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错题整理(2)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错题整理(2)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 1、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 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 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 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 A.皇帝励精图治 B.皇权相对孱弱 C.士族品行高洁 D.选官制度先进 3、唐朝前期,御史和谏官相互配合。御史侧重于对百官、士民的监督,以上临下;谏官侧重 于对君主本人言行及其决策的监督,是以下察上。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制度 A.对君主权力起限制作用 B.确保了开元盛世的善治 C.职位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D.彰显了整体性秩序价值 4、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 清朝,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5、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 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 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6、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 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这表明 宋明理学 A.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B.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D.彻底冲破了传统思想 7、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 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昕改 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异端思潮的影响 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9、春秋初年,姬姓小国滕国和任姓小国薛国同时去朝见鲁国君主。滕侯和薛侯在朝见时争地 位名次,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最终,鲁国公裁决滕国为先。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行为频繁 B.血缘亲疏与政治地位紧密联系 C.先封诸侯实力被后封者超越 D.新的政治秩序取代宗法分封制 10、汉代冀州刺史朱博在出巡地方时,遇到“吏民数百人”拦车告状。朱博派下属告诉大家说: “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二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 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这反映了 A.设立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 B.当时对地方官实行分级监察 C.监察体制的效能十分低下 D.监察体制内部存在互相制衡 11、任继愈的《中国古代商业》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 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 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 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重视商业 C.战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仍坚持“工商食官” 12、战国早期的魏国出现“西河之学”,战国中期的齐国出现稷下学宫,战国晚期的吕不韦以三 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形成 B.诸侯国的学术政策较宽松 C.诸侯国重视培养学术人才 D.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已形成 13、有学者诊断:“罗马人从来不偏离同具体案件、同具体的法律生活所保持的永恒联系;他 们不喜欢为构造而创建构造,而是一直注意着法律构造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这说明罗马 法 A.注重形式主义 B.保护私有制 C.蕴含自然法理念 D.注重实践性 14、1550—1551 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 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其意图是 A.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的支持 B.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 C.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 D.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15、“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 16—19 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 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 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 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 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一般认为,英国的启蒙文学并不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而法国启蒙文学的批判性、 哲理性则更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A.英国民众缺乏参政意识 B.英国并非启蒙运动中心 C.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更迅速 D.法国专制主义传统更浓厚 17、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 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此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 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英国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试图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通过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8.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抽印《明夷待访 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推崇黄 宗羲著作的原因是黄宗羲 A.主张工商皆本 B.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C.进行思想启蒙 D.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19.“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 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 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社会狂热追求黄金属 C.欧洲的“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刺激新航路开辟 20.在伏尔泰逝世 13 年后的 1791 年,他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六七十万 人迎送灵柩。他被法国人民爱戴的原因是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21.法国大革命爆发 3 年后——路易十六在关押期间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这才如梦初 醒般、辛酸地叹息说:“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可是,伏尔泰和卢梭早在革命爆发 十一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路易十六所叹息的是 A.是他们的思想动摇了其在法国统治的基础 B.是他们的追随者武装起来推翻了他的统 治 C.痛悔未能重用伏尔泰、卢梭等维护统治 D.幡然悔悟并自责实行专制统治是错误的 22.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 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以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由此看出卢梭 A.直接否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 C.主张取消议会取消选举 D.认为英国革命是失败的革命 23.许倬云说:“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五四运动领导者本身, 主张打倒宗教,其实是要回归中国的人文精神。由于要打倒中国的传统,并没有把中国 的人文精神转移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他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 要原因是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B.挽救民族危亡是当务之急 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 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漠 24.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 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 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 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对土地的 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顺治四年(1647 年)以前圈地数达圈地总数的 89%”,到康熙五年(1666 年),全国约圈地 167000 顷,加上各 驻防旗人所占土地,总数高达 227000 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 1/20 以上。……清初大规模 圈地导致“近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仰赖租种旗地以为生”。 ——摘编自秦维宪、萨小荣《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到了 18 世纪,圈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 1688 年的“光荣革命”改变了国家由 国王控制的局而,确立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在议会通过相应的圈地法令后进行 圈地,这便是议会的私法圈地。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 4763 件与圈地有关的 法案。 ——搞编自王田田《英国圈地运动中的法律规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所学知识,说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不同。(12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 11~20 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自宋以降已经迈入农商社会的门槛。农商社会的前身, 无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古代农业社会;农商社会的发展前景,当然应是现代 工商社会。亦即农商社会是处在古代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从商 品性农业的成长,市镇网络的形成,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以及交换 手段、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角度概括出江南农商社会的五大特征。江南农商社会 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自晚清以后发生调整和分化。历史上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 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尤以制度要素最为重要。在海外贸易的拉 动之下,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至明初已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雏形,却因明清专制集权政府闭 关锁国政策之打击而步履蹒跚,终在 18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于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之 世界演进大势。江南区域经济近千年的变迁轨迹表明,经济现代化历程是先从市场化发朝, 再发展到工业化、城市化,即由商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摘编自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宋以降(11~20 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 评价材料中关于农商社会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现象。 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故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 人体貌,“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如堂兄弟)以下,兼令析籍 贯,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同时又接受高颎的建议,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为由,推行“输籍定样”,规定“每年正月 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 册籍。至炀帝初年,裴蕴再行“貌阅”,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 配。”“又许民相纠,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服役。”据统计,文帝和炀帝时期的全国性 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 228 万余。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作用。(8 分)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有人则 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 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主观性,故选 A 项;历史 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排除 B 项;评价历史还是有 一定的标准,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反映的角度不同就 会有不同的评价,与“发现真相”无关,排除 D 项。 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东晋、南朝 却鲜有此例,根据所有知识,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而东晋、南朝总体特 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从而限制了皇权,故 选 B 项;依据所学知识,出现母后、外戚等专权的根源在于皇权的加强,权力过于集中,与 皇帝是否励精图治无关,排除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 权,但不利于国家统一,导致政局动荡,所以与士族的品行高洁无关,排除 C 项;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标准是门第,是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手段,没有体现其先 进性,排除 D 项。 3、【答案】D 【解析】“唐朝前期,御史和谏官相互配合御史侧重于对百官、士民的监督,以上临下; 谏官侧重于对君主本人言行及其决策的监督”这些都是君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能 够确保整个官僚系统有序运行,故选 D 项;“以下察上”对君主的至上权力制约有限,排除 A 项;“唐朝前期”是指从唐朝建立开始初期,“开元盛世”是玄宗时期的一段时间,两者在时间跨 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排除 B 项;“御史和谏官相互配合”没有说明其官职的大小,无法比较,排 除 C 项。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宋朝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而到清朝佃农与地主间“系平等相 称”,联系史实可知随着租佃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佃农与地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 弛,故选 B 项;材料仅涉及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无关佃农的政治权力,排除 A 项; 佃农与地主属于传统农业经济下的租佃关系,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 C 项;程朱理 学强化伦理纲常,主要在于规范君臣政治关系与家庭关系,与佃农与地主间关系无关,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村集市(草市)对城市功能的影响,故 A 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宋 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 制度提出挑战,故 B 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和疏漏,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周敦颐认为“万物”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 变化”来的,而这五种实物是由“阴阳二气”变化来的,进而推知“阴阳二气”源于“一”,据此可 知,周敦颐借用先秦时期阴阳家的五行学说和道家的“一”学说来解释世界的本源,这反映出宋 明理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选 C 项;周敦颐生活于北宋时期,是“北宋五子”之一,理学思 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在南宋,排除 A 项;宋明理学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 B 项;宋明理学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彻底冲破传统 思想,排除 D 项。7、【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提及宋明理学中压抑人性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异端思潮的影响”出 现应该是明朝以后,故 A 项错误;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应该是元朝,故 B 项错误;国家分 裂,民族融合是宋词产生的背景,不是材料中反映“吴歌”曲调变化的主因,故 C 项错误;宋代 理学兴起,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压抑了人的个性,“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正式 这种心境的反映,故 D 项正确。 9、B 10、B 11、A 12、B 13、D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西班牙王室的行为,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西班牙王室 这么做是从宗教神学上为其进行的对外殖民扩张寻求正当合理的借口,表面上是传播宗教, 实际上是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故 B 项排除,A 项正确。西班牙王室的行为不是要传播人文 主义,故排除 C 项。殖民扩张是其目的,而不可能由传播宗教来取代,传播宗教只是一种手 段,故排除 D 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A 项,虽然位于菲律宾的马 尼拉是马尼拉帆船贸易的一环,但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国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没有体现菲 律宾因此引发了“价格革命”。故 A 项错误。B 项,由材料中对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贸易交流的 描述可知,中国出口了丝绸、瓷器等产品,进口了一些经济作物,并获得了白银积累,这些 都有利于中国的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 16-19 世纪初处于明清时 期,城镇商业繁荣。故 B 项正确。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在 16-19 世纪初是西班牙等 国的殖民地,被欧洲国家殖民掠夺,这并没有促进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故 C 项错误。D 项,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而题干中时间是 16-19 世纪,此时中国是自然经济。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6、【答案】D 【解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不断完善和发展,英国民众参政是重要原因,不能说英 国民众缺乏参政意识,故 A 错误;英国的启蒙运动早于法国,法国是启蒙运动中心,但不能 说明造成两国差异的原因,故 B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比法国起步早,发 展快,故 C 错误;之所以出现法国启蒙文学的批判性和哲理性更强是因为法国的专制统治力 量强大,所以法国采取的是暴力革命,而英国则是渐进的制度变革,故 D 正确。 17、D 18、 C 19、A 20.【答案】C 【解析】A 项应该是孟德斯鸠,B 项是卢梭,C 项是伏尔泰,D 项是狄德罗。 21.【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 蒙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论” “天赋人权”等思想,为新兴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A 符 合题意;据材料“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 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的旗帜是启蒙运动,B 说法错误;C、D 违背史实。 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可知体现的是卢梭肯定人 民拥有立法权;根据材料“议员一旦选出以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可知体现的是 卢梭主张人民掌握国家主权,反对部分议员对议会的操纵,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因此 B 选 项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国情同民主政治的产物,卢梭并未直接否定英国君主立 宪制,A 选项排除;材料“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体现的是卢梭肯定的是 议会选举,C 选项排除;材料认为英国的民主政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说明英国革命是 失败的革命,D 选项排除。 23.【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指的是宗 教改革;他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指五四运动主张打倒宗教,同时又反对中国传 统文化,结果没有建立新的思想领域区支撑五四运动的现象。故选 B。 24.【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 计划之下拯救出来”及“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可以得出,康德重点强调 启蒙运动对政体变革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作为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 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从而对欧 洲政治制度变革产生了重要启蒙作用,成为政治变革的“前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5.【答案】 (1)特点:以诏令的形式进行;满足满族人的需要;圈地数量庞大。(6 分)影响:严重破坏 了农业生产;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人口的流动。(6 分) (2)原因:毛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的推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推 动。(6 分)不同:清初圈地是为了满足满洲族的需要,而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结果,清初圈地破坏了农业经济,而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 型。(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下诏”“满洲贵族”“1/20”等概括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民无 恒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18 世纪”“光荣革命”等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目的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等方面说明不同。 26.【答案】同意材料中关于江南地区自宋代以来进入农商社会的观点。(2 分)商品性农业的 成长促使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速;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一些发 达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 专业化分工、主要面向市场转变;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彩的新 经济因素出现并成长。(10 分) 27.【答案】 (1)特点:重视民间监督作用;惩罚力度不断加强;以移风易俗为推手;行政手段与经济手 段相结合。(8 分) (2)作用:减少了逃税避税现象,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 集权统治;保证了国家对农户的控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规范了户籍管理制 度,有助于抵制吏治贪污;客观上为隋末滥征徭役提供了便利,成为隋朝短命而 亡的一项重要原因。(答 4 点给 8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