份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如图1所示。简要说明这些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律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里所说的“自由独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从材料里可以看出来这损害了中国哪方面的权利?‎ ‎(4)读图2“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发的五个通商口岸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开放了十一个通商口岸,它们的地理分布上有什么不同特点?‎ 16‎ ‎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7分)‎ ‎1.【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解答】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2.【分析】本题以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为依托,考查欧洲封建庄园。‎ ‎【解答】在这时期西欧乡村,最基本经济社会组织方式是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相关知识。‎ ‎3.【分析】本题以学者描述为依托,考查市民阶层。‎ ‎【解答】据“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可知,这个“新社会集团”‎ 16‎ 指的是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 ‎4.【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是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拉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解答】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所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 故选:D。‎ ‎【点评】混搭神剧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6.【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因此只有A项说法符合题意;A.B.D三项属于内地,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以排除。‎ 1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到1918年,此时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坦克这一新式武器中可以看出很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其动力机应是内燃机,内燃机使用的能源是石油,坦克本身是钢铁制造等。‎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8.【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打破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赫鲁晓夫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纳粹党不是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20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展的相关史实。‎ ‎10.【分析】本题以《天朝田亩制度》为依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 1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反应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高峰,充分调动的农民的积极性。《天朝田亩制度》基本顺应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时代要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 ‎【解答】①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是鸦片战争,我们一般把鸦片战争理解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天津条约》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 ‎③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不是《天津条约》,甲午战争列强也没有打到清政府首都。‎ ‎④八国联军侵华列强进入北京,控制了紫禁城。‎ 故选:C。‎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两半社会程度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列强打进了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两半社会最终形成标志。‎ ‎12.【分析】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依托,考查义和团的口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口号,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斗争意志。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13.【分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二战后西欧遭到了沉重打击,为了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援助西欧国家,从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力量,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不是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及其目的和作用。‎ 16‎ ‎14.【分析】本题以“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 ‎【解答】据所学知,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与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两国进行了长期的冷战,“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形势”产生就是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的产物。‎ 故选:C。‎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及表现。‎ ‎15.【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这种制度”的确立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要模式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在斯大林而不是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ACD三项表述正确。‎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要模式的相关知识。‎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了解决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美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史实。‎ ‎18.【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1914年,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所以C项表述错误。ABD三项表述正确。‎ 16‎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分析】本题以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了鼠首和兔首两件文物,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了鼠首和兔首两件文物就是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到海外的文物。‎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0.【分析】本题以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政权建立,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1929年10月下旬,类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檨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资本金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1可以看出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最先始于美国的金融业;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几天之后,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也可答“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3)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 ‎(4)据材料“‎ 16‎ ‎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筑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压倒优势击败共和党人候选人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在上台伊始,罗斯福总统就对金融体系进行整顿。他敦促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选行谈判的权利,确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遁过了《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采、机场、运动场等,为失业者创造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Recovery”复兴即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或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Relief”救济即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Reform”改革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维护工人权益等。‎ ‎(5)仔细观察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局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处填写希特勒。;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发了政治危机,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政权在德国建立起来。‎ ‎(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故答案为:‎ ‎(1)美国、金融业。‎ ‎(2)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也可答“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3)罗斯福新政。‎ ‎(4)“Recovery”复兴: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或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Relief”救济: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Reform”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维护工人权益等。(可任选一个内容进行阐述即可)‎ ‎(5)A.希特勒。‎ ‎(6)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相关知识。‎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16‎ 中因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这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据材料2“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教育则归功于美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2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时与中国存在的不同之处是全面向西方学习。‎ ‎(3)据材料3“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可知,洋务运动失败,中国继续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或答自强求富)。‎ ‎(2)明治维新;全面向西方学习(或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 ‎(3)洋务运动失败,中国继续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22.【分析】本题以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等历史学习能力为依托,考查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实力增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中国、俄罗斯的崛起,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故答案为:‎ 16‎ A.两极;B.西欧;C.中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动。‎ ‎23.【分析】本题以“读鸦片战争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注意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分布于东南沿海。‎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在中国境内的国土上建立的,说明具有居住和租地权;“自由独立的国家”指的是租界。”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在中国境内的国土上建立的,说明具有居住和租地权;由“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说明列强获取了领事裁判权。这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永远厘清政府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这实际上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程度的加深。‎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 ‎(2)分布于东南沿海。‎ ‎(3)租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