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大名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田会强 审题人:孙贵森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 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 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 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 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 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 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 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 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 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 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 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 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 示范性的特点。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 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 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 不必来自家学。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 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 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事实也 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 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 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 2018 年 2 月 24 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 了圣人家风。 B.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 大一些。 C. 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 圣人家风的基础。 D. 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 优良家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B. 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 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 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 B. 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C. 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D. 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归去来兮 【加拿大】孙博 踏进三月,陆家喜事接踵而来。今天又迎来了一家之主的 50 大寿。相对于其他新移民来说,陆嘉良是幸运的。20 年前全家从香港移民到多伦多后,他两周 之内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马上在名校区安家置业,还买了车。嘉良从《城市日报》 小编辑慢慢爬到总编,虽然只统管 50 多号人马,却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太太诗茵全 职在家带孩子,一直到孩子上了高中,她才重拾会计老本行。 全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最令陆家引以为傲的是一对儿女,前几 天儿子亚明决定去美国谷歌总部任软件工程师,女儿亚琴昨天才定下去纽约的麦肯锡总公司 做咨询顾问,这些都是计算机和商科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超级大公司啊! 两个孩子一大早出门办事后,老两口子就开始准备晚餐了。6 点刚到,亚明、亚琴抬着大 蛋糕走进门,嘉良见后面还紧跟着一对陌生的男女,内心有点纳闷。见老妈看着两个陌生人 发呆,兄妹俩马上各自拉着一个介绍起来。女的与亚明同届同专业,即将去苹果公司工作。 男的是亚琴商学院的师兄,已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工作一年了。一直蒙在鼓里的老两口子瞬 间才明白,兄妹为啥非去美国不可。 嘉良特地开了一瓶波尔多葡萄酒。就在 6 人举杯之际,门铃突然响起来,未免有些扫兴。 只有诗茵一个箭步冲出去开门。 诗茵带进来一位男子,嘉良定睛一看,马上扑上前,两人紧紧拥抱。 男子从背包里取出木制礼盒,恭敬地说:“祝姐夫生日快乐!” 嘉良打开一看,内装两瓶茅台酒,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都快 20 年了,价值连城 啊。 诗茵快速地添上碗筷,让弟弟诗文紧挨着老公坐下。这显然是她精心策划的惊喜,但没 料到早被儿女抢了头彩。原来,诗文在香港一家新媒体公司任总裁,这次去纽约融资,筹划 上市,办完事后特地来多伦多小住两天,再直飞香港。对于嘉良来说,这个小舅子可不一般 啊!他不但是自己的师弟和徒弟,而且还是大媒人呢。 红酒见底后,嘉良又开了一瓶茅台酒,好不热闹…… 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切蛋糕。恰在这时,嘉良的手机突然响起来,他一听,眉头立马皱 起,他那脸庞上突然冒出黄豆般的汗珠。 诗文扶着嘉良来到书房,嘉良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和盘托出是社长打来的电话,董事会 刚才决定经营 40 多年的《城市日报》今晚出最后一张报纸。嘉良知道报社连年亏损严重,但 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悲从中来。诗茵劝说,这么辛苦的夜班工作不做也罢,自从 4 年前当了 总编后没见他睡过一个安稳觉。而对于知天命的嘉良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年龄,做了 大半辈子新闻再转行能成功吗?难道就这么早退休了?……沉默片刻后,嘉良突然冒出一句话:“香港的局势到底怎么样?” 诗文答道:“20 年来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注】……” 一个多小时后,诗茵大声地张罗大家到餐厅吃蛋糕。许愿之际嘉良一反常态,对着孩子 说:“我刚才决定马上回流香港,到你舅舅那儿去。” “担任突发新闻组主任,董事长刚来短信确认了。”诗文看着手机说。 孩子们还没反应过来,诗茵抢着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这还有啥意思,趁房 价高卖了,我也回香港。” 嘉良一把将老婆搂在怀里,两人一起吹灭蜡烛。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有删节) 【注】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前,中国领导人在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 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4. 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用“两周之内”“专业对口”“名校区”等内容,表现了嘉良报社工作能力强,为后 文报纸停刊时嘉良将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埋下了伏笔。 B. 嘉良对亚明和亚琴不提前告知就带朋友参加宴会感到纳闷,是因为他和诗茵都不知道兄妹 俩人和来客的关系。经兄妹两解释,他才知道真相。 C. 小说中亚明亚琴兄妹二人因为情感和职业的原因选择去美国,而嘉良却选择回香港,作者 以此作对比,暗示了对新一代移民民族情感的否定。 D.小说标题为“归去来兮”,既是指嘉良的回归,也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回归田园,巧妙地暗 示了移民希望回归故土以获得情感慰藉这一心理。 5. 小说中陆嘉良和诗文关于香港局势的问答这一情节,暗示了哪些内容?(6 分) 6. 小说借陆嘉良这个人物,表达了在个体选择和家国情怀上的一种通达的态度。请结合全文 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 11 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 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 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 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 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二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 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 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 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 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 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 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 成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节选自搜狐教育 2018 年 7 月 17 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材料三 广东省教育厅等 12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指出,中 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本着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偏远地区和贫 困家庭学生应减免费用,确保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同时教育、旅 游、工商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细化监管措施,理顺监管体制,防止研学游市场出现“重 游轻学”的扭曲和异化。 (节选自 2018 年 10 月 10 日《信息时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材料四 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 1965 年起,日本用近 50 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 率 98%,初中渗透率 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 率仅 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 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 从而使得硏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 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 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 (选自 2018 年 10 月 10 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 7.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研学旅行”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B.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因此 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C.“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 学轻游”,都背离了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对它的异化和扭曲。 D.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本用了近 50 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基本普及,中国的研学旅 行推进可能同样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 8.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教育部等 11 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广东省 12 个部门发布相关 文件,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推进研学旅行。 B.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家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 师培训的投入,使其能尽快适应研学旅行的需要。 C.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 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 D.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活 动方案降低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研学旅行。 9.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主要因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也。祖坦,齐中书侍郎。父洽,梁侍中。仲举无他艺业, 而立身耿正。释褐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为长城令,政号廉平。文帝居乡里, 尝诣仲举,时天阴雨,仲举独坐斋内,闻城外有箫鼓之声,俄而文帝至,仲举异之,乃深自 结托。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伸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候景之乱仲举依文帝及景平,文帝为吴兴郡守,以仲举为郡丞,与颍川庾持俱为文帝宾客。文帝为宣毅将军,以 仲举为长史,寻带山阴令。文帝嗣位,授侍中,参掌选事。天嘉元年,守都官尚书,封宝安 县侯,邑五百户。三年,除都官尚书。其年,迁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参掌并如故。寻改封 建昌县侯。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袁枢。性疏简,不干涉世务,与 朝士无所亲狎,但聚财酣饮而已。六年,秩满,解尹。 是时,文帝积年寝疾,不亲御万机,尚书中事,皆使仲举断决。天康元年,迁侍中、尚 书仆射,参掌如故。文帝疾甚,入侍医药。及文帝崩,高宗受遗诏为尚书令入辅,仲举与左 丞王暹、中书舍人刘师知、殷不佞等,以朝望有归,乃遣不佞矫宣旨遣高宗还东府。事发, 师知下北狱赐死,暹、不佞并付治,乃以仲举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初,仲举子郁尚文帝妹信义长公主,官至中书侍郎,出为宣城太守,文帝配以士马,是 年迁为南康内史,以国哀未之任。仲举既废居私宅,与郁皆不自安。时韩子高在都,人马素 盛,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子高谋。子高军主告言其事,高宗收子高、仲举及郁并付廷尉。 仲举及郁并于狱赐死,时年五十一。郁诸男女,以帝甥获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候景之乱/仲举依文 帝/ B.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侯景之乱/仲举依文 帝/ C.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候景之乱仲举/依文 帝/ D.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侯景之乱仲举/依文 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可指进士及第授官。 B. 秩,指官吏体禄或职位品级,也有十年为一秩的意思,故可指任期。 C. 崩,指君主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所以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D. 廷尉,秦时设置的掌刑狱的官职,也是最高司法长官,后世改称太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到仲举廉洁淡泊,性情疏简。他外调担任长城令期间,被称赞为政廉明公正;在朝中任职 时,不干涉事务,与朝臣也不过分亲近。B. 到仲举善于识人,深受文帝倚重。他初识文帝,就觉得文帝异于常人;文帝即位后,他历 任要职;文帝病重,他入内侍候医药。 C. 到仲举临危受命,不负文帝所托。文帝去世后,王暹等妄图阻止高宗即位,到仲举辅助高 宗击败其阴谋,稳住了大局,他也因此受到封赏。 D. 到仲举面对贬退,不善自处,终遭祸患。他被贬后,秘密联络韩子高,妄图不轨,事败被 处死,他的子孙因为信义长公主的缘故获得赦免。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袁枢。(5 分) (2)文帝积年寝疾,不亲御万机,尚书中事,皆使仲举断决。(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 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 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 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 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 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 相照应。15.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 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 大鹏南徙的情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经典的影视作品总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将这些经典重新搬上荧屏,成为不少创作者的 选择。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 11 次,《倚天屠 龙记》被翻拍了 9 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 拍的路上”。当然,翻拍本身 。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但好的翻拍应该是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 让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从这个 角度来说,( )。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原作 ,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 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 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 题和热度,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 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 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 中束缚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 迷失了自己。对经典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 态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3分)( ) A.层出不穷 无可非议 脍炙人口 亦步亦趋B.不一而足 无可非议 妙语连珠 人云亦云 C.层出不穷 无可厚非 脍炙人口 人云亦云 D.不一而足 无可厚非 妙语连珠 亦步亦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再造和重现。 B.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重现甚至再造。 C.翻拍本身是再造经典和重现经典的过程 D.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典的过程。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 的捷径,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B.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 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C.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 的捷径,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 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 ①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 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 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 “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 ② ,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 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 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 ③ 。 21.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5 分)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文章。(60 分)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有一句话,读之令人警醒——“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生存 的压力与竞争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敌人”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正如照相机不 知道敌人是手机,方便面不知道敌人是“饿了么”。 而最近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流浪地球》的热映再次引发了民众的热议与 深思。该片以前瞻性放眼未来,充满忧患意识,可以说“科幻”也是对人类未来的“忧患”。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领悟?请结合对现实的思考或对未来的展望谈谈你的 看法,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广度。 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 作。高二月考答案 1. 【答案】C【解析】A 项,“创立了圣人家风”不正确,由原文“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 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可知,圣人家风是在传承 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创立的。B 项,“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 不正确,原文是“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不是与孔子、孟子相比。D 项,“儒 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不正确,原文指的是几位圣人早期家风的形成的特点。 2.【答案】A【解析】A 项,“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不正确。母教对圣人家风的形 成固然十分重要,但原文并无关于其“核心作用”的表述,原文文字为“他们的家教,一半 出自母教”。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 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 出答案。D 项,“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过于绝对。圣人家风的确是重要 的文化遗产,但它只是今天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借鉴,而不是“必由之路”和全部内容。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 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 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 项,“作者以此作对比,暗示了对 新一代移民民族情感的否定”分析错误,小说中亚明亚琴兄妹二人选择去美国发展,与陆嘉 良在香港回归之际去了加拿大发展的情形是相似的,这无关民族感情的问题,正如陆嘉良在 香港回归 20 年之后又回流到香港,这说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不矛盾的。故选 C。 5. 【参考答案】①陆嘉良当年因担心香港回归后的局势而去了加拿大。②中国政府“一国两 制”言出如山,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③陆嘉良打算回香港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 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 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小说中陆嘉良和诗文关于香港局势的问答这一情节,他的“沉默片刻” 与“突然冒出”暗示了陆嘉良当年因担心香港回归后的局势而去了加拿大。“20 年来依然是 马照跑、舞照跳”暗示中国政府“一国两制”言出如山,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诗文的回 答打消了陆嘉良的疑虑,暗示他打算回香港发展。这一点在小说的结尾处也得到了验证。 6. 【参考答案】①小说没有因陆嘉良在香港回归之际选择离开而加以批判,而是通过写陆嘉 良去加拿大后的顺利发展表达了对这种个体选择的理解。②小说也没有因陆嘉良人到中年,事业不顺时回归香港发展而加以嘲讽,而是通过写晚宴复归于快乐来表达对这种家国情怀肯 定。③小说还通过诗文对姐夫的尊重、亲切和热心的态度,表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 不矛盾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 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小说没有因陆嘉良在香港回归之际选择离开而加以批判,而是 通过写陆嘉良去加拿大后的顺利发展表达了对这种个体选择的理解。他两周之内就找到了专 业对口的工作。在名校区安家置业,还买了车。从小编辑爬到总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 些,从个人发展角度,显示了他的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小说也没有因陆嘉良人到中年,事业 不顺时回归香港发展而加以嘲讽,而是通过写晚宴复归于快乐来表达对这种家国情怀肯定。 小说以孩子们的就业选择衬托陆嘉良当年选择,从嘉良与诗文的对话表现了他对香港的关心, 这些都表明个人的选择有时候也无关民族感情的问题。小说还通过诗文对姐夫的尊重、亲切 和热心的态度,表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不矛盾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从而拓展了 小说主题。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 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 项,“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分析错误,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 研学旅行“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特征”二字说明原材料作者并不认 为这是研学旅行的局限性。故选 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分析错 误,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研学旅行设计,根据材料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故选 C。 9.【参考答案】(1)现有的学校教育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学校和教师受 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3)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 活动;(4)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难以落实;(5)学校和家长相 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 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研学旅行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 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1)学校方面:当 今的教育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方面: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教师没有 当好导演和编剧,出现“背着学生走”;(3)监管方面: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 经营性创收活动;(4)经费方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因缺少必要的资金,“研 学旅行”难以落实;(5)家长方面: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 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 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10.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 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 子的大意是:文帝又曾经因为饮酒,夜晚住在到仲举帐中,忽然有五彩神光照耀室内,因此 到仲举敬奉文帝更加恭谨。句中,“夜宿”的地点是“帐中”,“夜宿仲举帐中”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 BCD。“五采”是“照于室内”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分析可知 A 项断句正确。故 选 A。 1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 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 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 项,“后世改称太尉”解说错误,“廷尉”在秦之后的朝代中,修改 过几种不同的名称,但没有改为“太尉”。故选 D。 12.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 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 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 项,“廉洁淡泊”与文章内容不符,文章中指出“但聚 财酣饮而已”。C 项,“王暹等妄图阻止高宗即位”分析错误,原文中王暹等辅佐高宗即位。D 项,“他的子孙因为信义长公主的缘故获得赦免”分析错误,原文中指出:“仲举及郁并于 狱赐死”“郁诸男女,以帝甥获免”,这里指他的孙子孙女得到豁免。故选 B。 13.【参考答案】(1)仲举没什么学识,朝廷典章不是他擅长的,选拔官吏、引荐任用等事情, 都出自袁枢。(2)文帝长年卧病,不亲自处理纷繁政务,尚书省中的事情,都让到仲举自己断决。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朝章,朝廷典章;引用,引荐任用。(2)御,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 【参考译文】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祖父到坦,齐朝任中书侍郎。父亲到洽,梁朝任侍中。   到仲举没有其他技艺业行,然而为人处世耿直端正。初仕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 主簿。调出朝廷任长城县令,处理政事号称廉洁公正。文帝住在故乡时,曾经拜访到仲举, 当时天阴下雨,到仲举独自坐在房内,听到城外有箫鼓的声音,一会儿文帝到了,到仲举感 到诧异,于是深深地结交依托于文帝。文帝又曾经因为饮酒,夜晚住在到仲举帐中,忽然有 五彩神光照耀室内,因此到仲举敬奉文帝更加恭谨。侯景叛乱时,到仲举依附于文帝。侯景 叛乱平定后,文帝任吴兴郡太守,任用到仲举为郡丞,与颖川人庾持一起成为文帝的宾客。 文帝任宣毅将军时,任用到仲举为长史,不久兼任山阴县令。文帝继承帝位,任命到仲举为 侍中,参与掌管选拔人才之事。天嘉元年,署理都官尚书,封为宝安县侯,食邑五百户。天 嘉三年,任命为都官尚书。当年,升任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参与掌管选拔人才之事都依旧 担任。不久改封建昌县侯。仲举没什么学识,朝廷典章不是他擅长的,选拔官吏、引荐任用 等事情,都出自袁枢。到仲举的性格疏放简略,不干涉时务,和朝廷中的官吏不亲近,只是 聚财酣饮而已。天嘉六年,任期已满,解除丹阳尹的职务。   这时,文帝长年卧病,不亲自处理纷繁政务,尚书省中的事情,都让到仲举自己断决。 天康元年,升任侍中、尚书仆射,参与选拔人才之事依旧担任。文帝病得很严重,他进入宫 廷侍奉医药。到文帝驾崩,高宗接受遣诏任尚书令入朝辅政,到仲举和左丞王暹、中书舍人 刘师知、殷不佞等,因为朝廷人士的期望都归向高宗,于是派殷不佞诈称是文帝的命令遣送 高宗返回东府。事情暴露,刘师知下到北狱中赐死,王暹、殷不佞一起交付法治,仍任用到 仲举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起初,到仲举的儿子到郁娶文帝的妹妹信义长公主,官做到中书侍郎,调出朝廷任宣城太守, 文帝给他配备士兵和马匹,当年升任南康内史,因为国家有哀丧主事没有前往就任。到仲举 既被罢免官职住在私人宅邸,和到郁都不能自安。当时韩子高在都城,人马很多,到郁常乘 坐小车蒙上女人的衣服前去和韩子高密谋。韩子高军中的主将揭发了这件事,高宗收捕了韩 子高、到仲举和到郁一起交给廷尉处理。诏书说:“到仲举才能庸劣,不劳而得到显贵,受任于前朝,官位和恩宠隆重显赫,父亲参与帝王的政务,儿子据有大邦,以礼相待在由婚姻 结成的亲戚中已达到极点,权势和帝王的外戚相当。”然而一味这样骄横昏暗,凌辱慢待百 官,文帝去世的初期,擅自操纵国家大政,排挤废免皇室宗亲,欺负蔑视台衮大臣。韩子高 出身门第卑微,从卑下的地位中被提拔起来,进入台城参与禁卫,以心腹之事加以委任,蜂 趸有毒刺,竟敢反咬。到仲举、韩子高,内外勾结,暗中设下奸计,秘密制定背叛的计划。 安成王是朕的叔父,亲属中没有比他更亲近的,接受先帝的命令负责导引向上,禀承临终遣 命的托付,因为朕年幼弱小,应当保佑。家国的安危,事情归于皇帝的辅政大臣,伊尹、周 公的重要,事情没有异议,将相老臣,都知道尊崇。然而率领聚集凶徒,要突然袭击,驻守 东城,进逼崇礼,谋划树立到仲举,以掌握国家政权,侵侮排斥司徒,用意在于独揽政权, 暗中纠结党羽,正要危害社稷。依靠祖宗在天之灵,险恶的阴谋显露了。前上虞县令陆昉等 人告发这件事,都有凭证,并且限定本月七日,实行他们凶恶的预谋。领军将军吴明彻,左 卫将军、卫尉卿宾安以及诸公等,又都知道这件事。这些风吹草动,都暴露于朝廷和民间, 违背道德,事情骇人听闻。现在大恶被消灭,是罪人应得,都可收捕交付廷尉,严肃地依据 刑书正法。惩罚只限到仲举父子和韩子高三人而已,其余的人一律让其自由,都不问罪。到 仲举和到郁一起在狱中被赐死,到仲举当时年纪五十一岁。到郁的儿子和女儿们,因为是皇 帝的外甥得以解脱。 14.B【解析】B 项,“运用拟人”错误,“胡烽不断接长安”应是运用借代,“胡烽不 断”借指异族频频入侵,“长安”代指明朝都城北京。 15.(1)望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2)夜月之下无数“征 人”“马上”驰骋,雄壮的场面也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3)又蕴含了希望元美 勉力边务,不辱使命的感情。(任答出一点给 2 分) 16(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A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 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脍炙人口:好的诗文和事物,人人称赞。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18、D(陈述主体为翻拍,“重现”“再造”为递进关系)19、C(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创作者”前,故排除 A、B、,“一条”“方法”搭配 不当,故排除 D) 20.①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②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③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各 2 分) 21【答案】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研究三步。疫苗研制成功后, 进入生产环节,在 2~8℃冷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作应用研究,以观 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流程图描述的题目,题干的 要求是: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考生要注意观察流程图箭头的指向的方向,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描述和概括,注意把握 疫苗的几个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抓住以上几个阶段的特点进 行概括描述,最后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22. 【写作指导】此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新 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部分看成两则材料),均与刘慈欣的作 品有关。对于这两部分,我们立意的基础是“异中找同”,材料第一段主要由刘慈欣《三体》 中的一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进行列举。而材料第二段则是由热映的《流浪地球》谈 起,其关键词为“忧患”。这就要求大家思考时必须围绕两则材料综合立意,不可剥离材料, 片面思考、断章取义。题目并未体现出是两则材料,只是两个段落,即两段为一个整体。也 就是说命题者在有意提醒大家注意材料的整体性和审题的全面性,命题者想通过这个文本传 达一个核心的思想,这个“核心”就应该是大家的最佳立意。对于这样的新材料作文,我们 首先应从理解材料入手。材料中提到的“敌人”显然不是自己同领域的,这样的敌人难以预 料,也就是说每一个主体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对手打败的,打败他们的应该是这个时代。 所以“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中的“我”和“你”并不是真正的对手,而是一切我们无法预 料而皆有可能的事物。所以当对手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立关系时,就容易使人们懈怠,反其 意而立之,我们只有时刻警醒,高瞻远瞩,紧观时代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 样思考就与《流浪地球》中的“放眼未来”“忧患意识”不谋而合了。基于此,我们可以谈“居 安思危”“忧患意识”等,再结合对现实的思考或对未来的展望谈看法,要体现思维的逻辑 性和深广度。 参考立意:正确立意:1.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2.心怀忧患,放眼未来。3.关注时代发展,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4.既要远虑,又需近忧。错误立意:1.谈生存的压力。2.谈 竞争。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