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选修)(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扬州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选修)(Word版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考试卷 高 二 历 史 (选 修) 2019.12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总分为 100 分。 第Ⅰ卷(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合计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出纳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如“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 子忽为质于周”。另外,燕太子丹曾为质于赵和秦、嬴政的父亲异人曾为质于赵等。这种 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东周王室共主地位下降 B.血缘宗法体制日益衰败 C.国家正由分裂走向统一 D.诸侯国间极力谋求信任 2.《晋书》中记载,博士张楫上《古今字诂》。其《巾部》云:“纸,今帋也,其字从巾。 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糸。此形声也。后汉和帝元 兴(105)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音虽同,糸、巾为殊,不得 言古纸为今纸。”材料反映出( ) A.古纸是丝织物,蔡候纸以旧麻布为原料 B.蔡伦制成的故布帋才是最早的纸 C.蔡伦改进之前,书写材料只有素帛幡纸 D.东汉时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 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4.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 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 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阁臣权力等同于宰相 B.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 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 D.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 5.清代书法家宋曹在评论某字体时说:“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 乃楷隶之捷也。……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该字体( )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勾连不断,奔放跃动 D.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6.鸦片战争以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 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C.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2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 年) 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 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天朝观念已全被摒弃 B.发展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C.清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8.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 抗上层 ……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这场运动 ( )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B.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 C.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 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部分中国人( )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C.反对政府固守传统的做法 D.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10.20 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功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 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功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 材料表明( ) A.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形成 B.两党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 C.两党为共同利益实现联合 D.实现民权是两者共同目标 11.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指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 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 者,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 ) A.最大限度地限制资本主义 B.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C.主张中国应实行混合经济 D.注重建立公私合营企业 12.新儒家贺麟说:“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 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乃束缚个 性的传统腐化部分。”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旧道德与新文化不能兼容 B.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对儒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否定 13.“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 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 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D.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4.下表统计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国某次战役的战果。此战役 ( )3 ③经过政治教育, 红军士兵都有了阶 级觉悟,都有了分 配土地、建立政权 和武装工农等项常 识,都知道是为了 自己和工农阶级而 作战。 ④在国家、生产单位和 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 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 顾,不能只顾一头;我 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 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 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 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 祖国。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 基础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 资产阶级的联盟, 而主要是工人和农 民的联盟。 ①中国革命的社会 性质,决定了中国 革命必须分两步: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 革命,第二步是社 会主义革命。 大小战斗 1824 次 攻夺据点 293 座 毙伤日军 12645 人 毙伤伪军 5135 人 俘虏日军 281 人 俘虏伪军 1407 人 伪军反正 1845 人 日军投诚 7 人 破袭交通 铁路 948 里, 公路 3044 里 缴获 步马枪 5437 支,手枪 281 支,轻机关枪 179 挺,重机关枪 45 挺,山炮 16 门,重炮 3 门 A.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B.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5.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6.1948 年,中共中央授权《晋察冀日报》刊出了“五一口号”,共二十三条内容,其中第 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 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刊出 ( ) A.加速了对日作战的胜利 B.奠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基础 C.有利于民族平等与团结 D.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期望 17.1948 年 11 月 16 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说,“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 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是 ( ) 4 A B C D 18.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 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直到解放的一天,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 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此次会议的召开表明当时( ) A.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初步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19.1961 年 6 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 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 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 A.“一国两制”的方针开始提出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是新中国的一贯方针 D.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性 20.美国报纸《THE RECORD》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重磅新闻:“红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引起美国密切关注。以下关于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说 法正确的是( ) ①一颗原子弹爆炸标志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 ②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文革”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 2 号”5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 世纪 70 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权威评论员奥尔基・拉季阿尼的署名文章, 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 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 ) A.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它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开展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和相互裁军谈判的某一机制,…… 它选择的发展道路与合作路径体现并保障了全体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推动各领域互利合作, 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主流。它的诞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之一,下 列选项中体现其“突出”含义的是( ) A.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D.经济政治逐渐一体化关系 23.今年是澳门回归 20 周年,澳门归侨总会副监事长尤肖吾说:“20 年来澳门的经济增长 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区之一,澳门的人均 GDP 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从 1999 年 至 2018 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 502.7 亿澳门元增加到 4403 亿澳门元,增长 7.8 倍。人 均生产总值由 1.5 万美元,增至 8.3 万美元,增长 4.5 倍。”取得这些成就的最主要因素 是( ) A.“一国两制”的制度性保障 B.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 C.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 D.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 24.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 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 坦的理论( ) A.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5.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 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 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 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以下哪个作品类似( ) A.《战争与和平》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日出•印象》6 第Ⅱ卷(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合计 5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武士阶层是近代日本历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明治 维新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来材料: 材料一 曾经武士是幕府时代的统治者,立于士农工商身份阶层的顶端……在明治维新改 革中,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 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 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 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 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乃至于成为社会精英,从而 顺利实现社会转型。 ——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二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 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 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4 分) (2)材料二中武士道精神“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 “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4 分) (3)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士的地位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 分) 27.(13 分)国家结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定时期的国家结构与该时期的社会发展 密切相关。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 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 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 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 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 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 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 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 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 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7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4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国家结构发展为例,就“国家结构与社会发 展”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 字 左右) 28.(12 分)1894 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 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 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 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 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 ——摘编自马勇《觉醒》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 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 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 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1840-1949) 材料三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 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 发了。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5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4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3 分) 29.(13 分)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 共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 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 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8 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 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 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 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 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 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4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6 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3 分) 命题:邓惠 审核:蒋思敏9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参考答案 2019.12 一.选择题: 1~5 BAACD 6~10 BCABD 11~15 CCBAD 16~20 BCADB 21~25 CCADB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 26.(12 分)(1)表现:废除等级制(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两点得 4 分)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带有军国主义色彩。(2 分) 具体表现:保留天皇制度;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2 分) (3)变化:幕府时代的统治者,到倒幕运动的领导者,到明治维新后近代化的推动者。(3 分) 认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分) 27.(13 分)(1)挑战:旧国家观念;保守势力;六国残余势力;文化地域性差异。(4 分) (2) 论点 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 2 分; 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 发展; 秦 朝 郡县制 忽视了战国以来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仍存在 巨大差异的客观现实,易激化社会矛盾。 1 分;任 意 层 次 1 分; 适应了汉初的社会状况,推动社会发展和政 权巩固; 汉 初 郡国并 行制 后来,封国力量壮大,与中央矛盾尖锐,阻 碍了社会发展; 2 分; 社会的发展,国力上升,国家逐步取消郡国 并行制; 论据 汉武帝 郡县制 郡县制成为主体,为大一统局面形成奠定基 础,推动国家发展,社会繁荣。 2 分; 普通论证,结合 2 个史实论证的 1 分论证 结合 3 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 准确 2 分 28.(12 分)(1)原因:①军纪松驰,军队腐败; ②指挥系统存在问题; ③战况信息传递10 失效; ④前线将领无能; ⑤清廷决策错误。(5 分) (2)特点:①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各国加快对中国侵略步伐; 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④中国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4 分) (3)说明:①甲午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巨大; ②“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 ③(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封贡体系瓦解; 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 加深;⑤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⑥开始寻求政治变革。(任意 3 点得 3 分) 29.(13 分)(1)新态势:注重同亚非新 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日趋灵活; 外交思想日趋成熟。(任意两点得 4 分) (2)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2 分) 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任意两点得 4 分) (3)看法: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想; (3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