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试题(PDF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唐山一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试题(PDF版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唐山一中 2019 级高一年级“空中课堂”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20 分。 2.将卷一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二用 0.5 铅笔毫米黑色签字笔打在答题卡上。 一、课文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兵刃既接. 接:交锋 B.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C.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 王无罪.岁 罪:归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河东凶亦然. 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申之以.孝悌之义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河内,地理名词,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C.庠序,学校。商代乡学称序,周代乡学称庠。 D.孝悌,原意指指孝顺父母与敬爱兄长、姐姐。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zhòng)绳 輮.(róu)曲 槁暴.(pù) 就砺.(lì) B.参省.(xǐng) 须臾.(yú) 跂.(qí)望 舆.(yú)马 C.舟楫.(jí) 蛟.(jiǎo)龙 跬.(kuǐ )步 骐.(qí)骥 D.驽.(nǔ)马 锲.(qiè) 刻 镂.(lòu)金 蟹螯.(áo)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其曲中.规 中:符合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参省.乎己 省:省察 2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而绝.江河 绝:横渡 D.故不积跬.步 跬:一步 驽.马十驾 驽:劣马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受绳:经墨线取直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足:双脚走得快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办法用来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金石:黄金与石头 8.下列各句中有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吾尝跂而望矣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取之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 C.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螯 11.下列各个句子的书写,没有错别字一句是( ) A.故木授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腴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崤函(xiáo) 膏腴(yú) 藩篱(fān) 蒙恬(tiǎn)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遗镞(cù)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赂秦(lù) D.隳城(huī) 瓮牖(yǒu) 棘矜(jīn) 赢粮(yíng)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务.耕织 务:从事 不爱.珍器重宝 爱:热爱 B.孝公既没. 没:去世 蒙故业,因.遗策 因:承袭 C.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 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统领 D.叩.关而攻秦 叩:攻打 秦人开关延.敌 延:引入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A.流血漂橹. 橹:盾牌 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C.瓮牖.绳枢之子 牖:窗户 赢.粮而景从 赢:羸弱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 与陈涉度长絜.大 絜:衡量 15.下列各组句中,有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C.而倔起阡陌之中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16.给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 弱也 ⑥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⑦囊括四海 ⑧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尝以.十倍之地 B.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C.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崤函之.固,自若也 D.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传说中的古代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B.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为了离间六国采取的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C.山东,战国时期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东方诸国,与今天不同 D.谪戍,古代指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如白居易贬谪浔阳。 19.下列各个句子的书写,没有错别字一句是( )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很多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B.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B.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文中是指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封建帝王。 C.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D.六艺,指古代的《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六种儒家经书。 24.下列各个句子的书写,没有错别字一句是( ) A.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圣人无常师。孔子师谈子、苌弘、师襄、老聃。谈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李氏子番,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完成 25~29 题。 张仪、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 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 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 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 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 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 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 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 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 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 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 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 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5 【注释】①轘(huán)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道路险阨,凡十二曲,中有轘辕关。 25.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诛.周主之罪 诛:声讨 B.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敝:疲惫 C.臣请谒.其故 谒:陈述 D.不如伐蜀之完.也 完:完美 26.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曰:请闻其.说。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B.挟天子以.令天下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 C.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D.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川,指当时韩国境内的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地区。 B.二周,指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 C.西海,古人以为中国处在四海之内,蜀在远西,故称蜀西海。 D.九鼎,传说禹“铸九鼎,象九州”,故古代以九鼎象征国家。 29.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张仪主张讨伐韩国,因为他认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远离了称王天下的霸业。 B.司马错认为伐蜀可以富国强兵,既能获得丰厚的利益,也不会招致其他国加反对。 C.司马错认为讨伐韩国,挟持天子,定会导致多国联合对付秦国,使秦国陷入危险。 D.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兵攻打蜀国取得了成功,这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0~34 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 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 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 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6 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 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 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 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 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次数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B.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对待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给予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3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相继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因为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 3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提出论点,而后分赂者与不赂者两类分析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开篇提出的文章中心论点。 C.文章引用古人的话同时兼用比喻,形象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D.文章以齐、燕、赵三国灭亡为例具体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6 题。(2019 年全国Ⅰ) 7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 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 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 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 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 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 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 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 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 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 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 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 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3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治:安定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闲暇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嫉妒 D.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具:详细 3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征为廷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为赋以.吊屈原 以.次进 ,至陛下 C.上因.感鬼神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怀王骑,堕马而.死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3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 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 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 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 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三、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指京城。砧声: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的声音。 4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倒装句法,先写离别场景,而后写昨夜微霜。“ 初渡河”,把霜人格化,写出深秋时 节萧瑟的气氛。 B.颔联承接“游子”,想象魏万赴京途中面对鸿雁、云山黯然伤神心情。“ 不堪”“ 况是”两 词情切而意深。 C.颈联是对远行客子又作了充满同情的推想。魏万抵达京城,会感受到深秋寒气逼近、砧杵 之声繁多急切。 D.尾联是诗人语重心长地对魏万给以亲切的嘱咐:你的身影不要出现在长安行乐之地而让大 好的时光虚度。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