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六中2019-2020高二数学(理)上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黑龙江哈六中2019-2020高二数学(理)上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理科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 1.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实轴长为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B. 或 C. D. 或 2.给出以下几个结论: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3)若 , 是两个平面, , 是两条直线,且 , , , ,则 ; (4)若 , 是两个平面, , 是两条直线, ,则 (5)若 , 是两个平面, , 是两条直线, ,则 其中错误结论的个数为( ) A.2 B.3 C.4 D. 5 3.已知一个三棱锥的高为 ,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 置的直观图是一个直角边长为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右图所示),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4.长方体 平面 与长方体的各个 面所形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中不正确的有( ) 2 2y x= ± 4 2 2 14 2 x y− = 2 2 14 2 x y− = 2 2 14 8 y x− = 2 2 116 8 x y− = 2 2 116 8 x y− = 2 2 116 32 y x− = α β m n m α⊂ n β⊂ / /m β / /n α α β∥ α β m n , ,m m nα β α β⊥ ∩ = ⊥ n β⊥ α β m n , , / / ,n m m nα β α β α⊥ ∩ = ⊥ m β⊥ 3 1 2 2 2 1 3 6 2 1, 3,ABCD A B C D BC BB′ ′ ′ ′ ′− = =, AB C D′ ′A. B. C. D. 5.如图,网格纸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在其上用粗实线和粗虚线画出了某几何 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6.过椭圆 的左焦点 做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 , 为其右焦点,若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7. 正 三 棱 锥 , 侧 棱 , 棱 , 分 别 是 的中点,则 与 成角为( ) A. B. C. D. 8.如图,在正四棱锥 中, ,则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9.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系统地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书 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 3 π 4 π 6 π 2 π 1 7π 9π 11π 13π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1F x P 2F 1 2 30F F P∠ =  2 2 1 3 1 2 3 3 A BCD− 2 3AB = 2CD = ,E F ,AB CD EF BC 60 90 30 45 P ABCD− 60APC °∠ = A PB C− − 1 7 1 7 − 1 2 1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如图为一个阳马与一个鳖臑的组合体,已知 平面 ,四边形 为正方形, , ,若鳖臑 的体积为 1,则阳 马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等于(  ) A. B. C. D. 10.在四面体 中, 底面 , , 为 的重心, 为线段 的一点,且 平面 ,则线段 的长度是( ) A. B. C. D. 11.如图,在正方体 中, 是棱 上的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任意动点 在平面 内不存在与平面 平行的直线 B.对任意动点 在平面 内存在与平面 垂直的直线 C.当点 从 运动到 的过程中,点 到平面 的距离逐渐变大 D.当点 从 运动到 的过程中,二面角 的大小不变 12. 已 知 椭 圆 C 的 焦 点 为 , 过 的 直 线 与 C 交 于 A , B 两 点 . 若 , ,则 C 的方程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 20 分) 13.双曲线 上的一点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 1,那么点 到另一个焦 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 14. 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 ___________ 1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1,高为 ,点 是底面圆周上一点,若一动点从点 出发,绕 圆锥侧面一圈之后回到点 ,则绕行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 PA ⊥ ABCE ABCD 2AD = 1ED = P ADE− P ABCD− 17π 18π 19π 20π -A BCD AD ⊥ ABC 5, 8, 6AB AC BC AD= = = = G ABC∆ F AD / /FG BCD FG 3 2 2 5 2 3 4 1 1 1 1ABCD A B C D− F 1 1A D ,F 1 1ADD A CBF ,F ABCD CBF F 1A 1D D CBF F 1A 1D F BC A− − 1 21,0 ,0F F−( ) , ( 1 ) 2F 2 22AF F B=│ │ │ │ 1AB BF=│ ││ │ 2 2 14 3 x y+ = 2 2 15 4 x y+ = 2 2 12 x y+ = 2 2 13 2 x y+ = 2 24 64 0x y− + = P P 2 2 P P P16. 对于四面体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 ,则 ; ②若 ,则点 在平面 内的射影为 的重心; ③若 , ,则 ; ④若 , ,则 . ⑤若 ,则点 在平面 内的射影为 的外心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 70 分) 17.(共 10 分)如图,在正方体 中, 为 的中点. (1)求证: 平面 ; (2)求证:平面 平面 18.(共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是菱形, ,侧面 为 正 三 角 形 , 且 平 面 平 面 . (1)求证: . (2)若 为 中点,试在 上找一点 ,使平面 平面 . A BCD− AB AC= BD CD= BC AD⊥ , ,AB AC AB AD AC AD⊥ ⊥ ⊥ A BCD BCD∆ AB AC⊥ BD CD⊥ BC AD⊥ AB CD⊥ BD AC⊥ BC AD⊥ AB AC AD= = A BCD BCD∆ 1 1 1 1ABCD-A B C D O AC 1OC // 1 1AB D 1 1A D C ⊥ 1 1AB D P ABCD− ABCD 60DAB∠ = ° PAD PAD ⊥ ABCD AD PB⊥ E BC PC F DEF ⊥ ABCD19. (共 12 分)如图,在正方体 中, 分别是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棱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 平面 ?请证明你的结 论。 1 1 1 1ABCD A B C D− , ,E F G 1, ,AB CC AD 1B E BG CD T / /AT 1B EF20.(共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菱形, ,点 为 的中点, 且 . (1)求证: 平面 ; (2)若 ,求平面 与平面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 值; (3)在第(2)问的前提下,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 弦值. 21.(共 12 分)设抛物线 的焦点为 (1)过 且斜率为 的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 , 两点, .求 的方程; (2)若斜率为 的直线 与抛物线 的交点为 ,与 轴的交点为 .若 ,求线段 的长度. P ABCD− ABCD 60BAD °∠ = O AD 90APD °∠ = AD PB= OB ⊥ PAD AD PB⊥ PBC PAD AP PBC 2: 4Q y x= F F ( 0)k k > l Q A B | | 8AB = l 3 2 m 2: 4Q y x= ,C D x P 3CP PD=  CD22. (共 12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动点 与两定点 连线的斜率之 积为 ,记点 的轨迹为曲线 (1)求曲线 的方程; (2)若过点 的直线 与曲线 交于 两点,曲线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 于 两点,点 在第一象限, 轴,垂足为 ,连结 并延长交 于点 . 证明: 是直角三角形. xOy P ( 2,0), (2,0)A B− 1 2 − P C C ( 1,0)− l C ,M N C E OMEN l C ,P Q P PE x⊥ E QE C G PQG高二理科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B B C D A B A B D D 二.填空题 13. 17 14.3 15. 16. ①④⑤ 17. (Ⅰ) 令 ,连接 , 则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又 是 的中点 ,则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所以 平面 ; (2)证明 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18.(1)证明:取 的中点 ,连接 , .在底面菱形 中, , ,则 平面 , (2) 为 的中点,连接 交 于点 . , , 为 的中点, 则 .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则 平面 , 平面 平面 .设正方体棱长为 则 , , , , , , , 19.(1)设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为 , 3 3 1 1 1 1 1B D AC O∩ = 1O A 1 1 1 1 1 1 1 1/ / , , / / , ,A A B B A A B B C C B B C C B B= = 1 1 1 1/ / , ,A A C C A A C C∴ = 1 1A ACC ∴ 1 1 1 1/ / ,AC AC AC AC= 1O O点 , 分别 1 1AC AC, 1 1 1 1/ / ,AO O C AO O C∴ = 1 1O AOC 1 1/ /AO OC∴ 1 1 1 1 1 1,AO AB D OC AB D⊂ ⊄ 平面 平面 1OC // 1 1AB D 1A C ⊥ 1 1AB D 1A C ⊂ 1 1A D C 1 1A D C ⊥ 1 1AB D AD O , ,PO BO PA PD= PO AD∴ ⊥ ABCD 60BAD∠ = ° BO AD∴ ⊥ AD ⊥ PBO AD PB∴ ⊥ F PC CO DE G / /OD CE OD CE= G∴ OC / /FG PO  PAD ⊥ ABCD PO AD⊥ PO∴ ⊥ ABCD FG ⊥ ABCD ∴ DEF ⊥ ABCD 2a ( )2 ,2 ,0B a a ( )1 2 ,2 ,2B a a a ( )2 , ,0E a a ( ),0,0G a ( )0,2 ,0C a ( )0,0,0D ( )0,2 ,F a a ( )2 ,0,0A a 1B E BG θ ( )1 0, , 2B E a a= − −  ( ), 2 ,0BG a a= − −,即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假设在棱 上存在点 , ,使得 平面 则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 ,令 ,则 , ,解得: 棱 上存在点 ,满足 ,使得 平面 20.(1)证明:连结 OP,BD,因为底面 ABCD 为菱形, , 故 ,又 O 为 AD 的中点,故 . 在 中, ,O 为 AD 的中点,所以 . 设 ,则 , , 因为 , 所以 .(也可通过 来证明 ), 又因为 , 平面 PAD, 平面 PAD, 所以 平面 PAD; (2)因为 , , , 平面 POB, 平面 POB, 所以 平面 POB,又 平面 POB,所以 . 由(1)得 平面 PAD,又 平面 PAD,故有 , 又由 , 所以 OA,OB,OP 所在的直线两两互相垂直. 故以 O 为坐标原点,以 OA,OB,OP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如图建系. 设 ,则 , , , . 21 1 2 2cos 55 5 B E BG a a aB E BG θ ⋅ ∴ = = = ⋅     1B E BG 2 5 CD ( )0, ,0T t [ ]0,2t a∈ / /AT 1B EF ( )1 0, , 2B E a a= − − ( )2 , ,EF a a a= − ( )2 , ,0AT a t= − 1B EF ( ), ,n x y z= 1 2 0 2 0 B E n ay az EF n ax ay az  ⋅ = − − =∴ ⋅ = − + + =     1z = 2y = − 1 2x = − 1 , 2,12n  ∴ = − −    2 0AT n a t∴ ⋅ = − =  2 at = 1 4DT DC∴ = ∴ CD T 1 4DT DC= / /AT 1B EF 60BAD °∠ = AD AB BD= = OB AD⊥ APD△ 90APD °∠ = 1 2PO AD AO= = 2AD PB a= = 3OB a= PO OA a= = 2 2 2 2 2 23 4PO OB a a a PB+ = + = = OB OP⊥ POB AOB∆ ≅ ∆ OB OP⊥ OP AD O= OP ⊂ AD ⊂ OB ⊥ AD PB⊥ AD OB⊥ OB PB B= PB ⊂ PB ⊂ AD ⊥ PO ⊂ PO AD⊥ OB ⊥ OP ⊂ OP OB⊥ AD OB⊥ 2AD = ( )1,0,0A ( )1,0,0D − ( )0, 3,0B ( )0,0,1P所以 , , , 由(1)知 平面 PAD, 故可以取与 平行的向量 作为平面 PAD 的法向量.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则 , 令 ,所以 . 设平面 PBC 与平面 PAD 所成二面角为 θ,则 , (3)所以直线 平面 PBC 所成线面角的正弦值为 . 21.(1)设 A(x1,y1),B(x2,y2). 由 得 . , 故 . 所以 . 由题设知 ,解得 ,k=–1(舍去),k=1.因此 l 的方程为 y=x–1. (2) ,得 ,则 , , 则 22. 解:(Ⅰ)设 P(x,y),有 · =- ( )0, 3, 1PB = − ( )2,0,0BC AD= = −  ( )0, 3,0OB = OB ⊥ OB ( )0,1,0n = ( ), ,m x y z = 2 0 3 0 m BC x m PB y z  ⋅ = − = ⋅ = − =   1y = ( )0,1, 3m = 1cos cos< , | || | 2 m nm n m n θ ⋅= > = =     AP 6 4 ( ) 2 1 4 y k x y x  = −  = (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 216 16 0k∆ = + > 2 1 2 2 2 4kx x k ++ = ( ) ( ) 2 1 2 2 4 41 1 kAB AF BF x x k += + = + + + = 2 2 4 4 8k k + = 0k > 2 3 2 4 y x b y x  = +  = 23 8 8 0y y b− + = 64 96 0b∆ = − > 3 2b∴ < 1 2 8 3y y∴ + = 1 2 8 3 by y = 3AP PB=   1 23y y∴ =− 2 4 3y∴ =− 1 4y = 1 2 16 3y y∴ =− ( )2 1 2 1 2 4 13 64 16 131 4 49 3 9 9AB y y y y= + ⋅ + − = ⋅ = PAk PBk 1 2得 · =- 整理得 =1(x≠±2) ∴曲线 C 的方程为 =1(x≠±2) (II)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E( )由题意知直线 l 的斜率不为零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my- 点 M 坐标为( )、点 N 坐标为( ) 由 得:( +2) -2 my-3=0,△>0 ∴ + 则 + =- 由四边形 OMEN 为平行四边形,得到 ∴E(- )把点 E 坐标代入曲线 C 的方程得: =0,解得 ∴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但 ,所以不存在. ( 3 ) (3) 设 直 线 的 方 程 为 , 由 题 意 可 知 , 直 线 的 方 程 与 椭 圆 方 程 联立,即 或 ,点 P 在第一象限, 所以 ,因此点 的坐标为 直线 的斜率为 ,可得直线 方程: ,与椭圆方程联立, , 消 去 得 , ( * ), 设 点 ,显然 点的横坐标 和 是方程(*)的解 2 y x + 2 y x − 1 2 2 2 4 2 x y+ 2 2 4 2 x y+ 0 0x y, 2 1 1x y, 2 2x y, 2 2 1 2 4 x my x y = −  + = 2m 2y 1y 2 2 2 2 my m = + 1 2 1(x x m y+ = 2 ) 2y − 2 4 2m + OE OM ON= +   2 2 4 2 2 2 m m m − + +, 4 22 0m m+ = 2 0m = 1x = − 2x ≠ ± PQ y kx= 0k > PQ 2 22 4x y+ = 2 2 2 2 2 , , 2 1 2 4. 2 . 2 1 x y kx k x y ky k  == +⇒ + =  = + 2 2 2 , 2 1 2 . 2 1 x k ky k − = + − = + 2 2 2 2 2 2 2 2( , ), ( , ) 2 1 2 1 2 1 2 1 k kP Q k k k k − − + + + + E 2 2( ,0) 2 1k + QE 2QE kk = QE 22 2 1 k ky x k = − + 2 2 2 ,2 2 1 2 4. k ky x k x y  = − +  + = y 2 2 2 2 22 4 12 8(2 ) 02 12 1 k x kk x kk ++ − − =++ 1 1( , )G x y Q 2 2 2 1k − + 1x所以有 ,代入直线 方程中,得 ,所以点 的坐标为 , 直线 的斜率为; , 因为 所以 ,因此 是直角三角形; 2 22 1 122 2 2 12 8 2 6 42 1 22 1 ( 2) 2 1 k kkx xkk k k +−− ++⋅ = ⇒ =++ + + QE 3 1 2 2 2 ( 2) 2 1 ky k k = + + G 2 3 2 2 2 2 6 4 2( , ) ( 2) 2 1 ( 2) 2 1 k k k k k k + + + + + PG 3 3 2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2) 1( 2) 2 1 2 1 6 4 2 6 4 2( 2) ( 2) 2 1 2 1 PG k k k k kk k k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1( ) 1,PQ PGk k k k = ⋅ − = − PQ PG⊥ PQG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