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贵州铜仁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铜仁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 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作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作答第Ⅱ卷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 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 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 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 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2.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 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 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D.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 相关记载 高祖 时 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 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 的孔子。 文帝 时 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 侯的实力。 景帝 时 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C. 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西汉对于官僚权利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 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 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 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 B.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官僚约束较为有效 5.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 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6.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 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自耕农式经营 B. 雇工式经营 C. 田庄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7.下表是宋代张方平在《论国计事》中对景德和庆历年间商税、酒税和盐税征收 的记载。据表可知,当时 项目 景德年间(万贯)庆历年间(万贯) 商税 450 1975 酒税 428 1710 盐税 355 715总计 1233 4400 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朝廷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C.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商税成为主要财源 8.明代末年,都城北京出现了水工、棚匠、厨工等“十作”“三十六行”,南方苏 州有了供人洗澡的“香水行”,杭州则开设了许多家茶馆,北方开封还有专为丧仪 服务的冥衣铺,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说明当时 A.社会逐利观念盛行 B.城市经济功能充满活力 C.南北商业发展趋向平衡 D.雇佣关系已经普及 9.2018 年 7 月至 9 月,国家文物局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此项调查工作选址时, 史学家依据 1922 年出版的《庄河县志》记载:“我靖远(经远)舰被日军击沉于 虾老石之东。民国六七年间,士人发起拆舰事业,殉舰海侯林公大显灵异,人莫 敢动”。又参照了民间记忆:“海战发生第二天黑岛人在老人石海域(庄河) 救了十六名经远舰上的官兵”等说法。此项工作主要说明 A.民间记忆具有很高真实性 B.考古工作应基于历史研究 C.考古具有印证史料真实的功效 D.历史材料的呈现具有多样性 10.下表为中国近代霍夫曼比例表(单位:万元)。对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状况解 读正确的是 工业状况 年份 消费品 工业 生产资料 工业 霍夫曼 比例 1911— 1913 15084 13848 1.09/1 1920 33545 22939 1.46/1 1933 103651. 5 38926.2 2.66/1 (注:霍夫曼比例即轻重工业比) A.日益萎缩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较快发展 D.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11.下表为《中国近代岁入统计比较》(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 年代 地丁杂税 盐课 关税 1849 年 77.2% 11.7% 11.1% 1885 年 0% 9.6% 18.5% 1892 年 39.5% 8.8% 20.9% 1897 年 28.2% 15.3% 24.7% 这表明( ) A.小农经济商品化程度较高 B.中国出口商品种类扩大 C. 清朝借外债以缓解危机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12.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 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 年,上海军政府命令 “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C. 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D. 时局变革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3. 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 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4.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 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 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经济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B. 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C. 加快了国民经济 发展 D. 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15.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 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 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16.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我国社会上广泛流行着一段谚语:“十亿人民九亿商, 还有一亿跑学帮”,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 是明显背离实际的夸张之词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建设 C. 政府政策唤醒了民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梦想 D. “左”倾思想在中国社会仍占主导地位 17.柏拉图在谈到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 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 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雅典没有以法律来约束公民 C.雅典民主政治的极端不公正 D.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体制危机 18.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 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 出罗马法 A.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19.1937 年罗斯福试图通过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 最高法院以便施政。“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 始支持新政措施,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存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的C.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 D.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20.“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 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21.1965 年,苏联颁布了《集体农庄市场示范条例》,规定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个 人都可以在集体农庄市场上自由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其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 国家不加干涉。为了发展农庄市场,国家拨款在城市兴建库房、提供冷藏设备等。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重视农庄和农民的积极性 B.农业集体化弊端已经消除 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22.《三等车箱》是 1862 年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画家杜米埃的作品。作 品描绘了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 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都各有生活的苦衷。 该作品 A.抨击了法国的政治制度 B.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绝望 C.是反传统反理性绘画风格 D.抒发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23.1950 年 1 月 4 日,杜鲁门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督促国会通过“技术援助和资 本投资的立法”,他说,“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 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 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抗日益激烈 B.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美国冷战的中心开始转移 D.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来为政治和战略目标服务 24.目前,区域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 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 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这反映出自由贸易区 A.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 B.成为区域集团的主流 C.是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 D.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52 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9 题为选考题,考生从 3 个题中任选 1 题作 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 2 风俗载: 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 2 载: 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 乾隆《震泽县志》卷 25 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 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 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 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 16 世纪相比,18 世纪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 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 18 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 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 18 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 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 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 “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并作 简要评价。(1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 16-18 世纪欧 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12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 关联。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 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 目录 第三部分 理性的时代 普鲁士王位上的哲人 到美洲去! 自由、平等、博爱 拿破伦统治下的欧洲 工业革命 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 美洲属于美洲人 用德意志的品质让世界健康 二十世纪的“灾难之母”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 阐释准确全面。)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 1956 年改革以后,在近 30 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 改革意见。1982 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 定于 1985 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 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 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 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 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 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 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 分) 28.【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 年 8 月 21 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 政策,但不承担直接参战的义务。中国则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 依约,苏联同样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41 年 4 月 13 日苏联与日本签 订《苏日中立条约》,在这以后,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从 1945 年 2 月起,苏联秘密从欧洲战场抽调大量军队,增兵远东。同时,苏军储备作战物资,改善交通,准备与日本一战。4 月,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概括 1937—1945 年苏联对日政策的演变,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 主要因素。(9 分) 29.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张公权(1889 年—1979 年),江苏嘉定人,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1903 年入上海江南制造局方言馆习法文,1906 年赴日学习金融,回国后在上海发 起组织立宪团体国民协会及民主党。经梁启超推荐,张公权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 行副经理。1916 年,他主导了对国务总理段祺瑞的银行停兑令的抵制,维护中国 银行业的信用,使中国金融组织免受外资银行控制,也使北洋政府镇压民主革命 的筹饷阴谋破产。翌年,任中国银行总行副总裁,修订了《中国银行则例》,明确 两点:第一,各地分行发行钞票应维持相当的独立;第二,国家统一难望一时步 入正轨,中行业务对象应由政府转移于工商业,尽量为商人和工业服务。久乱思 治,他拒绝为军阀混战的各派系贷款,而对南方的国民党抱有好感。1926 年,中 国银行的南方分行先后几次汇款,作为北伐军兑换之用。1930 年,他创办了《中 行月刊》,并发表文章强调办银行的经验主要在于“信用”和“服务”。1935 年, 受蒋介石、宋子文的排挤,被迫离开中国银行,后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期间 他积极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在 1937 年至 1942 年,他领导完成新建铁路达 1000 英里。抗战胜利后,虽历任中央银行总裁等职,但终于 1948 年 5 月辞职。 ——摘编自傅国涌《民国商人:1912—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公权的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公权进行简要评价。(6 分)铜仁一中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C C B D C D A B B C D C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B B C C D A D B A A D D 25.(25 分)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发展及 其人口的增长;社会上工商皆本、趋利经商风气的滋长等。(6 分,其 它言之有理的表述亦可) 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 和传统观念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但也导致了 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重利轻义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 败。(7 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述亦可) (2)相同之处:由尚俭到奢靡。(2 分) 主要不同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而欧洲则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4 分) 原因:中国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等影响;欧洲则是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 想盛行以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等影响。(6 分) 26.(12 分) 参考示例 1 趋势:人们思想不断解放。(2 分) 阐释:14—16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欧洲兴起了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文化巨匠和宗教改革家要求将“人”从神的光芒笼罩下解放出来,追求“人性”的人文主义阶段。文艺复兴催生了近代 自然科学,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奠定基础。17—18 世纪,随着资本 主义发展,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思想家,反对 封建专制,贵族特权和教会权威,提出了“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 “社会契约”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近代科技发展如新天 文学说、牛顿力学体系、进化论等,冲击着封建教会统治,极大推动 了人们思想解放。(10 分) 参考示例 2 趋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2 分) 阐释: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 15—18 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18 世 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法、德、 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礼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 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半殖 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 场体系初步形成。19 世纪 70 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 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20 世纪初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10 分) 参考示例 3 趋势: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2 分) 阐释: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弊端也 在日益暴露。空想社会主义产生,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工人运动 使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1848 年, 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此,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的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917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诞生了,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10分) 27.(15 分)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 力劳动者适当倾斜。(8 分)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 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7 分) 28.(15 分) (1)背景:日本在亚洲战场日益陷于困境;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对德战争已得获 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6 分) (2)演变:由援华制日到对日中立再到对日作战。(6 分) 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3 分) 29.(15 分) (1)主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国的金融业要独立发展(独立于外国,独 立于政府);办银行要注重信用和服务。(每点 2 分,言之成理,任意 两点给 4 分) 背景: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民主革命不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 思想广泛传播(任意 3 点给 5 分) (2)评价:推动民主革命;有利于中国金融业(银行业)的发展;推动民族工商 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近代化;有利于抗战胜利。 (每点 2 分,任意 3 点给 6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