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宜昌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龙泉中学、宜昌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 9 月联合考试 历 史 试 题 命题学校:龙泉中学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 3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 分封制下的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 义务。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 A.中央集权得以确立 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 C.宗法制度开始形成 D.“天下一家”政治理念得以强化 2.墨家为春秋战国时期之显学,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其“显”在于“兼 爱”、“非攻”的政治活动上,而关注自然科学方面是不受统治者和群众欢迎的,甚至在墨 家内部反对者也大有人在。材料说明了( ) A.墨家接纳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百家争鸣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墨学更受当时统治者的青睐 D.社会政治问题备受思想界的关注 3.汉武帝中叶以后,在地方官的任用上进行了籍贯限制,到东汉时发展为“三互法”:甲州 人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 官;三州婚姻之家也是如此。例如史弼是陈留考城人,其妻是山阳巨野人,朝廷任他为山 阳太守,他以三互法为由,转拜为平原相。汉朝对地方官籍贯的限制( )A.有效防止了汉朝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目的是为了从政治上削弱诸侯王国 C.由于禁忌繁密而可能导致选用困难 D.从法律上禁止了官员任人唯亲 4.秦汉律学是中国古代律学的发轫阶段。秦以法家理论治国,秦律中对宗法伦理给予了一定 程度的重视,有“父盗子,不为盗”的规定。东汉时期的律学研究更为系统,据史书载: 汉的律文“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这表明秦汉律 学( ) A.延续前代以礼入法传统 B.儒法合流的趋势明显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5.“由于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如工部、少府监、将作监等,直接控制大量的 工匠,建立了各种手工业作坊,因而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车辇、 器物、珍玩以至武器等,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这反映出当时( ) A.官营手工业日益商品化 B.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 C.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放松 D.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 6.相比唐朝,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 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而按宋 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这一变化( )。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限制土地兼并 7.清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市区 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但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 明此时的市镇( ) A.产业结构出现倒退 B.对农村的依赖更强 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经济独立性日益削弱 8.19 世纪 80 年代,晚清在处理法越问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称:“法人进入越南举动忽以捕 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恩溥从正面援引国际法,并提 出联合英美诸国利用国际法维护清廷对越南的宗主权,履行保护越南的职责。这说明当时 ( ) A.清政府依然推行传统的夷夏之防 B.清政府完全依赖列强维护宗藩体系 C.国际法被近代士大夫普遍接受 D.近代国际法影响中国处理外交关系 9.19 世纪末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时期成为最活跃的思想流派之一。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转变过程中都曾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当时中国无政府主义兴盛的主 要原因是( )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0.孙中山认为:“民国之政治若普问于国民之可否,岂不是行及繁之手续?故欲简而捷必赖 政党,今与二三政党商量妥协,而国之政治即举。”欧有完全国家,必先有完全议院,必 先有完全政党。“政争为绝好之事也。须知政争也,非争势力乃争公道。”材料表明孙中山 ( ) A.反对实行平民政治 B.主张实行多党合作 C.主张实行政党政治 D.赞同民国政党竞争 11.下表据许涤新、吴承明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编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 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 项目 1894 年 1914 年 1920 年 1936 年(包括东北) 1948 年 资本总额(亿元) 1.22 17.88 25.79 99.91 65.50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 55.53% 42.84% 48.44% 42.77% 88.79% 其中官僚资本比重 39.14% 26.76% 25.96% 22.27% 64.13% 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的政策推动了 1894、1914、1936 三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 B.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 1936 年,与外资相比优势不明显 C.“实业救国”思潮有力促进了民间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 D.外国输华资本的下降、时局的动荡导致 1948 年资本总额下跌 12.20 世纪 50 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 党宣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没有展示中国当时所流 行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导向”。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 B.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C.在产生时充满理想化的成分 D.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 13.1991 年,上海市 2195 家私营企业无一户获准与外国公司合资。上海的银行规定,私营企 业一律不贷款,信用社也只能以有价证券做抵押,或要有实力的国营企业担保才能贷款,但数额在 3000 元上下。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市场经济的发展遭受挫折 B.私营企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 C.私营企业冲击了国营经济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4.在雅典类型的希腊城邦中,其公民的平均文化素养显然远比同时代其他古代民族高。他们 广泛开展各种节庆体育游艺活动,以及大规模的哲学、戏剧、造型艺术等活动。这些活动 ( ) A.促进了城邦民主精神的发扬 B.克服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身份平等 D.激发了居民的参政意识 15.古罗马早期,封闭保守的个体家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公元前 2 世纪以后,广阔的大庄园 改变了古罗马的家庭经济,大量奴隶涌入家庭生活中,这些庄园采取一种新型的赢利的 农业模式。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对外扩张中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公民法加强了产权保护 D.农业耕作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16.1531 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 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反映出( )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B.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17.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 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 )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18.某学者曾高度评价美国创造的民主模式,认为其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构建起来的有 效而有限的政府,为民主的回归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民主的刽子 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民主模式( ) A.突出了总统和参议院的基本权力 B.实现了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 C.推动了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热情 D.转移了国家元首的行政实际权力 19.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 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这些地区的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 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这表明,巴黎公 社( ) A.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践行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C.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具有了一定的人民主权意识 20.下表是各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情况(1913=100) 时间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世界 1860 14 34 26 8 14 1870 18 44 34 11 19 1890 40 62 56 39 43 1900 65 79 66 54 60 1913 100 100 100 100 100 上表说明了该时期( ) A.世界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B.英国率先实现重工业化 C.德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D.各国工业力量趋向平衡 21.关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中胡佛总统的作为,史学界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胡 佛在危机期间是有作为的,曾采取积极果断的反危机措施,尝试使用多种革新性计划。但 另一种观点认为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并没有缓解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这两种评价 ( ) A.只有一种评价真实可信 B.由于视角不同而形成不同结论 C.都缺少对人物所处时空的分析 D.相互对立并且彼此矛盾 22.下图取材于马歇尔计划创作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马歇尔计划( ) A.确立了美元主导的经济霸权 B.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C.扩大了杜鲁门主义的应用范围 D.刺激了苏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23.下表是 1965—1979 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1965 1970 1975 1979 家庭总收入 100 100 100 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 36.5 31.9 25.4 26.9 家庭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购买食物、衣物 58.9 55.1 47.9 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14.0 15.0 16.0 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 A.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 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稳步上升 C.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24.2016 年 6 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同年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优 先”的原则,并在随后几年中陆续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 国际组织或协定。这表明( ) A.世界民族分离主义逐渐兴起 B.英美关系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 C.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走向终结 D.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遭到挑战 二、非选择题(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 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 《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 “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 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 《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 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 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 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 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 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 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文化的自我保持是文化生存的必要条件。这种自我保持不可能在封闭的、非生命 的方式中完成,而只有通过与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环境进行新陈代谢,达到必 要的文化补偿点,才能得以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是文化是在生命运动中不断通过自调节和 被调节,完善发展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文化流行的勃勃生机,开创文化的新生面。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指出其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 只需明确写出一种看法,阐释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请考生从 27.28 两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方的方框涂黑。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驿站,是古代的中转接待场所。传递官方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以及往来路过 的官员,凭有效函件可享受食宿、换马的服务。功能类似今天的邮局、招待所、兵站。明朝 嘉靖年间,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车马随从成群结队,驿站苦不堪 言。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以维系,甚至逐渐荒废。对此,海瑞建议以节约开 支为核心进行驿站改革。然而,因为冲击了官僚集团“公物私用”的便利,而被长期束之高 阁。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在海瑞建议的基础上,对驿站体系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改革。他 首先从限制特权入手,下令禁止非公滥用,禁止加派人手,禁止多吃多占,禁止摊派私费等。 驿站的额外负担大幅减轻,送信效率显著提高,经费开支压缩了 1/3,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 “清驿递以恤民劳”“小民欢呼歌诵”。遗憾的是,张居正改革只推行了 10 年,便在他去世 后被废止。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累民贫民”,呼吁“宽驿站之禁”,解除了驿站禁令。 ——摘编自唐博《明末驿站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进行驿站改革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驿站改革失败的原因。(6 分) 2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苏联仍然生活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从长远来说,与资本主义持久和平 共处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争。由此产生的战争有两类: 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他们对社会主义世界进行干涉而发动的战争。妄图逃避资本 主义内部矛盾的精明的资本家们,倾向于后一类战争。 苏联及其在国外的朋友,都必须致力于加深和利用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如 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地步,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必 须把这场战争转变为革命起义。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狂热的支持他的国家,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 的权威。 我们必须努力教育我们的群众去了解俄国形势的真相。……不能仅由报纸来做这件事, 这主要应由政府来干。……我们同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微乎其微的。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 持。……许多外国人民,至少是欧洲各国人民,他们正在寻求指导。如果我们不给予指导, 俄国人肯定会给的。……归根到底,我们在处理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落在我 们头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我们让自己变得同我们所要对付的人一样。 ——摘自 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关于美苏关系的主要观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乔治•凯南的观点。(7 分)龙泉中学、宜昌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 9 月联合考试 历史答案 1-5:DDCBD 6-10:CDDAC 11-15:DDDAB 16-20:BCBDA 21-24:BCAD 25.(25 分) (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重视“例”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每点 2 分,共 6 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 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每点 3 分,共 9 分) (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 中坚持程序公正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 用。(言之有理即可,每点 3 分,共 6 分) 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每点 2 分,共 4 分) 26.(12 分) 看法 1: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新陈代谢实现自我保持的。 阐释:文艺复兴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对天主教神学束缚不满而掀起的 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运动;罗马教会的压迫剥削日益激化西欧的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 发展,从而导致了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倡导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出现;启蒙运动是发展 壮大的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不满,以理性为武器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综上所述,三者从人性自由到宗教信仰自由再到人权自由,但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 义的精神,因此,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变迁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陈代谢中实现自我 保持的。 看法 2:文化的自我更新要不断地取长补短。 阐释:儒家思想在西汉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等,构建新的儒学体系,终成正统思 想;从魏晋到隋唐,儒释道合流,中华文化又赢得旺盛的生命机制;宋元明清,佛道思辨触 入儒学体系,理学应运而兴。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主张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托古改制”,把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而新文化 运动大胆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逐渐 深入人心。由此可见,文化的更新需要不断地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史实运用部 分,阅卷时只须三个基本史实即可赋分) 27.(15 分) (1)背景:吏治腐败,驿站接待开支骤增;驿站管理不善,加剧地方财政困难;边境战事频 繁,财政负担沉重。(9 分) (2)失败原因: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张居正去世,改革失去支持。 (6 分) 28.(15 分) (1)观点:美苏无法和平相处;美苏存在战争危险;苏联扩大影响必然影响美国霸权;美苏 战争对美国无害;美苏存在根本利益之争(争夺欧洲势力范围)。(任答四点 8 分) (2)评价:客观上指出二战后两国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及国家利益的冲 突;但是夸大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夸大了战争危险,直接导致冷战局势,不利于二战后 国家关系的发展。(7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