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评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评试题

ID:240052

大小:18.6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2-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评试题 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 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 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竞 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 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 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 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 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 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 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 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 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 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 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 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 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 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 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 《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 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 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 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 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 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 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 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 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 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 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 答案。 (节选自 2007 年 l 1 月 20 日 《东莞日报》) 9.下列对《走到人生边上》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 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 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 96 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 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是因为杨绛先 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她把自己平生所见的、读者所少见的奇闻 轶事娓娓道来。 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 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答:B (A 项,混淆了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女士的观点。C 项,强加因果。 D 项,“是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10.下列不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的一 项是( )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 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 与非的人和事 答:C(“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不是注释部分的内容) 11.“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结合全文来 看,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历丰富,且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 B、爱钻牛角尖,“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 C、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摆脱一切成 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 D、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 答:C(C 项不是“钻牛角尖”,而恰恰是思考深刻的体现。) 12、从内容上讲,《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亲情的追忆,那么《走到 人生边上》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答: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共 18 分) 谈 闲 情 孙 犁 ①人生,总得有点闲情。闲情逐渐消失,实际就是生命的逐渐消失。 ②我是农家的孩子,农村的玩意儿,我都喜欢,一生我不忘了。例如 养蝈蝈,直至老年,还是一种爱好,但这些年总是活不长。今年,外孙 女代我买的一只很绿嫩的蝈蝈,昨天又死了。忽然想,这是我养的最后 一只。我眼花耳背,既看不清它的形体,又听不清它的鸣叫,这种闲情, 要结束了。 ③幼年在农村,一只蝈蝈,可以养到过春节。白天揣在怀里,夜里放 在被里,都可以听到它欢畅的叫声。蝈蝈好吃白菜心。老了,大腿、须、 牙都掉了,就喂它豆腐,还是不停到叫。 ④童年之时,烈日当空,伫立田垄,蹑手蹑脚,审视谛听。兴奋紧张, 满头大汗。捉住一只蝈蝈,那种愉快是无与伦比的,比发了大财还高兴。 ⑤用秫秸眉子,编个荸荠形的小葫芦,把它养起来,那种情景,也是 无与伦比的。 ⑥为什么在城市就养不活?它的寿命就这样短,刚刚过立秋就溘然长 逝了。 ⑦战争年代,我无心于此。平原的青纱帐里,山地的衰草丛中,不乏 蝈蝈的鸣叫,我好像都听不到,因为没有闲情。 ⑧平原上,蝈蝈已经不复存在,农民用农药消灭了蝗虫,同时就消灭 了蝈蝈。十几年前,我回故乡看见,只有从西南边几个县过来的行人, 带有这种稀罕物。也是十几年前,在蓟县山坳里,还听到它的叫声。 ⑨这些年,我总是喂它传统的食物,难免有污染,所以活不长。 ⑩当然,人的闲情也不能太多。太多,就会引来苦恼,引来牢骚。太 多,就会成为八旗子弟。初进城时,旧货摊上,常常看到旗人玩的牙镶 细雕的蝈蝈葫芦,但我不喜欢这些东西,宁可买一只农民出售的,用紫 色染过的小葫芦。 ⑾得到一个封号,领一份俸禄。无战争之苦,无家计之劳。国家无考成, 人民无需索。住好房,坐好车,出入餐厅,旅游山水。悠哉度日,至于 老死。不知自愧,尚为不平之鸣,抱怨环境不宽松,别人不宽容。这种 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注定是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13.这篇散文第①中说:“人生,总得有点闲情。闲晴后逐渐消失,实 际就是生命的逐渐消失。”第⑩却说:“当然,人的闲情也不能太多。太 多,就会引来苦恼,引来牢骚。”两段中“闲情”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答 : 第 ① 中 “ 闲 情 ” 的 含 义 是 : (2 分) 第 ⑩ 中 “ 闲 情 ” 的 含 义 是 : (2 分) 答案: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趣 悠哉度日,无所事事,空虚无聊的情趣 14.第②中划线句子与前面哪些语句相呼应?蕴含着一种什么样的感 情?(4 分) 答: 答案:闲情逐渐消失,实际就是生命的逐渐消失。 蕴涵作者因不能很 好体味生活乐趣的遗憾之情。15.本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试加以阐述。(6 分) 答: 答案:对比 将农村蝈蝈寿命长与城市蝈蝈寿命短,将农家孩子得到 愉快无与伦比与纨绔子弟得到优越的生活条件还牢骚满腹对比 16.结合第⑩,仔细分析第⑥、⑨,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在城市 (蝈蝈)就养不活?”“难免有污染,所以(蝈蝈)活不长”,另有深意。 这种深刻含义是什么?(4 分) 答: 。 答案:作为人,如果生活条件很优越,又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就可能被 一些腐朽的思想侵蚀,意志就会消沉,就会失去进取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 万年 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 量生物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 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 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事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 维护自尊的法宝。 请你“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画出材料中最后一句话,然后可从前半句侧重思考“道德底线”重要性, 强调要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 可举历史上许多正反面的例子,如屈原、苏武、秦桧等;也可从后半句 着手,侧重写行为底线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坚持原则、遵守法则、尊重 别人、尊重自己。如果写记叙文,要注意情节的构思、人物形象的鲜明 和细节的共鸣。也可从自然现象谈起,谈人生、生活,论述做事的底线, 情感的底线。立意:要坚守“底线”,保持做人的原则(如守信、爱国、善良、奉献 等)。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