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A A C D C A C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B D C A B C B B C D
26.(1)首先,这种华夷观是在华夏文化长期领先于周边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一种文
化自信;其次,以文化分而非血统分的华夷观念,包含民族平等、开放、包容等观念;第三,
有利于民族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第四,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8 分)
(2)传统士大夫是在全世界谈夷;郭嵩焘则认为只能在礼乐政教所及范围之内谈这一问题,
不能把中国以外的民族都称之为夷狄。(3 分)传统士大夫认为,中国是文明中心,中国文化
最优越,其他国家或民族只能向中国学习,盲目排外;郭嵩焘则认识到西方文化有其优越性,
有益于国家富强,改善民生,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3 分)在民族或国家地位上,传统士
大夫认为,其他民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郭嵩焘则认为,中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或民族之
上。(3 分)
(3)有利于当时国人树立世界意识,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有利于国人正视西方,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推进洋务运动;有利于唤起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谋求民族自强。(6 分)
27.示例:英国:1860 年前工业生产发展迅速,1900 年前后发展放缓。(2 分)
说明: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迅速发展,“日不落帝国”日益巩固,其生产占世界的比重日益加大;1870 年前后,第
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但中心不在英国,其科技创新也非常有限,主要依靠殖民地获取利润,
由此英国发展逐渐放缓。(4 分)
德意志:1860 年后工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2 分)
说明:国家统一及代议制的确立;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积极对外殖民扩张等。(4 分)
美国:1860 年后工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2 分)
说明:美国独立,1787 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南北战争北方取得胜利后逐渐废除黑人
奴隶制,南北市场统一;工业革命的开展,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科技创新
突出,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4 分)
中国:1830 年以前中国工业生产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1830 年后发展逐渐落后。(2 分)
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断丧失;中
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并逐步沦为西方世界的商品市场与原料基地;西方迅速崛起。(4
分)
(任选其中两个国家作答即可,如只选一个国家,最多只能得 6 分)
28.(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在民间土地等交易中作为货币大量使用,使赋役折银成为明政府赋税改革的一条主线;赋役征银又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白银进一步货币化。(4 分)
(2)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帮形成、
市镇兴起;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丝绸和青花瓷大量外销;促进新型生产关系——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促进一系列制度与社会变迁;促进国家财政体系乃至国家的转型。(11 分,商
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每点 1 分,共 3 分,其余再答出四点即可,每点 2 分)
29.(1)在二战之前,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扩军霸道行为,希望他们与
苏联进行火拼;二战中,在法西斯国家反人类的暴行面前,西方国家放下矛盾,与苏联结为
同盟;二战后,由于美苏争霸、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国家与苏联再次反目成仇。
(9 分)
(2)二战前,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中,苏联与西方各国结为反法西
斯同盟;二战后,苏联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国家相抗衡。(6 分)
30.(1)日伪毒化奴化宣传手法不断翻新,宣传攻势不断强化;国民党大肆散布反共舆论,宣
传垄断力度不断加大;我党我军反敌伪顽宣传滞后于斗争形势的发展。(6 分)
(2)特点:军事色彩浓郁;科学精神鲜明;务实风格突出。(6 分)
意义:朱德宣传战思想是他在抗战斗争实践中,不断总结宣传斗争经验和规律所取得的重要
成果。它丰富了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今天军队政治工作作
战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宝贵经验。(3 分)
1.C 解析:“谥法”意在强调对已逝世人的评价,除皇帝外,贵族大臣死后也有谥号,“谥
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 C 项正确,排除 A 项。材
料与中央集权是否加强无关,从时间看,也体现不出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排除 B、D 项。
2.A 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指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政治特征,“为政以德”是指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这两者“使秦汉开始的多民族国家充满发展的活力与自我调适
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一统,以儒治国,是贯穿整个古代历史的,故 A 项正确。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 项排除;结合先秦历史看,从夏到商,再到西周,中央的权威
性是逐步增强的,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改变历
史发展进程”的说法不成立,C 项排除;材料无法说明秦汉最具活力,D 项排除。
3.B 解析:材料说石门镇人少,需要雇佣临近地方的人,也就是流动人口,如没有这样的
流动人口,雇佣劳动力问题就难以解决,手工业也就无从获得进一步发展,所以,B 项正确。
仅一个部门看不出显著,排除 A 项;材料虽说所雇佣的人属无赖或者避罪者,但没有体现雇
工制约经济发展,排除 C 项;中国至鸦片战争前,一直没有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排除 D
项。
4.A 解析:四个选项的表述都对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有作用,但只有“良知”是不够的,
关键是能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B 项排除;“气节”“声誉”大多数人都会重视,但
面对声色物欲的诱惑,往往就“失节”,毁掉声誉,C 项排除;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所倡导的,但将社会责任意识落实到一生的实践中是需要意志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D 项
排除。为官者,如何为官大多数是清楚,问题往往出在“行”上。
5.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白手起家,由贫穷到富商,首先需要有志向,其次需要克服各种
困难,脚踏实地奋斗,所以,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环境恶劣,排除 B 项;虽然王相卿是
通过随军而从商的,但材料没有体现出他经商与军方或官方的利益关联,排除 C 项;材料没
有体现王相卿为军、为国效力的内容,排除 D 项。
6.C 解析:封建社会出现过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国家分裂割据的时期,A 项排除;中央集
权即使在封建社会后期,仍有其积极作用,如清朝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治理,B 项排
除;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益于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经济
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C 项正确;与专制主义相伴而生是正确的,从这个角度讲它确实
也有消极作用,但是积极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主流,D 项排除。
7.D 解析:材料“土纸”指的是传统手工业生产,而商家日益不用,必然导致其衰落,D
项正确。材料中使用洋纸是因其“价廉”不体现崇洋,A 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中国土纸
质量和水平都高于洋纸,说明传统造纸技术并不落后,B 项错误;材料现象会导致传统手工
业的衰落,这必然使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因而客观上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C
项错误。
8.C 解析:由“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可知,该学者抨击的是“中体西用”思想。
再由“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可知,该学者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维
新派抨击洋务派符合材料要求,C 项为正确答案。A 项是该学者抨击的对象;B 项与材料无
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9.A 解析:其他国家革命对俄国革命的援助,表现为相关国家开展反帝斗争,牵制帝国主
义力量,减轻俄国革命所面临的压力,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了规模宏大的国民革命运动,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所以,A 项符合题意。
10.C 解析:《良友》封面人物虽多选择女性,但其标准是“代表着独立、自信”,实际上
是通过这样一些有代表性的女性,传播一些新理念,促进读者的思想革新,所以,C 项正确。
“记录”本身不是目的,A 项排除;解放女性、改良风俗,相对于社会启蒙,都相对片面,
B、D 两项排除。
11.B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洋务企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建国后经过三大改造被改造为国有经济,曲线 D 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即 B 项正确。自然经济
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新中国建立后逐步消亡,曲线 A 代表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在鸦
片战争后进入中国,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消亡,曲线 C 代表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兴起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破产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曲线 B 代表洋务企业。
12.A 解析:“对敌作战 12.5 万次,消灭日、伪军 171.4 万人”“建立了约 100 万平方公
里、近 1 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材料强调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为抗战作出的重要贡献。
13.C 解析:材料中的“号外”反映的是中苏结盟,“中苏结盟”使新中国冲破了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 项正确。中苏结盟时中国仍在努力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接触,并
非是为了明确与英美等国的对抗,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而不是开始确立,B 项错误;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爆发,因而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 D 项。
14.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 年宪法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
误理论观点,仍然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说明其并没有摆脱“左”倾思想的影响。
15.D 解析:我国 95%以上的社会商品价格由市场商定,这体现了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占居了
主导作用,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建立,D 项正确。材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与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关,A 项错误;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并不等于国家不能控制商品市场,B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市场秩序问题,C 项错误。
16.B 解析:本题容易错选 A 项,依据教材史实,随着罗马的扩张形成了万民法,所以,A
项不正确。万民法只是为了调整罗马公民和其他民族之间以及其他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而
被迫做出的改变,它并没有给予外邦人与罗马公民同等的法律地位,从而使他们形成一个具
有凝聚力的新整体,而且随着扩张,罗马公民内部将领权力膨胀等问题也亟待解,B 项的表
述是全面准确的。
17.D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由“雇佣机会将会增多”和“繁忙
的工匠”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殖民地为英国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即殖民扩张
有利于解决英国人口的失业问题,D 项正确。A 项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B、C 两项材
料未体现,排除。
18.C 解析:由“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即在天赋人权的基础上提倡理
性意识,故 C 项正确。早在理性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人性得以解放,A 项拔高了理性的作用;
B 项是对“要在人权和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的理解,但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理性主义和
天赋人权均是启蒙思想的主张之一,两者的角度不同,不具有可比性,D 项错误。
19.A 解析:创造需要以“继承”为前提,各国的历史不同,继承的条件当然不同,其创造
的成果由于受到“继承”的影响,必然不会相同,A 项正确。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只是
各国的历史不同,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排除 B 项;创新需要条件,但不能等待,而要积
极创造条件,排除 C 项;各国的国情不同,追求的目标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不是相
同,排除 D 项。
20.B 解析:由“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初”知,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金
融方面的表现。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各国
统一汇率及兑换机制以适应贸易不断扩大的情况。
21.C 解析:本题材料主体是说马克思对工业革命及其成果的认识,即具有“解放性”(进
步性),又具有“压迫性”(局限性或反动性),这两方面是矛盾的,也就是说他的认识是辩
证的、较为客观的,C 项正确。本题易错选 A 项,理性思维是启蒙运动时期所倡导的,指处
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
凭感觉做事情,正如材料中所提到的,启蒙运动及其实用主义产物,主要强调工业革命的进
步性,马克思的态度实际上是兼具理性与浪漫,排除 A 项;B 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体内容,
排除;虽然马克思的态度兼具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特征,但这是克服了各自认识上的片面
性,而非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排除 D 项。22.B 解析:“避免竞争性贬值”是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国际社会达成的共
识,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投票权的规定,
明显不符合民主化原则,而第三点实际上是教训,因为“规则”对美国货币发行的约束是有
限的,所以,B 项正确。基于以上分析,A、C、D 三项也就排除了。
23.B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种现象是在苏联改革的过程当中出现的,直接而言,说明斯大
林模式根深蒂固,但根深蒂固并不等于没法撼动,主要是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从而使得斯
大林模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与社会机制中得不到彻底消除,致使一有机会就出现反弹,并最
终使苏联的改革失败。
24.C 解析:漫画中美苏两国虽手握战争武器但却在用拳头在对抗,因而体现了对抗的冷战
性,C 项正确。漫画体现了美苏的拳头垂打在欧洲,A、D 两项错误;漫画体现的是对抗而不
是分享,B 项错误。
25.D 解析:由“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就要求世界政治格局建立在多极合作基础上”可
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全球性问题急需更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故 D 项正确。经
济格局和政治格局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不存在从属关系,A 项错误;材料中的结论虽与国际
政治密切相关,但并非说明历史结论偏重于政治方面,B 项错误;C 项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
不是材料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