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结构【含答案】.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结构【含答案】.doc

ID:228831

大小:28.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房四宝 (1)“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 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南宋初年,陆游甚至把 “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 依。”“文房四士”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 今仍享盛名。 (2)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创制的。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 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 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文帝时的 产物。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 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 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 毫齐整;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产地,唐宋时 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 无”。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3)墨的出现很早,《述古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 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 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砚石,压在墨颗粒上加 水磨细。后代的墨确是提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 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熏加黄明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 北朝时河北易州墨就很有名,又以奚氏出品为最佳,五代时易州墨工 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 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 (4)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麻 制的纸。东汉蔡伦采用多种材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 都大为提高。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 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的宣纸,江西临川出 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 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楮、桑、 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 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墨水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 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 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 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5)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 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 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 扪之若婴儿之肤。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 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歙砚的特 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 不退锋。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 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 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取河泥,反复淘洗,过滤,烧制成砚。” (6)文房四宝不仅有使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 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品。 下列对文本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A. 总—分—总 B. 总—分 C. 递进式 D. 并列式 正确答案: A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说明结构包括总分式(总分、分总、 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 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 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 对照式:从相反、相差、相关的几个方面对事物、事理展开说明,形 成事物对照、场景对照等。 回答此类题需要分析各段落(层次)的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关系的方 法有: (1)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分析。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常见关键词包 括:关联词、次序词等。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关键句常出现在段首、 段尾、过渡句(段)等。 (2)结合说明内容分析。概括段落(层次)的说明内容,明确各段 落(层次)的关系。 本题可结合方法(2)进行分析。文章第(1)段写到:“文房四士” 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接着在 (2)—(5)段,分别对文房四宝进行说明,接着在第(6)段对文 房四宝的价值进行总结。故全文来看,是呈总分总的关系。因此本题 答案选 A。B、C、D 选项错误。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1)2009 年,中国以 1300 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 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 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2)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 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 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 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 5 万公里,相当于美国 的近 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 8.4 万公里,只相 当于美国的 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3)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 50%,如果中国的 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 2020 年预计中国将有 6.9 亿辆汽车。 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 2 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 13.8 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 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 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 70%的电能 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 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4)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 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 6.9 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 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5)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 “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关于选文的说明结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A. 文章(1)-(4)段属于总分式的说明结构。先总体概括中国不能像 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的结果,再分析原因。 B. 文章(2)-(3)段属于层进式的说明结构。第(2)(3)段通过先 写土地制约,再写能源制约,说明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 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C. 文章(2)-(4)段属于递进式的说明结构。这三段分别从土地制约,能源制约,环境制约三个方面分别说明了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 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D. 文章(2)-(4)段属于并列式的说明结构。这三段分别从土地制约, 能源制约,环境制约三个方面分别说明了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 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正确答案: D 柳和折柳赠别 (1)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 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 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 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新 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 为曲名,比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 “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 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柳条随风飘 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 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 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 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 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 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3)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 对于柳的崇拜。 (4)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 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 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 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 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 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5)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 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 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 插一枝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 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 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 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 从说明结构角度分析,第(4)(5)两段为什么不能调换? 正确答案: 1.第(5)段写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有顽强的再生力这一特点, 很好地解释了第(4)段的中国古代神话,棺材上的装饰以及灵车都 与“柳”密切相关的原因。说明时层层深入,属于递进式的说明结构,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不能调换。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说明结构包括总分式(总分、分总、 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 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 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 对照式:从相反、相差、相关的几个方面对事物、事理展开说明,形 成事物对照、场景对照等。 回答此类题需要分析各段落(层次)的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关系的方 法有: (1)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分析。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常见关键词包 括:关联词、次序词等。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关键句常出现在段首、 段尾、过渡句(段)等。(2)结合说明内容分析。概括段落(层次)的说明内容,明确各段 落(层次)的关系。 回答本题可运用方法(2)。第(4)段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把 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 以称作“柳”,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的现象。第(5) 写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有顽强的再生力这一特点,进而对第(4) 段中古代人为何认为柳是一种象征物的现象进行了解释。故第(4) 段和第(5)段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属于递进式的说明结构,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不能调换。 竹子的“私密生活” …… (5)不过,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本科的小麦、玉米也都有类 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 长高 2 米左右呢?2012 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 其中的重要秘密——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生长的 速度也快。这意味着竹子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 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 着大量的糖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 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 …… 文章第(5)段属于什么说明结构?为什么? 正确答案: 1.递进式。首先指出竹子生长迅速的特点,继而分析其原因,属于层 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因此属于递进式的说明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说明结构包括总分式(总分、分总、 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 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 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 对照式:从相反、相差、相关的几个方面对事物、事理展开说明,形 成事物对照、场景对照等。 回答此类题需要分析各段落(层次)的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关系的方 法有: (1)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分析。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常见关键词包 括:关联词、次序词等。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关键句常出现在段首、 段尾、过渡句(段)等。 (2)结合说明内容分析。概括段落(层次)的说明内容,明确各段 落(层次)的关系。 本题可结合方法(2)进行分析。第(5)段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那 么为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长高 2 米左右 呢?”借助这一问题来说明竹子生长迅速这一特点。继而分析其中的秘密:一是“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生长的速度也 快”;二是“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着大量的糖 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由指出现象到分析原因,属于层层深 入的逻辑关系,故可判定,文章第(5)段属于递进式的说明结构。 西塘古镇 (1)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 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 重镇。 (2)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 1 平方千米的古镇内, 就有 9 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 8 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 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3)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 特色。 (4)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 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 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5)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 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两侧均有桥联,东 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 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6)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 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 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7)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 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 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沿“一线天”的空间布局, 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8)“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 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 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 具代表性。 (9)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 1 米,弄 口最窄处仅 0.8 米。全长 68 米,上面用 166 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 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10)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 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 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 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 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 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文章(3)-(9)段属于什么结构?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总分式,先总说西塘的道路交通,然后再细化到具体的桥、廊棚、 街道等。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说明结构包括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 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 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 对照式:从相反、相差、相关的几个方面对事物、事理展开说明,形 成事物对照、场景对照等。 回答此类题需要分析各段落(层次)的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关系的方 法有: (1)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分析。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常见关键词包 括:关联词、次序词等。能够表明说明结构的关键句常出现在段首、 段尾、过渡句(段)等。 (2)结合说明内容分析。概括段落(层次)的说明内容,明确各段 落(层次)的关系。本题可结合方法(2)进行分析。文章第(3)段写:“西塘的道路交 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属于总起部 分,继而在(4)-(5)段对西塘的桥进行说明,第(6)段对西塘的 廊棚进行说明,第(7)-(9)主要对西塘的街道进行说明,属于分 写部分。因此可判断文章(3)-(9)段属于总分式的说明结构。

资料: 215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