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
2020 届高三生物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共 50 分。其中第 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1~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
构的是
A.线粒体的嵴 B.叶绿体的基粒 C.神经细胞的树突 D.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答案:C 【解析】线粒体的嵴是线粒体内膜,其上附着许多有氧呼吸的酶,A 正确;叶绿体的基粒是由
许多个类囊体堆叠而成,其上分布有光反应的酶,B 正确;神经细胞的树突膜是细胞膜,有利于递质的
释放,故 C 错误;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附着许多酶,为细胞代谢提供有利条件,D 正确。
2.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 细胞)获得成功。hiHep 细胞具有
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 细胞的核 DNA 完全相同
B.hiHep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血清白蛋白运出细胞外
C.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 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B 【解析】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核 DNA 相同,A 正确;血
清白蛋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细胞,B 错误;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结果是获得一个个体,而成纤维细胞分
化为肝细胞,未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 正确;成纤维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通过诱导其能分化为肝
细胞,说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故 D 正确。
3. 现有一瓶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其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 在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可用于洗去浮色
B. 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后,可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C. 可与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溶液混合用于解离根尖组织细胞
D. 冷却的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可用于析出 DNA
答案:A【解析】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用于洗去浮色的酒精溶液浓度应为 50%,A 错误;
提取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但无水碳酸钠具有吸水作用,能除去 95%酒精的水分,成为无水乙醇,B 正
确;与 15%的盐酸按 1:1 混合配制解离液,C 正确;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在经处理后的溶液中
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即粗提取的 DNA,
D 正确。
生物试题 第 2 页 (共 10 页 )
4. 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 DNA 形成 DNA 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
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D.酶Ⅰ能切割 DNA 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故 C 错误。
5.科研人员利用相关技术改变了胰岛素 B 链的第 9 位氨基酸,从而避免了胰岛素结合成无活性的二聚
体形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宜口服使用 B.可通过测定 DNA 的序列确定突变是否成功
C.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 D.该过程的操作对象是胰岛素分子
答案:D 【解析】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时在消化道内被蛋白酶水解失效,因此不宜口服使用,
A 正确;通过 DNA 分子杂交法可检测 DNA 是否发生突变,故 B 正确;改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工程,在
DNA(基因)水平操作,C 正确,D 错误。
6.下列关于物质运输,错误的是
A. RNA 聚合酶和 DNA 聚合酶都可经核孔运输 B. K+只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C. 胃粘膜细胞吸收酒精不消耗 ATP D. 肾小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
答案:B 【解析】RNA 聚合酶和 DNA 聚合酶是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分别参与转录和 DNA 复制,
A 正确; 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主要是 K+外流,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故 B 错误;酒精以自由扩散的方
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C 正确;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D 正确。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 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树突 细胞体 轴突
C. 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
D. 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围较广
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A 正确;若突触后膜为树突膜时,神经冲动的传导可由树
突→细胞体→轴突,故 B 错误;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C 错误;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速度快、
作用范围局限的特点,D 错误。
生物试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
8. 图一曲线 a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
最适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 a 中,A 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B.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f 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 B、C 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 c 和 d
D.减小 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 b 应变为曲线 f;增大 pH,应变为曲线 e
答案:B 【解析】 图一曲线 a 中,A 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主要是底物已经完全分解,A
错误;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f 表示,B 正确;在图二中取 B、C 点的速率值为
一个固定值,而图一中的曲线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速率也在变化,因此不能对应 c 和 d,故 C 错误;
图二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完成的实验,PH 增大或减小,曲线均变为曲线 f,故 D 错
误。
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C.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不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答案:C 【解析】蛋白质工程是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A 正确;制备单克
隆抗体利用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故 B 正确;转基因动物的培
育涉及到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故 C 错误;植物茎尖脱毒应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D 正确。
10.某动物的基因 A 和 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 A 或基因 B 的胚胎不能成活。若 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F1 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A.50% B.40% C.45% D.60%
答案:D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表现性为 A_bb 或 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
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F1 的基因型为 AaBb,全部存活,当 F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代应该出现的表
型中 3/16A_bb 和 3/16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则存活的 F2 个体表型只有 9A_B_:1aab,即基因型有 9/10
的 A_B_与 1/10 的 aabb,在 A_B_中,AA 个体占其中的 1/3,占总数的 3/10,Aa 个体占中的 2/3,占后
代总数的 6/10,因此,F2 个体中 AA:Aa:aa=3:6:1,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可计算 A 的频率
=2x3+6/20×100%=60%(根据“只有基因 A 或基因 B 的胚胎不能成活”,可知 F2 群体中能存活个体的生物试题 第 4 页 (共 10 页 )
基因型分别是 1AABB、2AABb、2AaBB、4AaBb 和 aabb,等位基因 A 与 a 之和为 20,其中 A 基因有 12
个,故 A 的基因频率为 60%。)
11. 某同学对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或来源)”等进行归类总结,其中不恰当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种群基因库的不同
C.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来源
D.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 DNA 的多样性,故 A 错误。
12.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D 与 FG 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D 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 Y 染色体
C.AE 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EF 所示的 DNA 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进入两个子
细胞中
答案 B 【解析】 CD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 CD 与 FG 对应的时间段,
细胞中均含有 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 D 点所对应时刻
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 Y 染色体,B 正确;DE 对应是减 II 的前、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 错误;
EF 所对应的时间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 含量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由含有 2
个 DNA 分子变为只含 1 个 DNA 分子,而不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错误.
13.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和 a,B 和 b)所控制,显
性基因 A 和 B 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男性与
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中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的有 1/4
C.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 aaBb D.与亲代 AaBb 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 3/8
答案 B 【解析】AaBb×AaBB→四个显性 1AABB、三个显性(1AABb、2AaBB)、两个显性(2AaBb、aaBB)、
一个显性 aaBb,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A 正确;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AABb 与 2AaBB)的有 3/8,B 错
误;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 aaBb,C 正确;与亲代 AaBb 皮肤颜色深浅一样(2AaBb 与 aaBB)的有
3/8,故 D 正确。
14.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
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 “水
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而不是丧失。 生物试题 第 5 页 (共 10 页 )
15.一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 31P 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 DNA 上有 m 个碱基对,其中胞
嘧啶有 n 个,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噬菌体 DNA 含有(2m+n)个氢键
C.该噬菌体繁殖四次,子代中只有 14 个含有 31P
D.噬菌体 DNA 第四次复制共需要 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解析】答案 C 噬菌体是病毒,寄生生活,依赖大肠杆菌为其增殖提供原料、酶和场所,A 正确;噬
菌体有 m 个碱基对,则有 2m 个碱基,胞嘧啶有 n 个,则腺嘌呤有(2m-2n)/2,即(m-n)个,噬菌体
的氢键数为 3n+2(m-n)=2m+n,故 B 正确;31P 标记的是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 31P(16 个 含
31P),C 错误;噬菌体第四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 24-1×(m-n)=8(m-n),故 D 正确,若是
复制四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m-n)=15(m-n)。
16.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
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产生兴奋,作用于前膜受体调节去甲肾上
腺素的分泌,故 B 错误。
17.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
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鱼类捕捞中在 D 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
B.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 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从 O 点到 D 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呈 S
型。D 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最大,种群数量最多,此时捕捞鱼类不能获得可持续的最大产
量,故 A 错误,B 正确;种群密度为 B 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的增
长速率最大,C 正确;从 O 点到 D 点,种群数量逐渐增多,环境资源逐渐减少,因此种内斗争越来越激
烈,D 正确。
18. 科学家最新研制的一种黏膜疫苗可以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中,T 细胞主要靠产生淋巴因子“作战”
B.该疫苗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为能与艾滋病病毒结合的浆细胞
C.该疫苗能刺激人体的 T 细胞合成特定 mRNA 分子
D.该疫苗使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答案:C 【解析】在细胞免疫中,主要靠效应 T 细胞“作战”,A 错误;浆细胞本身不能与抗原结合,生物试题 第 6 页 (共 10 页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抗原结合,B 错误;在该疫苗的作用下,T 细胞会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促进 B 细
胞的增殖分化,因此会合成特定的 mRNA,C 正确;该疫苗特异性免疫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D 错误。
19. 下列措施在实践中不可行的是
A.大棚栽培中,适量多施有机肥可增加大棚中的 CO2 浓度而增产
B.在水稻田中,放养青蛙可达到防治害虫而增产的目的
C.研究某种鱼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D.玉米生产过程中,可人工去雄,然后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得到无子果实
答案:D 【解析】大棚栽培中适量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
可促进光合作用导致栽培作物增产,A 项可行;大水稻田中,青蛙可以以害虫为食物,通过捕食可以将
害虫控制在最低范畴,放养青蛙可实现生物防治的目的,B 项可行;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可确
定合理的捕捞量,C 项可行;人工去雄然后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而种植玉米的
目的是收获玉米种子,雌花授粉才能产生种子,所以去雄涂抹生长素溶液不能获得种子,D 不可行。
20. 下列关于比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根尖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O2 消耗量/CO2 产生量=1
B.人体剧烈运动时,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不变
C.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内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减小
D.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种群不断自交,A 基因频率与 a 基因频率的比值不断减小
答案:B【解析】小麦根尖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2 消耗量<CO2 产生量,所
以 O2 消耗量/CO2 产生量<1,A 错误;人体剧烈运动,在调节中枢的作用下体温不变,体温调节的过程
就是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机体产热量=散热量,B 正确;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细胞,
细胞内浓度不断增加,外界溶液浓度不断减小,故细胞内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增大,C 错误;基
因型为 Aa 的豌豆种群不断自交,没有筛选和淘汰,A 基因频率与 a 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其比值不变,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1.(9 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 (结构)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
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 C5 结合,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提取
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 生物试题 第 7 页 (共 10 页 )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 a 时,随叶面积系数
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增加。当叶面积系数超过 b 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其原因是 。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 CO2 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
度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答案:(1)气孔 [H] 二氧化碳的固定 无水乙醇
(2)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2 分)
(3)低 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阳生植物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
于阳生植物)(2 分)
22.(9 分)某种鸟(性别决定类型为 ZW 型)的喙有长和短两种,受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羽毛颜色
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受等位基因 B 和 b 控制。不考虑 ZW 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长喙雄鸟甲与短喙雌鸟乙交配,F1 均表现为长喙,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F2 中长喙:短喙=
3:1。长喙与短喙这对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 (填
“能”或“不能”)得出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结论,理由是
。
(2)该种鸟羽色存在性别差异,雌鸟的羽色有黑色和白色,而雄鸟的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等位
基因 B 和 b 位于 (填“常染色体”或“Z 染色体”)上。若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共有 种。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答案:(1)短喙 不能 若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 Z 染色体上,F2 也会出现长喙:短喙=3:1(2 分)
(2)Z 染色体 15(2 分)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 (2 分)
【解析】(1)根据“长喙雄鸟甲与短喙雌鸟乙交配,F1 均表现为长喙”可推知长喙对短喙为显性,这
两个亲本均为纯合子。长喙雄鸟甲的基因型为 AA 或 ZAZA,短喙雌鸟乙的基因型为 aa 或 ZaW,F1 的基因
型为 Aa 或 ZAZa、ZAW,均表现为长喙,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 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_(长
喙):aa(短喙)=3:1 或 ZAZA(长喙):ZAZa(长喙):ZAW(长喙):Zaw(短喙)=1:1:1:1,即长喙:
短喙=3:1。可见,由该杂交实验,不能得出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结论。(2)根据“该种
鸟羽色存在性别差异,雌鸟的羽色有黑色和白色,而雄鸟的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可推知等位
基因 B 和 b 位于 Z 染色体上。若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可推知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常染色体上;AA、Aa、aa 三种基因型与 ZBW、ZbW、ZBZB、ZBZb、ZbZb 五种基因型之间的组合类型共有
3×5=15 种。 生物试题 第 8 页 (共 10 页 )
23. (11 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
了清澈。图 1 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 3 种鱼,丁为 1 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
示能量流动方向),图 2 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
图 1 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2)根据图 1 分析,除了图 2 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过程,
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结合图 2 分析,图 1 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在“大于”、
“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
高的物种是 。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水草→甲→丁 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2)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 分)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2 分)
(3)大于 丁 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2 分)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甲不摄食藻类,水草是第一营养级,甲是第二营养级,丁
是第三、第四营养级,甲和丁未体现出食物联系,所以还可能有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甲→
丁。(2)图 1 中丙、丁都可以作为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丁捕食丙,且丙、丁都捕食乙,
所以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图 1 中乙可以被丙和丁捕食,所以乙的能量去向
除了流向分解者和丁之外,还可以传递给丙以及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3)根据图 2 可知,第一营养级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1 900/25 000×100%=7.6%,但是因
为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再加上甲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
7.6%。有些农药不易被分散,营养级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农药越多,因此体内农
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污染物排放超过该
限度,生态系统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试题 第 9 页 (共 10 页 )
24.(10 分)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图甲表示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
图乙表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甾醇水溶液对菠菜幼
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 B、C 两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的生理作用效果,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 ;
试写出能体现其生理作用特点的两种生理现象 。
在菠菜幼苗中,生长素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从图乙可以看出 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
是 。
(3)请在表丙实验的基础上完善探究油菜素甾醇促进菠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 ;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菠菜幼苗,均等分成若干组,每组有等量的多
株菠菜,并编号。
③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对应组
的菠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菠菜株高,计算取平均值。
答案:(1)两重性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2 分) 色氨酸(2)脱落酸 促进衰老和脱落
(3)①在浓度 a 和浓度 c 之间配制一系列等梯度浓度的油菜素甾醇水溶液(2 分)
③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油菜素甾醇水溶液(2 分)
【解析】(1)甲中 B、C 两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的生理作用效果不同,B 点为抑制作用,C
点为促进作用,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能体现两重性的例子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等。(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增加,说明这两种激素
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而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
老和脱落。(3)根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油菜素甾醇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
步骤如下: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 b 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 b 是促进生生物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
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 a 至浓度 c 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甾醇水溶液;③本实
验的单一变量是油菜素甾醇水溶液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
甾醇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25.(11 分)从古至今人们广泛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食品加工如酿酒、制醋、制作酸奶和泡菜等,请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经常采用野生菌种,但现代发酵工业常采用纯化的优良菌种,这样可以
。
(2)酿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
目的是 。酿好的酒未密封保存好容易变酸,原因
是 (写出反应式)。
(3)制作泡菜时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 ;
一般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
答案:(1)避免杂菌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2 分)(2)18~25 ℃ 使酵母菌快速繁殖,
数量增加(2 分) C2H5OH+O2→CH3COOH+H2O (2 分)
(3)亚硝酸盐的含量低(2 分) 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
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2 分)