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后提升命题载体4-7(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后提升命题载体4-7(Word版带解析)

ID:238581

大小:792.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选择题 (2019·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质量测评)暑假期间,家住中国 M 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 到 N 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 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 1.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 小丹(  ) A.去 N 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 N 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M 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43°N,87°E) B.武汉(30°N,114°E) C.哈尔滨(45°N,127°E) D.成都(30.5°N,103°E) 解析:第 1 题,根据“暑假”“中国 M 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应该东 北日出、西北日落。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 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因此,从 M 地 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 N 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 N 地返回至中 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 M 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 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 N 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 中,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 接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A 正确。第 2 题,根据题中“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 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 13 小时 30 分钟。据此推算出当地地方时 的日出时间为 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 与当地地方时 5:15 的时差计算经度差, 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 114°E。B 正确。 答案:1.A 2.B 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他们下车后,只见面前水田沟渠纵横,前方高山 耸立、左侧椰林成排。他们步行进入村落,见到民居间有多处涌泉。村民带领他们参观该村 的祠堂,提及当初其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回答 3~5 题。 3.该村落所处地形可能为(  ) A.山地 B.冲积扇 C.三角洲 D.高原 4.该地所处自然带最可能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5.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 A.地形 B.河流 C.植被 D.道路 解析:第 3 题,由材料可知,该村落位于高山山前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且 有涌泉分布,故该村落所处地形可能为冲积扇。选 B。第 4 题,由材料可知,该村落有椰林分 布,应位于热带地区,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选 D。第 5 题,由材料可知,村民的祖先渡海来 此之后,营造了水田,栽种了椰树,因此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植被。选 C。 答案:3.B 4.D 5.C (2019·郑州质量预测)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 20~39 岁黄金年龄劳动力 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 1990-2015 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 回答 6~7 题。 年份 年龄段 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年龄段人口比重 1990 年 0~19 岁 2.31% 2010 年 20~39 岁 1.81% 2015 年 25~44 岁 1.96% 6.该市(  ) A.1990-2010 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2015 年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2010 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D.2010-2015 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7.据此推断,2010 年后该市(  ) A.基础设施改善 B.生态环境趋好 C.生活成本降低 D.就业机会增多 解析:第 6 题,由表可知,该市 1990 年 0~19 岁人口至 2010 年时变为 20~39 岁黄金年 龄劳动力,但该部分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从 2.31%下降为 1.81%,说明该黄金年龄 劳动力人口大量外迁,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A、C 错;1990 年至 2015 年,0~19 岁人口成 为 25~44 岁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从 2.31%下降为 1.96%,青壮年人口外迁,老龄 人口在该市人口的比重相对上升,老龄化程度加重,B 错;2010-2015 年 20~39 岁人口成为 25~44 岁有经验的劳动力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由 1.81%上升到 1.96%,表明有经验 的劳动力出现回流,D 对。第 7 题,根据上题分析,2010-2015 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说明 2010 年后该市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D 对。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给劳动力人口带来的收入 少,因而对其迁移影响很小,A 错。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生态环境变化对 人口迁移的影响小,B 错。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城市生活成本呈上升趋势,C 错。 答案:6.D 7.D (2019·济南模拟)迂回扇是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 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 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 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 8~9 题。 8.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 A.匀速坍塌 B.加速坍塌 C.减速坍塌 D.间歇坍塌 9.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 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 ③图中沙坝的形成顺 序是 4→3→2→1 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 8 题,根据材料信息,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发生的,故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故选 D。第 9 题, 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凸岸不断堆积,凹岸不断侵蚀,河道弯曲不断加大,河流长度相应增 加,①对;河流沙坝之间地势较低,易积水形成沼泽、洼地,②对;图中沙坝 1 弯曲度最小, 其形成时间最早,沙坝 4 弯曲度最大,其形成时间最晚,图中沙坝的形成顺序是 1→2→3→4,③ 错;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长度增加,但落差没有变化,因而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④ 对。 答案:8.D 9.C 在温带,树木有明显的年轮,可以代表不同年份生长条件的差异。下图为欧洲温带同一 纬度不同地区甲、乙、丙三棵同种柏树横切面图(横切面取自同一高度的树干,各图的比例尺 相同)。据此回答 10~11 题。 10.推测甲、乙两棵树年轮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人类活动 11.丙树(  ) A.年轮不对称的原因是受强风影响 B.所在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 C.年轮密集的一侧朝向太阳 D.所在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小 解析:第 10 题,由材料可知,甲、乙两棵树为同种的柏树且所处纬度相同,年轮中稀、 疏的交替分布特点一致,两棵树的树龄相当,不同的是各年轮的间距,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 实践可推知两棵树年轮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B 项正确。两棵树位于同纬度地区,热量 条件相差不大,A 项错误;光照主要影响树木朝阳、背阴面的年轮间距,C 项错误;人类活动 对于树木年轮差异形成的影响较小,D 项错误。第 11 题,丙树年轮不对称主要是受光照的影 响,年轮密集的一侧处于背阴面。年轮分布与当地的风向、风力关系不大。丙树年轮分布较 均匀,说明其所在地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树木每年的生长速度相近。 答案:10.B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19·东北三省四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井冈山(图甲)地处湘赣边界,方圆数百千米,山间小盆地众多。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中,井 冈山地区多次发生海陆变迁,岩性松软和坚硬的岩石分别演化成为“井”和“冈”,形成“井” 字形地貌(图乙)。“山岭高耸,森林茂密,峡谷深切”是井冈山地区的真实写照。独特的地理 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的革命摇篮。现在,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能源是制 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推测井冈山特殊的“井”字形地貌的成因。 (2)说明红军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3)依据井冈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立足本地,从开源角度提出两项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的 措施并说明理由。 解析:(1)根据材料“井冈山地区多次发生海陆变迁,岩性松软和坚硬的岩石分别演化成 为‘井’和‘冈’”可知,井冈山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内力作用使得地壳缓慢上 升,松软的岩石被外力侵蚀形成了山间小盆地——“井”;坚硬岩石则上升为高耸的山岭—— “冈”。(2)主要分析地形(山岭高耸、峡谷深切、小盆地众多)和植被(森林茂密)对红军建立根 据地的意义。(3)井冈山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高,河流落差大, 因而可从植被和河流落差两方面出发寻找开发能源的措施。 答案:(1)该地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地质作用复杂(或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构成破碎、 岩性松软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沿裂隙破碎地带风化、侵蚀成谷地(盆地);构造完整、岩性 坚硬的岩石难被侵蚀,相对抬升成为山冈。 (2)井冈山处于湘赣边界,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森林茂密, 较为隐蔽;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山间小盆地农耕条件较好,可为部队提供一定粮食补给。 (3)营造薪炭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林木生长快;山地丘陵面积广阔,宜林地 广。 开发小水电: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多且流量较大;山地丘陵地形,河流 落差大,水能丰富。 生产沼气: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茂密,原料丰富;亚热 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利于发酵。(任选两种方式解释,若选择太阳能解释合理也可) 13.(2019·南昌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相关部门对云南省西部山区某自然 村进行了农业普查,下图是该村地形剖面图。该村面积约 1.5 km2,2018 年户籍人口 362 人, 常住人口 286 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水稻生产的熟制逐步发生改变, 大部分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海拔 1 000 m 附近稻田一直保持一年两熟,成为该村的基本 农田。(1)与户籍人口相比,简述该村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特点。 (2)说明海拔 1 000 m 附近稻田成为该村基本农田的有利条件。 (3)分析该村水稻熟制改变的积极影响。 解析:(1)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村户籍人口 362 人,常住人口只有 286 人,常住人口比 户籍人口少。考虑到该村位于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就业机会少,青壮年劳动 力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村中常住人口多为儿童和老人。(2)海拔 1 000 m 附近稻田成为该村基 本农田的有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可从光热、地形、土壤 等方面分析;人文条件可从耕作历史、离村庄距离等方面分析。(3)由材料可知,该村水稻熟 制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因而可从减少劳动量、减轻土地压力和保证一年一熟水稻生长 的热量条件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答案:(1)少儿及老年人口比重高;青壮年人口比重低。 (2)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位于阳坡,光照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距 离村庄较近,利于耕作和管理(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3)减少劳动量,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改善水稻生长期水热条件,提升稻米品质;减 轻土地压力,改善土壤肥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