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一)试卷(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一)试卷(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命题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 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 效,不予记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 分)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 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 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 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 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 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 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 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 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 都是秩序、权成、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 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 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 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 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 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 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乃过图书、报刊、音 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侍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 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 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 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 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 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有第二 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 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 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 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 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想的媒介。 B.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C.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 量。 D.中国笺纸作为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 人文情怀的使命。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文章联系现实,引出坚持传承难的问题开放式结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说明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D.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答案】【小题 1】D 【小题 2】B 【小题 3】D 【解析】(1)D.“与其他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使命”表述有误,原文最后段“世 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人文情怀的使命”。 (2)B.“穿插引用论证”错,文章没有采用引用论证。 (3)A.“只要……就……”错,说法绝对,第一段“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 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B.“是印刷技术使然”错,第二段“笺纸的发展史 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笺纸的出现不仅有印刷 技术的因素,也有人的审美追求因素,选项以偏概全;C.“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 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错,第四段“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因果倒置。 答案:(1)D。 (2)B。 (3)D。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 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 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 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 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 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 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 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 分) 铁厨子 徐国平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 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 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 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 到,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 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 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 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 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 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 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 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 家酒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 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 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 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 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 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 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 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 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 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 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 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 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 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 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 年第 12 期,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 文她中风偏瘫做铺垫。 B.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 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 者,发人深省。 D.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形象,如 “瞟”“撩”“扔”。 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小题 1】D 【小题 2】①聪慧善学。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土豆切得细如发丝。②刚毅正直拒绝使用 地沟油,愤然离开酒店;要求酒店必须货真价实。.③知恩图报。到养母的酒店当大厨;侍 奉中风的养母。(每点 2 分) 【小题 3】①衬托主要人物。如,养母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言辞拒绝,衬 托了铁厨子的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铁厨子在铁家酒店做主厨,去一家小酒馆,拒绝董事 长的邀请等情节发展都跟养母有关。③升华小说主题。养母终因偷用地沟油导致酒店被查封, 中风偏瘫。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解析】解析: (1)D 项,“描述性语言”“欢快、活泼、华丽”错,小说采用的是叙述性语言,文章“朴 实”而不是欢快、活泼、华丽。 (2)“铁厨子”“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 能穿针而过”,可以看出他聪慧,善于学习。“铁厨子”得知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使 用地沟油,坚决反对,无法说服养母就毅然离开;去小酒馆做厨师,他提出的条件是“货真 价实”,由此可以看出“铁厨子”刚毅正直。虽然养母对“铁厨子”刻薄寡恩,没有亲情,但“铁厨子”却在养母中风后无怨无悔地侍奉养母,可见他知恩图报。 (3)对养母的描写,集中体现在以下句中:“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 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养母气急败坏, 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养母羞愧难当, 呜呜落泪”等。根据这些语句,可从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衬托主 要人物,养母贪图小利衬托了铁厨子的性格。比如:推动情节发展,“董事长恍然大悟,出 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这一情节发展都跟养母有关。比如:升华 小说主题。养母后中风偏瘫,“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 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使小说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答案: (1)D (2)①聪慧善学。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土豆切得细如发丝。②刚毅正直拒绝使用地沟 油,愤然离开酒店;要求酒店必须货真价实。.③知恩图报。到养母的酒店当大厨;侍奉中 风的养母。(每点 2 分) (3)①衬托主要人物。如,养母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言辞拒绝,衬托了 铁厨子的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铁厨子在铁家酒店做主厨,去一家小酒馆,拒绝董事长的 邀请等情节发展都跟养母有关。③升华小说主题。养母终因偷用地沟油导致酒店被查封,中 风偏瘫。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2)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2 分) 白鹿原上寻找陈忠实“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白鹿原不仅是陈忠实代表 作《白鹿原》的名字,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1942 年,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几千年 历史文化的积 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 史资料,与乡人 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垫头物。陈忠实最担心的就是他写不出一部作品来当“枕 头”。那些年,陈忠实一直待在白鹿原上的老家。妻子在西安照顾家老小,他一人在村 里,吃饭只能靠从城里背馍,陈忠实这一生,年少时是为读书,把馍馍从乡下往城里背; 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馍从城里往乡下背。”西安陈忠实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权伦说。 1988 年 4 月 1 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的第一行字。他的整个心理状态 已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历史烟云之中了”。写 作的那几年,陈忠实身在老家的白鹿原,心在笔下的白鹿原,穿行于清末、革命、抗日、内战的不同时期。故事写到 1949 年,书中的白鹿原解放了,陈忠实自己也解放了。 《白鹿原》快写完时,妻子来给他送蒸馍和擀好的面条,送妻子出小院时,他告诉妻子 这些面和馍吃完 就写完了。妻子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不了咋办?” 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就去养鸡。” 手稿交给出版社的同时,陈忠实也复印了一份送给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十多天都 没消息,陈忠实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城。李星正买菜回来,见了陈忠实啥也不说,就说到 屋里谈。陈忠实被吓着了,从楼到五楼,一进书房,李星猛然回身,像吼秦腔般说道: “咋叫咱把事弄成了!”当时李星还有三个预言:你不用找评论家,评论家会来找你; 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你;《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这三个预言一一应验。 在《陈忠实传》作者、白鹿书院副院长邢小利看来,《白鹿原》自问世以来能历经 24 年不衰,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写的这个映西关 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 那些仁义古风是陈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千百年来积淀最 深厚的美德。这 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邢小利说。 1996 年,陈忠实在清明时写了一首关于故乡的诗:“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 闲。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从来浮尘 难化铁,十年无官还无官。”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住在省城,但很快厌倦了城市 里的喧嚣和龌龊,复归田园,乐于为乡党写对联、当执事先生。他来自乡野,魂也在乡 野。 白鹿书院是陈忠实晚年的一个心愿。2002 年,他和几位学者讨论问题时,有人提议可 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书院。2005 年,白鹿书院成立,创办当天陈忠实说:“白鹿最 终回到了白鹿原上。” 八百里秦川上,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老腔,既不是传统秦腔戏,也不同于现代摇滚,它古 朴悲壮,粗犷豪 放,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曲老腔。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陈忠实刚开始时担心自己写不出一部能当“枕头”的作品,但最终凭着文人所特有的气 性和个人才华完成了可以垫头作枕的《白鹿原》。 B.陈忠实少年读书时,从乡下背馍吃,而中年写《白鹿原》时,吃饭又是靠从城里背馍, 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 C.文艺评论家李星有关《白鹿原》的一系列言行以及三个预言的应验,从侧面衬托出该书 的非凡价值和陈忠实出类拔萃的才华。 D.在白鹿原上成功创建白鹿书院,了却了陈忠实晚年的心愿,他当天的讲话反映出一个文 人对白鹿原的挚爱之情。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文坛兴起了“文化寻根”热潮,这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和探究,他决 定也写一部寻根的著作。 B.白鹿原不仅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陈忠实的故乡,而《白鹿原》一书记载了从清末到 1949 年白鹿原地区的沉重历史烟云。 C.文中引用陈忠实的诗句,从正面展现了陈忠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突出其“来自乡 野,魂也在乡野”的恋乡情结。D.就像八百里秦川上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的老腔,陈忠实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 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 陈忠实的《白鹿原》能成功问世且获得大奖,除了其文学才华与时代机遇外,还有哪些重要 因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A 【小题 3】①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远离喧嚣,一个人待在村里,不畏煎 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②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广泛搜集,长期 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③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 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解析】(1)B.“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于文无据。写《白鹿原》时,陈忠 实吃饭靠从城里背馍主要是体现他写作时的专注与刻苦。 (2)A.“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文坛兴起了‘文化寻根’热潮,这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和探 究”错误,原文是“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 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 (3)可根据本文主要描写了陈忠实是如何写成《白鹿原》的,以及《白鹿原》问世后有什 么样的价值和影响,从而得出,一是陈忠实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一个人待 在村里,不畏煎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二是“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几千年历史文化 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 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文野史,陈忠实 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三是“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 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那些仁 义古风是陈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千百年来积淀最深厚的美德。 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 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答案: (1)B (2)A (3)①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远离喧嚣,一个人待在村里,不畏煎熬, 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②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广泛搜集,长期积累, 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③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 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 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 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 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阅读可以采用的基本方法: 1.抓事实:理清思路,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抓精神:概括传主事迹成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和精神品质; 3.抓评价: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抓手法:分析写作特色 (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领悟作 者的创作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 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 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 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 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 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 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 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 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 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 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 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 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 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 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宫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去职, 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子出官二年”。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 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两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 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候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膝中正曾经官 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②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A 【小题 3】D 【小题 4】①目,看着;更,再;卮,杯。译为: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 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 ②劲弩,手执强劲的弓箭;陈利兵,拿着锋利的兵器;谁何,稽查盘问。译为: 好的将领 手执强劲的弓箭,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 往行人。 【解析】(1)B.中正性格冷峻刻板,接连审讯一些大的案件。当时人们议论议认为他的 文章很深刻,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们因其称职而赞许他,他的两个儿子一起中了进士。 “大狱”是前句的宾语,在其后停顿,排除 AC.“二子”是后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故 选 B。 (2)A.“十八岁”错,应是二十岁。 (3)D.“刑部郎中”错,原文“元锡至刑部郎中”,担任刑部郎中的不是滕中正,而是 他的儿子滕元锡。 (4)①欢甚,非常高兴;盏,杯;恐,担心。译为: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 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有失礼的责罚。 ②目,看着;更,再;卮,杯。译为: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 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 答案: (1)B (2)A (3)D (4)①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 有失礼的责罚。 ②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 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 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 上,活译有关文字。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 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 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5.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 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C.“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D.“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小题 1】A 【小题 2】①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②农忙时节的乡村生活;③官赋已交,整年 不会有小吏催租。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答题时先仔细阅读诗歌,可以从诗歌的意象 入手来把握诗歌的内容,之后将选项带入到诗句中仔细比较。 【解答】 B.“袭”是动词,这里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故 B 错误。 C.根据题目,这应该是村中之景,而非“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故 C 错误。 D“贫犹醉”是表现诗人的欢喜,因为当地百姓虽然清贫,却也能因为酒的价格低廉而举杯 畅饮。故 D 错误。 A 正确。 故选 A。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熟读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及注释理 解诗歌内容,把握内容要点。本诗前两联可谓天时,第三联为地利,最后一联乃人和,可从 这三个方面各概括出一事。 四、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落叶飘零 天边、纷纷扬扬的场景;“ 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心酸悲苦、忧国忧民的情 怀。 (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 ,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 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_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名篇名句的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 写两种类型,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 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本题中,注意“萧、鬓、嘲哳、鳝”等字词的书写。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0 分)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 之前的生活动态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 个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 ),喜欢炫示自己, 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 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______,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 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 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 行为,合情合理, (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 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 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 为并未深交的“朋友”( )的对象。 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 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 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 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8. 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 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 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 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 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 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 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 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答案】 【小题 1】C 【小题 2】A 【小题 3】D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 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 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身临其境:意思是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 方。一般指听课时、看书时等。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设身处地: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 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意气飞扬: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志得意满: 意思是志向实现,心满意足。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 的余地。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 予谅解。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是说个不停。评 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今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根据成语意和 语境意,故选 C。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根据后文 内容可以看出,没有谈到生活的精彩纷呈,可排除 BD 两项, C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 A。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纳入”和“生活”搭配不当,“表现”和“局面”搭配不当,可以 排除 AC;B 项,主客体颠倒,不能“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应为“年轻人对 社交网络更为熟悉”,故选 D。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0 分) 10. 华明中学高一•三班张峰拾到一个钱包,写了一则招领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 请指出并改正。(5 分) 招领启事 本人于 4 月 5 日上午在学校体育馆拾得钱包一个,内有手机、手表、人民币 305 元、 钥匙,请大家两日内前来认领,过时不候,深表感谢。 张峰 2018 年 4 月 10 日 【答案】①招领启事中的钱数不能具体,以防有人冒领,应将“305 元”去掉; ②招领的对象是失主,不是大家,改为“失主”; ③缺少认领的地点、对象,应写具体:到高一三班找张峰接洽; ④“过时不候”,不够礼貌,应改为:敬请及时; ⑤“深表感谢”,不合招领启事的语境,应去掉。 答案:①“人民币 305 元”改为“人民币”,②“大家”改为“失主”,③应写明在何地、 找何人认领,“到高一三班找张峰接洽”,④“过时不候”改为“敬请及时”,⑤去掉“深 表感谢”。 【解析】考查表达得体,要掌握招领启事的具体要求。 招领启事主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内容: 1.标题。在第一行中央写上“招领启事’招领皮包”等字样,字体稍大于正文。 2.正文。一般来说,在招领启事中只写拾到东西的名称,以及失主到何地、找何人认领。 所拾东西的时间、地点、数量、特征等具体情况留待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止他人冒领。 3.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 11.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简要概括漫画内容。 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处境,请说明漫画的寓意。 【答案】【小题 1】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内容,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 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第 二问要求说明漫画的寓意,且题干假设了一种情形,缩小了寓意,考生要注意信息与原理的 联系,按照“原理、方法、启示、警示、说明、表明”等,把观点和漫画中读到的信息进行 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本题在“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处境”,那两个人的做 法明显是错误的,本该告诉对方实情,却故意隐瞒,转移话题,两个人都是虚情假意,上升 到道德品质有问题了。 答案: (1)画面中两个骑自行车的人相向而行,碰面后,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扭过头朝对方打招呼, 一个说“你好!”,另一个说“早上好!”,然而问话者的车子快撞到了前面的一棵大树上, 答话者车轱辘前是一口没有井盖的井。 (2)表面寒暄,却都没告诉对方面临危险,讽刺了的虚伪。【小题 2】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 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系; 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高考图(表)文转换题特点如下: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 图文、表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 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 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 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亲情、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生活 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势较为明 显。 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特色 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准确、 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又包括多种考 查形式。 表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结 构图表文字转换。 图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漫画文字转换。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 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的生产 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 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 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12.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礼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英国哲人培根《谈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018 年第 24 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它启迪我们: 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然而,有些学生不爱学习,或者,读书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把读书作为求职谋官的敲门 砖。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学校(树人中学)举行了一次主题为“学以 成人”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参加演讲比赛的演讲稿。800 字以上。 【答案】略。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材料是关于学习的内容。参考立意:1.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2.学习,就是“雕琢”自己;3.学以长才,学以明德,学以成人;4.突破“小我”,以致君子。学生作文在形式上 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