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宝传
王大宝,字元龟,政和间,贡(推荐、选举)辟雍。建炎初,廷试(在朝廷上举
行的考试)第二,授(授予官职)南雄州教授。以禄不逮养(谓双亲在世而得以
孝养),移病而归。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
荐(所推荐的人)无一至者, 君独(唯独)肯从吾游(交往),过(超过)人远
矣。”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
息(因恐惧而不敢喘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
“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知(管理)袁州,进《诗》《书》《易》解,上谓执
政曰:“大宝留意经术,其书甚可采,可与内除(在朝廷内授予官职)。”时经筵
阙(缺少)官,遂除(授予官职)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知温州,提点福建刑
狱。道临漳,有峻岭曰蔡冈,藂薄蔽医,山石荦确,盗乘间剽劫。大宝以囊金三
十万,募民抉薮甃道十余里,行者便之。孝宗即位,擢(提拔)右谏议大夫。汪
澈督师荆、襄,大宝劾其不能节制(指挥、管辖),坐视方城之败,疏再上,澈
落职谪台州。大宝尝论及移跸(迁都),上曰:“吾欲亟行(赶快行动)。”大
宝奏:“今日之势殆(大概、恐怕)未可,愿少(稍微)宽岁月。”张浚复起为
都督,大宝经力赞其议,符离失律(战败),群言汹汹。大宝言:“危疑之际,
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未几(不久),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
谓:”今国事莫在于恢复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储虚符
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活减月红给。臣恐不惟边鄙之忧,而患起萧墙矣。”
督府既罢,撤边防,弃四州,金复犯边,诏思退都督(统领)军马,辞不行(推
辞不去)。上震怒,窜(流放)思退,中外(朝廷内外)以(认为)大宝前言不
用为恨(遗憾)。乾道元年,落致仕(复职起用),召为礼部尚书。入对,言理
财之道,当务(致力于)本抑末。寻(不久)卒,年七十七。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A.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
/军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B.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
军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C.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
军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D.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
军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廷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也称
“殿试”。
B.经制钱,是宋代为了筹措军政费用而加征的杂税,与总制钱一起合称“经
总制钱”。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目的
是正君心。
D.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移跸,指帝王出行,而本文中的“移跸”借指
迁都之举。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 王大宝才学优异,精研儒家经典。他因廷试考取第二名,当了南雄州教
授,后来因生病回家/他任袁州知州时曾向皇帝进献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
B. 王大宝性情耿直,交际重情义。大臣赵鼎、张浚被贬时,他毫无顾忌地
与他们交 往;在张浚因不能按时得到俸禄而生活困准时,他用公款接济。
C. 王大宝体恤民苦,为百姓做实事。临漳的蔡冈,林茂岭峻,山道难行,
盗贼经常 出没,他招募民工砍伐杂树,铺设道”,行人称便。
D. 王大宝力主抗金,积极建言献策。汪澈抗金不力,王大宝两次上奏书弹
劾他;张 浚负责抗金时,王大宝极力支持,他还上奏宋孝宗,表达了对
国事的忧虑。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5 分)
(2) 上震怒,窜思退,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5 分)
10. C【解析】“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 “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
人”是并列的句子,应断开;“财计乏”“军储虚”“符离师
溃”是三个并列
的原因,应断开。原句标点: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
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
储虚,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
给。11. A【解析】“乡试”错,应为“会试气
12. A [解析】“后来因生病回家”错,根据原文“以禄不逮养,移病而归
“可知他是因为俸禄不够养家,告病还乡。
13.
(1)我住在这里,平时推荐的人没有一个来过,唯独你肯跟我交往,超过
别人太多了。
(所荐、独、游、过,各 1 分,句意 1 分)
(2)皇上极其愤怒,流放汤思退,朝廷内外都把王大宝以前进言没被采纳
当做遗憾。(窜、中外、以为、恨,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王大宝,字元龟,政和年间,在太学为贡生。建炎初年,殿试为第二名,
授任南雄州教授。因为俸禄不够养家,告病还乡。
赵鼎贬谪到潮州,王大
宝每天跟他研讨《论语》,赵鼎叹息说:“我住在这里,平时推荐的人没有
一个来过,唯独你肯跟我交往,
超过别人太多了。"王大宝任连州知卅。张
浚也被贬谪居住在这里,让他的儿子张棋与王大宝一起研究学习。当时赵鼎、
张浚的
门客被贬斥的没一天间断,人们都紧张得不敢呼吸,唯独王大宝很
坦然。张浚的俸禄不能按时得到,王大宝用征收的经制钱供
给他,张浚说:"
要是连累您怎么办? “王大宝不因此而改变。大宝任袁州知州,献上《诗经》
《尚书》《易经》的解释著作,皇上对执政说:“王大宝留意经书学问,他
的著作很多值得采纳,可以给他朝官做。”当时里上讲席缺少讲官,就授任
他国子司业
兼崇政殿说书。任温州知州、福建刑狱提点。途经临漳,有座
高山名叫蔡风,林木丛生,遮天盖地,山石峥峰文叠,强盗乘机在这里抢劫。
王大宝用携带的三十万钱,招募民工伐去林木修砌道路十多里,走路的人感
到方便。孝宗即位,升任(王大宝)礼部侍郎。汪澈到荆、襄监督军队,王
大宝弹劾他不能管理约束,白白看着方城之我失败,奏疏送上去两次,汪澈
被削职贬至台州。王大宝曾经谈到迁都,皇上说:“我想赶快行动。”王大
宝上奏:“今天的形势恐怕还不允许,希望能稍许宽限些时间/
张浚被重新
起用为都督,王大宝极力支持他的奏议,符离之战失败,众人议论纷纷。王
大宝进言:“危难犹疑的美头,如果不果
断慎重,怎么能平息众人肆意议
论。”不久,汤思退提议撇销都督府,极力请求讲和,王大宝上奏说:“现
在国家的事没有比恢
复史重要的,没有比同金国敌人的仇恨更深的,没有比攻占防守更难的,没有比任用人才更该审慎的。宰相由于财政匮乏,军储
空虚,符离军队渍散,名额没有减少,意思是要核实军队名籍,减少每月供
给。臣担心不仅是边境上的忧患,而且灾祸要发生在国家内部了。''都督府
关闭以后,撤销边強防御,放弃四州,金人又来侵犯边疆,下诏让汤思退统
领军马,(他)推辞不去。皇上极其愤怒,流放汤思退,朝廷内外都把王大
宝以前进言没被采纳当做遗雑。乾道元年,朝廷特命复职起用,召还为礼部
尚
书。入朝覲见,进言管理财政的办法,应当重本抑末。不久去世,享年
七十七岁。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大宝,字元龟,政和间,贡( )辟雍。建炎初,廷试( )第二,授( )
南雄州教授。以禄不逮养( ),移病而归。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
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 )无一至者, 君独( )肯从吾游( ),过
( )人远矣。”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
日,人为累息( ),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
“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知( )袁州,进《诗》《书》《易》解,上谓执政
曰:“大宝留意经术,其书甚可采,可与内除( )。”时经筵阙( )官,遂
除( )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知温州,提点福建刑狱。道临漳,有峻岭曰
蔡冈,藂薄蔽医,山石荦确,盗乘间剽劫。大宝以囊金三十万,募民抉薮甃道十
余里,行者便之。孝宗即位,擢( )右谏议大夫。汪澈督师荆、襄,大宝劾其
不能节制( ),坐视方城之败,疏再上,澈落职谪台州。大宝尝论及移跸
( ),上曰:“吾欲亟行( )。”大宝奏:“今日之势殆( )未可,愿
少( )宽岁月。”张浚复起为都督,大宝经力赞其议,符离失律( ),群
言汹汹。大宝言:“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未几( ),汤思
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在于恢复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
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储虚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活减月红给。臣恐不惟边鄙之忧,而患起萧墙矣。”督府既罢,撤边防,弃四州,金复犯边,诏思退
都督( )军马,辞不行( )。上震怒,窜( )思退,中外( )以
( )大宝前言不用为恨( )。乾道元年,落致仕( ),召为礼部尚书。
入对,言理财之道,当务( )本抑末。寻( )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王大宝传》)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E.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
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F.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
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G.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
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H.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
储/虚 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也称
“殿试”。
B.经制钱,是宋代为了筹措军政费用而加征的杂税,与总制钱一起合称“经
总制钱”。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目的
是正君心。
D.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移跸,指帝王出行,而本文中的“移跸”借指迁都
之举。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E. 王大宝才学优异,精研儒家经典。他因廷试考取第二名,当了南雄州教授,后来 因生病回家/他任袁州知州时曾向皇帝进献解释儒家经典的著
作。
F. 王大宝性情耿直,交际重情义。大臣赵鼎、张浚被贬时,他毫无顾忌地
与他们交 往;在张浚因不能按时得到俸禄而生活困准时,他用公款接济。
G. 王大宝体恤民苦,为百姓做实事。临漳的蔡冈,林茂岭峻,山道难行,
盗贼经常 出没,他招募民工砍伐杂树,铺设道”,行人称便。
H. 王大宝力主抗金,积极建言献策。汪澈抗金不力,王大宝两次上奏书弹
劾他;张 浚负责抗金时,王大宝极力支持,他还上奏宋孝宗,表达了对
国事的忧虑。
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5 分)
(2) 上震怒,窜思退,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