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六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六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三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8 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 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 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 1、图 2 分别表示这两项研 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 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B.图 1 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图 2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D.图 2 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2、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 则( )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 质点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3、运动员在 110 米栏比赛中,主要有起跑加速、途中匀速跨栏和加速冲刺三个阶段,运 动员的脚与地面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做负功 B.加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做正功 C. 由于运动员的脚与地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所以不论加速还是匀速,地面对运动员 的摩擦力始终不对运动员做功 D. 无论加速还是匀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始终做负功 4、如图所示,处于平直轨道上的 A、B 两物体相距 s,同时同向开 始运动,A 以初速度 v1、加速度 a1 做匀加速运动,B 由静止开始以加速 度 a2 做匀加速运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假设 A 能从 B 旁边通 过且互不影响)( ) A. a1= a2,能相遇一次; B. a1< a2 ,可能相遇一次 C. a1> a2 ,能相遇两次; D. a1< a2 ,可能相遇两次 5、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模型.物块自 左侧斜面上 A 点由静止滑下,滑过下面一段平面后,最高冲至右 侧斜面上的 B 点.实验中测量出了三个角度,左、右斜面的倾 角 α 和 β 及 AB 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物块与各接触面间动 摩擦因数相同且为 μ,忽略物块在拐角处的能量损失,以下结论 正确的是 ( ) A.μ=tan θ;B.μ=tan β;C.μ=tan α;D.μ=tan α-β 2 6、如图,质量相同的两小球 a,b 分别从斜面顶端 A 和斜面中点 B 沿水平方向被抛出,恰好均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 a,b 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之比为 2:1 B.小球 a,b 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初速度之比为 2:1 C.小球 a,b 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 2:1 D.小球 a,b 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之比为 2:1 7、如图所示,圆环 A 的质量为 M,物体 B 的质量为 m,A、B 通过绳子连 接在一起,圆环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开始时,圆环与定滑轮之间的绳子处于 水平状态,长度 l=4 m,现从静止开始释放圆环,不计定滑轮质量和一切阻力, 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若圆环下降 h=3 m 时的速度 v=5 m/s,则 A 和 B 的质 量关系为( ) A.M m= B.M m= C.M m= D.M m= 8、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 周期 T,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称测量一个质量为 m 的砝码静止时读数为 N,已知 引力常量为 G ,则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该行星的半径为 B.该行星的质量为 C.该行星的密度为 D.在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9、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 OP、OQ,OP 竖直放置,小球 a、b 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水平力 F 作用于 b 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 态.现保证 b 球不动,使挡板 OP 向右缓慢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 A.弹簧变短 B.弹簧变长 C.力 F 变大 D.b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10、质量分别为 2kg 和 3kg 的物块 A、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 今对物块 A、B 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 F1、F2,且 F1=20N、 F2=10N,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16N B.若把弹簧换成轻质绳,则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 10 N C.如果只有 F1 作用,则弹簧的弹力大小变为 12N D.若 F1=10N、 F2=20N,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 11、如图甲所示,倾角为 37°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 行,将一质量 m=1 kg 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 地面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 正方向,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8 s 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 14 m B.传送带沿逆时针转动,速度大小为 4 m/s C.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75 D.0~8 s 内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126 J 12、如图所示,在倾角 θ=37°固定斜面体的底端附近固定一挡板,一质量不计的弹簧下 端固定在挡板上,弹簧自然伸长时其上端位于斜面体上的 O 点处。 质量分别为 mA=4.0 kg、mB=1.0 kg 的物块 A 和 B 用一质量不计的 细绳连接,跨过固定在斜面体顶端的光滑定滑轮,开始时物块 A 位于斜面体上的 M 处,物块 B 悬空。现将物块 A 和 B 由静止释 放,物块 A 沿斜面下滑,当物块 A 将弹簧压缩到 N 点时,物块 A、B 的速度减为零。已知 MO=1.0 m,ON=0.5 m,物块 A 与斜面体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25,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 2,sin37°= 0.6,cos37°=0.8,整个过程细绳始终没有松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2 24 NT mπ 3 4 2 316 N T mπ是( ) A.物块 A 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1.5 m/s2 B.物块 A 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1.2 m/s2 C.物块 A 位于 N 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 21J D.物块 A 位于 N 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 9J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3、(6 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 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均为 M 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 ①用米尺量出重锤 1 底端距地面的高度 H; ②在重锤 1 上加上质量为 m 的小钩码; ③左手将重锤 2 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 2,同时右手开启秒 表,在重锤 1 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 ④重复测量 3 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t.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 t 测量的______(选填“偶然”或“系 统”)误差 . (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 m 要比重锤的质量 M 小很多,主要是为了 ______. A、使 H 测得更准确 B、使重锤 1 下落的时间长一些 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 2M 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 (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具体做法是: 在重锤 1 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质量直至轻拉重锤 1 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使用橡皮泥 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 m0.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 量表示 g,得 g=___ ___. 14、(8 分)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 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 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 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个,每个质量均为 ; 实验步骤如下: (1)为了平衡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将 个 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 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 (填“匀速”、“加速”、“减速”)下滑。 (2)从小车上取 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 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由静止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间 内相对于其起始位置 的位移 ,则小车的加速度 (用 和 表达)。 (3)依次改变 的值,分别测出小车相应的加速度 ,得到 图像如图(b)所示, 已知该直线的斜率为 ,重力加速度为 ,则小车(不含钩码)的质量为 。(用 、 、 、 表达) (4)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 号)。 A. 图线不再是直线 B. 图线仍是直线,该直线仍过原点 C. 图线仍是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8 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位) 15、(12 分)如图所示,质量 m=0.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 v0=4m/s 水平向右抛出,恰好 N m N n N n− t s a = s t n a a n− k g k m g N a n− a n− a n−从 A 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 R=3.75m,B 点是圆弧轨 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 BD 平滑连接,A 与圆心 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 37°角.MN 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 MN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 是一个半径为 r=0.4 m 的光滑半圆弧轨道,C 点是半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 轨道 BD 在 D 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 求小物块经过 A 点时速度大小; (2) 求小物块经过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 C 点,求 MN 的长度 L. 16、(12 分)图中给出一段“ ”形单行盘山公路的示意图,弯道 1、弯道 2 可看作两 个不同水平面上的圆弧,圆心分别为 O1、O2,弯道中心线半径分别为 r1 =10m, r2=40m,弯道 2 比弯道 1 低 h=8m,有一直道与两弯道圆弧相切。质量 m 为 1000kg 的汽车通过弯道时做匀速 圆周运动,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车重的 1.0 倍,行驶时要求汽车不打滑,已知 重力加速度 g=10 m/s2。 (1)求汽车沿弯道 1 中心线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 (2)汽车以 进入直道,以 P=20kw 的恒定功率直线行驶了 t=10s,进入弯道 2,此时速 度恰为通过弯道 2 中心线的最大速度,求直道上除重力以外的阻力对汽车做的功; (3)汽车从弯道 1 的 A 点进入,从同一直径上的 B 点驶离,有经验的司机会利用路面宽 度,用最短时间匀速安全通过弯道,设路宽 ,求此最短时间(A、B 两点都在轨道的 中心线上,计算时视汽车为质点)( =2.2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14 分)如图,在光滑水平轨道的右方有一弹性挡板,一质量为 M=0.5 kg 的木板正 中间放有一质量为 m=2 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轨道上,木板右端距离挡板 x0=0.5 m,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0.2.现对小铁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 F,木板第一次与挡 板碰前瞬间撤去外力.若木板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10 m/s2. (1)要使小铁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求水平向右的外力 F 的最小值; (2)若水平向右的外力 F=10 N,求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经历的时间; (3)若水平向右的外力 F=10 N,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前瞬间撤去外力,铁块和木板最终 停下来时,铁块刚好没滑出木板,求木板的长度。 S 1v 1v md 10= 第 16 题图 O2 O1 r2 r1 A B弯道 1 弯道 2 直道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8 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C C A A B B BD AC AD B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3、(1)、偶然 (2)、B (3)、 14、(1)、匀速 (2)、 (3)、 (4)、 C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8 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位) 15、(12 分)解: (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v0=vAcos 37°(2 分), 得经过 A 点时的速度大小 vA=5 m/s(1 分) (2)小物块从 A 点到 B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1 2mvA2+mg(R-Rcos 37°)= 1 2mvB2(2 分) 小物块经过 B 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 mvB2 R (1 分) 解得 FN=6.2 N(1 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经过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 6.2 N(1 分). (3)小物块刚好能通过 C 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mvC′2 r (1 分) 解得 vC′=2 m/s(1 分) 从 B 点运动到 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2mgr= 1 2mvC′2- 1 2mvB2(1 分) 解得 L′=10 m(1 分). 16、(12 分)解:解析 (1)汽车沿弯道 1 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v1,有 kmg=m (2 分)得 v1=10m/s(1 分)。 (2)汽车沿弯道 2 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v2,有 kmg=m (1 分) 得 v2=20 m/s(1 分) 直道上由动能定理有 P·t+mgh+Wf= (2 分) 代入数据可得 Wf=-1.3×105 J(1 分)。 (3)由 kmg=m 得 (1 分) 可知 r 增大 v 增大,r 最大,切弧长最小,对应时间最短,所以轨迹设计应如右图所示 0 2 2 2M m m H mt + +( ) 2 2s t mg Nmk −由图可以得到 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R=12.5 m(1 分) 汽车沿着该路线行驶的最大速度 v=5 m/s 由 sinθ==0.8 可知,对应的圆心角度 2θ=106° 线路长度 s= ×2πR(1 分) 最短时间 t'≈2.1 s(1 分) 17、(14 分) (1)设木板靠最大静摩擦力即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 am,则, am= =8m/s2(1 分), 对铁块和木板组成的整体得: (1 分),得: =20N(1 分) (2)因 F< ,所以木板在静摩擦力作用下与铁块一起以加速度 a 运动(1 分).设共同加 速度为 a;a= =4m/s2(1 分) 设向右运动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经历的时间为 t,则 x0= at2(1 分) 解得 t=0.5 s(1 分); (3)设木板与挡板碰前,木板与物块的共同速度为 v1,则 v1=at,解得 v1=2 m/s(1 分), 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瞬间撤去外力,物块以速度 v1 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1, 木板与挡板碰撞后以速度 v1 向左做减速运动,木板与木块相对滑动,则木板加速度大小为 am, 设板速度减为零经过的时间为 t1,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 x1,则 μmg=ma1 v1=amt1 x1= 解得 a1=2 m/s2,t1=0.25 s,x1=0.25 m, 当板速度向左为零时,设铁块速度为 v1′,则 v1′=v1-a1t1, 设再经过时间 t2 铁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 v2,木板向右位移为 x1′,则 v2=v1′-a1t2,v2=amt2,x1′= amt, 解得 v1′=1.5 m/s,t2=0.15 s,v2=1.2 m/s,x1′=0.09 m,(1 分) 因为 x1′<x1,所以木板与铁块达到共速后,将以速度 v2 运动,再次与挡板碰撞.以后 多次重复这些过程最终木板停在挡板处(1 分). 以木板和铁块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能量守恒 μmgS= (m+M) (2 分) 设木板长为 L,解得 L=2S=2.5 m(2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