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五中2019-2020高一物理11月月考试题(PDF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太原五中2019-2020高一物理11月月考试题(PDF版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物理 第 1 页,共 4 页 高一物理 第 2 页,共 4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太原五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物 理 命题人:李波 校对人:程婷 (2019.11)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其中 1—8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 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 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 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2.物体受共点力 F1、F2、F3 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F1、F2、F3 三个力不共线,则这 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 ) A.15 N、5 N、6 N B.3 N、6 N、4 N C.1 N、2 N、10 N D.1 N、6 N、7 N 3.一轻质弹簧原长为 12 cm,在 8 N 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 4cm,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则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40 m/N B.40 N/m C.200 m/N D.200 N/m 4.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加速度 a、速度 v、位移 x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 t=0 时刻,初速度为零,则表 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 5.如图所示,OA 为一遵守胡克定律的弹性 轻绳,其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 O 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 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 A 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 A 与地面有压力作用.B 为一紧挨绳的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 距离 BO 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水平力 F 作用于 A,使之向 右作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作用于 A 的摩擦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物体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 a1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 t 到达 B 点。 这时突然将加速度反向,大小为 a2,又经过时间 2t 回到 A 点.求 a1∶a2 等于( ) A.1:1 B.4:1 C.5:4 D.4:5 7.如图所示,两个小球 a、b 质量均为 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 O 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 a 施加一个拉力 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 止状态,且 Oa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θ=30°,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为 k,则弹簧形变量不可能是( ) 퐴. 푚푔 2푘 퐵. 푚푔 푘 퐶. 2 3푚푔 3푘 퐷. 4 3푚푔 3푘 8.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 t, 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 1/4 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最接近( ) A.0.50t B.0.35t C.0.20t D.0.15 t 9.如图 13 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重力 mg 分解为 G1、G2 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重力 mg、FN、G1、G2 四个力的作用 B.物体只受到重力 mg 和斜面的支持力 FN 的作用 C.G1 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G2 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力 FN、G1、G2 三力的作用效果与力 mg、FN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10.国产歼 15 舰载战斗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 时间内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将歼 15 舰载战斗机视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 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经过图线上 M 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 20 m/s B.在 t=2.5 s 时的速率等于 20 m/s C.在 2 s~2.5 s 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 10 m D.在 2.5 s~3 s 这段时间内位移大于 10 m 11.如图所示,A 物体被绕过小滑轮 P 的细线所悬挂,B 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小滑轮 P 被一根细线系于天花板上的 O 点;O′是三根线的结点,bO′ 水平拉着 B 物体,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 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 悬挂小滑轮的细线 OP 上的张力是 20 3 N,取 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为 10 N B.A 物体的质量为 2 kg C.桌面对 B 物体的摩擦力为 10 3 N D.O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60° 高一物理 第 3 页,共 4 页 高一物理 第 4 页,共 4 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2.如图所示,斜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 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 F,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 B.b 物体一定受摩擦力 C.a、b 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 D.当逐渐增大拉力 F 时,物体 a 先开始滑动 二、实验题(本题包含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3.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 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A.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3)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 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是力 F1 与 F2 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 是力 F1 与 F2 的合力的实验值. 1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 1 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 2 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 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 端,得到指针 A、B 的示数 LA 和 LB 如表.用表中数 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重力加 速度 g=10m/s2).由表数据________(填“能”或 “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三、计算题(本题共 5 小题,15-16 题每题 6 分,17-19 题每题 8 分,共 36 分) 15.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原理如图所示,它的不计质量的细 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悬点 O,另一端悬挂着一个质量为 的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 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 ,风力越大,偏角越大。 若某时刻金属丝与竖直方向偏角 ,求此时金属球所受风 力大小。(g=10m/s2) 16.如图所示,物块 A 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 α 分 别为 30°和 60°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计算物块和 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7.我国已完成了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与陆上基地飞机着陆时可 缓慢减速平飞不同,舰载机着舰必须加速,一旦舰载机尾钩未能挂住阻拦索,必须能 快速拉升逃逸.假设“歼-15”战机着舰速度为 30 m/s,钩住阻拦索减速滑行 45 m 停 下.若没有钩住阻拦索,必须加速到 50 m/s 才能安全飞离航母,航母甲板上可用于战 机加速的长度仅有 200 m.求: (1)“歼-15”战机钩住阻拦索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滑行时间; (2)“歼-15”战机在甲板上加速飞行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少? 18.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但不能到绳的自由端去直 接测量.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相距为 L 的两根固定支柱 A、B(图中的小圆圈表示支柱的横截面)垂直于金属绳水平放置,在 A、 B 的中点用一可动支柱 C 向上推动金属绳,使绳在垂直于 A、B 的方向竖直向上发生一 个偏移量 d(d≪L),这时仪器测得金属绳对支柱 C 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 F. (1)试用 L、d、F 表示这时金属绳中的张力 FT; (2)如果偏移量 d=5mm,作用力 F=400 N, L=500mm,计算金属绳中张力的大小. 19.如图所示,在游乐场的滑冰道上有甲、乙两位同学坐在冰车上进行游戏.当甲同学从 光滑斜面冰道顶端 A 自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加速度为 5m/s2,与此同时在斜面底部 B 处 的乙同学通过冰钎作用于冰面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水平冰道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 甲同学在斜面底部速度大小不变且在水平面的运动 为匀速直线,两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则为避 免两人发生碰撞,乙同学运动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