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PDF版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津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PDF版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8 高三期末历史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 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 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2.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 钦定的《高祖、太 宗实录》 钦定指唐太宗审定 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 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了武德四年(621 年) 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 依据《资治通鉴》 整理 北宋司马光主编 (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 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 《旧唐书·隐太子 建成传》 《旧唐书》,五代后 晋时刘昫、张昭远等 撰 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财 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 依据温大雅《大唐 创业起居注》整理 温大雅,隋末唐初大 臣,参与了反隋建唐 过程 A.《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 B.《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 3.美国 1787 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 2 名,任期 6 年,每 2 年改选其中的 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 口比例选出,任期 2 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 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 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1901 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 4.5 亿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从 1909 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 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 1924 年退回 L250 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25 年法、英、比、意、荷 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5.184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 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 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 年颁布《水资源法》, 1974 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6.《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 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 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 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9 7.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 年 10 月至 1915 年 9 月)期间,先后颁行了 20—个法规条例,如《商会法》、 《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涉及到农、林、工、渔、牧、副 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D.消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 8.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 世纪 40—90 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 年代 工业部门 投资中心 19 世纪 40—60 年代 船舶修造业 广州、香港、上海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末期 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 花等) 汉口、九江、福州 19 世纪 80—90 年代中 期 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 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 上海、天津、香港、南京, 福州、武汉 A.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 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9.从 1985 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 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 材料表明当时( )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10.下图是《2007—2017 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 ) 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 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 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 11.以下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12.“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 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 这场“战争”( )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13.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到 1938 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到 242400 个集体农 庄和 4000 个国营农场中去了。但苏联农业产量却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多出 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 10 倍的人 力劳动,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苏联农业产量此时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不如美国 B.计划经济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 C.苏联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10 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农业快速恢复发展 14.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 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 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 15.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 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 其意在说明( )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 3 道小题,第 16 题 18 分,第 17 题 25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 岁 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 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 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 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 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 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4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 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 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合法的土地交易; 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 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 2008 年 9 月 30 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 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 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 同影响。(1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4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 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 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1 高三期末历史测试卷(二) 注意事项:本套试卷由 I 卷和 II 卷两部分,I 卷尾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每题 3 分,II 卷为材 料大题,共 3 道,分值为 55 分,满分 100 分。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试题后的答题纸上。 I 卷 1.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 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 )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 《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 184 人,其中出身 于官员贵族之家的 128 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 11 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 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 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 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3. 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 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 A.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 D.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 4. 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 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 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 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5. 雷颐认为,甲午战争时中国仍属“前现代国家”,而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的建构。这里的关于“前现 代”的认识,主要是指中国( ) A. 仍实行传统的皇权专制 B. 仍无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C. 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D. 仍然全面抵制现代文明 6.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 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 A.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7. 1940 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 积极地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 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8. 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 1930 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 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开展了土地革命 B. 实施了游击战术 C. 建立了民主政权 D. 获得了苏联支持 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国)新政府 24 个部长中的 11 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 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 A.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新中国的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12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10.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1957 年 1965 年 1972 年 1972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8 年 1980 年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 邦 德 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1.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 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与“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相关的 是( )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12.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 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 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 A.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 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C.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13.1917 年 11 月 5 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 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 俄国( ) 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14. 公元前 483 年,雅典城邦公民在陶片投票时,一个陌生的市民来到贵族阿里斯提德面前,要他帮自己在陶片 上写上“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照办后询间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做错了什么。这个市民回答说,他没做 错什么,自己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他只是讨厌人们到处都称赞阿里斯提德“正义”。就这样,阿里斯提德被陶片 法驱逐。材料说明陶片放逐法( ) A. 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 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C.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 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15. 20 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 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 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B.内阁凌驾议会之上 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D.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II 卷 16. 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20 分)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 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 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 的局面。……这种以北制南,各省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实行形格势禁的政策,在汉地诸行省表现最为突出,从而 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6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 性?(6 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划分行省区域的主要原则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省制度的历史地位。(6 分)13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2 分) 17. (14 分)英美两国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 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 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材料二 《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 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 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 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 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4 分) (2) 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 约束机制。(8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2 分) 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阅读下列材料。(21 分) 材料一 (1848 年)几乎在这个宣言发表的同时,欧洲好几个国家都爆发了革命。 材料二 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 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 民。 ——以上二则材料皆选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实际上,俄国社会主义者即通常所说的布尔什维克,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地夺取政权,建立 起有史以来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宣言”及其发表的重要意义。(6 分) (2)毛泽东所选择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他的依据。(6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的意义。(9 分)5 高三期末历史测试卷(一)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道小题,每小题 0 分,共 0 分) 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 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 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内容及特点。根据材料“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 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即可概括出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本质上维护的是公民的权益,故 B 项正确。 2.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 猎” 钦定的《高祖、太 宗实录》 钦定指唐太宗审定 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 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了武德四年(621 年) 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 依据《资治通鉴》 整理 北宋司马光主编 (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 《旧唐书·隐太 《旧唐书》,五代后6 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 子建成传》 晋时刘昫、张昭远等 撰 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 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 至者” 依据温大雅《大唐 创业起居注》整理 温大雅,隋末唐初大 臣,参与了反隋建唐 过程 A.《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 B.《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 答案及解析: 2.D 按照一般理解,李世民是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来继承皇位的,所以他钦定的史书会有为他辩 护的成分,故排除 A;《旧唐书》由于是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也不是唐代当时的 时间,故可靠性差些,故排除 B;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不是李世民同时代的人,且其编著的《资 治通鉴》很可能是借鉴了唐代的官方史书,故 C 也有可能不可靠;温大雅作为隋末唐初大臣, 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可以说是亲历者,而且他作为当时的大臣,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 多的利益冲突,故最有可能是可靠的,所以选 D。 点睛:在判断一个历史事实前,至少得先看看史料的可信程度、来源以及作者的立场,否则 单纯拿着一条史料就轻易下结论,这就太不明智了。梁启超曾经这样来分析和判断史料的真 伪:1、对于同一历史事实,几部史料的记载相互矛盾的,以离史迹最先最近者为可信。2、 灵活运用反证辨伪。鉴别史料的误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举出一例反证。3、以年代为准多 多收集旁证。旁证肯定会收集到很多,这些史料可以进行联系、排比、相互印证,在不断地 梳理之下,真相会逐渐浮现出来。4、有些常识性的史料很可能是错误的。比如一提起长城, 很多人都说是秦始皇修的,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所以一遇到所谓的常识,必然要先 怀疑。这些可以给我们判断史料的真伪提供一些借鉴。 3.美国 1787 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 2 名,任期 6 年,每 2 年改选其中的 1/3;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 2 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7 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及解析: 3.B 【详解】“参议员每州 2 名,任期 6 年,每 2 年改选其中的 1/3”维护的是人口较少的小州 利益,“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 2 年”维护的人口较多的大州利益,故 B 正确。 众议员每两年选一次,加大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A 项排除;美国众议员的任期为两 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蕴含的三对矛盾,记住“参小众大、南黑北白、中央 地方组合是联邦”即可。 4.1901 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 4.5 亿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从 1909 年起, 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 1924 年退回 L250 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 化基金。1925 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 化事业。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答案及解析: 4.答案:D 5.184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 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 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 年颁布 《大气清洁法》,1963 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 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8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答案及解析: 5.C 【详解】从题目可知,英国议会通过《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大气清洁法》《水资源法》 《污染控制法》法律,其内容是环境治理,这主要表明英国通过法制力量治理环境,故 C 项正确。题目重在强调法制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而未提及工业革命,故 A 项错误。题目 未涉及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题目是英国议会立法治理环境,而未体现人民环保意识,故 D 项错误。所以选 C。 6.《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 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 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 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 答案及解析: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发现美洲、绕过非洲航行、开辟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殖民化 等活动都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出现的,而开辟新航路所引发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则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有利于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 属 于 A 项的内容,排除 B。CD 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与材料信息“因而使正在崩溃的 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不符,排除。 7.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 年 10 月至 1915 年 9 月)期间,先后颁行了 20—个法规 条例,如《商会法》、《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 行细则,涉及到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9 D.消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 答案及解析: 7.B 【详解】根据材料中,张謇颁布一系列法规条例和细则,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表明这些 法规条例的颁行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故 B 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法规条例的 颁行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故排除 A 选项;这些法规的发行无法改变中国近代社会的 经济结构,故排除 C 选项;选项 D 中的“消除”过于绝对且与题意无关,排除 D。 8.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 世纪 40—90 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年代 工业部门 投资中心 19 世纪 40—60 年代 船舶修造业 广州、香港、上海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末期 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 花等) 汉口、九江、福州 19 世纪 80—90 年代中 期 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 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 上海、天津、香港、南京, 福州、武汉 A.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 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答案及解析: 8.C 中国工业投资布局主要在沿江沿海、通商口岸,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即材料强 调了投资布局根植于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投资中心不限于东部 沿海地区,在长江流域的汉口、九江也成为了投资中心,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 没有显示出投资主体,所以选项 B 无法直接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工业迎来短 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选项 D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 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 规律并掌握运用。10 9.从 1985 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 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 “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答案及解析: 9.D 粮食的“价格双轨制”规定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而不是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故 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B 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在 21 世纪初才确立, 故 C 错误;粮食的“价格双轨制”说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故 D 正确。故选 D。 10.下图是《2007—2017 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 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 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 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 答案及解析: 10.C 【详解】由图片提供的信息可知,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故 C 正确;图中无法看出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故排除 A 选项;从图中可知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存在不同的发 展趋势,故排除 B 选项;无法看出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故排除 D 选项。 11.以下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11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答案及解析: 11.D 考点: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分析: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时间为 1933 年,与表格中“1927-1930 年”不符,故 A 项排除;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思潮对美国影响已经逐渐减弱,故 B 项排除; 材料中只给出了离婚率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涉及经济水平的变化,无法得出经济水平与家庭 稳定程度正相关,故 C 项排除;1927 年美国经济发展出现泡沫,此时社会离婚率较高,而 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离婚率达到最高,经济危机减弱时,离婚率下降到较低水平,由此可得 出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 D 项正确。 12.“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 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 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这场“战争”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答案及解析: 12.D 从材料“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中可以分析出这场战 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摆 脱经济大危机,其在政治上的成功之处是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 增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 D 项正确;A 项是独立战争,排除;B 项是二战的影12 响,排除;C 项是南北内战,排除。 点睛:首先通过材料“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分析出 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即可。 13.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到 1938 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 到 242400 个集体农庄和 4000 个国营农场中去了。但苏联农业产量却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 多出 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 10 倍的人力劳动,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 成苏联农业产量此时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B A.苏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不如美国 B.计划经济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 C.苏联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 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农业快速恢复发展 答案及解析: 13. B 正确,从题目来看,主要原因是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的问题。A 错误,选项所指 是客观原因,不符合唯物史观,不是主要原因;C 错,是原因之一却并非主要原因;D 错, 设问主体为苏联,美国为外因,非主要原因。 14.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 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 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 答案及解析: 14.考点:A 分析:材料表明苏联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致使经济发展失衡,可 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在强调国家利益的时候忽视了地方经济利益,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 现苏联漠视民生改善,B 项不符合;工业化建设本身不会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C项 说法错误;工业建设不会导致地方失业率偏高,D项说法错误。 15.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 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 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13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答案及解析: 15.A 【详解】材料“对美国而言,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说明其本意是为美国的外交决策出主意, 说明美国要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关的信息, 故 B 和 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信息,故 D 项错误。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主观题(本题共 3 道小题,第 1 题 0 分,第 2 题 0 分,第 3 题 0 分,共 0 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 定: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 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 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 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 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三14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 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 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 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16.(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 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 60 岁退休的政策。 (10 分) (2)差异:罗斯福: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 里根: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4 分) (3)评价:积极: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 经济的发展。(2 分) 消极: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带来“福利腐 败”问题。(2 分) (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西周礼制影响”“长幼有序、 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可得出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虽 有罪,不加刑焉”可以得出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由“《唐律》规定‘诸祖父母、 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可以得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由“南北朝的 “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得出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 责;由“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可以得出明代制定官员 60 岁退休的政策。 (2)差异:题目要去“根据材料二、三”回答,阅读两则材料可知,两者在社会保障金方 面存在差异。罗斯福:由材料二中的“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 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 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可知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 里根:由材料三中的“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 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可以得出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15 评价: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需要一分 为二来辩证分析。积极:从材料一、二等可以看出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 盾;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由材料二、三比 较可以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 性;结合所学还可以得出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 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 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 过以下几条途径: 1、合法的土地交易; 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 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 2008 年 9 月 30 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 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 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 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 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4 分) 答案及解析: 17.答案: (1)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 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9 分)16 (2)不同影响: 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束 缚在土地上,极难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4 分)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 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4 分) 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流转土地 承包权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 入发展。(4 分) (3)看法: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 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权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 (4 分,言之有理且答出两点即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 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 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 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及解析: 18.示例一: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3 分)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面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很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 分) 示例二: 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 3 分)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17 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庸朝开始全面推行科 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 社会稳定与发展。( 9 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王夫之反对对分封制的讨论与争鸣,认为 郡县制的实行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且实现了天下的“大公”,提出郡县制尽管有一定的 弊端,但相对于分封制总体上是历史的进步。解题时首先理解上述材料信息所包含的主要观 点;其次,通过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依据材料信息或其他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 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的中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创新性政治制度及实践作用的主题, 如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或科举制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等,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对上述主 题加以分析阐释;再次,表述成文,先概述任一论题,后结合相关知识对该论题具体阐释, 如分析郡县制的问题,包括郡县制的进步性和以往分封制的局限性等。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类 型的试题,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学科语言准确等,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8 高三期末历史测试卷(二)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道小题,每小题 0 分,共 0 分) 1.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 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 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 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内容及特点。根据材料“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 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即可概括出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本质上维护的是公民的权益,故 B 项正确。 2.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 猎” 钦定的《高祖、太 宗实录》 钦定指唐太宗审定 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 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了武德四年(621 年) 依据《资治通鉴》 整理 北宋司马光主编19 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 (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 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 《旧唐书·隐太 子建成传》 《旧唐书》,五代后 晋时刘昫、张昭远等 撰 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 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 至者” 依据温大雅《大唐 创业起居注》整理 温大雅,隋末唐初大 臣,参与了反隋建唐 过程 A.《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 B.《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 答案及解析: 2.D 按照一般理解,李世民是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来继承皇位的,所以他钦定的史书会有为他辩 护的成分,故排除 A;《旧唐书》由于是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也不是唐代当时的 时间,故可靠性差些,故排除 B;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不是李世民同时代的人,且其编著的《资 治通鉴》很可能是借鉴了唐代的官方史书,故 C 也有可能不可靠;温大雅作为隋末唐初大臣, 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可以说是亲历者,而且他作为当时的大臣,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 多的利益冲突,故最有可能是可靠的,所以选 D。 点睛:在判断一个历史事实前,至少得先看看史料的可信程度、来源以及作者的立场,否则 单纯拿着一条史料就轻易下结论,这就太不明智了。梁启超曾经这样来分析和判断史料的真 伪:1、对于同一历史事实,几部史料的记载相互矛盾的,以离史迹最先最近者为可信。2、 灵活运用反证辨伪。鉴别史料的误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举出一例反证。3、以年代为准多 多收集旁证。旁证肯定会收集到很多,这些史料可以进行联系、排比、相互印证,在不断地 梳理之下,真相会逐渐浮现出来。4、有些常识性的史料很可能是错误的。比如一提起长城, 很多人都说是秦始皇修的,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所以一遇到所谓的常识,必然要先 怀疑。这些可以给我们判断史料的真伪提供一些借鉴。20 3.美国 1787 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 2 名,任期 6 年,每 2 年改选其中的 1/3;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 2 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 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及解析: 3.B 【详解】“参议员每州 2 名,任期 6 年,每 2 年改选其中的 1/3”维护的是人口较少的小州 利益,“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 2 年”维护的人口较多的大州利益,故 B 正确。 众议员每两年选一次,加大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A 项排除;美国众议员的任期为两 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蕴含的三对矛盾,记住“参小众大、南黑北白、中央 地方组合是联邦”即可。 4.1901 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 4.5 亿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从 1909 年起, 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 1924 年退回 L250 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 化基金。1925 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 化事业。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答案及解析: 4.答案:D 5.184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 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 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 年颁布21 《大气清洁法》,1963 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 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答案及解析: 5.C 【详解】从题目可知,英国议会通过《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大气清洁法》《水资源法》 《污染控制法》法律,其内容是环境治理,这主要表明英国通过法制力量治理环境,故 C 项正确。题目重在强调法制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而未提及工业革命,故 A 项错误。题目 未涉及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题目是英国议会立法治理环境,而未体现人民环保意识,故 D 项错误。所以选 C。 6.《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 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 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 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 答案及解析: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发现美洲、绕过非洲航行、开辟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殖民化 等活动都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出现的,而开辟新航路所引发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则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有利于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 属 于 A 项的内容,排除 B。CD 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与材料信息“因而使正在崩溃的 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不符,排除。 7.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 年 10 月至 1915 年 9 月)期间,先后颁行了 20—个法规 条例,如《商会法》、《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22 行细则,涉及到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D.消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 答案及解析: 7.B 【详解】根据材料中,张謇颁布一系列法规条例和细则,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表明这些 法规条例的颁行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故 B 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法规条例的 颁行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故排除 A 选项;这些法规的发行无法改变中国近代社会的 经济结构,故排除 C 选项;选项 D 中的“消除”过于绝对且与题意无关,排除 D。 8.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 世纪 40—90 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年代 工业部门 投资中心 19 世纪 40—60 年代 船舶修造业 广州、香港、上海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末期 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 花等) 汉口、九江、福州 19 世纪 80—90 年代中 期 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 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 上海、天津、香港、南京, 福州、武汉 A.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 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答案及解析: 8.C 中国工业投资布局主要在沿江沿海、通商口岸,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即材料强 调了投资布局根植于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投资中心不限于东部 沿海地区,在长江流域的汉口、九江也成为了投资中心,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 没有显示出投资主体,所以选项 B 无法直接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工业迎来短23 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选项 D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 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 规律并掌握运用。 9.从 1985 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 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 “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答案及解析: 9.D 粮食的“价格双轨制”规定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而不是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故 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B 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在 21 世纪初才确立, 故 C 错误;粮食的“价格双轨制”说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故 D 正确。故选 D。 10. 下图是《2007—2017 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 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 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 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 答案及解析:24 10.C 【详解】由图片提供的信息可知,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故 C 正确;图中无法看出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故排除 A 选项;从图中可知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存在不同的发 展趋势,故排除 B 选项;无法看出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故排除 D 选项。 11.以下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答案及解析: 11.D 考点: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分析: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时间为 1933 年,与表格中“1927-1930 年”不符,故 A 项排除;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思潮对美国影响已经逐渐减弱,故 B 项排除; 材料中只给出了离婚率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涉及经济水平的变化,无法得出经济水平与家庭 稳定程度正相关,故 C 项排除;1927 年美国经济发展出现泡沫,此时社会离婚率较高,而 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离婚率达到最高,经济危机减弱时,离婚率下降到较低水平,由此可得 出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 D 项正确。 12.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 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 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这场“战争”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答案及解析:25 12.D 从材料“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中可以分析出这场战 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摆 脱经济大危机,其在政治上的成功之处是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 增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 D 项正确;A 项是独立战争,排除;B 项是二战的影 响,排除;C 项是南北内战,排除。 点睛:首先通过材料“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分析出 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即可。 13.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到 1938 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 到 242400 个集体农庄和 4000 个国营农场中去了。但苏联农业产量却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 多出 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 10 倍的人力劳动,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 成苏联农业产量此时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B A.苏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不如美国 B.计划经济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 C.苏联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 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农业快速恢复发展 答案及解析: 13. B 正确,从题目来看,主要原因是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的问题。A 错误,选项所指 是客观原因,不符合唯物史观,不是主要原因;C 错,是原因之一却并非主要原因;D 错, 设问主体为苏联,美国为外因,非主要原因。 14.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 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 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 答案及解析: 14.考点:A 分析:材料表明苏联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致使经济发展失衡,可 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在强调国家利益的时候忽视了地方经济利益,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26 现苏联漠视民生改善,B 项不符合;工业化建设本身不会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C项 说法错误;工业建设不会导致地方失业率偏高,D项说法错误。 15.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 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 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答案及解析: 15.A 【详解】材料“对美国而言,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说明其本意是为美国的外交决策出主意, 说明美国要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关的信息, 故 B 和 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信息,故 D 项错误。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主观题(本题共 3 道小题,第 1 题 0 分,第 2 题 0 分,第 3 题 0 分,共 0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 定: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 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 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27 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 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 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 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 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16.(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 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 60 岁退休的政策。 (10 分) (2)差异:罗斯福: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 里根: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4 分) (3)评价:积极: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 经济的发展。(2 分) 消极: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带来“福利腐 败”问题。(2 分) (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西周礼制影响”“长幼有序、 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可得出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虽 有罪,不加刑焉”可以得出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由“《唐律》规定‘诸祖父母、 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可以得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由“南北朝的 “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得出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 责;由“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可以得出明代制定官员 60 岁退休的政策。 (2)差异:题目要去“根据材料二、三”回答,阅读两则材料可知,两者在社会保障金方 面存在差异。罗斯福:由材料二中的“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28 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 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可知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 里根:由材料三中的“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 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可以得出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 评价: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需要一分 为二来辩证分析。积极:从材料一、二等可以看出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 盾;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由材料二、三比 较可以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 性;结合所学还可以得出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 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 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 过以下几条途径: 1、合法的土地交易; 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 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 2008 年 9 月 30 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 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 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 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 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 分)29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4 分) 答案及解析: 17.答案: (1)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 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9 分) (2)不同影响: 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束 缚在土地上,极难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4 分)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 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4 分) 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流转土地 承包权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 入发展。(4 分) (3)看法: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 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权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 (4 分,言之有理且答出两点即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 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 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 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及解析: 18.示例一: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3 分)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面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30 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很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 分) 示例二: 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 3 分)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 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庸朝开始全面推行科 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 社会稳定与发展。( 9 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王夫之反对对分封制的讨论与争鸣,认为 郡县制的实行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且实现了天下的“大公”,提出郡县制尽管有一定的 弊端,但相对于分封制总体上是历史的进步。解题时首先理解上述材料信息所包含的主要观 点;其次,通过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依据材料信息或其他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 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的中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创新性政治制度及实践作用的主题, 如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或科举制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等,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对上述主 题加以分析阐释;再次,表述成文,先概述任一论题,后结合相关知识对该论题具体阐释, 如分析郡县制的问题,包括郡县制的进步性和以往分封制的局限性等。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类 型的试题,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学科语言准确等,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