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石景山区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试卷 历史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如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①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②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③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 ④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可知,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 黄河流域以北,黄河流域以南呈零星分布,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①正确;据“中国早期 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可知,遗址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其他地区都有分布,② 错误;据图、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不能推断这些遗址属于哪个石器时代, ③错误;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到,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大多分布在 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地带,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④正确;故选 D;A、B、C 错误。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 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 A. 企图通过分封巩固统治B. 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 以加强中央集权 目标 D. 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 广建封国,拱卫周王室,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根据材料“初定天下, 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可知,西汉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 故 A 项正确;无论是西周分封制,还是西汉的封国制,最终都导致了分裂割据,排除 B;西 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 C;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排除 D。 3.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见如图)。围绕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属于文献史料,其研究价值极高 ②大批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 ③是后人了解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④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片“纪念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可知,此图片是现今为“正古泽今——甲骨文 文化展”的宣传图片,不属于文献史料,①错误;据所学可知,商朝都城是今河南安阳,因 此大批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②正确;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知年 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是我们研究商朝文化的依据,但还可以通过殷墟考古等其他途径 了解商朝历史,③错误;④正确;故选 C;A、B、D 错误。 【点睛】甲骨文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 4.《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下列内容与材料中颂扬 的历史人物相符合的是 A. 创立皇帝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推行察举制 D. 实行行 为省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统一天 下的是秦王嬴政,其自称始皇帝,自此皇帝制度产生,A 正确;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的 是汉武帝,B、C 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 不符题意。 【点睛】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 制。 5.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所示的中央机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为 B;ACD 的中央机构不是 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 6.观察如图,判断最终结束这一长达数百年分裂局面的是 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 年)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北齐、北周、陈”等信息可知,此图反映的是南北朝对峙时期;581 年北周 外戚杨坚废掉北周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589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 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A 正确;B、C、D 不符题意。 7.“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オ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描述的是科举制选拔官员的特 征,故 D 正确;世官制以血缘承袭官职,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重要的选官依据,九品中正 制选官的依据是门第,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8.《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 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实现民族交融 C. 增加税收 D. 削弱王国势力 【答案】D 【解析】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 集权,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恩泽贵族只是手段特点,不是最终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中 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B 选项错误;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且 推恩令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 C 选项错误。 点睛:A 项是误选项,没有理解“推恩令”的真正含义。“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 集权,通过分封嫡长子以外的诸王子嗣,解决地方诸王权力及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9.2014 年 3 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 1735 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 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 A. 唐朝疆域 B. 元朝疆域 C. 明朝疆域 D. 清朝疆 域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起止时间是 1616-1911 年,而材料中的时间是 1735 年,由此可 知这幅地图反映的是清朝的疆域,故选 D;唐朝的起止时间为 618-907,元朝的起止时间为 1206-1368,明朝的起止时间为 1368-1644,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 ABC 三项。 10.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 100 多年 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按时间顺序,第一块浮雕的内容是 A. 虎门销烟 B. 五四运动 C. 金田起义 D. 武昌起 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839 年 6 月 3 日在广东虎门海滩上群众将英美鸦片贩子的鸦片倒在 销烟池中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A 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 1919 年五月四日发生,B 不 符题意;金田起义是 1851 年发生的,C 不符题意;武昌起义发生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D 不符题意。 1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 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 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 A. 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 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 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 D. 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 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的利……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可知,中英双方都没有认识到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进行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D 正确;据材料英 国人认为战争时正义的,但中国人认为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是不正义的,故 A 错误;中国 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B 错误;战争的性质应是客 观的,不由国家立场决定,C 错误。 【点睛】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 侵略战争;中国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12.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是 19 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特征,这一 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越南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19 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 年《马关条约》 的签订,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其中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 分中国狂潮的开端,B 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是 1842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 错误; 《越南条约》的签订是 1885 年中法战争后签订,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与材料无关,C 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是 1901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 错误。 【点睛】1895 年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13.2019 年 11 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将圆明园被劫掠的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 马首铜像(见如图)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包括这尊马首在内的十二尊兽首流失海外的侵 华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中法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圆明园被劫掠”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 并放火焚烧圆明园,故 B 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且英军没有进入北京,A 错误;甲午 中日战争、中法战争侵略军都没有进入北京,C、D 错误。 14.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 君主专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效仿日本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故 D 正确。 【详解】 15.作为图片资料,下图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A. 金田起义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北京学生”“曹汝霖住宅”判断该事件应是五四 运动。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曹汝霖是卖国贼,D 正确。A 选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 B、C 选项与此无关。 点睛:解答图片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图片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图片中的文字,这是 解决图片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图片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 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烈们。下列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的英雄人物是 A. 邓世昌 B. 赵一曼 C. 杨根思 D. 焦裕禄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赵一曼 1936 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 1936 年 8 月 英勇就义,B 符合题意;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A 错误;杨根思 是抗美援朝战争牺牲,C 与题意不符;焦裕禄是十年探索时期党的好干部,D 不符题意。 17.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 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强调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 B. 依靠军队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C. 中共应坚持持久抗战 革命路线 D.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 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可说明毛泽东认为 对民众进行有效地动员组织,对于抗战取得胜利非常重要,这也说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 在的重要性,A 正确;据材料“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可知, 材料强调了人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强调军队,B 错误;材料中强调不仅是中国共 产党应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而且全国人民都应坚持,C 片面;据所学可知,1938 年 10 月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 错误。 【点睛】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18.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 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华北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战役指的是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故 C 项 正确;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淮海战役是在安徽、江苏地区,渡江战役是在长江沿线, 故 ABD 错误。 19.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于改革开放后,排除①,故选 D。ABC 均含有①,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制度,根据题目规定时间运用排除法即可。 20.1955 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言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 来吵架的”,并提出了重要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边 倒”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 1955 年亚非会议可知,周总理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 取得圆满成功,A 正确;“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B 错误;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总理与印度政府就西藏地方的关系会谈时提出的,C 与题意无关;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D 错误。 【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国与国关 系的基本准则。 21.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 重农抑商 B. 奖励军功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建立严 密的户籍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内容前实行的是分封制,爵位世袭;商鞅变法中规定,按军 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B 正确;重农抑商是保护小农经济的措施,与题意不符,A 错误;废井田,开阡陌是承认土地私有,与题意不符,C 错误;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目的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 与题意不符。 22.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漕渠 D. 白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B 项正 确;ACD 项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排除。 23.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 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 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A. 男耕女织 B. 精耕细作 C. 自给自足 D. 土地私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对自己有限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才能养活一家人,故答案为 B。材料没有讲到手工业方面,排除男耕女织,A 错误。材料强调有限土地上投入全部精力, 没有讲到是否能自给自足,C 错误。土地私有是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是农业生产特征,D 错 误。 24.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A. 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B.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C. 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女子在家织布,男子在田间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经营方式为男耕女织。故答案为 D 项。A 项,图片信息没有反映饲养 业,排除;B 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 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图片信 息不能反映,排除;C 项,图片信息不能反映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排除。 25.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 国家对农民 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B. 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 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D. 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租庸调制是与均田制对应的赋税制度,租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缴纳粮 食;调是缴纳绢和布;庸是应服徭役而不服徭役纳绢或布代替。随着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 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唐朝转而实行两税法,标准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体现了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C 正确;据材料可知,国家对 人身控制在减弱,A 说法错误;两税法的实施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B 说法错 误;D 违背史实。 【点睛】租庸调制是与均田制对应的赋税制度,租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缴纳粮食;调是缴纳 的绢和布;庸是应服徭役而不服徭役纳绢或布代替。 2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下列史实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④诞生了最早的纸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区域间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了发展,①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②说法错误;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③正确; 诞生了最早的纸币是宋朝,④错误;选 B;A、C、D 错误。 27.伴随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对中国的深入影响,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对中国工业化的 探索。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在工业化探索中迈出第一步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清末“新政”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 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在工业化探索中迈出第一步的是洋务 运动,A 正确;清末“新政”是 1901 年开始实行的,B 与题意不符;戊戌变法是在制度上学 习西方君主立宪制,C 不符题意;辛亥革命是制度上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D 不符题意。 【点睛】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 28.下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1956 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文化大革命”期间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6 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联系“1956 年”处于1953-1957 年的一五计划期间,故答案为 B;A 是 1958 年,排除;C 是 1966-1976 年,排除;D 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 29.毛泽东在 1961 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 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的占第二位。”该讲话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时间“1961 年”可知,此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依据是 1956 年三大 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 1949---1956 年,A 与题意不符;文革时期是 1966 年开始的,与题意不符,C 错误;改革开放是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D 错误。 30.下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 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一五”计划期间D. “大跃进”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可知指的是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 运动,基本上与 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属于同一时期,D 选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是在 1949——1952 年,A 选项排除。三大改造时期是在 1953——1956 年,B 选项排除。“一 五”计划期间是在 1953——1957 年,C 选项排除。 31.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 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人大制度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在我国初步建立,B 正确;一五计划完成是 1957 年,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A 与 题意不符;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C 不符题意;人大 制度的形成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意不符,D 错误。 32.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由 1978 年的 3.05 亿吨增长到 1984 年的 4.07 亿吨。农业 生产实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推进 B. 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 C.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乡镇自办企业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生产合作化开始于 1953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 除 A;人民公社开始于 1958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 B;1978 年,我国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家庭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增长,故选 C;乡镇 企业是受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才兴起的,故可排除 D。 33.儒学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源于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三教合归儒” D. “致良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两千多 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是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 治上的统一,A 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与材料不符,B 错误;据所 学可知,“三教合归儒”局面最初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C 与题意不符;“致良知”是王 阳明的观点,D 与题意不符。 3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成就斐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 是 A. 《史记》 B. 《九章算术》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敦煌莫 高窟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在两汉之后,D 符合题意; 《史记》是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所著,A 不符题意;《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B 不符题 意;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C 不符题意。 3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老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B 正 确;老子、庄子是道家人物,A、C 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主张法治,D 不符题意。 36.明末清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下列思想顺应了这种社会变化的 是 A. 法不阿贵 B. 理在气中 C. 工商皆本 D. 经世致 用 【答案】C【解析】 【详解】据材料“明末清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并结合所学可知, 随着明末清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C 符合题意;法不阿贵 是法家的主张,强调执法者秉公执法,A 不符题意;理在气中是唯物主义,即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托物质而存在,B 与题意无关;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D 不符题意。 37.歌曲《说唱京剧脸谱》:“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 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形成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歌曲《说唱京剧脸谱》”并结合所学可知,京剧形成于清朝时期,D 正确; 宋朝、元朝和明朝都在清朝之前,与材料京剧无关,排除。 38.下列文学形式的出现,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相关的是 ①楚辞 ②宋词 ③元曲 ④明清小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相关”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 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而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②、③、④ 正确;楚辞是战国时期以楚国方言、用南方民歌形式创造的新的诗歌题材,①不符题意;故 选 B;A、C、D 错误。 39. 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 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题干中电视剧提供的信息是反映是剪辫子这一 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历史现象发生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因此剪辫与辛亥革命有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 D。ABC 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详解】 40.国务院批复自 2016 年起,将每年 4 月 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科技成就与之直 接相关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 “南优 2 号”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 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设立“中国航空日”,旨在宣传我国 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宗旨,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推动中国梦、航天梦的实现。正确 答案选 B 项;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属于核武器,不属于航天方面,排除 AC;D 属于农业方面, 排除。 【点睛】本题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关注国家强大与发展,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历 史联系现实的思考习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4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 的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 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 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 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 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 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 什么性质的机构?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1)焦点:如何管理地方(或者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 措施: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特点:崇文抑武。 影响:统治者重视学习文化知识;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培养了大 量人才,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3)原因: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通过内阁帮助皇帝 分担工作,为皇帝建言献策,以便皇帝能更好地治国理政。 性质:无实权的秘书机构(顾问机构) 影响: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空前加强) 【解析】 【详解】(1)焦点:据材料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 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可知,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据材料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故二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管理地 方(或者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 措施:据所学可知,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影响: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特点:据材料“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 此。”可知,宋代重文轻武,即崇文抑武。 影响:据所学可从统治者重视学习文化知识;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等方面回答。 (3)原因:据材料“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 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并结合所学可知,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 直接统领六部,导致政事繁多;据材料“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 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可知,内阁帮助皇帝分担工作,为皇 帝建言献策,共同商讨处理国政。 性质:据所学可知,内阁制是皇帝处理国政的顾问机构。 影响:据所学可知,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空前加强) 42.“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 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 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 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 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1)根据材料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 1914 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 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 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 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2)概括材料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 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 煌。 (3)材料中“同根相煎”是何意?(4)如图为荣德生 1943 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 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答案】(1)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倡导办实业的实力派官员的支持。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4)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解析】 【详解】(1)不理因素:据材料“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可知, 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有利因素:据材料“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 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可知,地方倡导办实业的实力派官员的支持;据 材料时间 1896 年还可以联系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2)据材料“1914 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 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荣氏企业抢抓机遇;据材料“…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 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可知,善用促销手段;据材料“……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 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可知,机制面粉价廉物美,产品质量好。 (3)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同根相煎”是国民党发动内战,导致社会政局动荡。 (4)据对联“心正思吴邪,意诚言必中”并结合所学可知,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值得借鉴 的是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4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就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 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 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 的根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 创建四军建奇功。”——红色歌谣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 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 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 何走出自己的路的?请简要说明。 材料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 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 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 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 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出“一国两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是什么?你认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具体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 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历史意义:“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祖国统 一大业的完成。 【解析】 【详解】(1)奋斗目标: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了党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历史事件:据材料“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可知,材 料反映的是南昌起义;据材料“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 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可知,材料中的秋收暴动,即秋收起义;据材料“井冈山上 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井冈山上朱毛合”即井冈山会师(建中国工农红军第 四军) 说明:据所学可知 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到 1930 年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火”成为“燎 原之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具体含义: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 两制”是针对台湾提出,后在香港、澳门成功实施。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 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方针:据材料“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 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可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从“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等角度回答。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