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
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
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
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
年
《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
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
里的“学” 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
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
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
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
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
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
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
得个“两 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
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
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
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 被
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
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
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
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
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
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
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
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
诸 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 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 2018 年 11 月 26 日《光明日报》)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
的。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
应的。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
结论。
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
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
据。
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
作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
义。
读书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仔细地考辨,消化所读之书,就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C.读
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
导。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
态度来对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慢”
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
携
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
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
曲 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
净丑的唱 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
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
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
的文本、 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
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9 日)
材料二 :
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
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 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
法就深 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
演员的剧场, 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
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 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
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
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
夸张和强化、 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
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汇赖
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题。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
式、回到歌舞。“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拓展
表演艺术空间, 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
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 《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
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
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
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 年 1 月 28 日)
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
戏曲,
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
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
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能遮掩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
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 借
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
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
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
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 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
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
②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
从来 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
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
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
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
极横, 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
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
鏊 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
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
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
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
成 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
这儿来 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 板
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 “我
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
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
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
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
多 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
的弟兄们 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 当”
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
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
欠 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
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
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
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
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
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 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
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
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
张票, 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
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
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
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
沉 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
您我 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
义吗?钱再 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注]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
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 赛:天津方言,有“像”
或“似”之意。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 诚
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可作
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一股子天津话的生
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 哥”,对方却
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
遇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
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
下之。子孙世禄于齐,
有封..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
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
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
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
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
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
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
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也/众人王安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公子是对诸侯之子的称谓。诸侯之子除世子外,皆称公子。也泛称诸侯之子。“小白”和“纠” 都是当时齐国
国君的儿子。
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要服从王命,但
不需定期向帝王朝贡。
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候、功臣的领地或食邑,被封邑者最初享有统治权利,后来通常只负
责收取其领地的租赋。
四维是由管仲提出来的,他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强调“饰四维”、“张四维”,
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管仲帮助齐桓公使诸侯归顺,成为统一天下的霸主。管仲被任用之后,辅佐齐桓公以霸主的
身份,多次会合诸候。
管仲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离不开鲍叔牙的理解帮助。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并情愿
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管仲执政使齐国国强民富,是与他顺应民心分不开的。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
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的富贵可以跟国君相比,但齐国人却不认为他过分。他死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且
齐国常常比其它诸候国强大。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3 分)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 分)
司马迁用哪些事例来说明管仲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请用自
己的语言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唯圣人能轻重
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
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
他。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
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
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 ” 的错误态度。
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
耸。
《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 , ”, 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
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11 月 5 日到 10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6 天时间,172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参会,全球 3600 多家企业参展,40 万中外客商会聚。
赴东方之约,享贸易盛宴。30万平方米的“四叶草”(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琳琅满目的展
品,新鲜独特的体验,活力四射的演出, 的交易商。中国与世界共同奏响“新时代,共享
未 来”的宏大交响乐。一场盛会,( ),更收获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贸易自由化大势的信
心和勇气。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 、孤立封
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
、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在 保护
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的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坚定的声音从上海进博会的现
场传向全世界,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引起了广泛而强
烈的共鸣。
通过进博会,突出了中国的自信心,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
一步开放。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 ,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 远
考量。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突出了中国的自信心,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
的决心。
中国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同时也彰显了中国
的自信心。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心,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进程。
D.中国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自信
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参展商,来自五洲万
里,不仅收获丰厚的订单和东道国的真诚 B.从五洲万里而来的参展商收获东道国的真诚和丰
厚的订单
参展商,来自五洲万里,收获东道国的真诚和丰厚的订单
从五洲万里而来的参展商不仅收获丰厚的订单和东道国的真诚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摩肩接踵 嫁祸于人 弱肉强食 缓兵之计
B.摩拳擦掌 嫁祸于人 以强凌弱 缓兵之计
C.摩肩接踵 以邻为壑 弱肉强食 权宜之计
D.摩拳擦掌 以邻为壑 以强凌弱 权宜之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所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的确, ,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纵观历史,
,远超文字、词汇、和语法。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 融合中塑造的“唐
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形成的普通话,这样的流变从未停止。但 是,
,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0 个字。
(5 分)
中新社北京 8 月 13 日电 190 余件从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的瓷器在经历打捞、售卖、回购后从海
外回流,13 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泰兴号”沉船为清代道光年间沉没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国商船,船货以清中晚期
民窑瓷器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属器等。20 世纪 90 年代,该沉船被国外商业团队打捞,
出水文物在国际市场拍卖出售。2018 年,泮庐集团从海外购回 10 万余件该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经
由德化县人民政府推介,将其中 40 余类、共 190 余件瓷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瓷器多为 19
世纪初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所产,以青花瓷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红绿彩瓷等。
此次收藏的“泰兴号”沉船文物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出自目前
发现同时期较为罕见的大型贸易商船,对研究 19 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外销产品结构、海
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1936 年 10 月 24 日)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
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
斗 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
的工作都 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新时代领路人,2019 年 9 月 29 日)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
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时代领路人,2019 年 10 月 1 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
于 800 字。语文试题答案
1.A (B 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 孟
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C 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 创造
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从美学角度谈诗人创作。D 项范围
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
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
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
相对应的。故选 A。)
2.C(C 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
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3.B(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把“就”改为“才”即可。)
4.D(“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不是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而是结果)
5.C(“很难得到表现”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只是表述为西方戏剧只有语言对白,视觉艺术
可以借助中国戏剧手段使其更充分。西方戏剧在表现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上有局限性,而
不是很难表现。) 6.内容、观念方面:把西方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更新戏曲陈
旧的观念。思维、 样式方面:打破戏曲的程式,运用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建立一种戏曲现代实践的新思
维、新样式。7.D(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以衬托来突显人物的仗义;两人对彼此的称呼迥异,
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不是对比)
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
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2 分)为后文设置了悬
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
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2 分)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 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
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2 分)
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气视若生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
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2 分)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
沪即寄回银票, 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别赠银以示感恩。(2 分)一众人物热心
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慷慨义演的上
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2 分)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10.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1.B (需定期向帝王朝贡) 12.A(“统一天下”说法错误)
13.(1)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常常欺骗鲍叔),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
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欺”“善”“以为”各 1 分)
(2)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三仕” “见…于”“不肖”“遭时”各 1 分)
①齐桓公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以楚国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为借口攻打
楚国。将这次军事行动由“因私”变为“为公”,成就了齐桓公的美名。②桓公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
就趁
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③会盟时,齐桓公本要背弃约定,管仲劝齐桓公信守盟约,
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
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
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
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
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 分财利
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
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
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
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也为他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
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
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 多数是著名的大
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
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 他在《管子》一书中称
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 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
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
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 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
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
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
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
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
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
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配置,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
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B(B 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故选 B。)
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2 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
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
的 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3 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
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1 分)
17.(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 B 详细解析:例句有三种语病: 一 是宾语残缺,“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宣告将一如既往地推动
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进一步开放”缺少宾语中心词;二是搭配不当,“突出了中国的自信心”动宾不搭配;三
是语序不当,应该先宣告决心,再彰显自信心,若“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心”放前边,句子缺少主语。 A
项语序不当,第一分句动宾搭配不当。C 项语序不当,第二分句缺少宾语中心词。D 项成分
残缺,第一分局缺少宾语中心词。
19.D 详细解析: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后边有关联词“更”,前边应有“不仅",可排除 B、
C。注意语意的递进,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先收获丰厚的订单,再说收获东道国的真诚;
注意强调, 强调“参展商”,不用定语后置,可排除 A,
C 详细解析: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摩肩接踵,肩碰
肩,脚
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比较语境,此处形容人多,故选“摩肩接踵”。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嫁祸于人,把
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适用对象不同。以邻为整的使用对象多是国家,嫁祸于人的使用对象多是个
人。根据语境, 选择以邻为壑。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
吞并。以强凌弱,指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弱肉强食形容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更为形象。
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缓兵之计,指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
间,然后再想办法。语境中和“长远考量”相对,“权宜之计”更合语境,故选权宜之计。
汉语语音(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语音的变化之大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①处,根
据前句中的“约定俗成谓之宜”可知,该处说的是是语言是约定俗成的。②处,讲的是语言的发展变
化,根据前面讲的“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以及后一句“远超文字、
词汇、和语法。”可知该处说的是语言中的语音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③处,根据前面
的“但是”,和下一句“更是……”的递进关系,可知由上句说语言的功能不仅仅起到沟通的作用,更有“文
化传承”的作用。所以该处填写“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
示例:190 余件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190
余件,朝代——清代,名称——沉船出水瓷器,事件——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意义——有重
要研究价值,每个要点 1 分)
【解析】解答压缩语段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
表达出来。本题选文是新闻,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二段介绍沉船出水瓷器的相
关情况,是对第一段的详解;第三段指出这些沉船出水瓷器的重要价值。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则材料围绕崇敬英雄、争做英雄,凡人也能做出英雄的业绩,
及中国为英雄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巨大舞台来设题,引导考生关注英雄的业绩,学习
英雄的精神品质,进而思考如何投身现实,做一番不凡业绩。本题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写作时要在兼顾对英雄人物认识和尊敬的基础上,写自己应如何向英雄学习,努力做出不凡业绩,进
而成为英雄的思考。
【审题】
限制性
真实情境的限制。三则材料有其内在联系,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英雄,尊敬英雄,坚定理想信
念,成就不凡业绩,推动祖国发展。考生要抓住“英雄”“时代”以及材料中暗含的“我们”这三个关 键词
构思立意。
典型任务的限制。“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考生要在对材料整体 把握的
基础上,立足时代发展,将平凡人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和祖国的发展和强大结合起来,注重 对英雄
的价值、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内容的阐发,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反映的主流价值观是崇仰英雄,争做英雄,将个人的奉献融入祖国的发展
中,在平凡的领域成就不凡的人生。文章要着力表现这一价值观,可以举袁隆平、屠呦呦、中国女排等
人物的事例,宣扬英雄人物的业绩,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表达在英雄人物的感召下,平凡的人努力成 就
不平凡事业的信念。
文体限制。读后感的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巧妙融为一体的文章,
可视为上乘。
开放性选取角度是自由的。可以从时代呼唤英雄,普通人也要争当英雄,成就平凡中的伟大这一角度来
写;也可以沿着崇敬英雄,进而学习英雄,到成为英雄的思路来写;还可以从中国发展无可阻挡的
角度来谈,历史的伟大机遇给了普通人争做英雄的机会,表达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投身社会,努力发光发热,
成就一番伟业的主题。
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可以从多个层面分析创造英雄业绩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如执着理想、潜心
钻研,不惧困难、顽强拼搏,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等;也可以选取不同领域,如科学、军事、经济、
体 育等方面的英雄人物的事例,再现其成功的轨迹,挖掘其成功的意义,弘扬正能量。思路要打开,不
自 我设限;思考要深入,不浅尝辄止。
读后感的写作是自由的。读后感中感触点的捕捉因人而异。有价值的思考很多,要写自己能够驾
驭的好的内容,写最有现实意义的人事物,自由选取要表达的思想。
切题立意:
1.融入时代洪流,做平凡的英雄。2.为有英雄多壮志,平凡孕育出伟大。3.在平凡中成就英雄的人
生。4.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创造不平凡的价值。5.崇敬英雄与争做英雄。6.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共建 英雄之大厦。7.响应时代的召唤,争做不凡的业绩。
【优秀文章】
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历史是由英雄的勇敢者创造的。新时代领路人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是一个崇尚英
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英雄业绩的时代!生逢盛世的我
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无数平凡的、不平凡的英雄的忘我奉献。
96 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在革命年代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在建设时期脱
下军装,
收起奖章,到最偏远的来凤县,一干就是三十年。深藏功名 64 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有了英雄,有了先锋,而不知拥护、 爱戴、崇
仰他们的国家,亦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是英雄。他们用行动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家国情怀与责
任担当使他们忘我地投入工作。港珠澳大桥岛隧总工程师林鸣,虽然躺在病床上,但也时刻关注着
各项工作的进展,甚至不顾病体,火速赶到工地去指挥!有时他还要昼夜连续施工,直到沉管顺利沉放对
接。 林鸣以及无数个像林鸣一样的建设者的自强奋发、勤勉奉献,撑起国家建设的脊梁!
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
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无私奉献铸就高尚师魂,让“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的于漪是英雄。作为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 在从
教的 67 年里,她写下 400 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 200 节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
联系在一起。她用不知疲倦的奋斗姿态,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英雄的荣耀,不
应该只镌刻在荣誉证书上,而要闪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国际权威期刊及顶级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浙江大学“90 后”博导——杨树是英雄。
她潜心半导体材料这一电子关键技术的研究,入选了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打造节能利器。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生逢盛世的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
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
英雄的事业需要敢于担当的精神、志存高远的追求、孜孜以求的努力、百折不回的毅力,愿我
们在 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伟大的事业。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星河”,让英
雄的 事业更加璀璨夺目,让我们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