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
(满分 100 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30 分,1-10 题为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解析】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B 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C 正确;
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
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 D 错误。故选:C。
2.(2018•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
B. 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
C.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
D. 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
【答案】 C
【解析】A、用力吹细管空气振动产生声音,不断剪短细管,空气柱减小,频率增大,音调变高。研究的是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 A 不符合题意。2
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 B 不符合题意。
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C 符合题意。
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9•长沙模拟)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440 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 300 次不
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 )
A.响度大 B.音调低 C.音调高 D.响度小
【答案】 C
【解析】已知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440 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300 次,
因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的音调高。
故选:C。
4.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
以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判断(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 B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我们区别声音靠的就是音色,与音调和
响度无关。故选:B。
5.(2019•武冈市模拟)三国时期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
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B.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
C.马蹄声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土地中快
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答案】 C
【解析】A、士兵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声音可以沿地面传播,所以 A 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所以 B 正确;
C、士兵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声音是通过土地固体传过来的,其原因是固体能传声,
且比空气传声速度快,所以 C 错误;
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所以 D 正确。故选:C。3
6.(2018 秋•郑州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较高且相同的两种声音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答案】 D
【解析】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最多的,音调最高,且振
动次数相同,音调相同。故选:D。
7.(2018•临沂模拟)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dB 是指没有声音
B.0dB 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答案】 D
【解析】A、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 A 的说法错误。
B、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 B 的说法错误。
C、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所以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使人失去听力,
故 C 的说法错误。
D、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故 D 的说法正确。故选:D。
8.(2018 秋•揭西县期末)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
则( )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4
【答案】 B
【解析】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因为乙梳子的齿密,
所以乙梳子齿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故选:B。
9.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
A.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答案】 A
【解析】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
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选:A。
10.(2018 秋•庐江期中)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才开始计时,若气温为 15℃,计时
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少了 2.94s B.多了 2.94s C.少了 0.294s D.多了 0.294s
【答案】 C
【解析】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 100 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
的时间为 t= = ≈0.294s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1.(2018 秋•临川期末)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答案】 振动 空气
【解析】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2.(2019•祥云县二模)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大声”是
指声音的 。高音、中音、低音,是音乐术语,统称为音区,在物理术语中是指声音的 。
【答案】响度 音调
【解析】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大,即声
音的响度。
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音区的划分,在物理术语中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13.噪声是当今社会四大公害之一,人们常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弱噪声。图甲是城区禁止鸣笛的标志;图乙中5
临街的民居常在玻璃窗上挂有较厚实的窗帘;图丙中的小朋友放鞭炮时不由自主地捂住耳朵。以上三种情
景分别是在 、 和 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 传播途中 人耳处。
【解析】城区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临街的民居常在玻璃窗上挂有较厚实的窗帘,这是在传
播途中减弱噪声;小朋友放鞭炮时不由自主地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处;传
播途中;人耳处。
14.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为提高全体市民的
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选
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市民是通过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来辨别是警报声的。
【答案】信息 响度 音色
【解析】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市民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警报
声,故答案为:信息;响度,音色。
三.实验题(15 题 12 分,16 题 8 分 17 题 12 分)
15.(2018 秋•牡丹区期中)如图为小聪、小明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
(2)若他们选择 a 和 b 是为了研究 ;
(3)他们能不能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答 (填“能”或“不能”);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 进行哪项研究: ;
(5)实验探究中他们所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6
【答案】(1)a、d;(2)粗细;(3)不能;(4)a、c;研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5)控制变量法。
【解析】(1)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应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使长度不同,故应选择 a
和 d。
(2)选择 a 和 b,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3)选择 c 和 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
(4)选择 a 和 c,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故可研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
(5)根据以上解析可知,实验探究中他们所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a、d;(2)粗细;(3)不能;(4)a、c;研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5)控制变量
法。
16.(2018 秋•邗江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用丝线吊着一个乒乓球接触敲响了的音叉
时所发生的现象。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加大力度敲打音叉,会看到 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乒乓球被弹起的高
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解析】(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
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
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乒乓球被弹起的
高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17.(2018 秋•廉江期中)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7
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
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进耳朵,引起鼓膜 ,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
是 。
【答案】(1)手拨动尺的力度;刻度尺伸出桌面外的长度; (2)音色;(3)控制变量;(4)空气;振
动;(5)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
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大、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该实验是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来改变音调的;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因此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
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在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
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
次声波。
故答案为:(1)手拨动尺的力度;刻度尺伸出桌面外的长度; (2)音色;(3)控制变量;(4)空气;
振动;(5)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四.计算题(18 题 8 分,19 题 10 分)
18.(2018 秋•德州期末)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8
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 93lm,两次响声相隔
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析】解:v= ,
声音的传播时间:
t 空气= = ≈2.74s,
由题意知:t 空气﹣t 铸铁=2.5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t 铸铁=t 空气﹣2.5s=2.74s﹣2.5s=0.24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v 铸铁= = ≈3879m/s;
答:铸铁中的声速是 3879m/s。
19.(2018 秋•牡丹期中)菏泽市交通管理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
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 5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
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
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s,若汽车两次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恰好是 2s,超声波的
速度是 340m/s 计算该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解析】由 v= 可得,汽车第一次接收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s1=vt1=340m/s×0.1s=34m
由 v= 可得,汽车第二次接收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s2=vt1=340m/s×0.2s=68m
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路程为:s=s2﹣s1=68m﹣34m=34m
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速度为:v= = =17m/s=61.2km/h
因为 61.2km/h>50km/h,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答: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