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 2020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
论来干预朝政。这表明商周时期
A.具有原始民主遗存 B.贵族与平民存在矛盾
C.君主专制不断弱化 D.公民的政治素养较高
2.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开凿灵渠 D.焚书坑儒
3.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
级官吏就要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 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 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4.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
高位。这一变化
A.抑制了官僚腐败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降低了官员素质 D.确立了官僚政治
5.“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蒸雾散,触
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6.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 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
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 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
生活权利的利器。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
7.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
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
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 B.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
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8.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在《中国历史的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实践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以致维持了
一个与欧洲早期历史相比更高的生存水平,从而人口增长很快,相应导致劳动力过多和过于
廉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这一理论最宜用于探究中国
A.小农经济的特点 B.传统技术的优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明清社会的转型
9.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说: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
难的多”,英国人“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领事裁判权 B.五口通商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10.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
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
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 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1.1927 年 8 月 20 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到:“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
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树起红旗。”在此,毛泽东
A.强调中共独立领导革命 B.提出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主张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D.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道路
12.80 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世界。画面中,一个
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嚎啕大哭。这张照片
A.受同一时期西方主流思想影响 B.侧重于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C.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行径 D.批评了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13.“解负令”并没有满足平民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
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旧归贵族所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解负令”
A.将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 B.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C.壮大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力量 D.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14.罗马法中规定:当事人如因错误而履行债务时,得提出不当得利之诉,请求他方返还已
履行的财产。这一规定折射出,古代罗马法
A.注重规范市场贸易秩序 B.蕴含了公平正义精神
C.反对非法侵占私有财产 D.致力于打造诚信社会
15.有学者指出,尽管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但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异
教徒,甚至是无神论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这体现出
人文主义者
A.对教会权威的盲目崇拜 B.坚持以宗教神学为中心
C.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批判 D.理性与信仰交织的矛盾
16.近代科学早期阶段的一位杰出科学家“除了在光学、流体动力学和数学方面的开创性工
作之外,还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这位科学家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D.总结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17.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白 16 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贵族日趋没
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 18 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
入城市,……大约在 1750 年,自耕农消灭了。”上述现象
A.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促使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
C.体现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为管辖权发生纠纷时,由联邦法院根据联
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这一规定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增强了联邦司法的独立性
C.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D.提高了三权分立的稳定性
19.如图是 1803-1830 年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
此时期美国
A.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B.社会经济转型加速
C.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20.1866 年,清朝官员斌椿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
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21.如表为法国土地占有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法国A.国内市场狭窄 B.工业发展速度快 C.土地兼并严重 D.自然经济力量大
22.19 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
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23.下图是 1700-1851 年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农业经济日益趋向衰退 B.城市化的进程持续加速
C.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D.农业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24.“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对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的描述,
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由此可知,“他们”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如实地揭露社会黑暗
C.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D.体现了对完美的追求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2)
本卷共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顺治四年,颁行《大清律》,凡十卷,共四首五十八条,其篇目及分门,完全因袭
《明律》,后历代不断修缮。《清律》规定:旗人与民族身份,刑罚有殊。官员犯罪区分公罪
与私罪。官员贪赃,钦定 例:百两以上者,绞决。中央司法机关,主要有大理寺、刑部及
都察 院,又称三法司。地方司法机关,有州、县,有府,有省,各掌该管 内的行政、司法
事务。清代的审判机关,分三级管辖。清代的刑罚,主刑为五刑,即答、杖、徒、流、死。材料二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清廷下令“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
裨治理”。并令设立“修订法律馆”。修订法律馆 先后译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
修改、制定了几部重要法典 和一系列单行法规,从而使清朝原有的法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
化:删去旧律以吏、户、礼、兵、刑、工分篇的总目,统分为 30 门(篇); 分别民、刑,即
将旧律中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违约等纯 属民事法律范畴的条款分出,不再科
以刑罚;删去因形势变化而过时 的条目,更改陈谓的词语、增加了些新的罪名(如盗毁铁路
要件罪等)。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十二月初五日会布《公司律》(附《商人通则》9 条)。
其中规定:凡设立公司,须“赴商部注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前期法律制度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发展的认识。(5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随着出版的日渐繁
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
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
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和交融,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启蒙思想完善的作用。可以说,由出版自由衍生的广泛意义上的
表达自由冲破了欧洲中世纪以来思想传播的桎梏,极大推动了启蒙思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
面的广泛传播,为欧洲、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做了充分的理论准
备和思想动员。
——摘编自郑爱龙《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吴下(苏州)号为繁盛。四郊无旷土,其俗多奢少俭,有海陆之饶,商贾并凑,精饮
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女工织作,雕镂涂漆,必殚精
巧……官府习于见闻,通无禁约,间有一二贤明之官,欲行禁约,议者多谓奢僭之人,自费
其财,无害于治,反讥禁者不达人情。
——摘编自钞晓鸿《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材料二 但丁的《神曲:地狱》中也看得出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
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奢侈品往往与荣耀、地位、声望等联系在一起,封建贵族附庸风雅、
以奢侈为荣,普通百姓也喜欢效仿贵族。昂贵精美的服饰、豪华宏伟的住宅、奢侈美味的饮
食等物质生活让人们尽显奢侈之能事,充分享受财富带来的快乐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不仅是消费能力的提高,更是个人取得成功的表现。这股潮流从意大利发端,涌向整个欧洲,
又从欧洲席卷了世界。在这样的消费文化传统下,奢侈品牌逐渐从意大利奢侈消费生活中独
立出来,成为现代奢侈品牌的前身。
——摘编自朱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消费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和佛罗伦萨社会风貌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
相似的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地社会嬗变所产生影响的差异性及其原因。(10
分)濉溪县 2020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5 ABCBD 6—10 DBCAD 11—15 ACDBD 16—20 ADCBD 21——24 ACB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本卷共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1)特点:承袭前代法律;刑罚因民族而异;对贪官处罚重;司法机构较完善;地方司
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没有分开;法律种类单一;刑法占重要地位。(任答 4 点即可,
8 分)
(2)变化:主要借鉴西方法律;法律种类增多;刑事和民事法律分开;与时俱进,增加经
济立法。(任答 3 点即可,6 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西方法律制度的传入;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答民
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也可);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任答 3 点即可,6
分)
(3)认识:制定法律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古代中国、外国的法律制度;要顺应时代发展潮
流,不断修订法律,制定新的法律。(5 分,若答其他要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6.(12 分)
示例一论题:近代西方的出版自由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2 分)
阐述:近代西方的出版自由给启蒙思想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启蒙思想家可以
借出版各类刊物的自由权力,将启蒙思想以各类印刷品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
通过各类印刷品传播启蒙思想,不仅使启蒙思想向广大的平民阶层传播,也使
启蒙思想越过国界,向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传播,从而使启蒙思想具有了广泛
的社会动员性。( 10 分)
示例二论题:启蒙思想传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2 分)
阐述:启蒙思想家借助出版自由而大量印刷宣传品,使启蒙思想借助于有形的纸质媒
介传播到世界各地;启蒙思想的对外传播使启蒙运动超出了一国范围,成为一
场世界性的启蒙解放运动,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无论
是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中国的辛亥革命,无不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10
分)
(注: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也可。)
27.(15 分)
(1)相似:崇尚奢侈;社会对奢侈之风较认可。(2 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 1 分)
原因:经济发达,物质生活较富裕;奢侈之风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城市繁荣,市
民阶层壮大,要求突破禁欲观念。(3 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 1 分)
(2)差异:明清时期出现的奢侈之风只能算作非主流观点,未使社会出现质的、关键性的
变化;意大利形成闻名于世的奢侈品行业;对财富的追求形成席卷欧洲的“寻金热”,为新
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社会基础。(6 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意大利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中国自然经济、“海禁”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意大利商品经济有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理学禁锢人们思想,意大
利文艺复兴冲破了禁欲主义的束缚。(4 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