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二)
(全卷 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 分)( A )
A.娉婷(pīng) 亵渎(dú) 强聒不舍(guō) 矫揉造作(jiǎo)
B.宽宥(yù) 发窘(jiǒng) 孜孜不倦(zī) 杳无消息(yǎo)
C.喑哑(yīn) 恪守(gè) 自惭形秽(huì) 度德量力(duó)
D.诘难(jié) 矗立(zhù) 味同嚼蜡(jiáo)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
A.宣泄 勾当 一义孤行 面面相觑
B.干系 怨怅 鸠占鹊巢 思贤如渴
C.调停 筵席 三顾茅庐 富丽堂皇
D.失礼 盘缠 不可名状 自吹自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
A.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
B.最近,阿成迷上了炒股,在同事的指点下倒也挣了不少钱,可
谓获益匪浅。
C.桂林摩崖造像雕工细腻,有岭南“小家碧玉”的地方风格,区
别于北方造像的宏大。
D.她为人冷淡,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所以常常给人
留下“自私”的印象。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C )
A.安疆村石门坎屯的莫荣桂为自己能在爱心超市务工领到工资喜
不自禁。
B.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要坚决拒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要鼓励
和表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优秀老师。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
最多的国家。
D.桂林是目前中国发现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
君”与“家君”,两者都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B.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
C.雨果和莫泊桑均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悲
惨世界》和《羊脂球》。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综合性学习
研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 6—7 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材料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
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
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材料二】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
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
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
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
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
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
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材料三】2015 年,桂林市成为广西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城市。“我们要把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工作作为垃圾管理的一场革命来
推动,通过宣传教育、试点示范、升级设备等方式,不断提高垃圾分
类正确率和分类投放正确率,把这种经验推广到全市,从而提高桂林
垃圾处理水平,让桂林城市更清洁、更美好。”一环卫处负责人说。
6.选出对上述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3 分)
A.材料一,世界早已公认了垃圾分类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能够
使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B.材料二,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
“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
C.材料三,为了更好地将桂林变成更清洁、更美好的城市,推广
垃圾管理经验必不可少。
D.三则材料虽然都讲到“垃圾分类”,但重点各不相同,如材料
一重点介绍垃圾分类的发展。
7.请为即将举办的“垃圾分类能手”活动挑选宣传标语,最符合
本次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 )(3 分)
A.践行垃圾分类,创建美好家园。
B.自觉垃圾分类,否则严惩不贷!
C.你我齐携手,保护地球。D.清洁可爱家园,装扮美丽广饶。
三、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①“中国,和西方世界所试图描绘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印度尼
西亚女孩诗法·阿德里亚娜的切身感受。诗法漫游过中国许多城市,去
年夏天,她介绍中国的短视频,引来国外网友热烈追捧。一件小事,
既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也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仍然
任重道远。
②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
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经历改革开放 40 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乏精彩
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将“展形象”作为宣传
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旨在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
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需要宣传思想战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
国声音。
③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
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需要在思想理念上拥有
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在这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
想资源。当今年夏天北半球的持续高温引发全球变暖的热议,人们可
以重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当网络世界不断爆出安全漏洞,不妨回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
霾挥之不去,“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世界想象应该激起更多共鸣。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
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且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④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
当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在中
国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 亿多人民为着美好生活而奋斗,这
正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深厚的土壤、最丰富的素材。作为中国共产党理
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
导人著作之一,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世界
对中国充满兴趣,正在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
“新的可能”。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
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故事,既能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
的中国,更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⑤全媒体时代到来,让我们有机会突破地理的阻隔、语言的障碍,向世
界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多元的中国;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让增强国际
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尽管国际舆论格局“西
强我弱”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我们在传播理念、传播技巧、话语体系、传播
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外传播综合实力不强、发声能力偏弱的问题还没
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推动对外宣传创新,着力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才能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等问
题,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⑥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见证中西文化交融;郑和下西洋,滚滚
波涛传递讲和通好、观风问俗的声音。自古以来,中国故事就不仅书
写在典籍里,更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从 1981 年中国第一
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创刊,到如今媒体纷纷“出海”,讲述原汁原味的中
国故事,中国对外传播不断开启着新的篇章。以过往为序章,以使命
唤担当,推动外宣工作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我们就能把中国故事
讲得更好,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
(《人民日报》2018 年 09 月 10 日 05 版,略有删改)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 分)( B )
A.讲好中国故事仍然任重道远。
B.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C.我们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D.中国故事就不仅书写在典籍里,更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
步里。
9.第⑥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 分)( A )
A.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首段直接点明论点,然后阐述提升中华文
化影响力的原因及途径,最后举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B.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一是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
播优秀当代文化;二是要推动对外宣传创新。
C.第②段首句加点词“软实力”的含义是与经济实力相对的(国
家)文化影响力或中华文化影响力。
D.“对外传播综合实力不强、发声能力偏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
本性改观。”一句中“偏”“根本性”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科学、
严密的特点。
四、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12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①,先主器②之,谓先主曰:“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
三往,乃见。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器:器重。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 )
A.马之千里者 B.策之不以其道 C.先主器之 D.将军宜枉
驾顾之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D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B.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C.时先主屯新野(驻扎)
D.此人可就见(就是)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由是/先主/遂诣亮
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甲】文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B.【乙】文“由是先主遂诣亮”“三往”写出了刘备礼贤下士的
品质。
C.【甲】文中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
一石”,【乙】文交代诸葛亮有超人才智的一个词是“卧龙”。
D.【甲】【乙】两文都提到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让我们明白
人才只有伯乐的帮助,才能出人头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分)
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 分)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二)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6—17 题。(6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具体从哪些角度
描写一个怎样的形象?(3 分)
①行为。“左牵黄,右擎苍”写出发时的行为,突出豪迈气质;②
服饰。“锦帽貂裘”写出华服,表现风流倜傥的模样;③气场。“千
骑卷平冈”突出出发时的壮阔场面,表现随从多,人缘好。三方面结
合,突出表现苏轼的飒爽英姿,豪迈的勇士气质。
17.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豪放”特点。
(3 分)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
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五、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0 分)
18.(1)默写(每空 1 分,共 7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①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⑤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
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
(2)课外阅读积累(每空 1 分,共 3 分)
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②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他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鲜明地
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其中,误闯白虎堂的林冲、大闹飞云浦
的武松分别是上层人物和下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代表。
六、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5 分)
1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七、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文,完成 20—24 题(共 15 分)
乐和先生
郭震海
①有一朋友,生性乐观,年过知非,依然像个孩童。说他像“孩
童”,不单指生性,貌相也甚轻,头发乌黑,面容白净,充满活力。如
他漫步街市,不谈年龄,独凭长相,别人肯定不会怀疑他是当“爷爷”
的人。乐和姓张,如这般年龄,称个“老张”也妥帖,但我们都习惯
喊他“乐和”,因为他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就如上天对他格外
眷顾,人间愁事儿全抛于别人,与他无关。
②26 岁,他军营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不管岗位好坏,地
方政府都会给予安置。和他一样退伍的军人,都忙着托关系,想往好
单位挤,他不忙不急,整天乐呵呵地等,最后被安置到市供水公司上
班。说上班其实无事,在办公室负责接电话,打水扫地,他同样很开
心。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③他天生不惧,比如别的职工见了领导,能避就避,实在避不得,
打个招呼也会结巴。他不,比如早晨上班,他两手提着四个暖壶,看
见领导,老远就喊:“首长,早上好啊!”或许他在部队喊习惯了不
觉得,别人听了都说像调侃,他不管,喊得很自然。奇怪的是领导听
了不恼,还会回一句:“早上好!”一次,单位组织集体乘车旅游。领导在车上,大家显得异常安静,气氛凝重得像结了冰。按名排座,
坐在车最后排的乐和受不了沉闷。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
“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或许车上的其他
人会想:“__________________。”乐和很自然,手握麦克风,面向
大家说:“首长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本人五音不全,但为了缓解大
家的旅途劳顿,愿意献歌几曲,来呀,掌声在哪里?欢呼声在哪里?”
有员工小声说:“这小子,领导在车上,竟敢如此放肆。”没想到,领
导带头鼓掌。乐和唱了几首歌不过瘾,就开始讲笑话,一路逗得全车
人笑得肚子疼,领导更是合不拢嘴。行程进行到后来,领导有事了就
喊:“小张,过来,给我拿住衣服。”“小张,快去给我买瓶水。”
④有人问乐和:“你真不惧领导?”他说:“惧啥?领导是人又
不是鬼。”在单位,精明的人想着法儿接近领导,目的是想求上进。乐
和不,闲了就看小人书,独自乐。有人跟他开玩笑:“你就不想当个
官?”他说:“咱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不如开心好。”
⑤谁知,最不愿当官的乐和,竟然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宣布
那天,大家吃惊,乐和自己也吃惊。有人嘟哝:“凭啥,别人干了十
年都没戏,他一个小毛孩子,来了不到半年就提拔。”
⑥后来,乐和步步青云,从副主任到科长,再到公司副经理。有
人问他:“你小子一路高升到底托了啥关系,送了多少礼?”乐和愣
了,反问:“送啥礼啊?”他确实没关系,也没送过礼。大家后来又
说,这家伙命好,上天眷顾,凡人能奈何?⑦有的人一旦为官就会感染“官气”,打官腔,走官步。乐和不,
职位越来越高,本性反倒越来越率真。比如他到下面调研,看到工人
施工,就挽起袖子干一阵子,浑身泥浆,照样开会。比如他开会从来
不用稿子,大白话,干甚,为甚,如何整,交代清楚就散会。没事了
就哼小曲儿,见到小孩子,就眉开眼笑蹲下身亲亲人家的小脸。
⑧乐和不老,越活越年轻。我们表面跟他开玩笑,暗地里都很羡
慕他。一帮子友人聚一起,常用十个字去描述他:真实、简单、随性、
快乐、洒脱。
⑨或许有人说,这十个字,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一个人一辈子
真能做到这十个字,可谓活在人间成了仙。
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乐和先生”的理解。
“乐和”是“高兴、快乐”之意。表层含义是指小说的主人公天
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大家称他“乐和先生”;深层含义是指像“乐
和先生”一样,追求那种超然物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
的生活状态。从作用方面来看,交代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揭示
了小说要表现的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人仰马翻”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
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在这里是贬义褒用,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乐和先生”乐天知足,快乐洒脱的情态。
②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
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
“惊恐”是个描写神态的形容词,原意是指惊慌、恐惧,这里准
确生动地写出了其他同车的人对“乐和先生”不同寻常举动的惊讶,
认为不可理喻。
22.阅读小说第③段,请你揣摩其他人此时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
并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说说你这样写的理由。
示例:“我看这傻蛋肯定疯了,他怎么能不请示领导就径直上去
讲话呢?唉,可别连累我们大家给领导批评呀!”
理由: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领导总是焦点人物,日常工作中没
有请示领导就贸然行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搞不好领导是要生气发怒
的,“乐和先生”却我行我素,未经批示就擅自决定,可能会连累其他
人的,所以同行的其他人就会有些害怕了。
23.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示例:“在单位,精明的人想着法儿接近领导,目的是想求上进。
乐和不,闲了就看小人书,独自乐。”该句将乐和与单位中精明的人
的对比,突出了乐和追求简单、快乐的生活状态。
2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启示?示例:我认为“乐和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非常美好的、积极
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人要想快乐,就应该以一种闲看云卷云舒、花
开花谢的心境,从容自若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当下社会,诱惑四伏更
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平淡沉稳心态,远离浮躁与自卑,探寻快乐,挖掘
快乐,收藏快乐。从从容容度过一生。
八、写作(50 分)
25.题目:追梦路上,有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
思考。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
整洁,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